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革命的本质(第1/1页)民国枭雄
第二百九十六章
美国人的野心,在一战的中后段渐渐的露出端倪。拉上中国这个已经被英法认可的陆军强国,对抗英法这一策略,毫无疑问暴露了美帝对国际事务话语权的争夺。
站在英法的角度看,中美这个看上去松散的组合,在这个时间段的力量毫无疑问是关键性的。法国的主要盟友是俄国,要命的老毛子不给力。好在一场内乱之后,克伦斯基的新政府,决定继续战争,中美这个组合对英法俄来说威胁就没那么大了。
所以,中美之间走的很近这一现象,英法都睁一眼闭一眼,怎么说眼下的法国战场还指望这两个国家。中国远征军有五十万,美军正在源源不断的登陆。美军计划动员兵力为480万(含预备役),目前登陆欧洲的第一批美军部队,约十万。平行时空的历史上,美国总共出兵欧洲200万。一战毫无疑问充分展示了美国的战争潜力,由于方剑雄的订单,美军在步枪上的缺口现在不存在了。
大量的7mm山寨版k98的库存,逼着美军放弃了7.62的口径,改用7mm的口径。
中国远征军的办事效率很高,一个全部由少尉以上军官组成的交流团,进驻美军驻地。没想到第一天进驻美军营地,就遇到了棘手的事情。
整个马赛现在就是一个巨大的兵营,郊区立起的新兵营一眼望不到边。中美两军的驻地几乎是挨着的,军官团互动的这一天。两军士兵就在马赛某专营皮肉的街区展开了一场数百人拳击大赛。开始的时候,是四个美军士兵对两个中国士兵,因为都看上了一个妓女的缘故。两边互不相让,美军仗着人多先动的手。
问题是,这些从战场上下来的中国士兵,哪里是那么好惹的?两边打起来,二比一照样打的美军抱头鼠窜。因为下手太黑,一个美军士兵的脑袋被开了瓢,一个美军士兵被打断了左手。两位中国士兵正在大街上趁胜追击的时候。路遇几个美军士兵,一看同胞被追杀,立刻加入战团。这马赛大街上正在休整的中国士兵也不少。远征军连德国人都打了,还怕美国佬这些新兵蛋子?于是,两军士兵不断地投入拳击大赛,据时候调查结果称。美军投入兵力约五百人。中国远征军投入兵力约三百人。
如此大规模的斗殴事件,自然惊动了两军的宪兵。中美两军的宪兵团赶到现场,一顿木棒加鞋底,一口气抓了六百多人。两军的宪兵意外的配合很好,军官简单的碰头后,各堵一边的街道,不管是中美士兵,先拿下再说。然后有抓到对方的给送回来,这算是中美两军一个不错的合作开端。
远征军指挥部内。一群美军军官正在听课,讲课的是一个中国上校。美军司令潘兴和中国远征军总指挥蔡锷,并肩坐在台下听课。
“德军的防御火力很猛,并且士兵素质很高,训练有素。处在防御的时候,德军的火力点布置的很讲究。传统的密集队形冲锋在密集的火力面前跟送死没什么区别,作为进攻一方,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我军的经验,如果不能在炮击结束后的五分钟内冲进德军的阵地,往往意味着伤亡成倍,所以在突击德军防御阵地的时候……。”
一名美军军官匆匆而至,低声在潘兴耳边嘀咕一番,潘兴听罢脸上一阵愕然道:“看来小伙子们精力很旺盛,有必要加大训练力度了。”
蔡锷的副官刘明昭转达了同样的消息,蔡总指挥倒是很淡定的看了一眼潘兴,对刘明昭道:“我知道了。”
上课还在继续,一堂课结束之后,潘兴做了个抱歉的手势道:“有点事情需要回去处理一下,抱歉,我得先离开了。”
蔡锷多少有点得意的给人送出去,送走潘兴之后,对刘明昭道:“参与打架的兄弟,每人发奖金十块钱。告诉综合事务处,以后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打赢的发十块钱,打输的关禁闭三天。”
回到美军指挥部的潘兴,一脸冰冷,冲着自己的副手咆哮:“以多打少都打不赢,这帮兔崽子把美利坚共和国的脸都丢尽了,从今天开始,好好操练他们。”
1917年下半年的法国相对平静,不是德军不想继续进攻,而是猪队友又出问题了。俄军临时政府再次拼凑了200万军队,奥匈帝国一如既往的吃了败仗。德军高层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还是决定先干掉俄国,迫使其退出战争。当然,这是建立在美军全部抵达欧洲,需要至少一年半时间的前提下。
德军的新战术虽然犀利,但是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坦克的寿命。一辆坦克,正常只能坚持200小时就要大修,而战时的德国工业能力,在坦克的建造速度上明显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同时德军缺乏足够的燃油。所以每一次战斗之后,都需要相当的时间进行补充。
