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好童年(第2/2页)默默前行

便立马被烟囱吸走了。拎起黄晨那双已熥干的棉鞋,”嗖“地一下撇到晨的跟前儿。此时,随着”轰“的一声轻响,那炉火便熊熊的燃烧起来。再稍停一会儿炉中的煤彻底着了后。晨娘就又用火钩挑起炉盘儿放一边儿,然后端来已添了半锅凉水的,中号铁锅坐在火口上,盖上锅盖就去和面了。等到锅里的水开时,她已把面条擀好切得。揭开盖儿两手抄了面条下到滚水里,再放点儿粗盐、倒些菜籽油进去、扔两疙瘩儿早已备好的芝麻叶,盖了盖儿,在火门儿前的马扎上坐等锅开。不大功夫锅滚了,黄晨娘再次揭开锅盖,右手从一净盆儿里,抄起一把饭勺在锅里推搅,一来防糊锅二来熟得更均匀。如是者间时地翻搅上几次,过那么二十几分钟,这锅汤面条就熟了。晨他娘把落了滚儿的面条锅,端下来放在灶台旁,一个专门儿搁锅的锅圈儿上,撒了葱花滴了香油,先用最多的粗瓷花碗给当家的盛了一碗去。当她从堂屋回来时,孩子们都已各自盛了一碗儿正在火堆旁吃着呢。她也盛了碗,有滋有味儿地扒拉起来。那年月啊,如果顿顿能吃上这样的饭,咦——这里的人们就觉得,那已是很幸福的生活了。(因为面条是白面做的)。

    吃罢晚饭,大人们收拾好碗筷,已差不多七、八点钟了。为了节省些灯油、柴禾和电费,他们便早早地睡下了。整个村庄又回归了沉寂,只有那些家里有上岁数老人的家庭,还有低低的话声。因为是雪天,地上反光致使整个夜空显得不是那么很黑。老人们  觉少,孩子们呢昨晚已睡够了  ,故而呀“今儿黑儿统欢着哩”(土语:今晚可神着呢)。于是乎,孙子孙女们就纷纷围坐在爷爷奶奶的被窝里,聆听他们絮絮叨叨地讲往事。尽管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瞎话儿”(无法考证的、也没有底稿的故事),他们不知听过了多少遍,但是在那个化娱乐很匮乏的年代,这已经是他们闲暇时,很惬意的神食粮了。就这样在黑灯瞎火中,祖辈们不知讲了多久,孙辈们也不知听了多久,到最后都不知不觉地或靠着床头、或抵着脊背、或枕着大腿鼾声一片。

    “喔喔喔——“不知是谁家的公鸡起的头儿,顿时村的报晓声此起彼伏。雪在下了三天三夜之后,今晨终于停了。鸡叫二遍的时候,    天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已是很亮很亮了  。虽然那时有些人家已经有了座钟,但是听鸡叫来掌握时间的习惯,一时半会儿还很难改变。风亭雪住,勤人清路,所以许多家的大人们,早早就起来了。他们拿着木锨、扫帚,先把院子里的积雪攒成堆,扫出一条条通往各个屋的路。然后打开大门,各扫门前雪,个别特勤快的主儿会把门外的路也清出一段儿来。这样的人家儿多了,整个村子外出的道路也就显现出来了。那些西配房是平房的户儿,在那些活儿干完后,还得顺木梯爬到房顶上,把上面的积雪給撂到临街的墙根儿处。当一切都收拾停当时,就又到了该吃早饭的点儿了,今儿个这顿什么也是不能再节省了。                                                                                                                各家由于条件不同,因此饭菜上也会有所别。一般是玉米渗儿放红薯或红薯干儿的“糊涂”(粥的意思)、加白面玉米面或白面红薯面的花卷馍、再炒一锅萝卜片儿或白菜段儿;次一点儿的,就吃纯玉米面或红薯面的窝头、弄点儿自淹的咸菜就对付了;更穷的呢,吃稠的玉米红薯糊儿、甚或红薯块儿面汤、菜呢有时是水和的咸辣椒面儿、有时干脆啥也没有。当然并不是都这样,有了一般肯定就有二般和特殊。比如,家里有工人的户,厨房里就会有肉包子的味儿,时不时地飘出来;还有那些村干部家的餐桌上,也是长能见到鸡鸭鱼肉、大米饭的,让人眼气得要死。黄晨他们家,由于父亲眼下当着一个生产队的队长,故而生活上还过得去,基上还稍有结余。

