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九章 影响(第1/2页)谍海猎影

    腊月二十四,年。

    一大早,陈江就来了宪兵司令部,宪兵司令部,这会正在和谷振龙坐在一起喝茶。

    看了看陈江递过来在存单,谷振龙顺手扔了回去,不满的问道:“怎么,日子不过了?”

    去年还只是五千大洋,今天就翻了五六番,送了整整一万美金。

    就算四海商行背靠星洲洋行,生意好的不得了,但这起步才刚刚一年,正是积累扩展的时候,有钱也不能这样糟践。

    依不为的性子,也更不可能做出给他谷振龙送的多,给旁人送的少的事情来。

    谷振龙大略算了算,照这样的送法,打点好各路关系,不为至少也要送出去了七八万美金。

    钱多的烧的慌?

    “司令,这都是定好的常例,您都不收,祖燕部长,空如厅长那里,哪里好意思收?更不用宋部长了……”陈江做出一副为难的模样。

    谷振龙猛的一顿,转了转眼珠:“今年赚了多少?”

    陈江稍稍沉吟了一下,比划了两根手指。

    真实的利润,比这翻了一倍还多。

    “嘶!”

    谷振龙呲着牙,倒吸了一口冷气:“二十万,还是美金……这么多?”

    “都赖于二爷鼎力帮趁,把星洲洋行国内的行销权,给了四海商行!”陈江客气的回道。

    到底怎么回事,他自然一清二楚。

    “活该这子发财,这可都是他拿命换来的交情!”谷振龙不满的回道。

    “是,司令的是!”陈江笑着应道。

    “但这一下送出去近一半,还是有些多了……算了,朋友多一些,路也能趟宽敞些!”

    谷振龙叹了一口气,拿起了存单,又往陈江面前一推:“我收了!”

    陈江猛的瞪大了眼睛。

    不是都收了么,怎么又还了回来?

    “这钱是我送给干孙的贺礼,你是他外公,替他收着合情合理……”谷振龙回道。

    还能这样?

    陈江为难的看着谷振龙。

    来之前,不为千交待万交待,一定要想办法让谷振龙收下这笔钱,但他没想到谷振龙来了这么一出。

    “你这老丈人当的忒跌份,连自家女婿都镇不住?”谷振龙笑话道,“算了,我也不让你为难,等这子回来,我自个给他……”

    陈江松了一口气。

    这和能不能镇的住不为根没关系。

    不为已把四海商行权交给了他,他这是在给自家外孙攒家产呢。

    常志一出生,陈江觉的自己立时年轻了十几岁,干什么都弃满了斗志。

    “多谢司令!”陈江抱了抱拳。

    “他在美国怎么样?”谷振龙又问道。

    陈江犹豫了一下,没敢不为已到了南洋:“来之前,他准备近日就会回国!”

    “回国?简直胡闹!”谷振龙将茶盏顿到了桌子上,“我元旦前给他发的电报他没收到?”

    “收到了,所以他才着急回国!”陈江回道。

    “呵呵,真当自己是救火三郎了?”谷振龙冷笑道,“告诉他,没我的命令,老实给我在美国待着!”

    “我明天就给他发电报!”陈江应道。

    陈江走了之后,谷振龙有些不放心,又给马春风打了电话。

    接电话的是马春风的副官,听到是谷振龙,哪里还敢隐瞒马春风的去向,马春风一早就被陈祖燕叫到四条巷开会了。

    谷振龙又一个电话打到了陈祖燕那里。

    快到黄昏的时候,三人才联袂而来。

    “倒是会瞅时机!”谷振龙冷笑一声,伸手一指,“上桌吧!”

    知道他们会一起来,谷振龙早就备好了酒菜。

    三人陆续上了桌,神情各有差异。

    陈祖燕眉头归锁,一脸愁容。

    马春风看似板着脸,但眼底灵光跳跃,蠢蠢欲动。

    就陈超看起来最自然一些。

    “老子当初就劝过你,不要莽撞,你非不听,被人抓住痛脚了吧?”谷振龙给陈祖燕倒了一杯酒。

    西安事变当晚,南京连夜召开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商讨如何救援委员长。

    军政部长何英青当场提出武力救援。

    就连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冯玉祥都未表态,陈祖燕却一力支持何英青等人主张的武力讨伐。

    委员长有惊无险的回到南京后,开始秋后算账了。

    陈祖燕也被归到何英青一类,有人称他们想乘机夺权。

    委员长骂他们的时候,也是这样讲的。

    陈祖燕满腹的委屈,却无处诉。

    其实支持武力讨伐只是诱因,委员长之所以不给他好脸色,是因为事变之前,西安连续多月异变,特工总部和党调处竟然一点苗头都没有查到?

