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京兆府尹(二)(第1/1页)诛怨椟

    沉甸甸的银子到手,妇人眼角的狐狭缝隙里投射出毫无温度余光打量了一眼自己刚刚卖出去的人儿,黄鹂有些不舍地看着她与贩远去的背影,“她……她们……”她连忙想要跟上去,却被后面几个高壮的护院拦住,一位花枝招展的女人上前道:“她们把你卖给我了,不多不少,一百两。”

    “卖……卖……一百两……”黄鹂歪了歪脑门,满脸疑惑。

    “可惜了~”女人拍了拍黄鹂的脸,摇摇头:“这么漂亮脸蛋子,却是个傻子……”

    黄鹂被安排在最边角的屋子,一位婢照料着,婢见她智力有问题经常对她冷言冷语,有时候还会呵斥她的愚笨,被卖进青楼尚有姿色的女子都会被老鸨安排习一些技艺,虽然黄鹂智力如是孩童,琴棋书画却非常有天赋,旁人三年五载才能会,她只几天便能靡音绕梁,一手妙笔丹青更是看得老鸨连连拍手叫绝,她心下狂喜,这姑娘哪怕一千两也值啊!

    罗宁衙门的灯烛连续亮了好几日,要按照以往这太守大人的作息,应是起的比黔首晚,睡得比黔首早,如今不是他变了性,而是这上头派遣下来的京兆府尹大人挑灯彻查罗宁城各家各户人口走失的状况以及各大青楼人员的增幅情况,几名衙差有的杵在大堂前昏昏欲睡,有的趴在案卷前直流口水,更有甚者笔直地站着岗却早已魂游梦乡。

    “太过分了——!”

    大厅高堂醒木声起,吓的衙差们猛地一抖擞,打破了各自的美梦回归现实茫然地看向了怒不可歇的京兆府尹,只见他眉头蹙成了个吉祥结,浑身散发出怫然义愤的气息。

    “大……大人……怎,怎么了……?”跟着这位京兆府尹办案也有几天了,从未见过它如此怒气冲天,为首的衙差上前作揖询问道。

    “这么多天了……这么多天了!”京兆府尹胸腔中的怒火烧得他口干舌燥,他按着睛明穴痛心疾首。

    “大人可是发现了哪家青楼的人口增幅有端倪?”其余官差也一并从懵懂中苏醒,纷纷上前来。

    京兆府尹敛袖,再次拿起惊堂木重重一拍,义愤填膺道:“熬夜熬了这么多天!头都快秃了!你们府衙连个送夜宵的都没有!还让不让人好好办案了——!”

    ‘大人你肚子饿就直啊——!装作案件有进展的样子这么吓人真的好吗——!官差们咋舌在原地各自凌乱……

    半柱香过后,跑腿的的衙差回到了衙门,端坐高堂之人哼着调儿吃着糕点,抚着他那招牌似的八字胡道:“听罗宁城的桃花杏仁糕是太后的最爱,嗯……也就这样吧……”

    ‘公然置喙太后的最爱——!大人您现在吃的是雄心豹子胆么——!衙差们汗颜。

    吃完了甜点心情终归舒畅了些,京兆府尹伸了个懒腰,“行了行了,都散了吧,一个个倒西歪的像什么样子。”

    ‘嚷嚷着要吃夜宵的大人您也好不到哪里去啊喂!衙役们只能在腹诽中缓缓退下,几个人约好了喝几盅,力却都熬在了衙门里,现在谁不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么一躺?

    大厅只剩下了青年人,他搔了搔脑后的碎发,抵住颞颥哀叹一声:“惨了惨了……”颓然翻了翻手中的名册,他倒吸一口气讷讷自语:“这历年的人口普查到底是多敷衍才能三年内毫无新数据填充?赋役状况竟也不曾格外划分……各大青楼的人员登记更是遥比实际人数少了接近一倍……”八字胡几乎要被自己的主人扯了个光,青年人再次哀嚎:“怎么看都是贩卖人口的案子……怎么看背后都会牵扯错综复杂的关系……怎么看我都得又得罪一些人……怪不得皇上会这么轻易准我下放,果然……打算盘还是他打的响啊!”

