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减负从教改开始(第1/1页)万物生辉系统
(ps章是干货,有很多现代教育观点以及杨老师的畅想,有观念冲突请别话)
被杨树林一通瞎鸡儿改,老师们发现自己上课期间根讲不完课。非常负责任的老师们下课凑到一块进行交流。他们发现不仅仅是他们自己一个老师这样、十个老师、一百个老师都是这样的。
最后实在忍受不了的老师们派代表找到了杨树林,他们表示必须要加课,要不然该讲的内容根讲不完。
杨树林得知此事笑了,他把教化课的老师们聚集在一块开了一个座谈会,他坐在主位,其他老师们围坐两圈。
“有些老师跟我反应,因为教时长太短,他们需要把两节、三节课的西放在一节课当中去讲。然后向我表示根讲不完。”杨树林笑眯眯地道:“没错!一节课讲两节课、三节课的西无论换谁来讲都是讲不完的。所以我们就不要那么过于详细的讲。”
杨树林在大屏幕中投影一张图给大家看:“大家请看,这是戴尔习金字塔理论图解。我们传统式教生能接受多少?老师在上面讲,生在下面听,这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式。然而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式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式习,可以达到%。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习式,可以记住3%。”
“而主动习呢?第五种,“组讨论”,可以记住5%的内容。第六种,“做中”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习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的习内容。但是大家都可以发现--生一旦主动习,留给老师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杨树林很直白地道。
“在教环节中,把课堂还给了生之后,老师就会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境地--要我干嘛?我是谁?我来干什么?所以老师们为了刷足存在感,就一直讲啊讲、讲啊讲看似你很勤奋,实际上生得到的并没有你想想的那么多。”杨树林毫不留情的戳穿了老师们自我编制地美梦:
我很努力!我很上进!生不好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其实恰恰是这些老师们扼杀了生的自我习能力,恰恰是老师们养成了生不劳而获、不去思考的弊病。生到的只有知识,却并没有提升生的科基素养。
科基素养是由教育部提出,代替课堂三维目标的新的教核心。就拿语来--语的科素养包括:
语言的建构、
化的理解、
思维的发展、
审美的鉴赏、
然而依然有很多地的老师还抱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三维目标组织教,自以为很专业,却不知道脱离了时代的脚步。
杨树林的一通警钟把老师们敲懵了,尤其是老教师们更是接受不能。他们当了一辈子老师,桃李遍天下,生中不乏优秀者,被杨树林这么一相当没面子--因为杨树林的核心意思就是:你们不会教!
这是从根上否认一个老师存在的价值,这让老师们相当接受不能。不过三才实验中的校长始终是杨树林,所以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你有意见可以提出,但是接不接受、执不执行是杨树林的事情。如果你的观念和他存在冲突,无法接受他的领导,校长室大门常打开,欢迎辞职。
“这是我去好些校参观、考察、调研、习之后得出的结论--我们的教真的存在很多演的成分:老师在演勤奋,生在演乖巧。至于成绩还是靠着做题一点一点提上来的。所以我们干嘛要去演呢?直接做题不好吗?”杨树林提出了问题。
他自问自答道:“做题很好!能直观检验生会了什么但是老师们不放心呀!我什么都没讲生怎么会呢?我感觉什么都没讲透,生怎么可能答得出来呢?其实这很有道理--生都不知道该什么如何去答题?这就涉及到了我们老师应该做什么了!”
老师们被杨树林的演讲给引出了兴趣,他们发现如果按照杨树林这么,他的瞎鸡儿改真的有可能成功?
“我们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这个定位没毛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先贤留下的至理名言。但是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式来进行填鸭式授课,我们要采用更先进的式在进行课堂改革。老师们是习的引领者--你们是书山海当中的灯塔,你们是生的指路明灯。”
“你们的工作就是指出生们该什么--各科组接下来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构建知识体系,把教材部整合。比如数,可以整合成为代数、几何。打破现有教材初一初二初三初四的编排,把能集中的集中。数、代数式、程、一次程、二次程,把他们按照由浅到深的式排列,争取做到让生看着你们给出来的提纲就能自我习。”
“语老师也是如此:你们可以把教材按照现代、言、诗歌、作等分类编排。同时罗列初中生必背章、诗歌以及必读书目。生按照这个顺序模块化的自我习。”
“英语、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物理、化亦然教材只是工具书,我们要根据工具书将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让他们花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
有个老师举起手来问道:“校长,生进度参差不齐,我们如何了解生的习进度和掌握情况?毕竟生最后还是要参加中考的啊!”
杨树林微微一笑,又在黑板上写出俩字:“训练!”
“检验没会的最好式是什么?做题训练检测!我们可以设定模块化达标试题库,让生在觉得我会某一块知识之后可以自查自检。题库由各科组自行编纂,课堂检测由校中央电脑进行,它有自动批卷的功能。当生自我检测之后,我们会根据他的检测成绩给出他在模块的评分。评分分为A、B、C、D四等。只有B及B以上的评分才可以证明该知识模块已经习完毕。”
“老师们可以在教提纲或者习资料上给生布置模块化的任务卡--就像红去景点打卡一样,生也要每个知识点打卡。如果有知识点掌握不到,我们不给他参加期末考试的资格。”
“期末考试的评分要按照平时分和考试分加权来计算--平时分由各知识点的掌握成绩来决定。你是B通过和A通过肯定是不一样的。”
杨树林嘚啵了半天口有点渴,他把会场留给老师们进行讨论、论证,他去教师休息区取一瓶果汁来润润嗓子。得太多,嗓子干
教难!教改更难!
杨树林必须要把这步迈过去才能切实的给老师和生减负,疲劳战法已经过时,该淘汰必须要淘汰!搞人关怀,杨树林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