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二世新政(第1/1页)我是秦二世
大秦二世二年四月二十日。大秦二世皇帝胡亥在这一天内,连续发布了包括律法、民生、赋税、土地等涉及大秦各个方面的一系列诏令。
这些诏令,在今后的数十年乃至近百年时间内,一直影响着大秦。而这一天,在后世的历史中,也被称之为“二世新政”!
第一诏就是将德妃和淑妃两人同时怀上皇帝子嗣的消息,告知天下与民同乐。
年轻的大秦皇帝有了子嗣,是所有心系大秦的老秦部族天大的喜事。所以,诏令一出,分布在天下各处的老秦百姓,无不振奋不已。
从胡亥召集重臣商议,再到发出诏令,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所以,这一天时间中,能够让所有人都达成共识显然不太可能。
好在,有两个未出生的儿子在,胡亥认为是儿子,朝廷重臣们也没有同胡亥较真,尽管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更多的却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完善喜欢诏告天下的年轻皇帝的想法。
在律法上,结合先前被胡亥废除的“严刑峻法”以及诛九族的做法,胡亥再次废除了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的做法。即对百姓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
胡亥第一次提出了治国思想,在治国思想上胡亥用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大秦以法治国为主,兼收儒道等各家流派思想为辅,鼓励大秦各个流派兼收并蓄的做法。
同时,对大秦种类繁多的各式律法,胡亥提出了在战国法家代表人物李悝所制订的《法经》六篇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大秦律法的要求。
李悝所制订的《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以这个为基础,胡亥提出了刑律(包括盗、贼、捕等等定罪和量刑)、民律(规定百姓行为、财产等等类似后世民法,人民权利部分自然是没有的)、土律(国土保护、土地耕种、土地买卖等)、户律(户籍管理、婚姻制度和赋税征收)、兴律(主要规定征发徭役、城防守备)和厩律(主要规定牛马畜牧和驿传方面)等六大律。
这六大律是总律,其中各个律的量刑等方方面面,包括李由、冯去疾、皇家学院百家各派在内的众多人,都在日以继夜的加以完善中。
除此六大总律外,还有国律(分裂国家、叛国罪等定罪和量刑)、军律(大秦兵卒征召、规定、量刑)、商律(商人定位、商税征收、量刑以及一切于商业活动有关的事情)、爵律(爵位的授予、义务、权利、量刑)、吏律(主要是官吏贪污受贿的量刑)、工律(工程劳作、手工业者的保护和量刑)这六个单独列出的律法。
其中如国律、军律、吏律这三样是并不是胡亥第一个提出。在大秦无数繁咋种类繁多的律法中,基本上囊括了社会活动的各个方方面面,所以,胡亥如今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种类繁多的、量刑严苛的律法重新整理和分类,然后加以区分和量刑,重新修订。
除这十二大律外,还有零零散散如仓律、水律等九种小类律法。
通过三十三道律法,构成了胡亥重新规划之后的大秦法律总纲。
在这三十三道律法之外,胡亥单独用诏告天下,重新申述了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的法令以及对私自铸币的惩罚。而私自铸币的量刑,可以说是胡亥重新确立的大秦律法中,最为严苛的,诛三族。
钱币的对一个帝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利欲熏心之人,往往都会因为利益而铤而走险,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重刑,一直杀到没有人敢这样做为止。
这写零零总总的法律,在胡亥诏告天下的时候,才不过出来总纲而已。在随后的三年时间内,胡亥以一月公布一种律法的详细细则以及法律答问(对法律条款的解释)的形式,逐渐将新的大秦律法推行全国试行。
除掉三十三道律法总纲外,胡亥再次宣诏天下,免大秦所有百姓赋税三年,这个免赋税三年,针对的包括新建平夷、内蒙、辽宁、黑龙江四郡在内的大秦所有郡县,而不再是跟当初一般仅仅是针对关中各地。
