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节 东藩(4)(第1/1页)宋耻
“是易安居士派人送来的。”
张妙常肯定道。
李慢侯问道:“李氏也迁回来了?”
张妙常摇摇头:“李氏人丁凋敝。赵氏倒是迁回来了,但已经容不下易安居士。她现在孤身居于旅舍中。”
李慢侯道:“可怜啊。那你去安排一下,帮她买一座院子吧。常去走动走动!”
对李清照这种人物,李慢侯当然会心向往之,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可人哪有完人,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这个民族顶端的精华,活着是一个名人,死了是一种精神。
“李清照怎么会写这首词给我?这不是写给她丈夫的吗?”
李慢侯疑惑不解。
李清照嫁给赵明诚,李氏人丁凋敝,赵氏却人丁兴旺,是山东有名的望族。赵明诚兄弟多人都在朝为官,这个赵明诚最有名,原因更多是因为他娶了一个老婆叫李清照。可即便没有李清照,赵明诚也会是一个文化名人,因为他是一个金石学家,算得上是李慢侯的同行,喜好收藏。
只是赵明诚胆小,靖康之难前,已经从太学生入仕,做了官员。跟李清照两人,收藏了大量古玩字画。靖康之难发生的时候,赵明诚刚好去南方探亲,躲过了一劫。然后朝廷任命他为江宁知府,当时人心惶惶。金兵打到长江,江宁府里有守军将领预谋反叛,赵明诚手下军官发现告知赵明诚,赵明诚没有任何理会。手下自己准备,当反叛发生的时候,立刻就镇压了。结果发现找不到赵明诚了,原来赵明诚自己从城墙上爬绳逃了。
这样的行为很让人不齿,朝廷贬他去湖州当知州。这时候李清照已经带着大量家产南下避难,赵氏是名门望族,有能力整家迁移。李清照带去了她跟赵明诚收藏的十几车财物,赵明诚要去湖州做官,李清照问他,如何遭遇不测怎么安排财物,赵明诚回答,若逢不测,先丢辎重,再弃衣物,然后依次是书册、卷轴和古器,最为珍贵的《赵氏神妙帖》不能失去,只能与李清照共存亡。
两人南下到了乌江,李清照做了这首一生中唯一的豪放诗: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诗是出于对丈夫逃亡的感慨和讽刺,赵明诚听了很沮丧,不久就病死了。因此有人说李清照用一首诗杀了丈夫。
这已经是李清照五年前的诗作了,现在送给李慢侯,有些不吉利。
“可能是思念亡夫。”
张妙常说道。
这也不合常理。李清照如今名声可不好,作诗杀了丈夫,不久就改嫁给了绍兴一个叫张汝舟的小官。婚后发现,这个张汝舟是图她的字画,以为她很有钱。但李清照又不肯把收藏拿出来变卖,张汝舟对她拳打脚踢。李清照发现张汝舟的官是骗的,举人身份是伪造的,于是告发丈夫。妻子告发丈夫,也要跟着坐牢,她宁愿坐牢,也不想被人虐待。
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就被綦崈礼解救。
李慢侯道:“可能是想激励我要做个人杰?”
张妙常道:“哼。公爷还不是人杰?公爷是大大的英雄!”