    太阳已升起老高了,还不见血有要化的迹象。可能是寒冬腊月的气温太低,日头看着是挺亮却不是很毒的缘故吧。在那个年代,广大的农村不光物资上短缺,神上也非常贫乏。缺书少画的,看场电影要么长时间等、要么跑好远的夜路才能看上一场;电视机在村里几乎没有。即便有那么几家有部收音机,但也为了省电省钱,一个月里也是难得听几次。而如果哪个孩儿,要是存有几儿或十几儿人书的话,这个人儿便成了香饽饽。就经常会用成群的朋友找他玩儿,以便有机会蹭一儿看看。                                                                                                                                                                                                                                          鬼灵黄晨别看人儿,怪点子孬主意可不少。在家里蔫儿不啦叽的,可一出了大门儿立马变成捣蛋的主儿。这子天生的表演材料,不但模仿能力特强,脑子还聪明好使,这也是他能够吸引其他朋友围他转的独特之处。虽然那时候农村看电影的机会不多,可是与和平村相邻的矿区,每年会公映几场的,也正是这有限的战斗影片的素材,为黄晨的表演天赋提供了难得的舞台。有一回看了电影《平原游击队》之后,便缠着哥哥给做了一把木枪。于是乎,就满世界里“李向阳打鬼子、除汉奸“。有那么一次,他们这一伙儿在村的操场上又玩出戏,碰巧赶上校正在开大会他们的顽皮劲儿,以及惟妙惟肖的模仿,逗得师生们笑地前仰后合,会场秩序为之一阵骚乱。没办法,最后只得由几位校领导出面,一齐虎着脸把他们一帮子呵斥出去才又继续开会。另外,他不论道听途的故事;还是在别人家看的连环画内容,他都能很快地添枝加叶、绘声绘色地,编成自己风格的”瞎话儿“讲给伙伴们听。久而久之,来多的跟他年龄差不多的朋友愿意跟着他玩。如此一来,那些没人搭理的孩儿们,便莫名地嫉妒起他来,总想找茬儿教训晨一下,如今的这场大雪可算给他们提供了机会。                                                                                                                                                                                                                                                                                                                                                                                                                      这一天快十点的时候,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孩儿们,已在大路边上四队仓库门前,会聚成了你一帮他一伙的。只见他们有的推推搡搡嘻嘻哈哈;有的交头接耳嘁嘁喳喳;还有几个合起伙来在那里堆雪人。嫉妒黄晨的那一伙,嘀咕了好一阵儿后,突然每人团了两个雪球儿,一齐朝黄晨劈头盖脸地砸了过来。黄晨此时正聚会神,给围自己半圈儿的伙伴儿们讲“瞎话儿”呢。这突来的连珠炮式的雪球儿,一下子把黄晨可给整蒙了;还有两个大点的孩儿,趁黄晨愣怔的当儿,冲到他跟前儿把一捧硬生生塞进黄晨的脖子里。冰得他一级灵这才回过神儿来,围着听故事的孩儿们吓得,呼啦一下闪到了两边儿,那俩赖孩子也趁势跑开。气急败坏的黄晨“噌”地跳到街当间儿,哈腰抓了两把雪就朝他们回了过去。那帮坏子见目标更清晰了,紧跟着又是一通狂轰,接着“嗷”的一声怪叫作鸟兽散。黄晨这伙儿的作势追了几步,因那些赖皮孩子已跑没影儿了,所以他们就转回来,忙着给晨往外掏脖领里的雪,然后安慰了几句也都各自家去了。黄晨双手攥着雪,俩眼圆瞪着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后来,虽然黄晨在一个伙伴家避了一天,并且把棉衣棉鞋也都烤干了,可回到家仍没躲过父亲的一顿打。俗话得好:孩子是记吃不记打;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不昨个儿刚吃过一顿鞋底,转过天他可就忘了。今天一早,当黄晨听伙伴们告诉他,村南引水渠的桥眼下,冻了很多“冰龙橛子”的时候,便匆忙扒拉了两口饭,拿了一块儿馍可又溜出去了。                                                                                                                                                            在记忆中,这里的冬天,好像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一样。一入冬就北风呼啸、寒冷刺骨,没几天冰就会结厚。冽冽寒风再刮上个十天半月的,雪花便朵朵绽放,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铺天盖地。只需一天的功夫,远的山、近的野就银装素裹,完一个童话世界。待到天晴雪稍融,那房檐、水眼、桥洞下尽是冰挂。这些大大、粗粗细细、长长短短、形状各异的“冻龙橛子”,是孩子们又一种极富乐趣的好玩意儿和嚼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