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节 榷务(2)(第1/1页)宋耻

    受限更多还是军事物资,宋朝这边禁止硫磺、漆、国家机密图集和论述朝政得失的的书籍(资治通鉴),盐、米等关乎民生的商品;辽国人禁止皮裘、粮谷和马匹贸易。

    双方商人买卖,小商人十人结保,每次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大商人先抓起来,等待对方商贾前来,交易完成之后,才能释放。交易双方须由官方牙人从中斡旋,不得直接接触。

    这些严格的限制,增加了巨额的贸易成本,一方面是抬高了物价,另一方面打击了贸易量。

    有学者研究,宋朝给辽国送的岁币,通过这种严格控制的榷场,转手就收回来了,而且还大赚一笔。其实如果限制没有这么严,也能拿回来,而且更多。只不过钱可能不是直接到了官府手里,官府需要从其他方面得到税收。

    另外榷场还有让官府掌握优先购买权的便利,许多奢侈品,比如香料、象牙、犀角、丹砂、珍珠、貂皮、人参等物,官府先估价买走一部分,显然估价不会比市价高,相当于官府掌握着廉价购物的渠道。这些奢侈品最终会进入皇家,用来赏赐功臣。

    如果说边境的榷场,还能起到打击违禁品贸易的话,内地榷场就纯粹是出于官府掠夺商人货物的目的了,滥用权力,最终是要遭到市场反击的。比如层出不穷的走私,比如榷场贸易的萎缩。

    公主叹道:“和买早就该取消了。不管官府如何三令五申,难免有榷场监官劫夺民财。至于查禁,根本查不住的。走私泛滥,西夏人从未少了药石,大宋也总能买到良马。只要能收到钱,朝廷公平买卖,还愁买不到货?”

    赵构问道:“官府不合买,宫廷采办,该如何进行?”

    皇宫里的稀罕玩意,大多数都是各地官府和买来的,名为贡品,又是廉价强买。当年朱勔用这种方法,不知道给宋徽宗弄了多少宝贝。

    公主道:“设回易官啊。现在谁家都这样,张俊也不是自己做买卖。他家的回易官可精明着呢。”

    赵构点了点头,军队也有回易官,皇帝为什么不能有,最多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皇家回易官也成。让商人去对商人,倒也公允。

    赵构更关心收税:“你说江北皆废榷场。税还增加了?增了多少?”

    公主摇头:“增了多少不知道,肯定不少。不然林永那些贪财之徒,怎么肯废榷场?”

    赵构又问:“没了榷场。怎么收商税?”

    这是一个难题,榷场的出现,解决的其实是一个监管问题。只允许在榷场贸易,这样才能有利于监管。蔡京的茶法十分详细,通过发引、验引、批引、缴引的方式对商人收购、运输、销售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管理。设一个都茶务,统一发卖茶引,印造和发卖茶引有合同底簿,因此蔡京茶法被称作合同场法。

    没有盐茶引这一套票据监管方式,征税就是一个难题。

    公主道:“他们收地税。就按照商铺大小,规定固定税额,不管卖什么都行。”

    赵构道:“如此简单?”

    公主道:“简单最好。好管束,复杂了,漏洞就大。漏洞越大,越要补漏,层层下来,收税本身就太贵。”

    赵构疑惑:“如此简单。岂不是人人都去做赚钱的买卖,不做小本生意了?”

    赵构也是聪明人。知道丝绸、珠宝这些买卖赚钱,可一座城市里,那些小买卖也不可或缺。如果都收一样的税,小买卖怎么活的下去?

    公主道:“他们办法多着呢。一个城市,好地段地税高,劣地段地税低。所以好地都被好买卖占了。小买卖人,就去一些偏街小巷,也能谋生。这就是用税导财,把最好的地给最愿意出价的人,给最能赚钱的人,给最丰厚的行当。一样的地,在剃头匠手里,挣不了多少钱,可在绸缎商手里,就能赚大钱。他们赚更多的钱,给国家交更多的税。如此往复,等于国家挣的钱都变多了。”

    赵构频频点头,这个道理新奇,把最有价值的土地给最有价值的人,创造的价值更高。而不像现在,权贵们占着最好的地,却根本没什么产出,还不交税。

    “这些都是东藩在扬州搞的?”

    赵构问道。他以为这些都是东藩的主意。那东藩到底是跟谁学这么多门道的。

    公主摇摇头:“扬州的法子,大都是扬州人自己想出来的。东藩在的时候,扬州也收不上这么多税。”

    赵构松了口气,看来天下有能人,只要不是东藩,大概他就能用。

    笑道:“我知道了。扬州知州是晏孝广的儿子晏湲。以前以为,晏孝广能敛财,是靠着东藩。现在看来,晏家人自己就会捞钱。怪不得他女儿连公主都敢坑!亏晏殊还是一个老实人!”

