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秦氏一门皆和气 金童兄妹生好感(第1/1页)金童记

    秦大舅带着妹妹一家进门,秦大奶奶便带着几个孩子迎出来,还隔了段路两对望着,便听到她的笑声,“妹妹可算来了,我们家扫榻相迎,就等着你们贵脚下榻呢!”

    秦大奶奶穿了身红艳衣裳,面上堆满了笑意,身后跟着的三个孩子也穿的鲜亮,秦大舅面色微郁,让大家进屋话。

    秦太太在厨下听得前头动静,也解了围裙出来,见到女儿一家六口进了堂屋,其中六七岁的一对龙凤胎煞是可人。

    “金童?婧儿?你们来了。”

    金童兄妹俩忙福礼请安,秦太太已洗净了手,上前拉他们起身,又执着他们的手细看一番,赞道:“好孩子,长的像你们母亲,日后常来玩。”

    金童兄妹俩点头称是,心下却有股子莫名滋味,他们原以为外祖母见了他们该是像祖母一般抱着他们亲热,却不想如此淡然,但也不是冷淡,这叫温和才是,和舅舅一般的温和,外祖家的人大概都是这样?

    他们倒喜欢这样,素未谋面的亲人甫一见面便搂搂抱抱,他们不习惯这样的亲热。

    秦太太招呼女儿一家坐下,屋里已摆好了茶点,她叫孩子们随意抓着吃,不必拘礼,这话也只是给金童兄妹俩听,铮哥儿和妍姐儿常来外祖家玩耍,和在自个儿家中一般随意。

    “你爹怎么还没出来,志明,去喊你爹,怕又是看书看迷了。”

    秦老爷虽只是个举人,考了两回便皆没考中贡士,便没再考了,族里出资让他开了个私塾,教这附近的孩子读书,但这么多年他也从未荒废问,一生都与识为伍。

    秦老爷被长子喊了一句,才从书中抬起头来,听闻女儿一家来了,便将他事先备好的见面礼拿上,随着长子往堂屋去。

    秦老爷从门帘处进来,进门后目光在屋里巡视一圈,落到了初次见面的一对外孙身上,果然龙章凤姿清灵俊秀,不愧是惠国丈亲点的灵童。

    金童兄妹俩也在看外祖父,和舅舅一般的高大清矍,穿着身青色棉布衫,嘴边是修剪得整齐利索的山羊胡,一双眸子里盛满了温和淳仁,想必年轻时就是舅舅那般舒朗干净的男子,才娶得了贤惠淳朴的外祖母。

    金童兄妹俩又上前见礼,秦老爷叫了两声好,将手里的两个盒子给他们,温声道:“你们初次上门,这是外祖父给你们的见面礼,我晓得你们不缺这些,只是我们一番心意,都收下。”

    若是别人家的长辈,热情殷切似要烫伤他们的手,他们还要推辞一二,外祖父母这般温和自然,他们反而不想客气。

    金童兄妹俩收下西后便交给了下人拿着,妍姐儿蹦起来要看,金童兄妹俩望向外祖父,秦老爷捋着胡须轻笑点头,随他们看。

    下人便打开了盒子给妍姐儿看,兄妹俩都是得的一厚实书册,封面上四字曰:“秦修笔谈”

    妍姐儿尚不识字,看到是两书便不再作摸索,金童兄妹俩不知这秦修是谁,猜想是秦家长辈,这秦修笔谈,约莫是秦家引以为家训的西吧。

    秦太太笑嗔他老顽童,“莫将你杜撰的这些玩意儿拿来哄骗孩子,他们都还在读书,可别了你这老顽童。”

    金童兄妹俩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秦修便是外祖父。

    金童忙道:“老话常老人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多,外祖父年过半百,人生阅历丰富,岂是我们初为人可比的,堂先生只教我们读书明理,却不教人情世故,外祖父毕生心血皆传于我们,我们定当视若珍宝好生呵护。”

    秦老爷被金童一通马屁哄的仰天大笑,盛赞他读书多会话,又孙子,“明年也跟着祖父去堂,就能像你表兄这般出口成章。”

    孙子春哥儿还是贪玩的年纪,做了个鬼脸不去,躲到了母亲身后吃糕点,郭氏打着哈哈,“等孩子大点儿就知道要读书了,如今满心还是贪玩,去了堂也读不进书,反而还影响别家的孩子。”

    春哥儿得家人宠溺,也没人愿委屈他,妍姐儿见他又抓了两个大梅子吃,咋呼着不许他多拿,也奔过去拿了两个,丫鬟给她用帕子擦了手,再换条帕子给她包着零嘴儿吃。

    金童兄妹俩皆是好的,得了两书,当场便翻阅起来,这一看便得了趣味,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秦老爷是乐天无忧之人,这随笔手札也甚是风趣,有他随兴而至写的诗,亦有他出游踏青写的游记,也有记录一家人温馨时光的札记,还有些是他读书时看到的名章美句,他又写了感言批注,当然最引他们深思的,便是他从一些日常见闻中引发的思考,发人深省,日常也有大问。

    其中有一篇是这样的故事:秦修某日出门买油,遇到个卖油翁,他素日是在他惯去的那家杂货铺买油,这日他出门买油手里提着个空油壶,卖油翁见了,便问他可是要买油,我这儿的油极好。秦修略微犹豫,卖油翁便道我家中不容易,上有八十老母中有重病拙荆下有盛龄儿女待嫁娶,秦修见他形容可怜,便在他这儿买了一壶油,比那杂货铺卖的还贵些。买完油后两人又闲话了一番,他怕家里娘子催促,便别了卖油翁,回家去了。

    买的一壶油很快又吃完了,下月他再出门买油,又在路上遇着了这卖油翁,二人又闲话起来,完后自然又在卖油翁这儿买了一壶油。

    如此几回,直到后来某日他遇到杂货铺的家,问他近来怎么不来买油了,他坦诚了卖油翁的事情,杂货铺老板略有不快。他与这二人皆有相交,为避免顺得哥情失嫂意,他后来每回出门都拎两个油壶,在杂货铺买一壶,再到卖油翁手里买一壶,一次买两壶,但他家中还是四口人,每月嚼用并未多增,只是由一月买一次油,一次买一壶,变成两月买一次油,一次买两壶,如此双都顾及到了,也不叫他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