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节 和谈(3)(第1/1页)宋耻
当然他的看法跟不明真相,人云亦云的普通人不一样,对秦桧杀岳飞当然也不齿,但却知道,秦桧没那么蠢。他是先完成和谈后,才杀了岳飞,和谈期间,已经抓了岳飞,却一直没动手。假如和谈不成,还得靠岳飞这种人打仗呢。
因此岳飞其实不是死于和谈,只是死于党争,杀岳飞,是因为岳飞已经是主和派的旗帜之一,岳飞不死,影响秦桧的权势。
至于赵构,有杀岳飞的动机,但岳飞不是必死不可。因为岳飞真的是威胁,赵构其实反而不敢杀岳飞。就是确信岳飞的军队听话,哪怕杀了岳飞都不会反,他们才敢杀岳飞。刘光世这种人,赵构打死都不敢杀,因为刘光世的部下真的敢反。
秦桧也不是非杀岳飞这个人,他杀的是一杆旗帜,主战最激烈的其实一直是韩世忠,韩世忠甚至在自己的辖境试图截杀金国使者。秦桧最先想杀的也是韩世忠,他罗织了韩世忠许多罪名,最后韩世忠跑去赵构身边哭诉,赵构出面才保住了韩世忠。赵构只是没有保岳飞而已,倒不是力主杀岳飞。
是秦桧需要杀一个主战派的旗帜立威,赵构刚好可以借此加强皇权,震慑跋扈的武将,因此算是合谋,而且秦桧动机更大。
不过这个历史上,秦桧要立威,可能杀岳飞不行,得杀李慢侯。所以李慢侯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将来可能想杀自己的人,但他依然能面不改色,跟对方合作。
秦桧抱拳:“下官谨记大王教诲。”
之后的册封仪式,一切都是朝廷的使者主持,李慢侯任人摆布,不需赘述。
行封藩之礼后,一切如常,李慢侯依然以军务为主,同时也向朝廷上了一封议和的奏疏。果不其然引起了满朝争议。
这次连韩世忠和岳飞都弹劾了李慢侯。
这两人跟李慢侯私交一直不错,去年防冬,歼灭了十几万草原骑兵,缴获了十几万匹草原马,李慢侯甚至还送了一万匹给岳飞,两万匹给韩世忠。这次算是刺激到他们的核心观念了,他们才会弹劾李慢侯。
岳飞分析形势,认为女真人外强中干,已经显现穷寇之象,尽发大军,不过是示威,并非真敢渡江。目前双方在长江上已经开战,女真人的水师始终是浅尝辄止,渡江稍微受阻立刻回缩,声势造的很大,步子迈的很小。
韩世忠则认为,朝廷不应该和谈,反而应该趁着女真人精锐南下,北伐燕云。他自请为先锋,长驱直入,攻金南京。
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可朝廷不这么看,赵构不这么想。就算是真的,赵构也不想拿自己的安危冒险。甚至还因此对韩世忠、岳飞不满,他们确实忠于国,却不忠于皇帝。因为他们的说法,等于是用皇帝的命作为诱饵,吊着女真人主力,好让他们这些武将收复失地。用皇帝的命,博他们的军功,这是大逆不道啊。
在朝堂的争论声中,虽然只有极少数支持和谈的,赵构最后还是拍板,就按东海郡王的意见,在山东跟金国谈谈。如果能谈出一个有力的局面,也好给百姓一个喘息的机会。
好吧,都是为了百姓。
朝廷派来的和谈使者,正是秦桧。因为这种背骂名的活儿,没人肯来。
金国也响应了和谈,甚至和谈本就是金国先提出来的,但态度傲慢,似乎是一种赐予宋朝的恩赐。
双方都有意,和谈就有戏。
金国派来了李永寿、王翊为正副使,这二人多次出入宋国,本就是汉人,也有说是渤海人的,但肯定是中国通,自幼读的也是儒家那一套。
师团一共十余人,其中还有粘罕的心腹高庆裔。这个高庆裔同样是渤海人,跟粘罕关系及其密切,密切到了他被杀后,粘罕当年就气死了。
“先谈战和吧!”
李慢侯这边是他跟秦桧为正副使,秦桧是正使,但李慢侯是藩王,他坐着主位。一切布置也都是李慢侯的安排,没有刻意打压对方使者,那种小手段没意义。
就一张长条桌,两边各坐十人,没有高低之分。
“大王要怎么谈?”
李永寿口气倨傲。
李慢侯道:“收起你那一套。本王是血里爬出来的,手里砍的女真人脑袋不下四五万。要打我不怕,要和我欢迎。”
李永寿闷哼一声:“大王是在吓唬外臣吗?”
李慢侯道:“只是不想跟你浪费时间。是先和后谈,还是先谈后和。或者先打后谈,先谈后打,边打边谈?”
李永寿摸不着头脑:“大王请示下。”
李慢侯道:“要先和,双方停战。我们慢慢谈。要先打,继续开战。打到你们求和,或者我们求和为止。”
李永寿道:“外臣之职,只有和谈,与战无关!”