    直到少帅和杨虎成将西安城内的中统特务部扣押之后,准备兵谏的前两天,接到消息的贺清南才后知后觉的觉察到,西安会有事发生。

    但此时的委员长早已到了西安。

    严格起来,这次事变能成功,主要原因还在委员长自己身上。

    贺清南没查到异动,不代表马春风没查到。

    四月份的时候,马春风就接到过特务处西北区区长江雄风发来的情报:经查,张少帅与杨虎成多次密谋,具体内容未详!

    马春风当既报给了委员长,但委员长毫不在意。

    北军和杨虎成已被他逼到悬崖边上了,双密谋对抗中央政府的收编很正常。

    此时的北军,已由剿匪前的二十万出头,被红军打的还不到十三万了。

    杨虎成的十七路军被歼了一部分,叛逃了一部分,此时只剩下两万人不到。

    委员长不但不行抚恤,还乘机减发兵饷,取消了北军两个师的番号。

    你要打不过就让开,乖乖的退下来,让中央军接防。

    换防便意味着收编,少帅与杨虎成心知肚明。

    为此,少帅还跑去南京,与委员长大吵了一架。

    委员长紧守底线不动摇,少帅失望而动,当月就命北军停止内战。

    委员长大怒,想与少帅摊牌,恰恰发生了两广事变。

    没办法,就算是挑刺,也只能先挑扎的最疼的那一根。

    八月底,两广事件接近尾声,委员长正雄心勃勃的准备武力统一广西的时候,西安又发生了“艳晚事件!”

    党调处的特务抓到了数名在西安活动的地下党,押到了国民党陕西省党部。

    十七路军的巡查队报给了杨虎成,杨虎成又报给了少帅,少帅当即命侍卫队长谭海带兵截回,并抄了国民党的陕西党部。

    这等于明着告诉委员长,张扬二人有问题。

    抄了陕西省党部,就等于在委员长的脸上扇耳光。

    委员长硬是忍下了一口气,同意了龙云,刘湘等人的调停,答应与桂系和解,并命特务处彻查,张杨二人是否有通共嫌疑。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西北区查到北军骑军军长何柱国之前可能与红军在打假仗。

    除此外,江雄风还买通了少帅身边的亲信,查到少帅在四月份,曾驾机离开过西安。

    去过哪里不知道,但位应该是向北。

    延安就在西安之北。

    这一消息报上去,别委员长,就连马春风也不信。

    北军剿匪期间,近七万的死伤绝对做不了假。

    包括被红军歼,后被委员长直接撤消番号,就有三个正规师。

    一一零师,一零七师,一零九师。

    三个师长部战死,七个团长被俘。

    这怎么也称的上血海深仇了吧?

    怀疑归怀疑,马春风不敢大意,将情报一字不差的上报。

    委员长半信半疑,抓紧时期将原用来征讨两广的中央军悉数北调,准备将北军和红军一锅端。

    十一月底,四十个师,近三十万中央军开始向临潼进发。

    期间,少帅两次飞抵洛阳,请求率北军抗日,均遭委员长痛斥,问少帅和杨虎成是不是也想走陈济棠和李宗仁的老跑。

    委员长让少帅自己选择:要么张杨二人听从命令,将北军与十七路军部投入前线,在中央军的监督下“进剿”。

    要么北军调往福建,十七路军调往安微,将陕北让给中央军。

    其实这个时候,委员长已经决定,少帅若同意了第二条案,等北军一到福建,便会褫夺他的军权。

    到了这种程度,已经无所谓泄密不泄密了,少帅与杨虎成将军也知道,要么放手一博,要么如冯玉祥一般,任个有名无实的虚职,安养天年。

    冯玉祥已六十有五,他才三十五岁。

    十二月三日,也就是不为登船出海的那一天,少帅再次跑到洛阳,向蒋介石面报,称其部下不稳,他难以支撑,再三请求委员长前往训话。

    委员长同意了。

    恰恰是第二天,马春风又接到了江雄风的秘报:张杨二人连续数夜密会神秘人物,具体内容不详!

    这份密报刚刚送到委员长的案头,江雄风的第二份密报又来了:张杨二人疑会采取“兵谏”,逼迫委员长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马春风深夜去见委员长,却被委员长一通大骂:你当潼关外的三十万中央军是摆设?

