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后尾箱的爱(第2/3页)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的就是赚钱养家。

    能赚钱,能入厨房。

    顾延年尝一口,然后有一口,“味道很好。带一些回去给你诸爷爷,他会喜欢。”

    “好。”

    如果不是高杆黑糯米太难种,陈白羽都想要把这种酒当特产推向国了。可惜。种植高杆黑糯米不容易,常常会用尽心思然后可能颗粒无收。

    “年例过后,家里的黑糯米酒应该也没剩下多少了。我去别人家问问,看看能收到多少,都带到京都去。”

    让顾延年送人,应该会有不少人喜欢。

    “高杆黑糯米酒属于养生酒,很适合老人喝。爷爷,你也多喝。我外公每天一碗,身体棒棒哒。”

    如果不是阿妈的去世对外公打击太大,以外公的身体情况可能活到一百岁的。外公在八十岁的时候,还能一个人开电摩托车去趁虚。

    只是,阿妈和外婆的相继去世,对外公的打击太大了。

    “因为酿酒的高杆黑糯米少,所以酒不多。我想想,谁家可能有。”

    陈白羽家也只是酿了一坛,为过年过节准备的。因为家人都不喜欢喝酒,所以阿公酿得不多。

    还没有大叔公家的十分之一。

    不过,大叔公像外公一样,每天都离不开酒。他酿的自己都不够喝呢。

    “没有也没关系。”

    顾延年虽然喜欢,但也不想陈白羽为难。

    陈白羽摇摇头,“村里其他人家肯定还有。特别是五婆家肯定会有。”

    阿广虽然傻气,但他种植的高杆黑糯米却是最好的。所以每年都会种植不少,然后酿酒送给他的姐夫们。

    吃过饭后,时间还早。

    亲戚们开始陆续回家。

    阿婆和阿妈在准备了给亲戚带回家的西,然后又准备给陈白羽和两个姐姐带去校的特产。

    陈白羽则和顾延年去五婆家,问问她家还有多少高杆黑糯米酒。

    “五姐。”

    “虎子,带同回来吃年例呢。”

    虎子是邻居家的儿子,正在镇上读初三。镇上的升率比不上县城,更比不上市里。

    但离家近。

    附近村的孩子多数是在镇上读初中。

    只有陈白羽家的例外,陈白羽在市一中,其他的哥哥姐姐在县城一中,都没有在镇上。

    虎子初三了,马上就要中考了,所以在年初六的时候就回校开始了补课。因为年例,所以虎子才在下午请假回来。

    跟着虎子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相处得比较要好的几个朋友。

    虎子和同们介绍陈白羽的时候特别骄傲,‘京都大的生几个字得特别的响亮。

    他的同在看向陈白羽时候的眼睛都亮了。

    陈白羽笑着勉励两句,“赶紧回去吃饭吧。一会还要回校吧?”

    “今天太晚了。明天一早回去。”

    从镇上回来需要两个多时呢。

    现在吃过饭后,天就已经黑了,走夜路不安,明天一早再回校。

    “五姐,我一会能找你话吗?”

    “当然可以。你去我家就好了,带你的同一起。我阿婆前天做了很多芝麻糖,你最喜欢的。”

    “好咧。我妈还让我向你习呢。”

    “好好,好好考,外面的世界正在等着你呢。”

    陈白羽摆摆手,“赶紧回家去吧。”

    顾延年看着朝气勃勃的年轻伙子,满心的感慨,年轻真好。

    “五,去哪?”

    “去五婆家。”

    有人正在送亲戚离开,看到陈白羽的时候打个招呼,然后一脸骄傲的和亲戚起,“这是我们村的女大生,在京都大呢。很厉害的大。”

    “读书次次考第一。”

    “以后嫁在京都,就成了京都人。”

    陈白羽已经习惯了这种介绍。

    村里人在跟亲戚还有别人起的时候,总会她是‘很厉害的大的生。

    “珍姑姑,这么早就回去了?不和大叔公多聊一会?”

    珍姑姑是大叔公的女儿,嫁到了宝鸡镇。大叔公有三个女儿,年例来的只有珍姑姑。

    其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嫁得太远,一个在过年后就出去打工了。

    “家里忙呢。以后有空了到姑姑家玩去,姑姑给你做好吃的。”

    “好咧。”

    珍姑姑趁着时间还早,骑着单车急忙忙的回家去。

    “匆匆的来,匆匆的回。”顾延年很奇怪,既然没有时间,为什么要匆匆的来一趟?

    就为了一顿吃的?

