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今年轮到我羞辱天下人(第1/1页)剑颂
“焚膏继晷以穷年,皓首穷经为哪般”
祭酒大人放下了手中的卷宗,不知何时,他浑浊的眼角已经渗出点点泪花。
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吗,当年的青葱少子,如今也已经满头白发,最是岁月光阴无情,从不给人半点反应的时间。
蓦然回首,韶华已逝。
整整半个千年过来,他姬弈几乎是一事无成,只是守着这个日益破败的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这座空荡荡的太成了他的神寄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那可怜兮兮的采桑姑娘闯入了自己的安静生活。
如今这里多了几个住客,那自己一直想收为生的程知远,那跟随在他身边的灵怪颜如玉,那只摇头晃脑,喜欢咬人的可爱黄蛇,这么多年以来,祭酒大人头一次在空旷的太中找到些许的人情味。
门扉被打开,荀师走了进来。
“祭酒大人,明年开春的太招榜试题现在应该开始定下了。”
祭酒大人望着窗外空旷的天宇,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
定下了?
太依旧如过去,即使发出招榜,也完不会有人选择这里。
今年一整年没有收到一个生,荀师自然也知道,这么就是走个形式,问一问而已,没看到伊师根就不来么,因为他只顾着自己的那点破事,对于太能否招到生,他根不用看就能知道结果。
试题?别人解出来了,便也无用,又有谁愿意来到这里?
他们只会嘲笑你太的孤陋寡闻,同时继续吹嘘一拨稷下宫。
祭酒大人的拳头捏的紧紧,骨节咯吱作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太的试题常常被拿来与稷下宫的作比较,而往往,失败的,被奚落的,都是太这一边。
那些心怀“远大志向”,准备成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憨憨们,在祭酒大人看来,就那种心性性格,即使是打死了,真的侥幸入了稷下宫,又能在里面走多远?
怕不是半辈子才混到一个弟子,想要成为“首子”、“次子”,亦或是“代师”,就这些人如果稷下宫真的让他们升上去了,那才是对天下子的不负责任。
无能之人教导出来的也是无能之辈。
无礼义廉耻之徒教导出来的,依旧是没有礼义廉耻的狗。
太当年也曾辉煌过,可如今没落,但在祭酒大人看来,这不该是它成为众生奚落的原因,它有着这个世间最为辉煌的历史,最为古老的传承,最为珍贵的典籍,然而事实上,太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天子的威严不再了啊!
天子无威,诸王并起,谁愿意把自己治下臣民重新交还给周王室?
当世的周天子是个有野望但是能力不大的,他至如今还被西周公控制,虽然天子的力量依旧存在,但是却被限制在一隅之地,上一次,堂堂太祭酒入洛阳,只是因为穿草鞋披麻衣,就被西周公毫不留情的数落与斥责。
仿佛他才是当今天子,甚至天子能不能见祭酒大人,都要经过他的同意。
然而在天下,放眼整个天下,西周公又算什么呢?
他比得上谁?
是齐王?是楚王?是赵王?是秦昭王?还是魏,燕,韩乃至于卫?
事实上,当世还存在的国家,每一位王,西周公都远不能及,他那个公子的名头,拿出去,也仅仅是一个美名,没有人会当真以为他多有事,因为在这个时代,只要是宗族子嗣,王的直系后裔,或者天子的血脉,都可以称为公子。
且不分男女。
祭酒大人的神情逐渐阴沉,最后转为落寞,荀师把一切看在眼中,却也爱莫能助,只是沉默了一会,缓缓道:“还请大人定夺,这一次的招榜试题,该如何出?“
“向前三年,我太年年沦为陪衬,去年更是遭到莫大侮辱,赵国老杨氏有人解题,答辩之后,宣称这是三岁儿都可解出的题目,根不该发布到天下,简直是自取其辱,于是他特意写了一片案,宣告天下之后,我太已经彻底沦为下流之所。”
祭酒大人的手死死攥着:“老杨氏即使是在赵国也是一毒瘤,老夫当年与平阳君结识,互为同窗,后来他拜访我时,便过此事,想要与平原君合力,将老杨氏彻底弄出赵国。”
“宗族遗恶,荼毒天下,他污蔑我太之事,我们要深以为诫,寻找自身不足,同时号召天下有志之士有志之士”
荀师叹了口气:“何为有志?是圣贤之道?请去稷下宫。是兵列战法?请去朝歌云梦。”
祭酒大人的脸上泛起苦涩,老杨氏如此羞辱他们,然而在这个知识等级高,社会地位就高的时代,他们堂堂太,却拿不出有力的反击法。
反击反击
祭酒大人的手掌忽然一僵,随后猛然站起来,走向门外!
“大人?”
荀师有些疑惑,暗道该是祭酒大人想到了明年的题目该怎么出了,只是希望这一次不要再沦为天下笑柄了。
“荀操!”
祭酒大人忽然转过头来,荀师上前行礼:“还请大人示题。”
“示题!当然要示!我想到了,我想到了!今年我太该用何等题目今年今年哈哈哈!”
“今年,今年该轮到我太去羞辱天下人了!”
祭酒大人忽然眉飞色舞,这位老人又显得有些癫狂了,荀师十分不解,立刻询问道:“究竟是什么题目,居然使得祭酒大人如此兴奋?”
祭酒大人一把捉住荀师的手道:“荀操,我且问你,这天下间,会易者有几人?”
荀操不假思索:“王之易,儒门必修之理,法门兼修之课,墨门选修之道,诸士宗族,必读之卷宗,得一二者,十中有一,得三四者,百里挑一,得半成者,千中择一,得七八分者,万里挑一,若是得九成,怕是百万士子寒门,一人也无。”
祭酒大人激动道:“是如此,此乃《周》!我再问你,周前,得《乾坤》者有几人?”
乾坤易,乃是周易前身,两者出一源,王改黄帝之卦,故而可以是同一易,《乾坤》是原版样,而《周》则是修校订版。
荀师皱眉:“《乾坤》晦涩,乃黄帝所作,不如《周》之简明,得《乾坤》者,得一二,千里有一,得三四,万中无一,得半成之上,十万士宗不知是否有一,若得七**成恐是圣人之流吧。”
祭酒再问:“《归藏》如何?”
荀师苦笑:“《归藏》相比《乾坤》,亦是前身,更为玄妙,高诡莫测,我这般,稷下宫中,得归藏半成之下者,十万无一,半成之上者,不贤即圣。”
祭酒的嘴角咧的来大,而荀师疑惑道:“莫不是,此次试题,以《归藏》为主?”
“不不不,不是《归藏》!”
荀师眨了眨眼。
祭酒大人哈哈大笑:“这一次,我要用《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