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法相寺一(第1/1页)风云中州
萧爻听得《长相思》曲子中的最后几句,触及心扉,诸多思绪涌上心头。见无数人掩面而泣,深受感染,情不自禁的想到了纪诗嫣。一时想:“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我跟诗嫣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逢呢?”
一时又想:“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但愿我不会遇到这样的憾事。”
思来想去,觉得董如玉所唱词曲竟是在影射自己。身陷情缘之人,纵是旁杂无关之事,不论好坏,都能联想到自己身上。
萧爻既有这等想法,雅不愿在众人面前流露心声,便与张岱作别。只身从船上离开,沿着西湖西边的一条堤岸缓缓而行。
那条堤岸却是有名的苏公堤,乃北宋大家苏坡做杭州太守时,为清浚西湖而兴筑的一条长堤。自南至北,横截西湖。两边夹植桃柳,中有六桥分隔。烟柳画桥,为西湖增添了无限水色风光。
堤岸边亦聚着成片的游人,男男女女,不计其数。都在听着边岸上乌篷船里董如玉的雅奏。
萧爻从人群之中穿绕而行,折折转转,过了南高峰,经烟霞石屋,过高丽寺,人众才渐渐稀少。喧哗吵嚷之声隐没身后,清静了许多,心绪渐渐安宁下来。
却见前苍松翠柏密植,斜月如钩,银光清辉洒落下来,照得十分明晰。见一寺院,掩映在松柏之间,隐隐可观。走近数步,又有流泉哗啦之声,自寺中传出,细细可闻。
萧爻加快步伐,向前走去。来到寺院大门之前,抬头一看,见门额上书有‘法相寺三个正楷金光大字。
萧爻心道:“我竟然到了法相寺,今日天色已晚,何不留在此院借宿一夜?待过了元宵,再作打算。”
想定之后,向院内行去。院门敞开,无人守护。萧爻很容易就走到大殿门外,遥遥一望,见大殿中供着一尊长耳真佛的神相,以金漆涂其身,金光耀眼。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话果然有些道理。神相下设有神龛,神龛上供着香花品烛,时鲜水果。一个金色的大香坛内插有许多香桩子,显见来此求佛上香之人不在少数。
萧爻心中诧异,暗忖:“寺院中不供如来佛祖,不供阿弥陀佛,不供弥勒佛,不供诸神菩萨,却单单供着一尊长耳佛,不知是何道理?”
又想:“释家修习之人,见困布施,遇寺烧香,功德圆满之后,能成就正果。我非佛门子弟,不守此礼,也无不可。但既然来了,又要在此借宿,烧几柱香,参拜真佛也是应该的。”
又想:“但进香之人,都有所求,我求什么呢?我有什么心愿吗?”扪心自问,一时却找不到欲求之事。又想:“无所求,便无所求吧。倘若我来寺院便求佛祖赐福,那不是来打劫来了?反倒显不出拜佛的诚意。”
想到此处,自己也忍不住一笑。思忖着:“参拜佛祖,须诚心正意。斋戒沐浴,净手焚香,为诚心正意。却到何处净手呢?”仔细一听,闻得寺后有流泉叮咚作响。当下便绕过正殿,往后院行去。
见后院中有一口锡杖泉,水盆活石,流泉不止。却将泉水捣了一些出来,净了手,饮了一口甘泉,泉水清冽可口,当下又多喝了几口。正欲举步行出,忽见西首禅房内一老僧缓缓走出。
萧爻原以为寺中无人看守,待见到那老僧之后,想起自己不请自来,未经请示,而在寺中任意枉为。心中甚是惊慌,呆立当地,望着那老僧,不知如何措辞。
那黄衣老僧举步向萧爻行来,到了锡杖泉边站定。道:“施主来此何干?”
萧爻打量着那老僧,见他白须白眉,面色清和,慈眉善目,便宽了些心。稽首道:“弟子是外地来客,因到西湖游玩,一时迷了路途,转折来到此间。见佛门大开,无人把守,便步进寺内,欲焚香拜佛。因思要净手而后上香,显拜佛的诚心,听得流水哗啦,又绕来此地,才以此泉水洗了手。造次之罪,请大师责处。”
老僧听完,颔首点头。道:“施主能来院,可见与我佛机缘不浅。既是参拜佛祖,又何来造次之?施主但可宽心上香。”
萧爻心道:“这位老师傅真好话。”又道:“多谢大师慈悲,不加问责。请问大师法号,如何称呼?”
那老僧道:“老衲法号了空。”
萧爻心道:“了空二字,似是暗藏玄妙。”便问:“请问大师,不知‘了空二字,该作何解释?弟子乃尘世凡人,资质愚鲁,望禅师开导。”
了空含笑而言。道:“老衲出家之前,因所历世事太多,身陷缧绁,无法解脱。故尔出家,参悟佛法,以求在佛法中寻得解脱之道。三十多年来,远离尘嚣,参禅悟道,心下甚是明澈。”
了空缓了口气。又道:“我每思世间之事,有成有毁。事成而喜,事毁而悲,此为人情之常。但若跳开悲喜,究成毁之根源,探成败之因果。则由万法万相相汇相结而组成一事,万法万相为事起之因子,成毁胜败为事之结果。”
萧爻听后,若有所思。念道:“万法万相为事起之因子,成毁胜败为事之结果。既种业因,必得业果。”心中若有所悟。拍手道:“大师得好。”
了空道:“阿弥陀佛!我因佛缘浅,出家时又正身陷缧绁。三十多年来,虽每日修持省悟,不曾懈怠,所悟禅机仍十分浅薄。每每思得,万事到头终须一了,诸事了结,便复转为空。故先了而后空,老衲法号了空,便由此而得来。”
萧爻稽首道:“大师参悟佛法,三十年如一日。此等修持之功,令人好生敬佩。”
了空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过誉了。”
萧爻向四面看了看。又问道:“大师,我才进寺时,见大殿中间只供着一尊长耳真佛,却无诸神菩萨之位,不知是甚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