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九章 目的(第1/1页)谍海猎影

    一听不为的语气,马春风就知道他不想挪窝。

    对特务处,对马春风来,不为一直待在南京才好。

    有不为在,特务处的掣肘才会来少,马春风做起事来发觉的顺手。

    确实是为不为个人考虑,他才劝了一句。

    两人到了特务处,马春风当即便召集骨干开会。

    无一例外,都是知道不为身份的几个人。

    马春风严厉告诫了一番,然后离开,扔给了不为。

    这次他唱红脸,不为唱白脸。

    都是死党,不为没把自己当下属,也没把自己当上官,嘻皮笑脸的抱了抱拳:“这次兄弟蒙难,还望各位拉兄弟一把……”

    除了林双龙和高思中,其余是不为的亲信下属,哪里敢受这个礼,纷纷起身避让着。

    高思中冷眼旁观,心里暗暗骂着不为。

    这哪是来唱白脸的?

    他这一揖,比马春风的那一通骂还要让人胆战心惊。

    特务处上下哪个不知道,不怕不为拍案发怒,就怕他呲牙一笑。

    马春风还有被糊弄一下的可能,遇到不为,还是乘早收起那点心思,洗洗睡吧。

    不为一句都没提让这几个保密的话,他也用不着,刚刚马春风已经的够清楚了。

    从头到尾,他都拍着胸脯,许下了无数的承诺。

    要升官,他来操办,想发财,放心开口……

    再多余的一句都没。

    但谁心里都清楚,谁敢做第二个邢明生,家破人亡都是轻的……

    ……

    赵玉林自杀,那个光华书局的编缉倒是留了活口,但一问三不知。

    交待的都是他在台弯时,如何接受日谍特训,如何卧底台弯抵抗组织,残害同胞之类的事情。

    这一次是他离开台湾后的第一次任务。

    光华书局的那个新老板也失踪了,陈浩秋扑了个空。想来是从南京这边得到了消息,藏了起来。

    如今政府当局都知道光华书局已落入了日人之手,上海的各特务组织已将光华书局当成了重点侦察的对像。

    不止如此,不为还给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发了一份秘报,通知了此事。

    日人想利用光华书局,夸大喧染,挑拨加重民众与当局对立的阴谋算是破灭了。

    也算是稍稍的弥补了一下不为的遗憾。

    但这起案子,基上是到此为止了。

    不为的敲山震虎之计好像没起什么作用。

    赵玉林半道停车,让警卫去买过烟的那一家专营烟草的商行被赵世锐查了个底儿掉,除了生意上的一些龌龊事,和间谍情报连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查到。

    还有那位和何世礼大晚上偶遇过的冯姐,也就是那位交际花,烂事查出了一大堆,但赵世锐纯猝都是当桃色新闻看的。

    “交际花当到这份上,和鸨姐儿有什么区别?”赵世锐啧啧称奇。

    在不为看来,这位冯姐确实有些奇葩。

    老家在广,还算有家资。但这位冯姐心比天高,一心想做人上人。

    在金陵女子院读第一年时,就凭借自己女大生的名头和不错的姿色,想法设法的物色金龟婿。

    冯姐自认心机出众,却不知社会更加险恶。

    金龟婿没钓着,但觉没少睡,到头来硬生生搏了一个“冯少保”的名头。

    无他,只是因为这位冯姐岁数虽然不大,但组织能力不弱。

    大酒会交际场面,只要找她,她都能带人给你撑起面儿来,当然,钱得使足了。

    不为心知肚明,这种货色,就算何世礼两只眼瞎了,也不会给半分好脸色。

    赵玉林利用美色接近何世礼这一点,好像也被排除了。

    最后只剩香水这一条线索,也被斩断了。

    整个中国,就只有上海的四国洋行代售过4711古龙香水,但迄今为止,就卖出去过一瓶,且有据可查。

    购买者就是被后世称为民国第一名媛,和宋子闻纠缠数年,最终因家人反对,有情人未成眷侣的唐英大姐。

    这瓶香水被唐姐送给了宋子闻,宋子闻很少用,二人结束之后,便被宋子闻束之高阁,现在还在宋公馆的书房里摆着呢。

    那便签上香水味道的来源就只有一种可能了:从国外带回来的。

    到这种程度,算是没办法查了。

    和大海捞针的难度差不多。

    不为估计,就算南京城真有这么一个人,短期内怕是不会露头了。

    除非日人想不开,故意要送人头。

    但日人也没闲着。

    赵玉林自杀没过几天,不为明显感觉到,中日之间官层面的交流好像猛然间多了起来。

    一面是因为华北面冲突不断,日人步步紧逼,国民政府步步退让,甚至不惜割地求和,连续签定卖国协议等原因的政治会谈。

    另一面,则是官主导,官及民间商业团体间的交流。

    日内阁与国民政达在年初达成的《中日经济互助协议》,日政府命日银行履行贷款协议,并由满铁公司牵头,组织大量的满州商会及日土商行,多次组建商务代表团,到南京会谈。

    这些大大的商业团体,除了签定低价收购原材料,高价倾销成制品的协议之外,还有一个任务,从面面收集情报。

    借此机会,日公开及半公开情报机构来访愈加频繁。

    特别是针对南京各特务部门的渗透动作来多。

    南京唯一一个半公开的特务机构:首都警察厅调查科成了重灾区,赵世锐应付的焦头烂额。

    赵世锐一天要接七八份帖子,而且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请邀。

    等他吃过喝过后,返过头来再一查,才知道请客的人和这些日商会和团体多多少少都有关系。

    赵世锐再蠢也知道日人的目的是什么。

    主要目的便是刺探这一年多以来,在南京的日谍组为何屡屡被灭的原因,以及这些行动计划背后具体的谋划和执行人员。

    日谍机构反复讨论和研究,总认为这一年多以来,南京各特务机构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找不出引起改变的原因……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