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戏肉来了(第1/1页)大唐不良人

    郝处俊向苏大为抚须道:“马政的事,让西台侍郎和你说吧,老夫也好歇一歇。”

    苏大为的目光向上官仪看过去。

    老实说,郝处俊他并不算熟悉,但上官仪,这个名字,苏大为印象深刻。

    因为他有一个很出名的女儿,上官婉儿。

    未来武则天身边的左膀右臂。

    上次在见到上官仪之后,苏大为还很有兴趣的,回到都察寺后调了这部份档案。

    结果一查,上官婉儿才刚出生,未及一岁。

    呃

    对这么小的小萝莉,苏大为便只能死了心,不去想着能收服上官婉儿为己用。

    不过,话说回来,上官仪已经五十六岁了,居然老当益壮,老来得女,让人不得不服。

    上官仪年纪在这几个大臣里,算是年轻的。

    他的面容清瘦,眼眸却颇为犀利。

    向苏大为微微颔首,不紧不慢的道:“苏少卿在军中,自是关心军事,马政这件事,不算简单,可也不算复杂,说起我大唐养马的情况,就不得不提起张万岁。”

    “张万岁?”

    苏大为舌头略有些打结,总觉得这名字有些太过嚣张了是不是。

    一个臣子,在天子面前自称万岁,有点那啥。

    不过转念一想,隋唐之际,还有个史万岁。

    似乎“万岁”这个词,在唐时还不算犯忌讳。

    上官仪一手持笏板负在身后,微微踱步,沉吟道:“我大唐在高祖晋阳起兵之时,缺马严重,后来得突厥马二千匹,得隋马三千,才勉强组起一支骑军。

    直到高祖建立大唐两年后,才有三万多匹战马。

    以当时的情况,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

    但是这一情况,在张万岁接手养马之后,开始得到改善。”

    上官仪眯眼看了一眼苏大为,眼中多少有些难以明状的东西。

    这苏大为,号称是军中冉冉上升的将星。

    但居然对马政无所知对募兵和府兵也不甚了了如此糊涂之人,真叫人怀疑他在战场上那些仗是怎么打的。

    心念一转,上官仪轻拈颔下三缕长须继续不紧不慢的道:“张万岁原本并非养马出身,他与尉迟恭一样都出自朔州边地也都是高武周的部下。

    当年曾鼓动刘武周起兵。

    那是隋末时,他趁马邑太守王仁恭办公时,将其斩杀,以此逼刘武周起事。”

    马邑大概是后世的山西朔州市。

    蒙恬曾在此筑城属雁门郡与草原胡人紧挨着,是中原抵御胡族的前线。

    汉武帝光元二年,曾在这里策划过一场针对匈奴的诱敌歼灭战。

    可惜消息泄露,未能完成。

    至于王仁恭,也非泛泛无名之辈。

    王仁恭字元实,天水上邽人。

    隋末名将鄯州刺史王猛之子。

    史称刚毅修谨,弓马娴熟曾追随杨素征战,屡立军功。

    深得隋文帝和炀帝信任和喜爱。

    东征辽东北抗突厥颇有能名。

    拜为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后迁骠骑大将军,乃至迁马邑太守。

    这样一位名将,居然死于张万岁之手,颇有些可惜。

    苏大为想起这些,顿时肃然。

    对这张万岁不敢轻视。

    “张万岁后来跟尉迟恭一起投靠太宗,尉迟恭成了冲锋陷阵的猛将,但张万岁则全心投入育马选种,扩张马场之事。

    自张万岁管马政后,朝廷在陇西建立牧马场,划地千里以资,马场分八坊四十八监,开始马场只有马匹万余。

    时至今日,苏少卿可知我们大唐的马场,有良马几何?”

    “呃,不知。”

    苏大为的都察寺虽然属情报部门,但针对的主要是人。

    何时会有那闲情去关注大唐的马场。

    至于用兵,大唐有完备的后勤制度,苏大为也根本不用去考虑战马的问题。

    只用考虑如何作战,能击溃敌人。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军中自有制度,苏大为自问做不到大包大揽。

    他在军中提升的速度太快,在军中的时间还太短。

    “那老夫就告诉苏少卿这个数字。”

    上官仪伸出右手,五指张开,停了一停,又伸出二指。

    苏大为怔了一下,回他一个“”字手势。

    “西台侍郎是说,我们大唐现有战马五十二万匹?”

