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1、启航二〇一七(第1/2页)丢下你那怨谁

    Chapter1、启航二〇一七

    ————————————————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起,公元二〇一七迎面而来,二○一七年,刘晓雨和元媛之间又会经历哪些情感故事呢?我们拭目以待!

    这几年,刘晓雨的状态比较稳定,天天按步就班地值夜班,按步就班地做白日梦,按步就班地吃了睡睡了吃,按步就班地自化知识,按步就班地领着杯水车薪的工资,按步就班地应酬着不值得应酬的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刘晓雨也渴望摆脱低端世俗生活,走向高端自由的生活。可是,甭管刘晓雨怎么挣扎和折腾,就是出不了这个怪圈,好像是有个无形的包围着他。

    刘晓雨可算得上命苦之人。

    唯一爱的女人,却还是这个女人的备胎。

    刘晓雨工作工作不如意,工资低的吓人,一个人吃饱家不饿的状态,还勉强可以渡日。

    万一哪天元媛指望起刘晓雨,大笔大笔地花刘晓雨的钱,刘晓雨就吃不消了。

    刘晓雨内心也很焦虑,帮元媛吧到头来又怕她不领情;不帮吧,又不忍心元媛受委屈。

    刘晓是山大汉,山大汉就是山大汉,自古就有英雄救美的男子汉气概,刘晓雨的性格与山大汉的特征不谋而合。

    一提起山人,很多人会想到人高马大、山大汉之类的字眼我认为山出好汉的法,一多半来自于水浒传的“流毒”。

    山男人的好处,更多地不在于外表,而是骨子里的那种豪放和仗义。

    在有些地的人看来,山男人鲁莽,做事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绕弯子,但是智商比较高。其实,这也正是山男人的可贵之处。

    受孔孟的影响较深,山男人都有着很强的是非观念,嫉恶如仇,讲义气,并且相信别人跟自己一样有着对是非的判断标准。所以,一旦确认自己做事符合正义,就会无所顾忌。

    至于山男人重名轻利重义气轻财帛,不知道自己吃亏,而是他们相信好的名声不仅是人生世上的立足之,更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取舍上,他们宁肯舍近求远。我认为,这也许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渗透了儒家思想的“鲁派智慧。

    山人的厚道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招待来客,不管亲疏远近,均是一律热情有加。喝茶要喝家里最好的茶,品质稍差的都留着自饮;饮酒要喝家里最好的酒,品质稍差留着自己细品。盘托付,不求回报。当然,这只是问题的表面,儒家提倡“来而不往,非礼也“,山人不是不求回报,求的长远利益。

    我将心比心,热情周到,以后到你家里做客,你的招待想必也差不到哪儿去。推而广之,长此下去,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得到相应的待遇,做任何事情时都不会有拦路虎。偶尔的“吃亏“是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这亏吃得很值。

    厚道好是好,但得有个度,有个标准,有个底线,对坏人厚道,等于帮了人家的忙,在这一点上,好多山人没少吃过亏。但也有某些山人利用山人的给人留下的“厚道“印象,骗取别人的信任,做些影响山人脸面的丑事出来。

    有个段子很能明山人的厚道程度:有个山人卖了一堆酒瓶子,事后发现收瓶者多给了1元,骑上自行车追出公里,累得气喘吁吁,硬是把1元塞到人家手里。把个收瓶人感动得不成样子。区区1元,自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关系人品信誉,只有还给人家心里才安稳。

    据山向中央交纳的财政收入不是国最高的,但在各省交纳的比例上一定是国最高的,山人永远都和中央保持着非常高度的一致。这种“一致“里,体现的是忠诚和厚实。在**期间,山人向北京献血的数量占国一半以上。在51大地震的救援与重建中,山更是充当了主力。

    儒家思想对于山人的影响可谓至深,往深里,“厚道“是儒家推崇的“仁“、“义“的核心理念的外延和伸展。

    直爽

    山人最讲究一个“信“字,信用之于山人,比脸面都重要。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办,否则自己以后都不好意思见别人,也不知道怎样跟人家交往。如果大家都某个人不讲信用,那他彻底完了,朋友都会鄙视他。

    两千多年前,最伟大的教育家鲁国人孔丘:“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如果连信用都没有,这怎么可以啊。看来,在孔老先生眼里,“诚信“是一个人最基的道德标准之一。此后,就诚信问题,孔子还不至一次地跟弟子讨论过。他的弟子子夏,“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朋友交往,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另一弟子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都要经常反省,为人出谋划策怎么可以不忠诚呢?与朋友交往怎么可以没有信用啊?“三省吾身“,曾子的这个要求听起来简单,一天两天这样做,倒也不难,难的是把它奉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圭臬,尤其是要终生不违,那真是极难极高的境界。做人到了这个份上,还怕自己不讲诚信吗?

