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为奴当如曹尔玉(第三更,求订阅)(第1/1页)这个大明太凶猛
这个大明太凶猛正文卷第246章为奴当如曹尔玉只重杀伐!
离开陈府后,坐在马车上的朱国强的禁不住冷哼一声。
尽管不知道是谁给陈无敌灌的迷魂汤,但大致可以猜出来,肯定是有人把心思放到了刑部大牢上,那里面可是关着一百多个文官,那些文官里既然像钱谦益这样的东林钜子,也有像谢升这样的一部尚书,这些人的门生故旧何其之多。外面肯定有人想要营救他们,至于内部当然也有人希望自己放了他们,以笼络人心。
当然,这种笼络人心有可能是为自己,也有可能为他们自己,即便是在自己人这边恐怕也有不少人和那些人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恩师,座师,同窗,同年,同乡,亲戚。自从有了科举考试,那些人就利用这样关系生成了一个几乎涵盖所有人的复杂关系网。
而这种关系网恰恰是文官群体发展壮大的原因。也是他们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处于不败之地的原因,毕竟,无论是贵也好,武将也罢,它们的关系反而相对简单一些,要么是亲戚,要么是同乡。至于什么座师同年之类的关系,当然也是没有的。
数量上的都是再加上密切的关系。让文官在官场上占尽了优势!即便是在自己这边,看似和大明的官场没有什么联系,但是,通过所谓的士林,还是和他们扯上了关系!
当然,如果自己一开始的时候直接杀了那些人,这一部的那些人绝对不会说什么。那现在之所以会有所异动,恐怕还是因为看到那些文官被留在了大牢里。
难道世子爷想要用那些人?
朱国强相信,在内部这么想的人肯定还不少!
如果不是想用那些人,为什么留他们的性命?
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就看到了机会,这个机会不仅仅是帮自己笼络人才,恐怕也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自己同样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收得人心。
“可惜,你们全都想错了!”
目光中闪出一道狠色,朱国强自言自语道。
“留他们一条命,是因为还不到杀人的时候,仁义?”
哼了声,朱国强冷笑道。
“要是仁义管用,还要什么法律!”
冷笑着,想了一会,朱国强便寻思着,要不让回头让府中的人写一篇文章,专门给“京观”贺彩呢?,哼哼,说老子杀伐太重,我倒要让你们瞧瞧,什么是以杀伐为荣!
其实,朱国强还真是以杀伐武功为荣!
或许,这正是他与这个时代人们最大的不同,尽管他也深受文明礼仪的熏陶,可是,学习过历史的他,自然知道17世纪后的几百年间,其实就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大家一边玩命的文明,一边玩命的野蛮,文明是修练自身,对自己的文明,至于野蛮,则是对异族、野蛮人的野蛮,按照西洋人后世的说法就是“文明世界遵从文明规则,对野蛮人自然应该用野蛮人的规则”。
或许,这正是西洋世界近代崛起的根源——他们分得清!分得清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什么是入乡随俗,什么是以彼之身还彼之道!
教化仁义有用的话要刀剑何用?现在他们不习惯。不过是因为自己杀人杀的太少了,杀多了。他们也就习惯了。到时候,自然也就不会说什么教化仁义了。
其实,那天在孝陵献完建奴的脑袋,彰显完军功后,朱国强还是按习惯把上万具建奴的尸体堆在南京城外,筑起了炫耀武功的京观。
不过半天的功夫,在驯象门外,一座占地数亩的方型京观,就出现在南京百姓的面前,百姓们站在这个炫耀武功的京观前面,他们的心情可谓是复杂至极。
他们固然满是自豪,但同样也是心惊胆战。
这可是万人冢啊!
这是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单就是往这一站,百姓们似乎也呼吸到了空气中的血腥味!
对于民风柔弱的江南百姓来说,这座京观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凝视着高达数丈的京观,他们在感觉畏惧的同时,同样也感受到某种自豪——看吧!即便是建奴猖狂,可又能怎么样?最后还不是被世子爷筑成了京观!
在这一瞬间,似乎柔弱的民风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很多时候唤醒野蛮需要用血,要么是自己人的,要么是敌人的!
只有血才能真正的唤醒野蛮!
