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尹浩然与黄丽华 1(第1/1页)终于成了你想成为的人

    黄丽华在186年7月5日这一天收到了**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语言系是黄丽华高考的第二志愿,第一志愿是武大的英语系,可惜分数差了5分。当黄丽华将录取通知书递给晚上下班回来的爸爸手里时,爸爸看着一脸兴奋的黄丽华,久久没有话。晚上一向沉默寡言的爸爸在饭桌前终于开了口,

    “丽华,我知道上大是你的愿望,是你的梦想,可你看我们家现在这个情况,把你供到高中毕业已是非常勉强,如果再读4年大,我上哪给你弄费和生活费呢?再了,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你已经是18岁的大姑娘了,过两年找个家庭条件不错的婆家这比什么都强!”

    “爸,可我想继续读书!”

    “丽华,你妈看病的时候已经欠了一屁股债,我好不容易把这个债给偿还完,你难道还想让我再去借钱给你读书吗?你别忘了你还有个弟弟,他也要读书,将来还要娶媳妇,我不给他攒两个钱能行吗?你这个做姐姐的不要只顾自己太自私了!”

    听到爸爸把话到这个份上黄丽华知道自己是上不了大了,可不甘心,气恼,沮丧整晚如蝼蚁般蚕食着黄丽华的五脏六腑,让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胸口仿佛压着一块大石般难以顺畅呼吸,想想自己从努力习,寒窗苦读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能考取大,利用凭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要重蹈父母的覆辙,一辈子做一名机床旁边的默默无闻的工人。看着手里的大通知书,黄丽华冥思苦想寻找一切可以上大的机会。

    这天黄丽华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拿起大录取通知书来到继红中去找班主任曾老师,曾老师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就像妈妈刚去世那会儿,曾老师做通了爸爸的工作让自己继续完成了高中的课程一样,希望这次曾老师还是能服爸爸让自己去上海读大。

    曾老师早就知道黄丽华考取了**,但没想黄丽华的爸爸会不让她去读大,随黄丽华一起来到黄丽华的家中语重心长地跟她爸爸谈了3个多时,黄丽华在门外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不安地等了3个多时,等曾老师从屋里出来拍着黄丽华的肩膀微笑着,

    “没事了,你爸爸答应让你去上海读书了,好好加油,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

    一听这话,黄丽华扑通一声跪在了曾老师的面前,紧绷了一个多星期的弦终于松开了,黄丽华情不自禁嚎啕大哭起来,

    “谢谢您!曾老师,真的非常谢谢您!我一定加倍努力!”

    等曾老师走远,黄丽华进屋一看,发现爸爸正在仔细端详着手里的一个环状物,黄丽华定睛一看发现那个环状物竟然是一个碧绿碧绿,晶莹通透的翡翠手镯,一看就知是一价值不菲的古董物件。

    “爸爸,这是哪来的?是曾老师给的吗?”

    “真没想到以前你妈妈你们曾老师是国民党军官的女儿,革的时候挨了不少整,我还不相信,现在相信了,这种成色的手镯像我们这种穷人家是拿不出来的!”

    “曾老师为什么给我们家手镯?”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你闹死闹活要读大,我跟她我们家没钱,还欠着一屁股债怎么供你读书!她你是今年继红中唯一考取大的女生,考取的还是名校**,这是别人做梦都想不到的荣誉,不要让我毁了你的大好前程。我考得再好也没用,没钱就是没钱,不能让我砸锅卖铁,不吃不喝去供你这个大生吧!于是你们曾老师就掏出了这个手镯,把这个手镯卖了供你四年费是没问题的。你们曾老师真是个好人,我死活不要,她就当是她借给我的,等丽华业有成,赚了钱以后再还她。她把话到这份上我就只好收下了。不过,丽华,我丑话前面,我也只能给你交个费,生活费什么的你只有自己想办法!”

    “好的,好的,没问题!”