    晏殊被认为是大宋最老实的宰相。跟晏孝广一样,晏殊也不是科举出身,但晏殊有神童之名,很小就能写诗做赋。十四岁被地方官举荐,去皇宫面试。皇帝是宋真宗,出了道考题考一大群神童,题目出来后,晏殊站起来说,这个题材他不久前做过了,请皇帝另出一道。考试碰到了做过的题目,这是多大的运气,晏殊竟然直接说出来了。皇帝觉得晏殊诚实,就单独给他出了题目。晏殊很快做了一道赋,皇帝一看,果然写的很漂亮,就赐了同进士出身。

    当了小官后,皇帝依然很关心这个神童,经常让人探查晏殊干什么。发现晏殊的同僚都出去喝花酒,晏殊却整日躲在家里看书。皇帝对晏殊的品行很满意,就叫晏殊来夸奖他。结果晏殊立刻表明,说我也想去的,可是没钱,不然我早去了。

    一个诚实的神童,皇帝有什么理由不爱,由于晏殊年纪小,他就让晏殊做了太子的官,给太子培养人才。

    后来晏殊一步步走上宰相之位,也提拔了一些名臣,比如范仲淹和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他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

    是难得的一代名相,死后皇帝亲自吊唁,还后悔没能见晏殊最后一面,辍朝两天哀悼。

    这么一个实诚的明相,现在后人里出了一窝奸猾之徒。

    不过赵构却很庆幸,虽然晏孝广跟东藩是殷勤,可那门亲事是怎么来的,朝野尽知。是晏孝广当年为了让李慢侯守扬州城,把女儿卖给了李慢侯。早就传为佳话!

    当年或许被迫,如今必然亲密,这都不重要。

    晏家毕竟是名臣之后,而且就算他们心向东藩又如何,秦桧还有人说心向金国呢。身上有嫌疑的大臣,赵构照样用,这是他最大的优点。

    晏湲既然有经世之道,就不该屈尊在扬州,而应该让他入曹司。他在扬州每年能收一百万商税,还越收越富余,杭州怎么可能收不到这么多钱,要知道如今的临安府,可一点不比扬州差,人口五十万,人还在天天增加,也不知道为什么天下人都要往天子脚下跑。

    就算临安收不到一百万贯商税,五十万总会有,如今才收多少?不到二十万贯!就这还常常遭言官弹劾,说朝廷横敛。

    公主一声冷哼打断赵构的思绪。

    “晏家人可一点都不老实。那个晏湲,都要成精了。也就他爹算是老实人。”

    “晏孝广还老实?”

    晏孝广跟赵构经常见面,在赵构看来,那就是一个老狐狸,笑面虎,见谁都笑呵呵的,不求上进,八面玲珑,人人都说他好。可是该捞的钱却一分都没少,在杭州城里广置产业,这几年杭州地价高企,他狠赚了一笔。

    公主叹道:“看跟谁比了,跟他儿子和女儿比,晏孝广算是大大的老实人。”

    赵构犹豫:“朕有意让晏湲来临安就职,整饬税务,不知妥不妥当?”

    税收关乎国运,肯定是要交给老实人,晏湲要是太奸猾,恐怕就不合适了,再会捞钱,万一把钱捞到自己口袋里去,岂不是更糟。

    结果公主却说:“找他来就对了。陛下是不知道奸商有多奸,朝廷里那些大臣,根本就不行。晏湲比奸商还奸,用晏湲肯定能收到税。”

    公主这么狠奸商,恐怕是吃过亏。

    赵构这么想。

    不过默认了公主的说法。

    “那就等晏湲来了再说。”

    十日后,晏湲快马加鞭从扬州一路赶到临安面见皇帝,双方都很急。

    皇帝将任用晏湲在临安征商税的事情说了一下,问晏湲有什么办法,晏湲却说他刚来临安,还不了解实情,请求给他三天时间,让他了解一下。

    三天后,晏湲入对。向皇帝提出了十几条弊端。

    临安的商税,主要是坐税和过税,坐税是从五大税场里收的,大宗商品缴纳完税才能进城,其中包括柴米等物。过税主要是城门税,进城交税,没有例外。

    晏湲主要谈的是其中的弊端,并且告诉皇帝说,怎么征税其实都不好。只要征税,民间必然受损。但征同样的税,尽量不扰民,就是好税法。

    现在临安这里,税吏为了多收税,指食米为酒米,指衣服为布帛,甚至指旅客的行囊称是货物,税额立刻增加。还有一些沿途过境的,他们也跑去拦河收税,很是扰民。扰民不说,税还没收到多少,很多敲诈勒索所得,根本不上税册,却要养活数以千计的刁钻税吏。

    晏湲提了十几条弊病后告诉皇帝,其实门税、坐税都是可以取消的,不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