而只存于史书中的东西,同样也给那人群中的读书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德世子实在是暴虐的古今罕见,听说他在济南、在辽东、都筑有京观,德世子如此爱筑京观炫耀武功,实非天下之福!”
“是啊,我大明讲究以德服人,如此暴虐又焉能……”
不等那人说完,就有人大声反驳道。
“德华兄所言诧异,以德服人,于那东虏蛮夷,如何修德政?如何以德服人?要是他们施以之教化,又岂会杀戮我百姓?”
“正是,正是,东虏,蛮夷也,对蛮夷,就要用蛮夷的办法,以德服人,施以教化,那也得分人……”
不得不说,有明一代在“华夷之辩”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绝大多数明朝人还是能分得清得,大明的政治正确是什么?就是杀鞑子。那怕就是到了国家摇摇欲坠的时候,也是不改初心,杀鞑子可以,与鞑子和谈……绝对不可能!
在这个巨大的京观附近,围观的人群中,不仅有普通百姓,有官员士人,当然少不得也有慈悲为怀的出家人,在京观筑成后,就有和尚到此为其念经超度亡魂,不过,谁都没有注意到,在这些和尚中,却有一个人用异常复杂眼光打量着这座京观……
长江边,穿着一身僧袍的和尚,凝视着长江,似乎是在那里念着经,也许是在那里超度沉于江中的建奴,出家人慈悲为怀,即便是建奴也得超度一二。
“贝勒爷,奴才说过,汉人狡猾,万万不能相信,可是您……”
置身于江边,曹尔玉不禁长叹口气,那天在贝勒爷决定上船离开时,他就留了一个心思,在别人上船时,他剃光了头发,然后穿着僧袍,得亏他是汉人,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话,这几天冒充着和尚的他,并没急匆匆的逃过江去,而且寄宿于城外的寺院中,因为父亲研读经文的关系,经文他倒也能说上几句,所以也没人注意他这个逃难来的和尚。
躲了几天后,直到现在风声不紧后,他才离开寺院,但是在过江前,他还是来到了江边,祭奠死难的几万大清国将士,甚至就连同贝勒爷也沉入了江中喂了鱼——他在寺中藏身的第二天,就听人说贝勒爷一行上万人,四十艘大海船刚过镇江就被天雷劈沉了,那一带水流湍急,以至于船上的上万将士,甚至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就沉入了江水里!
天雷!
这世上难道真的有神仙?
如果没有神仙的话,又怎么可能一下子劈沉几十艘船?
当初他可是亲自上船搜查过,船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可船为什么沉了?
在过去的几天之中,曹尔玉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他后来想去,到最后反而越来越害怕了。
当然,他害怕的并不是所谓的神仙,所谓的火神。
害怕的是自己这么逃回大清国之后,到时候皇上和主子们会不会怪罪自己。
要是到时候他们怪罪的话,又该怎么办?
恐怕真的是性命难保了。
也正因如此,他才在心里打定主意——他是从江上逃出来的。
当初船被天雷击沉之后,他和很多人一样都落入了水中,只不过他相对幸运一些,在沉船的时候抱着一个木板漂到了下游,然后侥幸活了下来。
这样的话骗得了几个人?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的这个说法能够被接受,那他就能活下来。
当然,想要活命还要有些其他的功劳。
想到这儿,曹尔玉又特意摸了一下自己背在身上的箱子。那个箱子里装着几枚他从战场上时来的炮弹。尽管重达几十斤,可是他仍然是走到哪带到哪,生怕他们丢了。
只要帮主子们造出这样的开花炮弹。到时候主子们肯定不会再计较自己逃出来的过错。
当奴才不容易。一个忠心耿耿的奴才更不容易。既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又要千方百计的讨好主子们,为主子们办好差事。这可真不容易啊。
“哎,难啊!”
又一次,曹尔玉把目光投向南京城,他之所以会冒险逃出寺庙,就是因为他刚得知一个消息——德世子要北上了!
要去打王爷了!
无论如何都要给王爷给主子报个信,千万不能着了那人的道啊!那家伙可实在是太狡猾了,几万大军,就那么让他给坑没了,给坑到了江里头。
心急如焚的曹尔玉,很快就在码头坐上江船,过了长江,然后便一路北上,只不过一路北上的他并不知道,其实现在多尔衮的心情同样也是极为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