    好像也不是。

    “习俗就是这样,想要的也不是就是那一会的团聚和热闹而已。”

    陈白羽想起她也曾经匆匆忙忙的赶去吃同们的年例。陈白羽和顾延年起她去吃同年例的趣事。

    上辈子,陈白羽高中的时候和大双还有贵妃的关系最好。大双家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镇上,年例比较靠后,在二月初二。

    那时候已经开,大双在年例当天就请假回去了,回去之前一再请陈白羽和贵妃去她家吃年例。

    陈白羽和贵妃都同意了,在下午放的时候就坐上公交车过去,半个时就到了。在快到大双家的时候,陈白羽和贵妃商量,“要不要买个礼物?这样空着手去别人家吃年例好像不太好是不是?”

    “是不太好。”

    陈白羽和贵妃两人把身上的钱部掏出来,然后刚好够买一箱桔子。

    考虑一分钟。

    “买。”

    买了桔子后,她们两人身上都没有钱了。

    吃过饭,再坐车回来。

    大双和她姐送陈白羽和贵妃出来坐车。

    “路上心。”大双站在车外面摆着手,让陈白羽和贵妃要心。

    因为这个镇年例,所以车上特别多人。

    陈白羽和贵妃上车后也没想起自己身上没钱,等售票员过来收费的时候,两人才傻眼的想起,两人身上的钱都用来买桔子了。

    “下车?”陈白羽眨巴一下眼睛,有些傻。

    贵妃也跟着傻,看向陈白羽,“问大双借?”

    “好。”

    两人傻傻的让司机和售票员在路上等一会,然后急急地跑下车,一边跑一边叫住正准备往回走的大双和她姐。

    “怎么了?漏了什么西吗?”

    她们去而复返,大双很奇怪。

    陈白羽和贵妃看着大双傻眼,然后支支吾吾的起身上没有钱不能买票的事实。

    大双也无奈的笑了起来,没有钱还买桔子?

    真是的。

    幸好车没有开太远,要是半路被扔下那才危险。

    大双笑着给了她们两元买票。

    陈白羽和贵妃又傻乎乎的跑回来上车。

    大双也跟着跑过来,看着她们买了票,然后才安心的回家去。

    起自己的朋友,陈白羽满眼的星星。

    顾延年在陈白羽的额头上轻轻一弹,“没想到五也会犯这样的错。”看起来很傻气。

    但正是这样的傻气让陈白羽看起来更可爱,更孩子气。

    陈白羽扁扁嘴,这是上辈子的自己。

    这辈子,她可没有犯过这样的错。

    五婆家的确还有不少的黑糯米酒,陈白羽和顾延年部要了。五婆不要钱,部送给陈白羽。

    “也不是什么好西,都是自己家做的。”

    “那能要钱呢。”

    “拿去就好。”

    陈白羽当然不会同意。

    高杆黑糯米酒比较难得,在识货的人面前能卖不少钱呢。不过,识货的人不多就是了。

    一般人喜欢白酒,然后因为外来化的冲击,来多的人喜欢装高大上,喜欢上了红酒。

    特别是那些暴发户,什么都不懂。

    觉得红酒是进口的,是外来的就是高档了。

    然后一口红烧肉,一口红酒,感觉棒棒哒。

    陈白羽就曾经见过有人用油腻腻的嘴品尝红酒,然后一脸享受的感叹一句“真不愧是进口酒,度数不高,能当饮料喝。”

    最后在陈白羽的服下,五婆愿意收钱。

    二十几斤酒,顾延年给了五婆八百元,五婆直接给多了,但顾延年坚持。

    顾延年让五婆家种更多的高杆黑糯米,酿更多的黑糯米酒。

    “有多少我要多少。”顾延年喝过黑糯米酒后,就知道这酒的好处,相信会有不少老朋友喜欢的。

    最重要的是,黑糯米酒有养生的功效,很适合老人喝。

    五婆疑惑的看向陈白羽,“有多少要多少?”

    “五婆,你酿吧。也算是一项收入。”阿广种的高杆黑糯米质量是村最好的。颗粒饱满,圆润,色泽光亮,黑紫黑紫的,看着就好。

    问他怎么种的?

    他自己也不知道,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今年多种些高杆黑糯米。”

    五婆激动的拉着陈白羽的手,“好。好。”

    能有收入当然好了。

    阿云和阿广结婚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加上青青就三个孩子了,都在读书呢。

    习费,书费,还有买具的钱,都是一笔费用。

    所以,即使五婆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不少,但因为能干活的人少,吃饭的人多,还是要靠女儿女婿们时不时的接济一下。

    如果能靠酿酒黑糯米酒赚钱,也是好事。

    以后就不用女儿女婿们接济了。

    五婆当然知道,现在她还在,看在她的面子上,女儿和女婿也会接济儿子一家。但是以后呢?

    她和老头子不在了,儿子一家靠谁?

