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持满(第1/1页)贞观俗人

    置阵之法,结队为先。

    张仁政紧记着兵法,出身将门的张仁政虽是个团级校尉,但却也是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

    阵前正在准备迎战的弓手们只知道这位张校尉在羽林宫讲武堂受训过,却没有人知道,张仁政的父亲那是虢国公张士贵,也是南衙十二卫左领军大将军,当今皇帝靖乱心腹。

    大家只知道这位张校尉自长安随卫公南下后,很得卫公欣赏。卫国公东巡南下,经常于闲暇之时开堂讲课,向军官们传授兵法战阵,张校尉表现很好,据说都是直接拜入了卫公门下,是入门弟子了。

    “逢敌欲战必成列!”

    张仁政将自己的陌刀狠狠的插入身边地上,长弓在手,气势大涨。

    当他喊出锁阵的时候,他麾下的四百弓箭手和四百弩手便知道他要用的是叠阵之法。

    叠阵又名迭阵。

    叠和迭是阵法的战术特点,可阵列本身就是根基。

    秦琅不止一次的教导过张仁政等年轻军官们,结阵是军队组织与纪律的体现,是指挥官将作战意图贯彻全军的前提,结队才能成阵,阵成方有战斗力,否则无队无阵,那只是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

    叠阵是秦琅根据大唐府兵作战之法加以调整改进的一种阵形,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弓,跪膝以俟。次弓弩手,两侧辅以骑兵为掩护。

    大体上来说,这是唐府兵寻常战法。

    枪兵在前,弓手、弩手在后,骑兵两侧,兵马部置为三条横线,故此又称为三阵。

    但是在以往隋唐府兵战法里,却一般是以弩手在最前弓手在次,然后长矛手最后,刀牌手左右骑兵则两翼掩护。

    突出的是弓弩远程打击为先的战术思想正所谓临战不过三矢放完三箭,提刀就干。

    那些虎背熊腰的弓箭手们,也转身就能变成铁甲刀阵的大刀手这些高阶兵种所以一直都是充当排头兵,放在最前的。

    而现在秦琅的叠阵,依然是梯次排兵却把长矛手放在了前面弩手放到了最后弓箭手放在中间。

    看似简单的调整了下位置但在战场上却是完全不同的战术思路。

    尤其是眼下。

    上岸的唐军总共两千八百人其中弓箭手和弩手各四百远程兵数量不多,面对十倍敌人,秦琅舍不得拼这些高级兵种。

    更何况,敌人先派出了骑兵,那么弓箭手原本对付敌人步兵的优势就大降步弓虽克骑兵但却也惧骑兵的冲击。

    不过为了保证弓兵的视野秦琅虽把枪兵放到了最前排但开战之初,却要求他们坐在地上,让出视野。

    弩兵虽不如弓兵强但弩的射程却比弓箭远,故此秦琅的叠阵,却是要求交战时,最后面的弩手最先攻击,因此弓兵一开始也是单膝跪地上的,让后面的弩手稳定发挥。

    等到敌人再靠近些,弓手才放箭。

    而敌人冲近,枪兵再起立肉搏。

    一杆杆旗帜在飘扬。

    每一队人马,皆立一队旗,各以颜色、禽兽等图案代表,各队都是纯队,都是单兵种队,全队弓手或全队弩手。

    秦琅的叠阵,又特意把各兵种聚集来用,形成一个个兵种军阵。

    两千八百人马,弓弩手八百,枪兵一千,刀盾手五百,另外还剩下五百为骑兵,骑兵又为奇兵,是机动力量,同时也是预备部队。

    唐军结阵,惯用纯队,很少有那种弓枪刀盾结合的花队,纯队比起混编的花队来,更适合大规模的作战,而花队更适合小规格的战斗。

    若干兵种纯队组合结阵,混编成阵。

    战鼓咚咚擂动。

    一通鼓毕。

    长矛手列阵完毕。

    又一通鼓毕。

    长矛手也不管地上湿滑泥泞,全都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长矛步槊大刀重斧放平。

    第三通鼓又起。

    中间的四队步弓手整整二百人,这些来自于关中地区的步弓手个个虎背熊腰,人高马大,满脸络腮胡子,鼓毕立即单膝跪坐地上。

    “锁阵!”

    锁阵是叠阵的关键之处,也是其精髓。

    以拒马锁阵,铁索相连。

    顷刻间,无数柜马枪组成的柜马的柜马立起,三枪六首,首皆有刃,铁索相连的拒马,可不是后面阵地上临时用木桩削尖绳索捆扎而成的一次性装备。

    这是可快速组装、拆卸,便于携带和运输,却又狰狞锋利的阵地神器。

    三支拒马枪两头尖锐,中间有一个孔洞,再配上一支插销锁紧三支拒马枪,便形成了一支狰狞无比的拒马。

    然后再用铁链把这些拒马联结组合,就能形成一排拒马墙。

    大量拒马枪组成的拒马,不仅在阵前立起一道拒马墙,而且张仁政还早指挥人给整个左翼步兵外面都围上了一圈拒马,甚至在圈内,还部置了不少单个的拒马散置于阵中。

    仗还没开打,却先把自己围起来了。

    驮米山上,相距不过二里左右的侬三娘子等人居高临下的观阵,看的一清二楚。

    “这啥意思?”