李慢侯正准备同意边打边和,旁边的高庆裔插话。
“也可以先和。”
和,就是停战。
秦桧笑道:“贵使既然愿和,那就先请退兵。”
十万金兵饮马长江,实在是让人太不放心了。
李永寿道:“贵国也要退兵。”
说完他看向高庆裔。
秦桧则看向李慢侯。
高庆裔代表的是粘罕,退兵得粘罕说了算,这边则是李慢侯有很大话语权,毕竟东藩的军队是顶在最前沿的。
李慢侯点点头:“退兵也可以。怎么个退法?”
高庆裔道:“我退出淮西,你退出河北!”
李慢侯摇摇头:“不等价!淮西、河北本属我国旧土,用我之土换我退兵,贵使过于精明了!”
高庆裔道:“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土地,力强者得之,自古皆然。汝国无德,河北之地已久属我邦。何言汝国之土耶?”
李慢侯道:“那就停战。各守各土,先谈合约,在言撤兵。”
自古就没有战场上得不到,谈判桌上拿回来的道理,土地这东西,都是实际占有为先。
高庆裔不同意:“你侵我河北,我夺你淮西。以淮西易河北,各归各土,方可言和。”
高庆裔竟然想要先退兵,然后才能谈判。李慢侯明白,这意味着金国这次大举入侵,确实是出于迫使宋国和谈的目的。他们对土地的执念远小于宋人,所以宁可让河北短暂的丢失,将河北的精锐抽调南下,换取战略上的威慑,迫使南宋朝廷低头。
秦桧神色复杂的看着李慢侯,淮西大半是朝廷的土地,河北却被李慢侯的藩军占着,让李慢侯退兵,谈何容易。
没想到李慢侯却点头了。
“那就谈谈退兵。如何退法。汝国只退出淮西?京西之地该如何?我军只退出河北西路,还是东西路皆退?陕西之地该如何?”
高庆裔道:“我军退出淮西,保有河南地,归刘豫。汝军自然该退出河北两路,退回山东、河南!”
李慢侯又道:“洛阳乃我西京,安能让与刘豫?”
高庆裔道:“天下有德者……”
刚说到这里,就被李慢侯打断:“不用说这些虚的。有的无德,宋人没一个人觉得女真人是有德的,你们不也总以宋人无信为由兴兵。说白了,还是有力胜无力。最终都要打过才知道。现在你灭不掉我,我也灭不掉你,才在这里和谈。洛阳是底线,要退兵,汝军必须退过黄河。”
高庆裔道:“大王是痛快人。来之前,我家元帅说了。宋国诸将,唯大王是英雄尔。今日一见,果真英雄!我军可退往河北,汝军需退出河北。如此,可乎?”
李慢侯道:“陕西地该如何?”
吴阶兄弟已经占了陕西的秦凤路,也没有全部占据,但已经有了立足点,陕西那地方,就是不好立足,一旦从四川打出来的军队能够站住脚,就有了进取的可能,因此不需要多大地方,哪怕一个州,也能形成战略优势。
高庆裔摇摇头:“陕西地乃刘豫地。我国做不得主。”
李慢侯冷笑:“贵使用这种辞令推脱,就没意思了。我退出河北,你退出河南、陕西。如此才能相互和睦。否则只有争战不休。”
显然让出陕西,让高庆裔为难了。那意味着金国战略上就陷于劣势了。粘罕是军事家,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只要想守河北,就知道不能丢失陕西的道理。让宋国收复陕西,意味着可以兵出潼关,占据战略优势,而且还可以重组西军,跟西军在陕西打了那么久,他们知道这只军队的战斗力。平原野战打不过女真骑兵,可守着山地步战,铁浮屠也攻不上去。金国在灭宋之前,一直都希望占据战略优势,所以之前才一直纠缠河间三镇的问题,有了三镇,金国就能长驱直入,兵围开封。
如今形势早已不是当年,河间三镇已经不是问题,整个河北才是要害。虽然这里残破,但放在金国,就是一等一的富庶之地。人口三百多万,比整个女真人都多。
高庆裔叹道:“大王未免太没有诚意。我军尽发陕西精兵,就真当我军守不住陕西?”
李慢侯笑道:“粘罕也是兵法大家。他当然守得住。陕西地,易守难攻,对你我皆然。但粘罕也知道,他守不住淮西。他要是敢过长江,早就过去了。他要是能夺淮西,也早就夺取了。不会派你来跟我和谈。”
高庆裔不置可否:“大王可以试试,看我大军敢不敢过江。大王也可以试试,看我大军能不能夺淮西!”
李慢侯摆摆手:“试试就试试。”
秦桧赶紧调和:“二位休要置气,以和为贵。还是先和谈。”
高庆裔也不想背上阻挠和谈的罪名,不能给粘罕惹麻烦。和谈是金国议政权贵们定下来的,是缓兵之计,粘罕也是同意的。所以他点了点头,不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