第一百六十三章 循环(第1/1页)乱世栋梁

    淮阴,两辆牛车在众多武装侍卫的簇拥下,向行宫前进,李笠坐在其中一辆牛车里,想着事情。

    起兵诸王,兵败被俘,已经陆续押到淮阴,这些人是生是死,全在他一念之间。

    不仅如此,之前一直在淮阴的宗室王侯,包括录尚书事的江夏王萧大款,已经成了瓮中之鳖,不会再有实力派明着支持这些人。

    所以,宗室力量已经一蹶不振,接下来,李笠其实可以走程序了。

    走什么程序呢?

    参考齐、梁换代故事,以谢太后(因为新君未定)临朝称制,然后封他为某国公,公国有十来郡,封国选诸要职,悉依天朝之制。

    过一阵,加封数郡,进爵为王。

    而宗室王侯意图谋反,人证物证齐全,统统杀光。

    又过一阵,皇后、张贵人临盆,若生下男孩,便有群臣劝进,成了太皇太后的谢太后以天下为重,替孙子做主,将皇位禅让。

    于是改朝换代。

    若皇后、张贵人未能生下男孩,于是谢太后另立宗室为帝,新君即位后,自称德才缺欠,将皇位禅让。

    禅让之后,以逊帝为梁王,延续梁祚。

    数年后,梁王因病不治,去世,梁王国除国。

    李笠想到这里,目光凝滞。

    他作为深受先帝(萧纲)恩遇的臣子,从道义上就欠了先帝永远也还不完的恩情,若杀先帝诸子孙,在道义上就是永远也洗不掉的污点。

    说是忘恩负义也不为过,哪怕他真的称帝,并统一天下,在位期间兢兢业业,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这个道德污点,依旧会成为他的标签。

    忘恩负义。

    若不杀诸王、侯,就会成为极大地隐患,因为先帝诸子孙,具备一定的政治号召力。

    一旦时局突变,或许就有实力派奉先帝(萧纲)某位皇子、皇孙起事,来个惊天大逆转。

    这不是不可能,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残酷、阴暗,你不斩草除根,对方就有可能死灰复燃,把你斩草除根。

    至于道德污点,谁在乎?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弟,杀侄子,软禁父亲,强占弟媳,有没有道德污点?

    突厥来袭,兵临长安,李世民与突厥可汗结渭水之盟,花大量钱帛,以交纳保护费的形势,换取突厥退兵,耻不耻辱?

    那又如何?

    李世民依旧被后世称为明君,因为在他治下,有了贞观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强盛,四方来朝。

    虽然渭水之盟有些屈辱,但没过几年,唐军就打得突厥大败,把突厥可汗抓到长安,给大唐皇帝、太上皇表演歌舞。

    而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这时,那屈辱的渭水之盟,则成了李世民卧薪尝胆的一个起点,而不是丧权辱国的起点。

    李笠想了几日,想明白了:皇帝的个人道德污点,算不了什么,其作为皇帝时在国务层面的所作所为,才会决定其名声好坏。

    司马家以卑鄙行径篡夺曹魏大权,又公然在大街上杀害天子,所以,晋朝没脸强调“忠君”,只敢说“以孝治天下”。

    若司马家的皇帝励精图治,保得天下太平,没发生八王之乱,没让更大的惨剧发生...

    取而代之的“xx(年号)盛世”,晋军横扫四方蛮夷,皇帝被称为“天可汗”,那么,谁在乎司马懿父子身为魏臣时为了夺权,做过的那些龌龊事?

    车队抵达宫门,李笠下了车,步行通过宫门,向内走去。

    身后,牛车,也下来几人,跟着向前走。

    虽然,太后(因为新君未立,尚为太后)许李笠以车驾于宫内任意行驶的特权,但李笠很低调,没有动用这个特权。

    也无必要。

    向寡妇们耀武扬威,这种行为太丢脸了。

    更别说寡妇之中,还有自己可怜的女儿。

    李笠今日入宫,是例行向太后问安,并做一些事,再顺便探望女儿,走在廊下,看着两旁一脸敬畏的男男女女,思绪万千。

    他还是不想杀人、斩草除根,觉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改为某种形式的软禁或许也可以。

    因为屠杀前朝宗室,本来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曹魏善待逊位的汉帝刘协,而曹魏并未亡于前朝宗室之手。