同免除赋税一起颁布的还有对开荒以及人口生育的激励措施。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依照先前胡亥对关中百姓颁布的诏令而行,只是针对对象由关中数郡变成了整个大秦数十郡百姓。
除了这些,还有造纸术也在胡亥的诏令之中。这道诏令详细的将造纸的种种工艺和流程诏告了全天下,显然是鼓励世家贵族和百姓自己建造造纸作坊。同时,千余名尚坊工匠开始分赴大秦东南西北各地,他们将分别前往大秦数十郡,在郡守的支持下,建造造纸作坊,供应天下百姓所需。
这些颁布的诏令,在短短不过七日内,就通过龙卫府和黑冰台的渠道传递到了大秦每一个郡治之所,黑冰台和龙卫府如今已经遍布大秦每一个郡,但是大多都还处在郡治大城之中,如一些偏远的城池之中,还没有建立据点。
信鸽以及信鹰的使用,给了胡亥一个最快捷的渠道,但是信鹰以及信鸽在频繁的使用后,逐渐开始暴露缺陷。这是后话。
这些诏令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着尚坊、上计府、治粟内史府、御史府在大秦各郡征召工匠建立郡学和县学以及御史府监察天下,为皇帝挑选德才兼备之良才,送入皇家学院学习两件事了。
胡亥着尚坊、上计府和治粟内史府以及御史府修建郡学和县学,选择从上至下由朝廷这四府主导而没有选择直接命各郡和各县来做这件事,正是担心各郡和各县利用修筑郡学和县学的关系收刮百姓。
由这四府出面主导,各郡郡守和各县县令为辅,虽然会耗费四府一些人力,但是却也是无奈之举。更何况,通过这件事,御史府能够看出这四府中那些人是可以用的,那些人是不可以用的。
将来裁撤也有了理由不是?
无论是郡学和县学的建立,还是御史府挑选适龄青年进入皇家学院学习,其实归根结底,都是胡亥在为推行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做准备,科举能够推行,那么后面官制的改革也就顺理成章了。
科举的形成和官制的改革,对大秦的重要性不亚于再打一次统一之战。唯一不同的是,这次胡亥面临的将不再是六国遗族,而是大秦已经成型的世家贵族集团。
整个大秦百姓为之沸腾。
譬如三十三道总律这些,在细则没有出来的情况下,对百姓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真正让百姓们高兴的是免除赋税以及劳役、鼓励生养、开荒这些事情。
在百姓欢欣鼓舞的背后,是大秦朝堂上一番不见血的厮杀。
胡亥蕴量了再三,还是在小朝会上提出了改革官制的想法,果不其然遭到了包括冯去疾、李由等几乎所有朝廷重臣在内的反对。
这其中,只有嬴腾暂时还没有发言。
确实,嬴氏一族除嬴腾一人担任宗正府宗正以及内史郡郡守一职外,基本上再没有人能够进入大秦朝堂,更不用说下面那些郡了。
大秦施行的官制,三公九卿,是最上层的建筑。其下就是郡守、郡监、郡尉,再往下就是县令。县令也是大秦官制中最低的一级。
大秦的郡县制,郡守为一郡长官。边地多为武将,内地多以郎官出任,银印青绶、秩二千石。大秦如今的体系,郡守权力非常大,除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县令县长、负责监察郡治的监御史、负责统领驻军与管理治安的郡尉三者外,郡的其他官员均由郡守自行任免。
虽然说县令县长的任命权在朝廷,但是这其中郡守的推举在其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也就是说,朝廷往往都会根据郡守的推举而选择何人做县令。
按照大秦如今的官制,也就是所有的官吏上到三公九卿下到县令县长这些官职,都需要皇帝亲自考核任命才能就任。
原本这是始皇帝为了加强皇权之举。毕竟一切大权尽在皇帝掌控之中,这样始皇帝才安心。可是如今的大秦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关中诸侯国,国土仅仅数郡,县治不过数十上百。
在统一天下后,大秦下辖的郡已经有三十有六,到始皇帝后期经过一些列的变动,更是足足有四十六郡之多,这些郡中,大郡中少则五六县,多则十余县;小郡少则一县之地,多则两三县。合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此多的县治,始皇帝怎么可能有功夫关注一个小小的县令县长怎么任命?选何人才能胜任?
所以,归根到底,这些县令其实大多都是由郡守推举而来。
而郡守又是怎么来的?
郡守虽然同样是由大秦皇帝任命,但是来的人选除了皇帝选中的人外,其余的人选自然是三公九卿、大秦的世家贵族们瓜分了。譬如当初李斯之子李由,就是三川郡这样一个大秦重郡的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