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1/1页)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马哈木没有死,因为朱高煦死后围攻他的明军就陷入了大混乱之中。

    只是他也没能乘此机会逃出生天,而是在突围的时候被明军打垮,本人也是负伤被俘。

    马哈木不是不想死战,只是他老了,已经没有办法死战到底。

    全身都被铁链捆着,身上明显有被好好招待痕迹的马哈木被拖进了大帐之中。

    朱棣疼爱的儿子死了。

    他不能动王霄,可这件事情与心头的怒火总要有宣泄的地方。

    如果不是他马哈木拼死抵抗,那朱高煦也不会死在这里。

    所以,朱棣将自己的怒火对准了马哈木,以及马哈木所代表的那些蒙古人的身上。

    “狗贼!”

    朱棣起身来到马哈木的面前,一脚将他踹倒在地。

    “你们不是很能打的吗,继续打啊!”

    在朱棣看来如果不是这些人抵抗到了最后一刻,那朱高煦说不定就不用死,回京以后安安稳稳的做个太平王爷也说不定。

    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些人的错!

    “哈哈哈哈”

    面容憔悴,满嘴鲜血的马哈木躺在地上放声大笑。

    “听说朱高煦死了?真是可惜,我本来还想和他平分天下的。长城之内冠带之国,长城之外引弓之国。”

    “老子输的不冤枉,找了个废物做盟友,不输才真是活见鬼。”

    马哈木是故意在这里爆料。

    他知道自己绝无活下去的机会,也不想被当做祭品送去汉人们的太庙祭祀祖先。

    所以,他这是在求死。顺便再给大明添点乱。

    同时也是在报复朱高煦这个废物,那么重要的情报不知道早点送出来。

    朱棣一阵眩晕,他没想到马哈木这么不要命,居然当众把自己和朱高煦勾结的事情曝光出来。

    这下朱高煦哪怕是死了,身后之名也只剩下了罪名。

    王霄反手抽出了身旁樊忠的佩刀,上前来到马哈木的身边一刀就捅进了他的嘴里。

    刀刃翻转,大股血水当即就涌了出来。

    “此人居心叵测,胡言妄语,当处以极刑。”

    王霄收刀回鞘,拱手向朱棣行礼。

    朱棣神色复杂的看着他,挥了挥手“不用带回去了,直接处置掉。”

    马哈木被拖了出去,一代草原豪雄就此烟消云散。

    不过瓦剌部落并没有就此覆灭。

    马哈木在回军救援大本营之前,分出一万精锐给自己的孙子也先,让他带着人一路向西走,逃脱明军的追杀。

    也先走的时候带走了军营里大部分的辎重粮草,这也是为什么王霄能用几千人就顶住好几天的原因所在。

    狼居胥山并非是大草原的终点。在遥远的西边还有大量的部落存在。

    也先的一万精锐足以扫荡那些弱小的部落,让瓦剌有再次崛起的机会。

    而其他结盟抵抗明军的部落,却是遭了殃。

    因为朱高煦的死,朱棣陷入了极度的愤怒之中。在他们的命令下,各部落俘虏中的高层贵族几乎被一扫而空,全都成为了祭天用的祭品。

    那些拿起兵刃与明军作战的男人们也是被残酷处置,老人和孩子被命令在冰天雪地之中步行前往关内。

    以这个时候的天气与漫长的距离来说,真正能够走完这段路程的人估计十不足一。

    至于年轻女人,则是被赏赐给了明军众将士。被当做了是战功奖赏的一部分。

    而牛羊马匹,帐篷粮草这些。马匹被作为优先护卫的对象,而牛羊则是能带回去多少是多少。带不走的,直接宰杀吃掉。

    等到处置完这些事情,接下来就是了却朱棣毕生最后一个心愿,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心愿。

    封狼居胥山。

    祭天为封,祭地曰禅。

    封狼居胥山的意思,就是在这座山上祭祀苍天。

    祭品什么的朱棣都准备好了,众多部落的头人贵族王子们就是最好的祭品。

    狼居胥山就在山谷的后面,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各种准备工作就已经完成。

    已经病重到无法起身的朱棣是被王霄与樊忠一起掺扶着上的山。

    狂风呼啸的山坡上,朱棣颤抖着嘴唇念着祭天的祷文。向全天下,向后世宣告着自己的功勋。

    盛唐以降五百年,他朱棣是唯一一个重现汉家光辉的人。

    王霄仰头望着天空,他知道天上有白云,有月亮,有无数的星星,可就是没有神仙。

    朱棣念的祷文,说是念给上苍听,可在王霄看来更多的是念给他自己听。

    “系统是神仙吗?”

