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四章、鹰视狼顾之谋己(第1/1页)曹魏臣子

    司马懿的“反其道行之”刚落下,夏侯尚的眉毛就迎风绽放,一脸喜色。

    “大善!仲达之谋,真乃深谙人性也!”

    的确,夏侯尚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他本来觉得司马懿的提议,执行起来有很大的限制,有违背军事常理,难以成功。

    那么,江东的人,是不是也会这么这样认为呢?

    有些事情,往往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的时候,反而才是最好执行的时候。

    江东水军,比曹军的水军更加精锐,两军在长江上相遇,以少胜多是常态。这是世人普遍的认知,也是江东的自傲。因此,曹军南线的进攻路线,也只能是从武陵郡6地攻入。而不是以短击长,将自己的水军拉出来吃败仗、给别人送功绩。

    在江东军的眼里,只要江东所控制的江夏武昌城、这座重镇屹立不倒,江东腹地的郡县就会无刀兵之祸。

    也无须驻扎太多兵力!

    这就给了司马懿奇袭谋划成功的机会。

    只要曹军大兵进入荆南,江东的水军必然大部分往扬州一带支援,应对曹丕的亲征。如此一来,封锁荆州长江流域的兵力就会薄弱,就能让人曹军水兵找到机会突破!

    而且,司马懿此举,目的不过是扰乱江东军心,并非是攻城略地。

    只需要一千精锐别部即可。

    这点人数,对荆北曹军雄厚的实力来说,无伤大雅!

    成功了,会极大的促进荆南战事的结果失败了,也不过就是一千人的阵亡罢了!

    以小博大,怎么不让夏侯尚觉得“大善”呢?

    反正战场的本质,无非是杀人,或是被人杀。

    但是呢,夏侯尚马上就觉得这一千人,让他肉痛不已了。因为司马懿又来了一句,竟然以荆北都督之副的高位,自动请缨!

    还是执拗的那种。

    无论夏侯尚怎么劝说,什么“兵者危也、冲锋陷阵乃勇夫之事”等等理由,扔出来了一大堆,司马懿还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最后,逼急了,还扔出了一句让他无法拒绝的话,“某虽从未独领一军,然而亦是随先王征伐多年之人,为何伯仁以为某不堪重任邪!”

    好嘛,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劝说就变成鄙视人了。

    夏侯尚无奈,只能应了下来。

    先是好生叮嘱什么“事不可为便回来、此番奇袭不过是锦上添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云云,话里话外的,都是在提醒儿女姻亲的命很重要。

    宁可不要奇袭的成功,也愿意看到他丧命。

    然后,又当场就让人去传令给曹魏控制的江夏郡太守、军中宿将文聘,尽可能策应一番什么的。

    嗯,曹军能奇袭的出点,只有文聘控制的水域。

    好嘛,夏侯尚的真挚呵护,把浑身长满心眼的司马懿都给感动了。当下,就抓住了夏侯尚的手,四目相对的一脸感慨,“伯仁兄的爱护,某铭记于心”

    那个场面,啧啧,基那什么情四射!哦不对,是男人之间的友谊,感动天感动地。

    然后呢,等夏侯尚先行离开后,司马懿便面如平湖,用老鹰一样锐利的眼光,投去了这大好河山。

    他今年虚岁四十有二了!

    大丈夫生逢乱世,当手持三尺青锋觅封侯!

    这是一般士人的想法。

    对于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司马懿而言,立不世之功、出将入相,让河内司马氏犹如当年的四世三公汝南袁氏或者弘农杨氏,才是追求。

    他如今的抱负,是实现这个时代士人的最高最求。刚好,在出仕近二十年后,他终于有机会摸到兵权,终于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他有曹丕倚为心腹的信任。

    地利,是他此刻在荆州任军职,荆州都督是他的儿女姻亲。

    而人和,则是以钟繇为的颍川士人,都接纳了他,都视他为权力圈子未来的中坚力量。

    是啊,这一代颍川士人之钟繇,与他的家族有姻亲关系下一代颍川士人的代表陈群,与他交情匪浅。

    远的不说,他的长子司马师和陈群的长子陈泰,就是总角之交。

    有魏王曹丕信任,有颍川士人支持,有谯沛都帅为姻亲,他司马懿的未来是一片坦途。只要他努力点,将军功这一短板给补齐了,以后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有这样的未来憧憬,以身犯险去奇袭,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自古以来,不是风险越大、回报越大吗?

    再说了,他根本就没看好此次征伐江东!

    是的,司马懿觉得曹丕此番一意孤行的征伐江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是无功而返的。

    至少南线荆州的战事,要无功而返。

    不是妄自菲薄自己与夏侯尚的军事才能,而是根据敌我实力的推断。

    自从江东猛虎孙坚战死在荆州后,这个地方对于孙家来说,就成了夙愿。孙策得江东之地后,就没少兵来战孙权就更别说了,带着坑死周瑜的愧疚,让他对荆州是犹如护食的那只啥

    也就是说,这次荆南之战江东必然全力以赴。

    驻扎的兵力,甚至会比在北线扬州防御的兵卒,更多一点!

    而且荆南水泽遍布、山岭横陈,这种地形上作战,防守一方会占了更大的优势。尤其是曹军多为北地兵卒,并不善于山地战。

    在两军的士气上,也是江东军占优。

    他们去岁一举夺得了荆南三郡,还俘虏了曹魏名将于禁,士气大振,锐气十足。

    而曹军这一边呢?督战的人是夏侯尚,而不是让兵卒们信心十足、让江东忌惮的世之狡狐攻无不克的陈恒!

    这么多因素都不让人看好,都在此消彼长,以司马懿的谋略,怎么又能看好这次战争呢?

    既然明知道无法立功,何必还要去参合在里面呢?

    直接将自己摘出来,率领别部去奇袭不是更好吗!

    败了,在夏侯尚无功而返的光芒下,没有人会指责他不堪重任。

    胜了,那就是神来之笔!

    成为此番曹魏征战江东,最耀眼的功绩!

    让魏王曹丕与朝中百官,都觉得他司马懿是有军略的,可以委以重任的!让军中将士都觉得,跟着他司马懿,是能立功的,有利可图的!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