    司马晋并未对曹魏宗室赶尽杀绝,逊帝一脉相传的陈留国,还延续到南朝时期,晋国并不是亡于前朝宗室。

    晋、宋换代,宋武帝刘裕杀逊帝,以及一些宗室(并未杀绝),这才开了坏头。

    刘裕死后,辅政大臣和少帝起了冲突,于是废立皇帝,以及后来一系列的权力斗争、刘宋宗室内讧,都和前朝宗室没有任何关系。

    宋、齐换代,齐高帝萧道成杀光刘宋宗室(但有人逃到魏国去了),可后来屠杀高帝、武帝子孙的人,是叔夺侄位的齐明帝萧鸾,和前朝宗室没有关系。

    齐、梁换代,齐武帝萧衍杀前朝帝室,鄱阳王萧宝夤逃到魏国,虽然屡次南犯,但断送了梁国国祚的不是萧宝夤,而是侯景。

    问题出在哪里?

    李笠认为是开国前三代皇帝之中出现了少帝(不含梁国),导致本来就不稳固的君权变得暗弱,才出了事。

    刘裕称帝时五十七岁,在位两年就去世,新君刘义符才十六岁,无法与辅政大臣融洽共处,急着亲政、抓权,导致矛盾激化,被废杀。

    齐高帝萧道成,称帝时五十二岁,在位三年左右,但其太子萧赜当时已四十二岁,并且深度参与了齐国的建立。

    所以萧赜即位后,皇位稳得很。

    结果太子萧长懋早逝,萧赜也于当年去世,由皇太孙萧昭业即位,此时,萧昭业二十岁。

    很快,萧昭业就被辅政皇叔萧鸾废了,萧鸾后来索性自己当了皇帝。

    萧鸾去世,十五岁的太子萧宝卷即位,一上来就为所欲为,很快就玩脱了。

    所以,朝代更替的原因,是皇位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少帝临朝,导致君权暗弱,大权旁落,最后江山被人篡夺,和前朝宗室没关系。

    李笠觉得,当年的曹魏,若曹丕能在位二十年而不是六年,继位的曹叡能在位二十年,并传位成年皇太子,那还有司马懿父子什么事?

    至于梁国,问题正相反:梁武帝活得太久了。

    梁武帝在位近五十年,虽然稳定了政局,但是,裱糊匠心态,以及宽纵宗室、世家高门,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最后被侯景引爆。

    梁武帝宽纵宗室,是吸取了宋、齐屠杀宗室导致江山易主的教训,昭明太子去世后,梁武帝没有立皇太孙为储君,也是吸取了齐武帝的教训。

    但是,梁武帝矫枉过正,宽纵出来的宗室,大多是白眼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梁武帝避开了导致前朝灭亡的坑,自己却掉进了更大的坑,因为活得太长,影响了皇位的正常更新换代。

    导致整个国家和老皇帝一样,暮气沉沉。

    所以,李笠觉得杀不杀前朝宗室,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自己若真的改朝换代,能活多久。

    如果在位时间短,新朝的国祚,恐怕堪忧,所谓的改朝换代,不过是又一次循环。

    梁武帝萧衍开国时,三十八岁,到了中年,便不近女色,饮食清淡,所以有高寿。

    李笠觉得,萧衍恐怕也是看出皇帝寿命关系到王朝寿命这一点,才这么做,而不是单纯的信佛,那么...

    他现在三十六岁,要活得久,莫非也得学梁武帝那样,不近女色?

    反正儿子已经有了一群,不近女色也不是不行...

    而漂亮的妻妾们,会有“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蜕变过程,他若不“悬崖勒马”,怕不是要被掏空身体。

    尤其那组合威力极强的薛氏姊妹...

    李笠想到这里,觉得难以接受:如果是这样,人生有何意义?我是个俗人啊!

    就在这时,他视野里出现了一个身影,一个靓丽的声影。

    明艳动人的溧阳公主,一身素白,就站在面前不远处,身后跟着几名宫女,以及引路内侍。

    看样子,是从太后那边出来,往外走,正好和李笠碰上。

    李笠看着眼前这位美丽的公主,忽然眼皮跳了跳。

    对方在此次变乱中,死了良人和儿子,成了寡妇,所以一身素白。

    李笠得知溧阳公主的遭遇后,只叹红颜薄命。

    但是,这位眼下虽然并未明显施妆、打扮,却如此光彩照人,不该是一个被悲痛环绕的寡妇,应该表现出来的状态。

    简单打个招呼后,萧妙淽轻声说:“彭城公,妾有一事相求。”

    妾,是女子常用自称,未必是妻妾对良人的自称,李笠闻言发问:“公主有何事?”

    萧妙淽回答:“彭城公,借一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