    一个人连诚信这样的准则都不讲,恐怕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人。在现代社会里,诚信已经成为一项广泛的社会准则。用百度搜索一下“诚信“,有1,4,条结果,这明,诚信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违背诚信,商业社会里的种种规则将会对你提出相应的惩罚。贷款要讲诚信,上交易要讲诚信,企业宣传经营之道要讲诚信,签订合同要讲诚信……在现代社会里,与法律相对应,诚信作为一种自律性规范,所起到的作用潜移默化,为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设起到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诚信不只是在嘴上,更重要的是实际行动。

    鲁国有个叫尾生的人,估计是个大帅哥,一日与某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大雨瓢泼不停,桥下的水涨高,却不见那女子来。尾生坚守信约,在桥下苦等。水来大了,他抱着桥桩,不忍离去,直至淹死。把“诚信“上升到与生命等值的态度,不惜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信用,实在让人感慨。或许有人会讲,尾生也太傻,不值得用生命来实现诺言。有这样的想法也并不奇怪,明“诚信社会“的建设非一日一夕所能完成。等到所有的人们认识到诚信的巨大价值时,会理解尾生的做法。

    现在的山人,对于诚信的传承,一点不逊于古人,而且比任何时候都能够更加领略到诚信所蕴含的巨大价值。3年6月,山省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和省委工作会议,确立建设“诚信山“战略任务,总结和提出“忠诚守信、勤劳勇敢、务实苦干、开放创新“十六字新时期山神,科地、系统地阐明了山诚信明理论的命题。

    喝酒

    山人喝酒,当然不是指啤酒。啤酒也喝,但不如白酒来得轰轰烈烈。无论是正式的场合,街头的摊,能喝善饮者众,人手一个白酒瓶子,酒气醺天,嘴里胡言乱语,其中一定有句:“你别扶我,我没喝醉。“

    国人民都山人酒量大。反正山人也大抵如此认为,并很是自豪。山人爱喝,肯喝,喜欢喝,但这跟酒量没多大关系。俺仔细观察,真正能喝的山人并不多。山人讲义气,爱面子,凡事都喜欢用酒来解决。再难的事,上了酒桌,哇,不消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只要喝爽了,所有事情基都能搞得定。搞定了之后,也就成朋友了。下次见面肯定还是喝酒。如果不喝,我跟你翻脸。表面上不翻,心里至少也翻了好几次。

    耿直

    山人耿直,不拐弯,不抹角,不认识你的时候,也会客套几句。但只要相熟了,耿直就成了他们表现自己个性的最主要武器。你和一个山人面对面喝酒,他会“唰“的一下举起酒杯:“大哥,缘分啊,俺先干为敬。“你还没点头,人家一饮而尽,脖子伸得直直的拿着酒杯让你看。你也变得不好意思起来,那就喝吧。

    大家聚会时,碰上一个愣头青,上三两句就想找茬。肯定会有看他不顺的山人怒目圆睁站出来,召呼其他人:“兄弟,揍他!“拳打脚踢,让愣头青爬在地上只有哎哟哟找牙的份。山人的耿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潜在的习性。眼里揉不进沙子,看不进不平事,凡事都想较个真。较真的结果,未必都能赢,也有可能被别人揍得鼻青脸肿,但依然不求饶,仍然充好汉,真个天不怕地不怕,头掉了不过是个碗大的疤。山人宁愿打架也不愿意吵架,吵架费口舌,来就那么些道理还得跟人讲来讲去,讲到最后搞得大家糊里糊涂,还不如打上一架,把事情摆平。

    反正只要山人看不顺眼的事情,嘴上必须出来。如果憋上一两天,他能郁闷得不成样子。容易交朋友的山人,有时候也因为耿直容易得罪朋友。

    在很多人看来,山人的耿直其实可以看做是不够灵活,不懂变通。或许,这种法是正确的,但眼里揉不进沙子,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耿直就是不矫揉,不造作,不隐藏,应该什么就什么,不应该什么绝对不会。为朋友就要两胁插刀,作自己就不亏待内心。

    山出好汉,一部《水浒传》即是为好汉们立下的传记。此书一出,山好汉无人争锋,“好汉”一词留在山再也走不出去,令诸多其它省份好汉暗地里非常不爽。

    “好汉“一词,冠诸于山人身上,并非浪得虚名。除了热情豪爽之外,尊老爱幼,善待朋友,保护妇女,此等诸般美好品质在“握“,不是好汉又是什么?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山人行侠仗义的确写照。

    历史上最有名的好汉是济南人秦琼,此人身份只是大明府一普通捕头,但行侠仗义,乐于助人,广结江湖朋友,资助落难英雄,号称“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拳打山六府,马踏黄河两岸“,一时被江湖中人尊称为“老大“。从实际情况看,他在武艺上的实力与湛程度都不在最优秀之例。但为什么受到众人的拥戴呢?关键还是人格力量起了作用。

    而《水浒传》里的18将,绝大多数亦是山人氏。而首领宋江,只是县衙里的一个押司,之所以得到众人的拥护而成为众将之首,亦是人格力量在起作用。

    古代的好汉们实在数不胜数。而现代,好汉的产量也层出不穷。

    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山好汉当算张自忠将军。这位曾使倭寇丧胆的抗日名将,被日人称之为“中国第一男子汉“。这个法也许可笑,然而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怕他。面对当时中**队更多无能的败绩,张将军用鲜血和智慧,在喜峰口、卢沟桥、台儿庄、十里长山,给予日寇以坚决的痛击,用几次漂亮的“大捷“,维持了国家的尊严,坚硬了国人的骨气,挺直了民族的腰板。

    一水土养育一人。登上泰山,你所能感到那种博大宽广就是山人的胸怀!