    扶三若有所思,“看样子好像用的是车阵,据说汉人与北方草原上的游牧骑兵作战时,为对付骑兵冲阵,往往以车围阵,做为步兵的屏护。看来他们是想用这拒马枪代替车结阵,以阻拦我们的骑兵。”

    侬三娘子看了会,“可这样一来,那些唐兵岂不全成了龟壳里的乌龟?而且你们看,唐人把骑兵放到了步兵侧后方的位置,但他们的拒马环阵而立,却是立在了步骑之间,这么一来,他们的骑兵岂不是也被阻隔在后了?而且你看那拒马立了多少,他们自己的兵也全被堵在拒马里面了,他们不打算出来?”

    打仗当然不能只挨打不还手的,就算被围城,也没有谁把城门堵死的,哪怕城门最容易被攻破,那不能封堵,就是因为那虽是破绽,可也是出城反击的手段。

    谁打仗傻傻的把自己捆住手脚,呆在那不动的打?

    就算围城战也没这种打法啊,何况这还是平地野战?

    侬天贵甚至都已经开始嘲讽秦琅有名无实了。

    倒是侬三娘子觉得未必。

    “或许姓秦的自知兵马远不及我们,故此有意如此约束士兵,以免士兵畏惧逃跑。”

    四面皆水,又搞了一圈拒马锁阵,这种打法,让侬三娘等都感觉信心大增。

    拒马虽克骑兵,但对方这样打法,主动权可全在他们手里。

    唐军阵前。

    战阵已锁,军鼓停歇,只剩下红旗猎猎作响。

    张仁政看着越驰越近的敌骑,这些驴子一样的矮小马,跑起来也真慢,他扭头看了下左右。

    二百弓手二百弩手,全都屏息静气,一个东张西望的都没有。

    那一圈圈的拒马,给了他们莫大的安全感。

    军心定,则必持满。

    对于弓弩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专注不受打扰,便可以将弓弦拉满,反弓弩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春秋战国时盛行车战,而到了南北朝时盛行车阵。

    南北朝盛行的车阵,其实就是为了克制骑兵冲锋,给弓弩手们稳定输出破甲的。

    而现在,这块特殊的地形下,秦琅下令摆叠阵迎战十倍之敌,故意以身为饵,诱蛮来战,看似自负过头,却全是精心算计。

    这样的战况下,才两千多人的唐军根本不需要机动,要的是能顶住敌人的进攻,敌众我寡,敌人会源源不断扑上来,所以防御反击才是硬道理。

    好在这么狭小的地形里,蛮子没有象军也没有具装甲骑,否则秦琅这个拒马马锁阵,也根本防不住。

    但战争总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得根据敌情调整,现在这战法就很适合眼前的局势。

    蛮骑虽远不如中原或草原骑兵的强悍,但也终究还是踩着泥泞冲近了。

    张仁政目测距离,这一刻反而内心平静起来。

    他也不是战场初哥了。

    “擘张弩准备!”

    “放!”

    大唐军队制式弩有七种,擘张弩、角弓弩、木单弩、大木单弩、竹竿弩、大竹竿弩和伏远弩。

    其中擘张弩是步兵单兵弩,角弓弩是骑兵单兵弩,其余五种弩,都是中大型弩,需要多人操作。

    劈张弩就是用手拉弦的弩,相对来说射程比弓要强,擘张弩射程能达三百步,绞车弩射程能达七百步。

    不过射程越远,精度越低,为了保证杀伤力,所以一般擘张弩都是距敌百步左右发射。

    弩射程远,可上弦慢,往往弩上一次弦,弓箭手都能射几箭了,可弩的威力强劲,尤其是那些用脚开的蹶张弩,甚至是用牛拉动的车床弩等,那更是威力大无力,用的弩枪都直接比步兵长矛还要粗长。

    特别是当弩兵站在城上居高临下的时候,就更猛了,当然,野战的时候,如果有车阵可依,或是直接搞乱箭攒射,也是非常犀利的,能够直接远距离的打击敌方,特别是在敌人密集冲锋的时候,威力更甚。

    二百名弩手,每人携擘张弩一张。

    此时敌骑尚距一百五十步。

    张仁政下令发射。

    弩手们端着早就上好弦的桑柘弩,这是一群来自江淮的弩手。

    江淮弩手是天下最有名最好的弩手,魏晋以来便免扬天下,特别是在南北朝南北的对抗中,江淮弩手一次次显威扬名。

    隋朝杨广征辽,也数次征召江淮弩手参战。

    这些江淮弩手没有关中来的步弓手们高大魁梧,却也都是南人中的猛男,擘张弩开弦虽没有步兵长弓那样要求高,但也一样是要求两把子蛮力的。

    敌近一百五十步。

    对于拥有最远三百步射程得擘张弩手们来说,一百五十步射击,是个久经验证的射击距离,既能保证威力,又能保证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