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后发制人(第2/2页)三国好孩子
潜伏,明日再让这名心腹死士回城,途中故意让徐州贼军抓获,然后就让这名心腹死士告诉陶贼,就说刘备已经决定与我军结盟抗陶,兵马已到叶县与我军守将魏种合力一处,不日便将赶到许昌助战,抵御陶贼进攻许昌。”
“如此一来,陶贼如果中计,为了在攻城时减少阻力和士卒伤亡,必然分兵去汝水拦截刘备队伍,陶贼分兵之后,我军再做殊死一搏,也就希望大增了。”
说到这,荀彧顿了一顿,又道:“丞相请注意,彧说的是陶贼如果中计,陶贼太过奸诈,贾诩也不是什么善于之辈,彧这一计能否成功,其实并无把握。”
如果换成了是对别人用这条计策,曹老大肯定是连眼皮都不眨的就答应了,但是一想到这条计策是要用在比狐狸还奸猾三分的陶副主任身上,曹老大却又迟疑着不敢拍板了。倒是郭嘉盘算了许久后,忽然开口说道:“丞相,嘉认为不妨一试,一是此计即便被陶贼识破而失败,我军也不过损失一名心腹死士;二是陶贼即便将计就计,反过来设下陷阱伏击我军,我军也不用怕,毕竟陶贼队伍是远道而来,对地形远不如我军熟悉,即便布置伏兵,也未必能瞒过我军的眼睛。”
“奉孝先生言之有理。”荀攸赞同道:“虽然小人军拼命劫杀我军斥候,我军对陶贼队伍的一举一动无法了如指掌,但陶贼想要在十里外的徐州营中搞什么大花样,也不可能不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我军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蛛丝马迹判断陶贼动向,及时察觉危险。”
曹老大缓缓点头,道:“那就试上一试吧,失败也几乎没有什么损失,陶贼想要将计就计,我军也只要不中计就行。诸公不妨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一下文若先生这条妙计的细节,尽一切可能诱使陶贼中计。”
众谋士一起唱诺,曹老大盘算了一下,又吩咐道:“对了,交代给曹休,让他负责的斥候细作,给我留心一下徐州贼军的大食与小食时间,我要知道徐州贼军接下来的几天里,早上什么时候吃大食,傍晚什么时候吃小食,越准确越好。”
“主公查此作甚?”程昱惊讶问道。
“不要问,将来你们会明白。”曹老大答道。
注:先秦两汉时代受生产力与生产技术限制,古人都是一日两餐,早饭称为大食,又叫朝食或者饔,是现做现吃的主餐,晚饭称为小食,又叫辅食或者飱,是指上午吃剩下的饭食,严守吃饭时间,所以《论语》中有不时不食的话。军队中也是如此,项羽有一次提前让军队吃饭,就被司马迁记进了《史记》中。
当然了,也有权贵例外,汉律明确规定天子一日四餐,诸侯一日三餐,百姓一日两餐,淮南王刘安因为谋反被叛处流放,圣旨上就专门写明,减刘安的一日三餐为两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