    南祀如是一把利剑,虽然他身并不这么想;新皇登基,老旧势力盘根,尤其是前太子的各大势力在暗处稳如磐石,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谁都懂,但就是没有人愿意做新皇的这把铲除异己的利剑,这时候,一个人受到了新皇的瞩目,拔得头筹却不受众考官待见的轶城落魄考生应除名花册,他一身四溢的才华却没有任何背景,不懂打点上下关系,不懂投名门生,简直就像个暴露在烈日沙漠中的绿洲,很快就会被沙尘暴卷入砂砾中不得翻身,然而新皇却在暗中扶持着他一路披荆斩棘,连他自己都觉得奇怪为何自己如此顺风顺水,所有的原因在殿试的那一天得到了解答,南祀如看着庙堂上高高在上的男子,而立之年却已不怒自威,明明也不比他大多少却怎么都觉得他已饱经沧桑,眼眸中投射出旁人看不懂的阴鸷光芒,他,就是这个国家的皇帝;皇帝问南祀如愿不愿意一生只追随他一人,身为臣子的分难道不应该只追随皇帝吗?南祀如当时如是回答,如今才觉得自己天真的可怕。

    这朝廷的势力光是朝上一场辩论就能大抵看出个七七八八,起初南祀如只是举着玉圭规规矩矩站在官的最后列,连个屁都没有资格放,而后也不知道怎么地办了两个不大不的案子便就一个劲的往前靠,靠到最后,自己也参加到了那些高官们才能参与的辩论中……这仕途顺畅到能活脱脱把人嫉妒死。

    仅仅两年不到的这浓缩时间里,皇帝用他的式让南祀如看透了所谓官场的泡沫缩影,从一开始的看不顺眼指指点点到最后门庭若市,前来送拜帖的人都快把他那宅邸给踏平了,逢年过节礼品更是堆得比他们家房梁还要高,当时的南祀如偷藏了私心,留下了一枚南海夜明珠制作的鹊鸟珠花,没想到如此的一个动作使得整个朝廷都炸了锅,往后那些官员们拼了命的给他家里送美女丫鬟,这顿操作也是看傻了南祀如,什么楼兰魅女,波斯女郎,高丽明珠,都是皇帝选妃子留下的,自然也是极品中的极品,轶城的男人哪里见过这种阵仗?眼花缭乱之际差点就范,也就在他几乎承接不住名利场上的诱惑时,皇帝借故将他打入了死牢,鸟兽皆散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南祀如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流传于世,一面他是真的觉得自己会就此命丧黄泉,那些报国情怀无以宣泄,另一面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虽恨轶城,临死前却又无比的思念那个对他从来就不友好的故乡。谁知道呢?死牢里也就呆了一个月他就官复原职了,出来后一并担任了朝廷的乐府令。

    诗人南宣迟,乐府令南祀如,京兆府尹南大人,头衔太多了。

    出狱后的青年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上俗人根就不存在所谓的清心寡欲,所谓定力也不过指的是特定的范围,没有人可以抵御源源不断投其所好的诱惑,尤其是在这样的官场上,一旦成了众人眼中的异类,也就离身死差不了多远了,这番入狱,实际上是皇帝的保护,也是他的提醒,最好的办法是融入其中,但若想在乌合之众中保自己又是另一门问,比如,遣散府中的女眷,让府中人走漏一些风声,类似于他兴龙阳好断袖之类的怪癖;南祀如明白名誉这种西,只是个人的排场,从头至尾只是虚烟一缕,有时候牺牲名誉能换来的西,要比名誉身重要的多,比如自由。

    世人追逐南宣迟的诗歌,他是太白转世,洒脱清新,质朴纯净,得了吧,高帽子就是这样带出来的,他比太白幸运多了,眼界也比太白的多,世人之辞,听听便罢,权当做笑话乐呵乐呵……听老家轶城的醉梦坞因他的那首提诗名扬四海,也有同僚专开过他玩笑,平日里甚少见他去风月场所,原来竟还是个风流性子。