    黄丽华86年夏天卖了一个夏天的汽水赚了38元钱,揣着爸爸给的费黄丽华开始了艰难的求之路,三年前和胡波,宋丽梅,李莉玲坐在江边讨论长大做什么的话题还不时在耳边想起,当时觉得涛涛江水流入海的地就是上海,多么神秘的地,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去那里读书求!

    现在物是人非,李莉玲辍第二年因为肚子大了草草结了婚,胡波已经有了男朋友,听是跟她一起上班的公交司机,有了男朋友后的胡波很少来找自己玩,她有了自己的世界。倒是宋丽梅在卖汽水的地来找自己玩过两次,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的宋丽梅,在家没呆多久就在亲戚的介绍下去了武汉,听在武汉的一家星级酒店里做了一名客房服务员,每月工资能拿8多元,得挺让人羡慕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朋友不知不觉没有了儿时的亲密无间,一个一个不经意的从你的人生舞台中就那样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像乘坐一辆没有尽头的火车,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在特定的时间段里你认识的人是和你同段行程的人,等他们到了目的地后下车会有新的人上车和你继续同行,幸运的话会有人陪你同行很长一段时间,不幸的是偶尔你会孤独一人无人陪伴,即使有人下车了你也不要气馁,因为前总会有新的乘客上来陪你继续以下的行程。

    第一天背着行李到达上海时,一走出上海火车站,黄丽华就被眼前这座因为西化交融而产生的现代化气息深深吸引,西洋建筑,大教堂,弄堂,黄浦江,苏州河,这些只在电影电视里见过的场景近在眼前,如梦如幻,宛若来到了天堂。

    8年代中期,那是一个国各地都在逐渐复苏的时代,上海,作为中国曾经最繁华的城市,也在从沉睡中逐渐苏醒,到处都是兴未艾,欣欣向荣的景象。美丽的上海让黄丽华犹如开启了一扇窗,打开了一扇门,眼界豁然开郞,宽敞的马路,车水马龙,黄浦江,外滩,商品琳琅满目的南京西路,这些和家乡破败不堪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地刺激着黄丽华。

    黄丽华除了要完成繁重的业外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利用业余时间用自己的双手挣来自己的生活费,起初是在离校两个路口的集贸市场旁的一家酒楼里帮忙洗碗,后来做服务员,在南京路上推销化妆品,在酒店里打扫房间,帮市场里卖衣服的人看摊卖衣服,后来和同一起批发一些便宜的秋衣,短裤摆地摊卖,总之但凡有赚钱的机会黄丽华绝不会放过。

    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从偏远城来到大上海的黄丽华在生活和习的历练中出落的亭亭玉立,明艳动人。大三这年的暑假,黄丽华为了赚取新年的生活费还是没有回湖北老家,爸爸在妈妈去世后的第三年,经单位同事的介绍娶了一位刚从农村出来投亲戚的大姑娘,组建了新的家庭,弟弟去年参加了工作,早早搬到了员工宿舍里。因为爸爸的再婚,黄丽华对那个家的留恋彻底消失了。

    18年的夏天,和黄丽华同寝室的一位同找到一份做家教的临时工作,临到工作的头一天老家打电话来老妈生病了要她回去,这位同就把这份临时工作介绍给了黄丽华。

    第二天,黄丽华按照同写的地址找到了永福路上一家三层楼的老房子,听这里的老房子是以前的法租界,是极具化底蕴,风景如画的地。黄丽华到上海后还是第一次来到这片老城区,沿着建筑风格整齐划一的一排排老房子走过来,马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枝繁叶茂,绿树成荫。正值风华正茂,花样年华的黄丽华仿佛走在光影斑驳,暗香流动的老电影里。看着和纸条上一致的房门号,黄丽华心情无比激动地敲响眼前一扇似乎写满历史沧桑的红漆木门,幻想着是怎样的一户人家住在这样的一扇木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