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戏剧(第1/1页)穿越之青史留名

    “三郎,这件事你怎么看?”

    对于象棚的邀请,柳家人自然是很心动的,然而,在受到象棚的邀请后,柳家人却第一时间询问张青峰的态度,这让张青峰颇为感动。

    “当然是去啊,有钱不赚王八蛋。”张青峰当即表态道。

    虽然他和象棚里面的评书人诸先生有过节,但是他和象棚的家又没有过节。

    人家邀请柳家戏班子去演出,他张青峰要是阻止的话,他岂不是做了一回恶人了吗?

    不管是在什么时代,利益永远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虽然张青峰可以拒绝,但是这无形中也会损害他与柳家人的关系。

    听到张青峰这么,柳家人虽然没有什么,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是松了一口气,神色都变得高兴了起来。

    他们辛辛苦苦的唱戏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钱吗。

    象棚给出这么好的待遇,就能让他们赚的钱至少翻倍。

    特别是柳家的几个孩子就更加高兴了,大人赚了钱,他们买衣服买零食啥的也都有钱了。

    最后,是由柳老头代表柳家戏班子和象棚的家去商量演出的事情,主要就是时间以及工钱,还有打赏分成的事情。

    演出时间,柳老头选择在了下午的时候,下午柳家人去象棚演出完了之后,马上就可以去茶园棚演出。

    茶园棚演出完毕后,柳家戏班子就可以退场回家了。

    虽然连续演出两场或许有些累,但这是柳家戏班子里面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

    其实,每个勾栏中,最好的时间段还是在晚上天黑了之后,那时候百姓都忙完了一天的事情,正好有时间消遣。

    这个时候,也是各个勾栏人流量最多的时间段。

    柳家老爷子选择在下午人流量少的时候演出,主要也是考虑到张青峰晚上要写。

    虽然从现在起张青峰要跟着柳家人演两场评书,但他一天也还是有大把的时间干其他的事情。

    就算哪天有事,张青峰没办法去参加演出,他也已经把二泉映月的曲子教给了大娘子,由大娘子演奏也是一样的。

    时间悄然过去,很快就过年了。

    过年前张青峰回了家,年后,他就再次回到临安城。

    经过半个多月的抄写,张青峰很快就把白蛇传的写完了。

    白蛇传,整书的字数还不到三十万,张青峰花一个多月写完都算是比较慢的了。

    写完了白蛇传后,张青峰又开始写白蛇传的戏剧剧。

    和不一样,戏剧的剧需要把台词动作等等都单独剔出来。

    还要去掉不必要的内心戏等等,反正很麻烦。

    不过,张青峰从戏曲教授身上过戏剧剧编辑,很容易就上手了剧的改编。

    “柳老爷子,我最近有一个想法。”

    这天,张青峰把柳老头单独叫到自己的房间道。

    “你有什么想法?”柳老头被张青峰弄得有些懵。

    “我觉得咱们的戏曲就只是唱不怎么好,应该还要话。”张青峰朝柳老头道。

    “有啊”

    “不是,是正常话的那样。”张青峰打断柳老头的话道。

    他知道戏曲也有话的台词,不过就算是,也是拿腔捏调的。

    “正常话那样?这样的戏曲谁听啊?在台上话那是你们评书人干的事儿。”柳老头朝张青峰道。

    “嗨,我就怎么跟你不通呢?这样吧,你看一下我写的的这个。”张青峰把一书稿递给柳老头道。

    “这是你写的第二吧?白蛇传?这是的名字吗?”

    柳老头结果张青峰递来的书稿后一遍翻看一边道。

    “这是我以白蛇传改编的杂剧剧。”张青峰解释道。

    他没有戏剧,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戏剧这个词儿。

    这个时代,杂剧和戏曲不一样,戏曲是一上台就唱,一直唱到尾。

    而杂剧,则是把歌舞,音乐,调笑,杂技等等内容强行柔和打的一起的这么一个节目。

    一般杂剧分为三段,第一段被称为“艳段”,主要是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熟事。

    第二段是主要部分,主要表演故事,唱,或者舞蹈。

    第三段则是散段,主要以滑稽戏,演员相互调笑,或间杂技等内容。

    注意,这三段内容,都是不连贯的,之所以弄这么多,主要就是凑数。

    一个节目,总要表演到那么多时间的,如果半个时就结束了,观众肯定不会买账,所以杂剧就应运而生,杂剧就是用各种各样很杂的西拼凑成的一个节目。

    “你还想杂剧?可咱们班子也不是演杂剧的啊!”

    听到张青峰写的了杂剧剧,柳老头有些皱眉道。

    “不是的,其实我写的这个和杂剧也不一样,这样吧,你把柳二郎他们给我借几天,我们排练一个节目给你看看你就知道了。”张青峰朝柳老头道。

    “行,这事你和二他们一下就行。”柳老头点头道。

    此时,张青峰可以是柳家戏班子成员中的重要角色了。

    每天爆满的观众,至少有一半都是因为张青峰在演出结束的时候拉一曲二胡曲招来的。

    很多人为了听到这支,在无数客人口中被传的神乎其神的二胡曲,更是天天都来捧场,这使得柳家戏曲班子的演出票一票难求。

    就连在象棚这样能够容纳一千多客人的大勾栏,只要听到有杨三郎演奏二胡曲,很多就是不听戏曲的人也都愿意买票来听。

    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可不简单,它是征服了世界音乐人的世界名曲。和日的陶笛曲故乡的原风景不相伯仲。

    二泉映月,作为世界名曲,他的魅力自然是无人可档。

    11年,一位英国音乐家在美国的一场音乐会上听了二泉映月的录音后,激动地对一位贝多芬的故乡人:“这是中国的贝多芬!中国的命运。

    当张青峰把这样一首世界名曲拿出来后,受到古人追捧也就不奇怪了。

    现在的情况是,只要张青在不做出影响柳家戏班子利益的情况下,他的很多要求柳家人都会答应他。

    就在张青峰征求了柳老头的同意后,当天,张青峰就把柳二郎和赵雯几人找了过来。

    “杨三哥,你找我们做什么?”赵雯丫头朝张青峰询问。

    “我有事要你们帮忙”

    :今天过年,没有时间码字,就一章了,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