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教皇奖得主(第1/1页)我的金仙时代
刘海十二月中旬开始修稿,来来回回修稿了三遍,再三斟酌,终于在十二月下旬定稿。
最终版,【应用理的诞生与发展向】从最开始的十一万字,简到七万字,足足缩减了四万余字,为此,刘海甚至把初稿有些大段落,进行了大幅度重写。
【应用理对慈默定式的优化】初稿也就六万字,已经写得非常简,所以最终版缩减的字数不多,最终定稿版也有近五万字。
在苏北看来,两篇论最终定稿虽然加起来还是有十二万字,但已经到了减一字太少的极致,不管自己的投稿能不能发表,他也不会再缩写。
而且他还准备投稿时邮寄两个版,一个是总字数十二万余字的最终版,一个是总字数十六万多字的补充明版。
论定稿,接下来就要选择刊投稿。
拿着所有第二档次的刊名录,刘海琢磨了半天,最终把选择了《五行纪要》刊。
《五行纪要》是第二档次帝国级著名刊,由第一档次神级刊《五行术》总编部创刊出版,是一综合性刊。最开始创刊,是因为编辑部可惜那些不足以上《五行术》但又非常不错的术论,想再创一副刊对《五行术》进行补充的刊,创刊后《五行纪要》办得来好,便从《五行术》中独立出来,开始面向社会邀稿,独立办刊。
经过漫长时间,《五行纪要》如今已经从副刊晋升为第二档次帝国级著名刊,是所有者争相投稿的对象。
刘海这两篇论,投纯理的刊不好,投纯丹药刊也不好,唯有头综合性刊才是最好的。综合性刊里,最高端最有权威的当然是《五行术》和《百家者》,可刘海有自知之明,自己两篇了论加起来超过了十万字,论虽然也算是奠基了应用理这门新科,但论实际上涉及的内容只是“灵丹一转”,术高度不够,而且,应用理萌芽时间不长,影响力很低……综合而言,如果投两家神级刊,通过的概率很低。
所以刘海想来想去,选择了《五行纪要》,看中的是《五行纪要》在第二档次的刊里,最重视术的创新,正好适合自己这两篇论。
还有一点就是《五行纪要》是从《五行术》中分离出来的,这刊和《五行术》一样,都在九大神州的古兰州。
刘海在古兰州发表过两篇论,一篇在第四档次科内,一篇在第三档次,都还不错,也算是在古兰州术界有过资历,这会让《五行纪要》的编辑对一位来自偏远下州者的投稿接受起来更容易。
所以,刘海在邮寄稿件的时候,特意附带了自己发表过的论履历。
稿件寄出去之后,刘海终于彻底放松下来。
在这两篇论发表之前,他不打算再开展下一步术课题了,过去三个月可把他给累坏了,他需要好好休息一阵。
当然,不做术研究,单纯的习和修炼,对刘海而言,就已经算是休息了。
每天早课和晚课,每天传承珠内二十一书籍,每天固定阅读一些其他的杂书……在此之外,也关注着顾宁找实验室用地的进度。
在别人看来不是休息,刘海自己觉得很悠闲的时候,他的两篇论也顺利的邮寄到古兰州《五行纪要》编辑部。
刘海的论在编辑部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一开始是因为刘海的稿件厚度太过,引起了几位初稿审核编辑的注意力和调侃,然后这几位有着不错术素养的初稿审核编辑同时翻看了这份来自某个偏远下州的投稿。
能当《五行纪要》这样第二档次刊的初稿审核编辑,这几位的眼力自然差不了,刘海的两篇论立马递到了二审办公室,然后二审办公室的编辑就开始头疼了,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
这两篇论同时涉及到了理和丹药,更关键是这两篇论把两大科结合,发展出了一门新的科!
下面的人讨论来讨论去,还是找不到适合给这两篇论审稿的人,最后论递交到了总编辑赵士的手中。
赵士花时间仔细看过之后,拿着论出了编辑部,驱车来到紫荆花太教师家属区的一栋住宅前,给他开门的一位老态龙钟的长者,看到赵士就没有好脸色。
“你快走,我没时间招呼你,一大堆工作等着我去完成。”老人着想直接关门。
赵士连忙挡住门,舔着脸笑道:“严教授,看您的,您是我们《五行纪要》刊的终生审稿人,给我们审稿,也是您的工作嘛。”
赵士在古兰州也是社会名流,作为第二档次刊的总编辑,走到哪都是受人追捧的存在,可是在这位老者面前,却只能作厚脸皮的辈姿态。
没办法,毕竟眼前这位老者可是大名鼎鼎的严星教授,作为《五行纪要》刊的终生审稿人,同时也是帝国综合实力前五的紫荆花太的终生教授,同时也是四转灵丹“星严丹”的创造者,各种世界级丹药大奖的获得者,最最重要的是,他是第76届教皇奖丹药奖的获得者!拥有术界最高荣誉!
赵士作为《五行纪要》的总编辑,社会地位的确很高,但在这位老人见面前,还是不够看的。
就算把帝国三百多个州的者聚在一起,在金字塔的最顶端,也会有这位老人的一席之地。
如果是一般的论审稿,赵士当然不会轻易来打扰严星教授,可这次的两篇论,以他几十年编辑的经验来看,很有可能真的开创一门新科,由不得他不重视。
作为《五行纪要》这综合性刊的总编辑,赵士自然时常关注着各个术界的动态,理术界虽然不是主流术界,但也一直有关注,对于应用理的萌芽自然知道。
原以为萌芽才开始没多久,应用理想要在“灵级”术研究上有建设性的突破,诞生真正的新科,还得有段不短的时间,没想到一位来自下州的者似乎加速了这个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