    虽然阿云也能干,但奈何家里的孩子多,花费大,常常入不敷出。

    能靠种黑糯米酿酒赚钱当然就最好不过。傻儿子以后也能凭着自己的双手赚钱养家了。

    五婆激动的眼眶都红了。

    阿广一家的生活都成了五婆的心病了,就怕自己突然不在了,阿广一家会生活艰难。

    阿云听到能靠卖黑糯米酒赚钱也很高兴,只有慢一拍的阿广还不明白,呆呆的看着大家傻笑。

    “五婆,一定要注重质量,千万不能偷工减料。质量好,喜欢的人就多,以后能卖的价钱就高。”

    “要是做得不好,大家不喜欢喝了,以后就没有人买了。”

    “做生意就要从长远看,质量是长远发展的根。”

    “酒香不怕巷子深。”

    陈白羽可不希望五婆家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影响了大唐农场的招牌。

    “五你放心。我会盯着的。”五婆拍着心口保证,质量只会更好,绝对不会更差。

    从五婆家出来,陈白羽又问了几家人,一共买了差不多五十斤黑糯米酒。想了想,陈白羽找了村长,了收购黑糯米酒的事情。

    “我们收购的价格高,肯定会有很多人种高杆黑糯米,然后酿酒。但酿制的时间不同,一些工序不同,质量不同,口感不同村长爷爷,谁家酿的黑糯米酒最好?时间和工序能不能统一起来?我记得酿黑糯米酒是在禾了节之后,然后存放的时间长,口感就醇?”

    陈白羽对酒也不了解,一知半解的,也不出什么好主意来。

    “村就你大叔公酿得最好。”

    “那让大叔公像黄妈妈一样教大家酿酒?然后规定出售的黑糯米酒必须要存放一年以上?哎呀。村长爷爷,你找大叔公和村里的人商量吧。我不想管了。”

    陈白羽挠挠头,“我不懂。”

    “哈哈。也有你不懂的?好了。我知道了。”村长爷爷摆摆手,“明天要回校了?”

    “嗯。”有什么要的?

    陈白羽认真起来。

    “那就好好习天天向上。”

    陈白羽两眼望天,“知道了。”

    因为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发,所以陈白羽要开始收拾回校的西了。

    阿婆和阿妈准备了好几个蛇皮袋,都是自家种的西。有红薯,香芋,还有晒好的艾绒等等。

    干果就更是少不了的。

    “这些都是给你爷爷的。”阿婆觉得西还是太少了,“家里的花生都榨油了,要装一袋”

    陈白羽看了一眼装着红薯的蛇皮袋,很想告诉阿婆,爷爷他不喜欢红薯的。但想到这是阿婆的心意,带吧。

    爷爷不喜欢吃,她自己吃。

    “阿婆,冬瓜就不要带了吧?”陈白羽哭笑不得的看着装着冬瓜和金瓜的蛇皮袋,“京都有买。”而且很便宜。

    千里迢迢带个冬瓜和金瓜去京都,真的很傻的好不好?

    “买的哪有家里种的好吃?”阿婆瞪了陈白羽一眼,“你最喜欢是金瓜饼了,想吃了,就自己做。金瓜能放大半年呢。”

    “哎。也不知道你暑假能不能回来。长大了,以后回家的时间就少了。阿一和四肯定也想家里的红薯和金瓜了。”

    陈白羽知道阿婆是想大哥和四哥了。

    现在信息通讯落后,大哥四哥出国后,几乎就是音讯无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带吧。”

    阿爸拍拍陈白羽的肩膀

    陈白羽点头,阿婆准备的不仅是西,还是心意。阿婆担心陈白羽在京都会想念家乡的味道,所以想要把家里的西统统给陈白羽带走。

    “北的吃食和南不一样。哎。当初就应该在广读大的。”

    陈白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阿公阿婆把顾延年车的后尾箱塞满。

    “要不要抓几个鸡?”

    陈白羽赶紧摇头,“阿婆,这里去京都很远的。”鸡要是在半路上挂掉,很不吉利的。

    上辈子,上就有人晒过‘节后的后尾箱,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家乡特产。鸡鸭,是最常见的,几乎是节后的后尾箱必备。

    陈白羽曾经在高速公路上遇到一个很危险的现象,一只鸡从前面车的后尾箱飞出,直接撞在她的挡风玻璃上。

    当时,陈白羽能的想要刹车,然后想起这是高速公路,刹车更危险,然后看着鸡被卷入车底,留下一滩血。

    这样的事情,在节后的高速公路很常见。家里人从觉得自己的孩子出门在外就没有吃的了,各种吃的往后尾箱里塞。

    一把青菜也是家乡的好。

    陈白羽也曾经在上看到过,有母亲为了给儿子摊几十斤的凉皮而忙碌一整晚,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