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未品秋浓已立冬(第1/1页)千秋献
八月秋高,转眼九月已过,十月十二,未品秋浓已立冬。
事情一件一件走到正轨上,可是一桩桩一件件都透露着让她隐隐不安的气氛,好像是哪处正酝酿着什么古怪,准备将她一举击垮。
可是任她怎么想,除了这个古怪的婚约,剩下的唯一一件让她觉得不舒服的就是那个孟卿。
自从那天他露了脸之后就再也没出现在她面前。
后来,孟卿又来了,只不过是证实了她心中那个动摇的想法。
那一天,清清楚楚是立冬。
听闻宫中容妃娘娘又有了身孕,陛下高兴的不得了……
她已经很久没见相里贡了,自从那次在殿上见过之后就再没见过,不过总是有人往府上送些新奇好玩的玩意儿,无一不是装在看起来端正严肃的盒子里的,打开时总是会让她觉得里面的东西配不上这么严肃的盒子。
有一次她打开盒子,里面竟然会是一只草蚱蜢,心疼的她连连叹息这盒子上镶嵌的宝珠沦落了身价。
不过最近连好玩的也少了许多,更多的是一封简单的书信,三言两语言概当日所做的事情,语气也正经得让她看了觉得忍俊不禁。
“姑姑!”
“嗯?”肃千秋收了笔淡淡地抬眼看向他,“怎么了?”
“今日姑父什么也没送来。”忆端不免有些垂头丧气,整个人都像没了精神。
肃千秋见他这幅样子不免觉得有趣,索性端正坐下朝他招了招手,“你来,我告诉你件事。”
她一这个样子,难免勾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忆端睁大了眼睛巴巴走过去,“什么?”
“你……”
“我怎么?要我去干什么,姑姑?”
“其实也没什么事,左不过是几件衣裳,改日差了别人去取也行。”肃千秋叹了叹气,一幅无奈坦然的样子。
“姑姑,衣裳人家店里会送来的不是吗?”忆端像是明白了她的意思,又像是没明白她的意思。
“唉,本来是你说的这个理,你要是不想去……”她的‘就算了’还没说出口就被忆端紧赶慢赶的“我要去,想去”给打断了,随后忆端立刻消失无影了。
文姒端了新茶进来,回头看看忆端狂奔的影子,诧异道,“这是怎么了?慌着赶集似的。”
“可不就是慌着赶集去呢吗,上个月被先生告了一状,伯父罚了他不许出门,可把他闷坏了。”肃千秋接过文姒递来的茶,顺手放在了书案上。
“少主今天摹了什么帖?看起来格外柔婉。”文姒的目光越过笔架看向案上的书帖。
肃千秋也跟着看向那张书帖,想了片刻才说,“前朝公主的晴时帖。”
“荏阳公主的晴时帖?”
“是啊,荏阳公主的书帖多,并不难寻。”
荏阳公主善舞,好书法,十七岁而亡,亡在和亲的路上。若是不和亲,说不定还会成为一个书法大家,能凭才情留名青史,而不是凭芳年早逝。
晚饭过后,她看了会儿忆端带回来的坊间善传的话本,静坐时忽然听见瓦片的轻微响声,她听得出来来人停在了她这间屋子上,索性裹了外衫提了剑就拉开门,站在院子正中间抬头看着他。
哦,原来是孟卿又来了。
今晚的孟卿不是孟卿,他的脸是复准的脸,就这么在她面前,他像是极难开口叫她的名字,最终在她审视目光下喊出了一句“小熙。”
冷冷的两个字,并不让她觉得意外,那天过后,她怎么想都觉得那样的说辞有些牵强,复准那样的人怎么会替相里华卖命?
可是字节是冷的,人心是暖的,眼前的人也是活生生站着的。
“我是复准,你猜的很对。”
肃千秋眯了眯眼,垂眸遮住眼里的泪光,开口说,“我从前也想过,你会再这样叫我一声‘小熙’。可是真的听你这样喊我,我……”肃千秋的嘴角带了一抹笑,又含泪抬眼看着眼前的复准。
他像是没有话说,又像是说不出来,肃千秋看不清他的表情,甚至看不出他的眼神到底是怎样的。
“你活着就好。”肃千秋不动声色转了转身,往后走了几步,不再看他。青丝乱眼,肃千秋压了压嗓子,沉声对他说这样一句话。
“小熙,以后……我会护着你。”
“不必。”
肃千秋冷冷出声,抬手示意不必,指尖有难以察觉的颤抖,她不动声色放下手,长长的袖子挡住后,她负手转身,看着他的眼睛说。
“复准,你我都从那样的修罗场上活了下来,往事都作笑谈,我这些年过得很好,没了谁,我都能活得很好,我不需要你护着我。”
说完,她又看向别处,不看复准,想了想抬右脚踏上石凳,让自己看起来更有气势些。
“小熙……”他像是再要说些什么,肃千秋再出声打断他的话。
“如今我不是小熙,我是肃家少主,我能护好自己。”
肃千秋的声音微微颤抖,她止了话音,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她能护好自己,也有我护着她,就不劳你来掺和了。”
肃千秋不必回头,也知晓是谁来了,仿佛是一个孤单的孩子,忽然有了人撑腰,顿时心里就满了。
“太子殿下。”复准的声音隔空传来,是万般熟悉,夹着六年的陌生,就仿佛是隔了生生世世。从前是这样喊她的兄长,现如今喊着别人。
肃千秋忍了忍,可是也红了鼻子,她转头看向别的地方,好让别人看不见她的样子。
“复准。”
“殿下来此,是为了……”
“为了小熙。”相里贡沉沉的声音随风入耳,肃千秋听见他叫“小熙”,觉得很心安,眼泪悄悄落下,能看见月光静静地洒在人间。
“劳烦殿下了,小熙……”复准仿佛是要交代什么,可是被相里贡打断了。
“不算劳烦,也不必你来交代。”
肃千秋理了理袖子,悄悄擦了眼泪,她信步进了屋子,轻轻关上门,收了剑,坐在榻边。
眼泪就这样落着,一滴一滴,仿佛是诉尽这十几年的记忆。
她清楚地记得那几年有多难熬,她不止一次地想再见见这些旧人,想见父皇母后,想见后宫里那些娘娘,想见兄长,还想见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