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三的选择(第1/1页)鲁潇潇职场漂流记

    鲁潇潇,女,17出生在中国四川一个民风淳朴的城镇。她的家庭是典型的独生子女家庭,父亲鲁国富朴实严肃,在镇中心任教;母亲李云勤劳明,经营一家杂货店。

    鲁潇潇自幼聪明伶俐,生性倔强要强,极其好,在校属于品尝兼优的三好生。要鲁潇潇的职业生涯,得从她高三起。因为她的职业生涯与高考志愿的填报有很大的关系。

    17年,这一年鲁潇潇18岁,高三,女大十八变,她已经长成身高166C、皮肤白皙、身材匀称的美少女了。不过直到参加工作前,她始终一副书呆子女霸形象示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衣着宽松老土、头发毛糙耷拉,手不离书,除看到书以外两眼基无光。

    鲁潇潇习极其刻苦,天没亮就起床晨读;夜晚宿舍灯熄了,她就打着电筒复习,宿管检查发现了,她便索性躺在床上睁着眼不睡默默背起书来。高中的课翻烂了,高考真题集刷了一又一。每每在得苦累没有突破时,听到Bend那首《海阔天空》,激进的旋律总令她感到热血沸腾,忘却习的苦累,重燃希望。

    有一段时间,鲁潇潇感觉视力下降得很厉害,去医院被诊断为假性近视,搞得她很紧张。她可不想像父亲那样戴着眼镜,觉得很不便也影响形象。于是特别注意保持用眼卫生,坚持做眼保健操。鲁潇潇的视力自保行动很有效,她的视力没有继续下降,也避免了戴眼镜,这个习惯后来一直保持着。

    填报志愿那些天,校特意放假安排生回家与家人商量填写志愿。

    在那个年代信息相对封闭,家长们知识面狭窄、见识狭隘,许多高三子及其家长都不知道如何对待填报志愿,一般都会去向附近有大生的家庭取经,一时想不清楚的干脆照搬照抄;没有取经资源的家庭,就拍脑袋决定;有的到最后要交表时才匆匆填写。

    总之那些年代出来的大生,大多数后来实际做的工作与自己的大专业风马牛不相及。许多人在工作若干年后甚至到了老年,才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那是勤劳认命的一代,也是被认为最没有自我的一代。

    鲁国富找女儿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谈话,这一次鲁国富显得格外认真,他语重心长地:“潇潇,你还是报考师范类专业吧,以你的成绩考个师范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况助教师子女还有分数照顾。以后毕业了回到市工作,女娃娃嘛最好从事一些稳定的工作,另外离家近,家里也好有个照应……”

    “爸,我才不要做老师。”一向在父亲面前恭敬的鲁潇潇今天着急打断父亲,大概是高考前的习压力太多,竟然有些口不择言了起来:“这些年书读得太累,等我考完,我把书都撕了,这辈子也不碰书了。再当老师太累了,一站就是一天,看我们班主任前段时间讲课讲着讲着就晕倒了。你看你教了一辈子书,日子靠着妈妈打细算维持着。人家雪的父亲下海经商发财,家里住大房子,穿的用的哪一样都透着名贵……”

    “你在胡些什么!”鲁国富有些生气。

    李云在厨房听出了不对劲,赶快出来圆场:“女儿,快来尝尝你最爱吃的红烧排骨,等下再喝碗乌鸡汤好好补补,看你这阵儿都瘦了。”

    鲁国富意识到自己在生气,担心影响女儿高考的状态,尽量调整自己的情绪。

    没等鲁国富开口,鲁潇潇补充道:“爸爸,我不想做老师,我也不稀罕那几分照顾分,我不想只是留在这个县城,我还想到外面去看看。”

    李云示意鲁国富先吃饭再,关于志愿的话题没有继续下去。鲁国富还是表示对女孩离家太远有些担心,但他知道女儿倔强的个性,没有再作强求。

    在那个年代信息相对闭塞,也少有相关的专业指导培训,在信息量很的情况下,判断很局限,选择更是盲目。对于未来要做什么,鲁潇潇并不十分清晰,她只知道无论如何,一定要考上大,只要不做老师,做什么都可以。

    鲁潇潇在填志愿时没有过多研究,但她还是适当照顾了父亲的心愿,第一志愿虽然没有报师范院校,不过选了离家近的SC大。

    攻夫不负有心人,鲁潇潇高考顺利被SC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录取。不过鲁潇潇却高兴不起来,在高中同毕业聚会上,她得知比她成绩差的同确被更好的校录取,而关于SC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她根不懂这个专业将来做什么?有同这专业不适合女孩。鲁潇潇感觉到莫名的不自在,借口自己有事便匆匆的结束了同聚会。

    鲁潇潇对于填报志愿失策遗憾起来,毕竟以她的分数可以报更好的校,但是当时是在分数公布前填志愿,高考激烈的竞争以及封闭的信息,很多决定都带着盲目性。

    鲁潇潇不是一个善于向别人袒露心声的人,只是默默的在日记上倾诉,她想复读一年但又怕家里经济负担重,只好告诉自己今后只能更加努力找到更好的工作,来弥补缺憾。打那时起,鲁潇潇便养成了以笔纸为友用日记记录自己心里路程的习惯。

    鲁潇潇成了镇上为数不多的大生,那时高考录取率极低,稍好点的地区录取率也就百分之十几。大生是那个年代相对稀缺的产物,家里有孩子考上大基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鲁国富作为教师更看重自己的孩子有所成,鲁潇潇算是为父亲挣了面子。虽然鲁潇潇没有遂父亲的愿望,报考师范校,不过,鲁国富认为这已经不重要了。那个夏天家笼罩在愉快的气氛中,特别是鲁国富走哪就广播到哪,倒是鲁潇潇人并没有显得十人高兴。鲁国富还大摆谢师宴庆贺女儿考上大。

    (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