    山人粗犷剽悍,很有些草莽气概,勇于抗争和敢于拼搏的神中有叛逆的因素。所以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有山人的身影。

    刘晓雨就是山大汉的典型代表,忠诚老实厚道耿直,讲信用重情义。

    或许正是因为刘晓雨有着山大汉的气概,才让元媛这么多年对刘晓雨一直藕断丝连。

    相对刘晓雨,元媛的命还算可以,命好的人,往往会身在福中不知福。

    元媛的祖籍是湖南凤凰古城附近的苗族人士,元媛身上充满了南人的灵性,也烙印着湖南人应有的性格。

    元媛有着湖南人刀刚火辣的性格,湖南人的性格特点至少有以下十个面:

    一、质朴,务实而不务虚;

    二、倔强,又谓“霸蛮”,头撞南墙而不回;

    三、傲岸,不拘细行琐德;

    四、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不胜不归;

    五、刚健,勇于任事,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

    六、自信,天降大任,舍我其谁,当仁不让;

    七、好,虽武将亦能折节读书,求知欲旺盛;

    八、任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疾恶如仇,锄强扶弱;

    九、特立独行,具有独立自由的思想和坚强不磨的志节,喜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十一、不怕死,不要命,老子不信邪,要死卵朝天,不死变神仙,舍得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在最无退路时舍身忘死。

    湖南人的性格特点,元媛身上几乎都有。

    起元媛是湖南人,又不得不湖南人的风土人情,

    湖南人能会道,语言丰富得像个杂货铺,什么事物,到了湖南人嘴里,都会变得声色俱,即使是骂人的俚语,也夹杂着颇多的味道。比如一个人“傻气”,硬要成是“宝气”,外地人听了,还以为是在夸他,可见湖南人语言上的技巧。乃至“宝里宝气”,显然把语气的氛围加强了不少,比起“傻头傻脑”或“笨手笨脚”要有滋有味得多了。

    湖南人话,还喜欢在字上加个形容词,来更是饶有趣味。比如,红,要成“通红”;白,要成“嫩白”;黑,要成“漆黑”;蓝,要成“汪蓝”;香,要成“喷香”,臭,要成“膀臭”。总之,是要把词语表达得更充分些,才觉得有意思。

    如果两个湖南人在异地他乡不期而遇,头句话一定会问:“在哪里发财?”然后拍着膀子就称兄道弟起来,这在湖南人嘴里是“满哥”。的确,湖南人话,讲究形象生动,不把味过足决不罢休。一个外地人曾经这样描叙湖南人吵架的情景:看湖南人吵架,就像是在辩论,就像是在斗理,更像是两口子躲在房里悄悄话。湖南人的语言艺术,宛如江南三月的绵绵细雨,话多却不伤人。

    湖南人的吃饭特点:

    光不会吃不是湖南人,在湖南,几个老朋友相聚,头件事是找个街头的摊,撮一顿去,称之为“漫酒”。于是一边吃,一边聊,气氛自然就融洽了,最主要的还是过哪个瘾,什么瘾?辣椒瘾。

    事实上,湖南人吃辣椒,就与性格上有些相近。热情、干脆、麻利,绝不拖泥带水。而且,吃辣椒还有一番讲究,要头大脚尖,劲足味重,辣得嘴里能冒出火来。

    据,在湖南人的菜谱里,什么都可以缺,惟独辣椒少不了,何况已经辣出了水平,辣出了艺术。煎、炸、蒸、煮、炒,样样俱。湘妹子亦称之“辣妹子”,倒不是她们泼辣,其实湘妹子温婉娇柔,只是她们嘴上不饶人,所谓“辣椒口豆腐心”。湘妹子名声在外,多少也沾了湖南人会吃辣椒的光。

    游玩喜好

    湖南人称“玩”为“耍”,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要玩出点花样来,要玩得与众不同。比如漂流,湖南有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门票上印的两句话,就颇值得玩味,“来猛洞河,与水对话”。分明蕴藏着湖南人骨子里那种豪情壮志。追求生死时速的快感,飞无垠的兴奋感,绝处逢生的成就感,这就是湖南人玩出的刺激。

    当然,湖南人也有静的一面,喜欢泡茶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