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顺势而为(第2/2页)大唐不良人

动。

    哪怕满朝文武群起而攻之,李治与武媚娘都要出面保下。

    “原来,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吗?”

    苏大为摇摇头,略有些自嘲,心头却也有一丝得意之情。

    这大唐,自己除了给天皇天后一些面子,再没人敢惹自己了。

    这种感觉,其实挺不错的。

    辛苦给李唐打工这些年,终于从996福报的打工人,混到了创业干股,得了李治一声与国同休。

    以后,这大唐的权力,也有自己一份了。

    权力的蜕变,是从量变到质变。

    正如一夜之间,绿竹破土而出。

    他的锋芒,也终于到了藏不住的时候。

    脑海中,突然涌起一首记不太全的诗,口中吟道:“当时年少青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人生能几何,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忆君君不知。”

    忆君君不知。

    怎么会想到这一句的?

    哦,大概是之前在蜀中,思念小苏而不可得。

    犹记那时还写过李商隐的一首巴山夜雨给小苏。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起此事,心中竟略微一滞,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然而细思,却又一闪而过。

    正要再想想,忽然见前方有一位锦袍少年大步走来。

    少年身后跟着一群太监宫女,还有弘文馆待诏学士等文臣若干。

    更有一身甲胄的千牛卫。

    还不等走到近前,那少年郎便向苏大为躬身行礼,极为恭敬的道:“阿舅!”

    这一声阿舅,将苏大为从神游中拉回了现实。

    仔细一看,正是太子李弘。

    “太子怎么会在此?”

    苏大为微微一笑,心说这不是巧了么。

    刚才见过潞王李贤。

    接着太子李弘也找上自己。

    不过,自己与李弘的交情,自非李贤可比。

    还是有些书生意气的。

    想着能稍稍改变大唐的历史走向。

    比如先设个小目标,灭了吐蕃。

    令大唐再无大非川之败。

    也再不会有与大唐纠缠百年的吐蕃帝国。

    顺手将天竺三哥也给伺候舒服了。

    想必,后世三哥也没脸在边境线上摩擦了。

    大唐直接在天竺设都督府了。

    然后,便是太子李弘这里。

    苏大为希望他能健康长寿,未来能继任大唐皇帝位。

    免得中间皇权更迭许多波折,也免得骨肉相残之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