    第二日一早,委员长乘着专机,连潼关都没去,直接去了西安,驻华清池。

    委员之所以如此的有恃无恐,一是他坚信,在三十万中央军的包围之下,少帅根不敢异动。

    二则是他高估了自己的个人魅力。

    这几年来,每逢关键时刻,张少帅都会义无反顾的站在他这一边。

    北易帜,中原大战,二次下野,九一八时,秘令北军不得抵抗……

    少帅对这位义兄有一种迷一般的崇拜,甚至不惜为委员长背黑锅。

    委员长相信,张少帅绝对不会害他。

    确实,委员长真没有料错。

    所以,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虽然一个都没跑了挨了好几顿训斥,但不管是委员长还是他们四位,都知道哪个有功,哪个有过。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谷振龙就奉委员长之令,已逐渐将各地宪兵部队中的特务组织向马春风移交。

    他则专心致志的办他的宪兵校,扩充宪兵作战部队。

    没查到西北异动,也赖不到他。

    十二月十二日晚的常务委员会,他又是为数不多的反对武力讨伐的委员之一。

    再一个,连北平宪兵副司令蒋孝先都因保护委员长,被少帅的属下当场打死了,委员长再想迁怒,也怪不到宪兵的头上来。

    陈超去年冬就已卸任首都警察厅厅长一职,转任海陆空三军总司令部总务厅厅长。

    虽然还兼着军事调查统计局副局长一职,但党调处有陈祖燕,特务处有马春风,他想插也插不上手。

    委员长更怪不到他的头上。

    马春风虽然挨了骂,但他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

    该查的他早已查到了,该上报的也上报了,该派的警卫组他也派了,奈何委员长话不听,人也不要,他能有什么办法?

    委员长过于自大,没听他的劝阻,毅然去了西安,却不想真的发生了兵谏。

    恼羞成怒,气没地撒了,也只能骂他。

    而马春风专门派去保护委员长的“特殊警备组”,在上机之前,却被蒋孝先给撵了下来。

    蒋孝先声称,西安一行,保护委员长有他的宪兵卫队就够了,用不到特务处。

    当时委员长就在场,亲眼所见。

    所以马春风不但无过,还有功。

    还有事变的第二日,马春风不计自身安危,随委员长夫人,单枪匹马的去了西安,也让委员长大受感动。

    只这两点,就把陈祖燕给比的找不到影子了。

    “没把你关起来都不错了!”谷振龙又着陈祖燕,“你看看晏道刚和曾扩情的下场,就能知道委员长对你多宽厚了!”

    “还有钱大均,若不是挨了一枪,差点也逃不过去!”陈超又补充道。

    晏道刚是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之前还是侍从室的主任。委员长专门派他监督北军和西北军的动向。

    曾扩情是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政训处长,还是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

    委员长赖他二人监督不力,竟然没有提前查到张杨二人兵谏的迹像,亲自下了手令:“曾扩情不明廉耻,晏道刚不尽职责,撤职查办,交马春风执行。”

    一想到这里,陈祖燕的心里又好受了一些。

    不这两位,就连侍从室主任兼侍卫长钱大钧也差点被委员长关起来。

    钱大钧身兼多职,在八大行营中不是主任就是参谋长,被称为委员长的四大金刚之一,是心腹中的心腹。

    但好死不死的,事变的当天晚上,他被少帅请去饮宴,喝的大醉,枪响了都没听到。

    等惊醒后去找委员长,委员长早跑上了山。

    少帅的手下来捉他,他拼死反抗,被一枪打中胸口,伤了肺叶,少帅得知后,急命属下将他送到了医院救治。

    还好,抢回了一条命。

    就是这一场酒,委员长把他当做了少帅的同谋。

    离开西安的前一夜,委员长密令马春风:扣押张良,钱大钧。

    连杨虎成将军都得往后排。

    要不是差点要了他命的这一枪,不定下场比晏道刚和曾扩情还惨。

    数来数去,在这些事件当中,就马春风一个人得了好处。

    包括少帅在内,所有相关人员,交由马春风查办处理,可见委员长对他的信任。

    夸赞马春风,就等于是在陈祖燕的伤口上撒盐,谷振龙也没多提,给马春风倒了杯酒,又问道:“这段时间,你再有没有给不为发电报?”

    “再没有过?”马春风接过了酒杯。

    “那这子着急回来做什么?”谷振龙纳闷的道。

    “会不会是老头子发了话?”马春风不确定的问道。

    老头子?

    不至于吧,不为才什么级别?

    谷振龙心中一动,想让马春风趁着圣誊正浓,去打听打听,但想了想又做罢了。

    委员长正在火头上,看谁都不顺眼,别一不心,给不为惹出麻烦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