    “风流性子……”青年人懒懒散散瘫坐在木椅上,遥望府衙屋檐下的半轮明月出了神,“大爷我若真是风流性子就好了……眼看而立即来,旁人早已妻妾成群儿女满堂……偏生我对一人念念不忘……”京兆府尹合上名册,拂袖来到庭前,负手瞭望当空皎月不自主开口:

    “月如寒霜夜如鸦,

    凭栏颔首堪影慌,

    世道千帆寥无言,

    若把春风送还她。”

    摩挲胡子,“嗯……太守衙望秋月有感?就叫这个名字吧?”习惯性给自己吟诵的诗句提名时才惊醒过来,青年人抬手力掴了自己两巴掌:“你又给她写诗,又给她写诗!叫你给她写诗!叫你给她写诗!住嘴!住嘴!”面颊是疼痛,脑海中那人的模样便是清晰,最后定格在那日街道旁蒙面女子的那双凤眸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南祀如心中徒然升起一道不安。

    翌日的阳光照射进罗宁衙门,连平日里迟到早退惯了的太守都提前到岗。

    “南大人?南大人?”

    趴在案上熟睡的青年人吸了吸口水,换了个姿势继续鼾声如雷。皱巴巴的案卷粘在他脸上随着呼吸飘动。

    太守挠挠头,招呼着身后的衙差上前唤醒酣睡之人,衙差们心中叫苦不迭,齐齐往后跨了一步徒留新来的那位最不擅察言观色的年轻衙役,他在众人鼓励又同情的眼神中来到京兆府尹的身边,附耳不知嘀咕了什么,只见沉睡之人“腾”得站了起来,一抹唇边的口水,迷迷糊糊道:“哪呢?在哪儿呢?”

    “南大人……”太守作揖行礼的身影映入了苏醒之人的眼帘。

    青年人扭了扭惺忪的眼,一屁股又坐回了木椅上,打了个哈欠懒散问:“原来是太守大人啊,怎么了?”

    太守眼咕噜转了转,觉得回禀之事有些上不了台面,于是想要附耳上前,却被后者嫌弃了往后推了推:“就在这!”

    “呃……那个……香香楼近日得一奇女子,琴棋书画样样通不,那一手丹青真叫人拍案叫绝啊!南大人乃是风雅之人,想来也不愿错过这样一位妙人吧……”太守一直心着自己的措辞,深怕错话得罪了这位京城大官。

    青年扶额揉了揉颞颥,心下自己刚刚整理了一晚上的人口卷宗,疲惫不堪不,连口早茶都没来及吃,按理这是眼前这位身宽体胖的太守之职,此番他倒是很贴心的邀他共赴妓院,还如此美化风月女子,若当真秒人,又岂会身处青楼……等下,等下,大清早的脑子有点混,南祀如重新整理了一下太守的话,他口中的青楼是“近日”得了个妙人,这风口浪尖的人口案还未有头绪,他又明知自己这位下派的钦差特地为此而来,昨夜又刚刚把青楼人员名录抽来查阅……这位太守大人居然有恃无恐到公然邀请他一起去青楼赏风赏月?南祀如打量的视线从头到尾扫射了一遍,最后竟不知该用愚蠢还是狡猾来形容眼前之人。

    青年人心中冷哼,抚了抚胡子绽出一抹敷衍的官场笑容:“太守大人盛情难却,南某也不好推辞,这样吧,待南某换洗一番,便随太守大人同往那香香楼一睹那位奇女子的风采。”

    太守心中不知有何盘算,只见他嘴角似是勾勒起得意的弧度,似是在:这个南宣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瞧他诗歌写的多么清新脱俗,还不就是个只要投其所好便能笼络的俗人?

    南祀如心下亦有一番打算:这个太守似乎并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熟门熟路的笼络式,心中盘算着几斤几两,又给旁人贴上怎样的标签,这一套不正是京城那群官员们熟练掌握的技巧嘛?朝廷之中关系的情报是共享的,他们认为南宣迟爱做诗便认为他是个风雅之人,实际上大错特错,他其实只是个满肚子牢骚看谁都不顺眼的流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