李慢侯哈哈笑起来,当英雄当然爽。
老实说他也切实感受到了山东人的敬意,所过之处老百姓翘首以盼,那种炽烈的目光,和崇敬的态度,很容易让人飘飘然。大概因此让一些精英开始担心起来,辛家送来字画,希望李慢侯像祖逖那样闻鸡起舞,不要懈怠。李清照送来诗作,希望李慢侯做个人杰,大概是不擅长豪放诗词,所以就送了一首旧作。
“李先生以前的收藏大多毁了。你安顿好她后,顺便拜访一下。如果先生有意,资助她把收藏重新找回来。”
李清照夫妇的收藏,之前在山东有十几库房。赵明诚在山东做了几年知州,俸禄丰厚,但也不可能搞太贵重的收藏。大多是一些不花钱的,比如大量的碑帖。金石古玩,都不是流行的,却很有考古价值。对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古物的研究,就是这段时间开始出现的学科,算是宋徽宗宣和盛世文化的发展成果之一。
有小妾在,这个年过的才像个样子。客居异乡,独自过年,这种经历李慢侯不是没有,也就那样了。稍微有些孤苦,但有动力在,也就不觉得苦。
今年在山东有些特殊,过了除夕,正月里访客不断。
大多是一些自己的僚属,许多跟了李慢侯数年的幕僚,如今走入官场,山东地区十个县中有九个县的县令出身李慢侯的幕府。十个州至少有五个州的知州,是他的幕僚。
形成这种情况,主要是李慢侯手里能用的读书人,大半都是山东人。以前在扬州的时候,开始有书生加入他的幕僚,当时比较散乱,河北流落的读书人,山东流落的读书人,本地破产的读书子弟都有。后来到了海州,加入幕僚的就主要是山东人,因此幕僚中十个有七八个是山东人。
大多数并不是名门望族子弟,名门望族子弟再落魄,也有归处。大多数是一些中小地主家的子弟,跟了李慢侯数年,学到了数字化管理的经验。李慢侯拣选其中的佼佼者,送入地方任官。而且尽可能的安排到他们本地,让他们可以利用本地的人脉关系。很显然,这些中小地主家的子弟,只要宗族关系还在,宗族也能跟着更上一层楼,土豪成为名门,名门变为望族。
除了这些地方主官,各地的主簿之类的财政官员,更是出自李慢侯的部下,他是藩镇,军政一体,整理后勤的时候,就将山东能控制的各州县财务官员全换成了军队主簿。
这些人,在历城(济南)周边的纷纷来拜年,更远的则派人来送礼。李慢侯来者不拒,但挑出其中稍显贵重的退回去,附书信一封,告知不得送贵重之物。
所以他收到的,大多是一些土产。
除了这些幕僚,当地一些名门望族也来走动。地方豪强跟藩镇亲近,对朝廷来说,肯定是有顾忌的。因此一些名门望族也选择保持距离,比如綦崈礼家族,如今綦崈礼是翰林学士,而且很受赵构信任。綦家是山东最顶尖的那几家,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山东扎根,并且因为功绩,被皇帝赐姓綦连。綦氏自称来自彭城的汉人,考虑到南北朝时期北朝的胡人身份,他们很可能是鲜卑人血统。后来北朝汉化,綦连改姓綦。到了赵宋朝,綦氏已经是山东望族,綦崈礼之前,多人为官。
赵构南逃他们选择南渡,但这样的大宗族是走不完的,也留了一批旁系。
同样的高密赵氏,也就是李清照的夫家赵明诚家族。这个家族同样显赫,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跟蔡京一起当朝为相,而且跟蔡京斗了很多年。
当时有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叫做傅察,也是名门之后,名臣傅尧俞从孙,傅尧俞是王安石好友。傅察十八岁高中进士,蔡京榜下捉婿,派儿子亲自去找傅察,想招他做女婿,傅察却看不上蔡京为人,虽然蔡京是事实上王安石一党的继承者,因此傅察拒绝。赵挺之听说之后,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傅察。这个傅察靖康之难前,傅察奉命出使金国,路上被斡离不拘押,要求他下跪,傅察认为自己是国使,不该拜斡离不,最后被杀。据考证,是第一个死于女真人刀下的官员。
因为赵挺之的原因,赵家不但是名门望族,还是一个宰相门第。
而赵家就派人送礼,向李慢侯示好。
除了赵氏,还有大量官宦家族都表达了善意。
并非完全为了攀附,原因很简单,人心所向。李慢侯来山东之前,山东真是一片炼狱。跟河北一起被女真人侵略,但却一直没有平静下来。不管是内部的反抗也好,外来的劫掠也罢,不平静,对人类来说就是灾难。为了活下去,人吃人都变成了普遍现象,不仅仅是那些梁山好汉吃人,忠义之士也吃人。
现在在李慢侯手下,做知州的那个范温,就是一个以人肉做军粮的“义士”。有人考证过,“两脚羊”这个残忍的名词,最早就出自宋朝,来源就是范温。宋朝人庄绰在《鸡肋编》中描写“自靖康丙午岁,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绍兴癸丑岁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这个范温,在历史上坚持抗金,行为当然正义。可是军队无粮怎么办?用人肉做军粮,把人做成腊肉。最后坚持不下去,从山东乘船南下杭州,吃到了杭州,人肉军粮还没有吃完。
范温之所以能用人肉做军粮,因为山东地区,至少是某些地区,活人已经开始被当做牲口买卖,价格还比不过真的牲口。肥壮者才能卖十五贯。而粮食一斗,高达数十贯钱。这种现象在靖康之后,持续了六七年,正好是李慢侯收复山东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