    王霄垂下目光默默的思索。

    等到下山之后,朱棣就一病不起了。

    其实之前他就已经病的极重,就连行走都无法做到。

    御医让他静养,或许还能拖上一些时日。可朱棣不愿意。

    他宁愿燃烧自己最后的生命,也要将自己的名字流传后世史书之中。

    等他真正做到的时候,死亡也就随之而来。

    “太子身体不好,你要挑起重担来。”

    病床上的朱棣已经无法动弹了,说话的时候也是有气无力,仿佛随时都会咽下最后一口气。

    “是。”

    一旁侍候的王霄恭敬行礼。

    “赵王昏庸,不似做事之人。让他去云nn就藩吧。”

    赵王朱高燧一点都不会昏庸,实际上他精明的很。

    朱棣这么说,无外乎是让王霄饶他一命。远远的打发到彩云之南去,眼不见心不烦。

    王霄侧头看向跪在一旁面无表情的朱高燧,缓缓点头。

    “好。”

    朱棣转动眼球,看向不远处的樊忠“把人都叫进来。”

    双目含泪的樊忠行礼,转身出去把等候在外面的众多军将们都给喊了进来。

    “皇上保重龙体啊。”

    将军们冲进来纷纷扑倒在地,放声大哭。

    “闭嘴!”

    朱棣喘息着“没没工夫说这个。”

    感觉到死亡就在眼前的朱棣吃力的喘气“传遗旨。”

    之前被任命为秘书监舍人的于谦强忍泪光搬来案几笔墨,摊开圣旨准备写。

    “朕登基以来,恪尽职守。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毕生无悔。今大限已到,特传遗旨。”

    “太子朱高炽,温厚仁爱,特命继承大宝。太孙朱瞻基,聪慧仁勇,命其监国。各军各营皆归其节制。汉王朱高煦,为国死战捐躯,特许陪葬长陵。诸臣工当忠心为君,卫我大明。特谕!”

    樊忠捧着传国玉玺走了过来,朱棣用目光示意递给王霄。

    王霄接过装有传国玉玺的盒子打开,拿出玉玺在圣旨上用印。

    这是真正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通传天下的大旨,明旨。

    用印之后,王霄回转来到朱棣床边。

    看着闭上眼睛,不说话了的朱棣。王霄缓缓伸手去试他的鼻息。

    片刻之后,王霄起身,轻轻的说了一句。

    “皇上走了。”

    旁边的朱高燧身子晃了晃,重重摔倒在了地上。

    中军大帐内的众多军将们放声大哭,声竭力嘶。

    哭号之声犹如涟漪般向外扩散出去,很快所有军营都是哭声一片,哀嚎遍野,山野间都为之回荡。

    朱棣年少时就跟随常遇春打仗,是打了一辈子仗的马上皇帝。他在军中威望之高,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各军各营都是摘樱子,起素幡,为皇帝举哀。

    入目所见,整个明军大营都是白茫茫一片。

    军中将士多有痛哭到昏厥,不能自己者。

    一连三天,明军都弥漫在无尽的悲痛之中。

    三天之后,王霄发布命令,大军拔营,护卫着朱棣的棺木返回关内。

    朱棣的遗旨上,说他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这是在讲述自己的毕生功勋。

    说毕生无悔,指的是从未后悔过发动靖难之役。

    太子即位,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汉王已死,赵王根本构不成威胁。

    而让王霄监国,则是为了从法理上确定王霄继承人的身份。

    要知道朱高炽有足足十个儿子。若是朱高炽将皇位传给其他的儿子,朱棣在地下能被气的再活过来。

    各军各营都归王霄节制,这是朱棣将全国所有精锐兵马的兵权都交在了王霄的手上。

    这同样是一道保险,为的是能确保王霄可以日后可以顺利接位。

    监国,手握兵权。

    有这两道保险在,就算是朱高炽有别的想法也动不了王霄的地位。大不了王霄也可以来上一次靖难之役。

    朱棣是皇帝,生性多疑。

    哪怕朱高炽表现的如何看重王霄,日后大位非他莫属。朱棣也不会就此心安理得的相信。

    所以,他做出了这些布置。

    至于朱高煦陪葬长陵,则是朱棣为了保存心疼的次子死后的名声。

    于情于理来说,朱棣都是一位好皇帝。

    他多次北伐,打垮了塞外北元残部,彻底清除了草原对关内的威胁。

    他派马保下西洋,与海外诸国展开联系,施国威于海外。

    他编撰永乐大典,为华夏留下了一部旷古奇书。

    他修运河,清田亩,关爱百姓,消除藩王力量解除了内患。

    国家在他的统治下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被称为永乐盛世。

    若是说有什么污点的话,发动靖难之役或许就是唯一的污点。

    叔叔抢了侄子的皇位,杀戮过盛。就连诛十族都被他弄了出来。

    无论功与过,在朱棣咽下最后一口气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一切都随之烟消云散。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逝于第五次北征蒙古途中,享年六十四岁。

    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

    朱棣的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