这也是德军在占领巴黎之后,其装甲部队不得不停止进攻的原因。一战的德国,其坦克生产能力还远远不够。
世界大战打的就是极限暴兵能力,打的就是工业能力,打的就是后勤能力。很明显,随着战争的进程,德国的综合实力在下降,各种战略物资严重不足的现象,制约了德军的战斗力发挥。
巨大的历史惯性还在往前滚动,中国的历史虽然被改变,欧战的历史也有所扭曲,但是蝴蝶翅膀没能阻止俄国的巨变。
德军主力转向东线,短短的时间内再次重创俄军。实际上这个时候的俄军毫无斗志,临时政府坚持战争的政策无疑是自取灭亡。二月革命之后,俄军的主流声音是不要战争要面包。
当俄军再次战败之后,十月革命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冬宫的抵抗者只有一些军校生,其中有不少是女生,这些女生的命运,在“滚滚的革命洪流”之中,很难有人得知。
革命的结果是布尔什维克暂时掌握了政权,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的意思,那么事实真的如此么?接下来俄国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十月革命当中,列宁多次说:“自由派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力图使革命半途而废,把君主制保留下来,由君主即旧政府来召集立宪会议,实现君主立宪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则力求把革命进行到底,彻底废除君主制,由临时革命政府来召集立宪会议,实现民主立宪制,即民主共和国。”
然而事态发展出乎他的意料。就在布尔什维克掌权的条件下,选举按期于11月12日至15日进行,25日大致的得票结果,布尔什维克获得23.9%的选票,在703个席位中,只获得163席,远远低于社会革命党所获得的40%选票。到了1918年年初立宪会议召开前,最终结果揭晓:在总共707个席位中,布尔什维克得到175席,占24.7%,仅仅略高于最初结果。而社会革命党得到410席(其中左派社会革命党占40席),孟什维克16席,立宪民主党17席,各民族政党86席,其余几个席位属于几个小组织。这就是说,布尔什维克在他们主持的这次选举中只得到四分之一的议席,即使加上与布尔什维克结盟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列宁方面也只占有30%的议席,而主要的民粹派政党社会革命党,即使不算它的左派,仅其主流派就占有370席,已经明显过半。
显然,布尔什维克输掉了这次选举,而且输得很惨。其惨还不在于得票少,而在于这是在它当权条件下、由它组织的选举。它没有理由、而且的确也并未指责这次大选有舞弊、贿选一类的污点。后来布尔什维克反对的理由只是说立宪会议的选举是根据临时政府的法律进行的,而这个法律现在已经过时。反对者指出,这个理由显然太过牵强:既然这次选举本来就没有合法性,为什么又要组织这次选举呢?考茨基也认为:“在立宪会议居于少数之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这真是一桩充满了讽刺意味的历史事件!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不会因为某些掩盖而消逝。
“武装修正选票箱!”这一将面具撕下的行为,彻底了揭示革命的本质。
沙皇时代素来同情布尔什维克的左派作家高尔基,作《1月9日与1月5日》一文,严厉谴责布尔什维克。其中有以下文字:“布尔什维克的来复枪驱散了近百年来俄国最优秀分子为之奋斗的梦想。”
罗莎?卢森堡说:“列宁和托洛茨基曾经强烈地要求召开立宪会议”,而十月革命后的立宪会议选举又“是根据世界上最民主的选举”,“在完全自由的条件下进行的第一次人民投票”,布尔什维克却“毫无敬畏之念,干脆宣布投票结果毫无价值”,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
考茨基说:“苏维埃组织优于普选,在于它更加专断,它可以把一切它看着不顺眼的组织排除在外”。“我们的布尔什维克同志把一切都押在欧洲普遍发生革命这张牌上,因为这张牌没有拿到手,他们就感到不得不依靠行使**裸的权力,即实行专政来代替他们所缺乏的条件。”
ps:(ps:不吐不快,个人认为,前苏联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政权,没有之一。此为个人观点,不强迫任何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