    “非也,如今,我们有战马,七十万又六千匹。”

    上官仪说完,面上露出骄傲之色。

    而一旁的许敬宗和郝处俊,也是一副于有容焉的神色。

    这,当然值得骄傲。

    从开国凑不足几千匹马,到如今,四十年如弹指一挥间。

    大唐拥有战马七十万匹。

    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以农耕文明立国的大唐,拥有不亚于东西突厥的庞大战马基地。

    正因为有此强大的基地,才是大唐能拥有源源不断爆骑兵的根本。

    也是唐军之强的重要因素。

    在大唐四周的敌人,哪怕有一时凶顽,在拚消耗上,也远远不是大唐的对手。

    光是战马这一项,一战死成千上万都不稀奇。

    但大唐有的是马,源源不断。

    损失了立刻可以补上。

    反观大唐的敌人,可能一战之后,便立刻拉胯,只能靠两条腿仓惶跑路。

    “打仗,拚得就是整体国力和后勤啊。”

    苏大为不由感概一句。

    上官仪稍微正色看了他一眼,觉得他这话,说得倒是切中要害。

    略微颔首道:“苏少卿果然是知兵之人,这话不错的。”

    停了一停,他才总结道:“现在苏少卿知道朝廷为何要废除马政中,令农人皆养马的旧制了吧?过去有此令,皆因大唐战马不足。

    可如今,已经是麟德元年,我大唐有战马七十余万,在幅员千里的马场上,犹嫌太过狭窄,这么多的马,又何必令百姓另再养马?

    何况养马所费不小,农人豢养多有吃力,而且马这种牲口和牛羊不一样,需要不停的吃草料,并不会反刍,而且其粪性酸。

    被马粪侵过的土地,农物难以生长,十分毁地。”

    说到这里,上官仪闭口不语,轻拈长须,微微自矜。

    他对帝国的各项政事,熟悉如掌上观纹。

    而且此人心气颇高,未来的仕途,是冲着右相这个位置去的。

    之前扳倒李义府,他也是出力甚多。

    苏大为此时在心悦诚服,先向上官仪和郝处俊等人行弟子礼道:“是阿弥愚钝,多谢东台侍郎和西台侍郎为我解惑。”

    上官仪眼中闪过一抹诧异,他看到郝处俊微微侧身以示避让。

    这才醒悟过来,也随之侧身,表示不受苏大为的礼。

    “是陛下有命,所以才解释朝廷制度,苏少卿不必如此。”

    “要的,古人说一字之师,今天两位大臣的话,令我受益不少。”

    苏大为向上官仪和郝处俊叉手行礼道:“原来军事,并非只是军事,还涉及到政事、民生和诸多政策,历史源流,环境,这事比我想的复杂。

    之前是我眼界太窄了。”

    一直沉默不言的许敬宗此时微微点头,一双眼睛微眯着,脸带着笑意,似在赞许道:“苏少卿能有这番见识,便不止于术了,以你的器量,非寻常将才,将来或可为国之栋梁,勉之,勉之。”

    花花轿子人人抬。

    眼看着李治的态度,在场的人精都知道李治还是看中苏大为。

    此子未来必会大放异彩。

    所以众人都不吝多抬苏大为一下,也算结个善缘。

    否则以在场三位重臣的身份地位,实在没必要为一个小字辈,浪费如此多的唇舌。

    谢过三人后,苏大为再次向李治行大礼,言辞恳切道:“阿弥读书少,没什么见识,让陛下见笑了,谢陛下爱护。”

    “你知道便好。”

    李治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若你只盯着眼前,最多只是将才,若是你的眼界能放大放远,那才是如苏定方一般的名将,战神。”

    说完,李治似乎自觉有些说得太多。

    微微一顿,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将茶盏递给一旁的王伏胜后,他微微喘了喘气,伸手捏了下自己的眉心。

    强自振作精神道:“今天既然说到这里,那就顺便议一议李义府的事吧,众卿,有何看法?”

    苏大为没想到,李治突然就把话题跳到李义府的事上。

    心中不由一凛。

    他总算知道,为何今天谈话的场景不在紫宸殿,而是在延英殿了。

    皆因为,满朝都认为,李义府是武后的人。

    同一时间,苏大为还意识到另一件事。

    那就是,最近已经数次没看到武媚娘在李治身边了。

    这是十分反常的。

    刚开始,李治还说是为了照顾太子李弘。

    但现在这提起的话头,令苏大为想到了另一个可能。

    或许,可能

    李治与武媚娘之间,有了某种间隙?

    没错,从永徽年间,到如今,这十来年,李治与武媚娘堪称世间最好的模范夫妻,夫唱妇随。

    他们俩联手,扳倒了一个又一个敌人。

    将这大唐得权力,牢牢抓在李治手里。

    可是再好的夫妻,也不可能一辈子不红脸。

    哪怕李治与武媚娘皆自封天皇天后,李治允许武媚娘分润他的权力,与他一起处理朝政。

    可那也不是真的将权力让给武媚娘。

    而是让武媚娘做他的手套,他的影子。

    所谓二圣临朝。

    日月丽天。

    李治,才是太阳。

    武媚娘身上所有的光,都是李治带来的。

    而若一但李治觉得武媚娘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李治绝不会有任何仁慈。

    甚至不会带一丝情感。

    因为,他是帝王。

    他要做超过太宗的千古一帝。

    在温情和柔情之下,李治有着帝王那颗寂寞和冷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