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农场主(第2/3页)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孝敬的人。
有时候,比阿妈还要孝顺。
上辈子,大舅欠债,外公的生活也不太好,阿爸就常偷偷的给外公塞钱,给外公买酒。
外公常,他有陈楼上这样的女婿,一辈子也无憾了。
“五今年也考大了。阿一和四都也能赚钱了,你和华茹以后就好好保重身体,享儿女的福。你和华茹都是有福气的,几个孩子都考上了大,以后找工作也容易,不用太操心。”
“不过,几个孩子的婚姻一定要擦亮眼,千万不要找了个搅家。”
相对于两个哥哥,外婆更担心两个姐姐的婚事。
毕竟,等二姐三姐大毕业后,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
“好好找。人品最重要。千万不要眼皮子浅,看人家有价格钱就移不开眼。”外婆叮嘱阿爸一定要好好的考验二姐三姐的男朋友。
即使外公外婆不,阿爸也是要好好考察的。
“放心。我都盯着呢。”因为二和三都没有五聪明,所以阿爸更担心两个姐姐。
陈五被欺负了,能不动声色的欺负回去。
但二三就只能是被欺负了。
虽然阿爸长年累月的在莞打工,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他对家里几个孩子的性格一清二楚。
陈五和四最狡猾,也最狠。
不过,阿爸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在外面生活久了,他只是埋怨自己不够明,不够狠。
既然舅舅决定跟阿爸去莞,陈白羽就和舅母商量,让她也去莞帮阿妈买早餐。
舅母当然没有意见。
陈白羽和阿爸要过几天才能去莞,因为她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承包下大唐农场的十三座大山,有很多手续要办。
既然买了,陈白羽就会办齐手续。
她的虚岁已经十八,是大人了,能做很多事情了。她的一些想法不再束缚在她的孩身体里了。
承包的价钱,比几年前炳堂叔问的时候又涨了一些,不过,陈白羽不太在意就是了。
因为承包款也是要分给村里的各家各户的。
让利给自己人,并没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
“五,你真的要承包?”村长有些意外,“你不是要去京都读书吗?你承包下后,怎么管理?”
而且,毕业后,也是要留在京都吧?
“有阿公在啊。再,有什么事村里人也会帮忙不是吗?”
“是这样。但这价钱”村长看向陈楼上,就没有见过这么宠女儿的。这样的大事,竟然也任由陈五做主。
这十三座大山的承包价,可不是几百几千,可是以万计起的。
陈楼上无奈,钱是陈五自己赚的,怎么花当然也是她了算。再,陈楼上也希望农场人的生活来好。
或许是带了九层后的亲爸滤镜,陈楼上觉得陈五想要做什么,就一定能成功。陈五想带着农场人致富,就绝对不会是一句空话。
蜜汁信任,无法解释。
村长叹口气,摇摇头。
不过,有人愿意接手农场,村长也是高兴的。当初,如果不是他们村的人一起集资买下农场,现在的农场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不过,农场到了村委手里也没有多大的起色,每年分给村里人的钱并不多。
“五,你决定了?这些年,农场的收入,你也是看在眼里的。”村长是希望有人接手并把农场发展起来,但也不会坑人。
农场的入手是透明的,每年每家能分多少钱,大家都知道,一算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每年分钱的时候,村委也会都会把果园、水库、橡胶园的收入罗列出来,贴在村委会的墙壁上。
“收入真不多。”村长也很无奈,他已经尽力了。
应该最赚钱的果园每年都会因为台风季或者是交通等问题,而收益不理想,成为收入最低的一项。
连水库、鱼塘都不比上。
“村长爷爷,我有心理准备的。”陈白羽在农场长大,对农场的收入也是一清二楚的。
不过,她暂时也没有太多的力花费在农场上,她还要上。
之所以现在承包下来,就是怕会出什么意外,再让农场落得上辈子那样的下场。
虽然,上辈子L化工集团是在她大毕业工作后在出现,但谁知道这辈子会不会提前?
所以,陈白羽要防范于未然,杜绝一切意外的可能。
大唐农场的未来,是她的心结。
陈白羽决定承包大唐农场的十三座大山,还有水库、鱼塘等的事情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大家都疑惑,陈白羽怎么会有这么多钱?然后村长,是分期付款。陈白羽承包后,农场就不再是村委的了,农场的收入也不再分给各家人。
但是,承包款是要分给各家各户的。
所以,以后每个年都能拿到一笔承包款。
只要有钱拿,村里人也不在意是农场收入,还是承包款。反正,这些年农场的收益不好,拿到的钱也不多。
陈白羽要承包7年,这是能承包的最高年限。现在还能承包7年,以后会更少,5年,3年。
陈白羽也不坑自己人,主动提出承包价格五年一调整。
其实,村长一开始十年一调整的,但陈白羽觉得她的初衷是带农场人发家致富,而不是她自己发财。
所以,陈白羽愿意主动提出五年一调整。
根物价水平,根据生活水平来调整。
因为大唐农场偏僻,所以承包价格很低,十三座大山再加上现有水库,还有村委所有的鱼塘等,一年才7万。
7万看似很多,但平均亩算的话,还是陈白羽赚了。农场的大山不是那种偏高的陡峭的尖顶山,而是像波浪一样连绵的平山。
也很少石头,大部分都能种植。
农场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就是有瀑布的那座,最大的一面峭壁是杜鹃花海。几乎所有的面积都能被利用起来。
再,果园也已经种满了果树,不需要她在去找果苗。不需要栽种,也不需要时间去养,就能直接有收获。
特别是橡胶园的橡胶一般都有三十年的树龄了。
橡胶想要种到能割胶,即使在肥力充足的情况下,最少也要五年的时间。想要大量出胶,没有十年的树龄是不可能的。
陈白羽对此很满意,她并不打算换掉橡胶。橡胶园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打理,也不需要围起来看管,更不像青梅园那样需要定期除草。
相反,橡胶园是村里人放牛的一个好地。
虽然承包7年,但陈白羽首付款是前三年。
每年7万,三年是1万。
陈白羽和村长商量,现在给1万,等过年的时候再给11万,村长同意。村长带着陈白羽去办理各种手续。
等把部手续拿到手,陈白羽终于放心了。
阿公看着陈白羽大手笔的承包下农场也是吓了一跳,然后就是担心。
担心会亏,因为陈五以后农场就交给他来管理。
其实,阿公对陈白羽承包下农场还是有些意见的,觉得陈白羽蠢。有这个钱,在城市里买个房或者铺位不是更好?
为什么非得承包农场?
农场有那么多的工人,是要发工资的。
打理果园的人,看守水库和鱼塘的人,还有割胶的人等等,这些工人都是要工资的。
特别是割胶人,属于高工资一类。
要是亏了
阿公想想就心痛。
每个月都要花出一笔工资。
但不管是果园还是水库鱼塘,收获都是季节性的。
哎。
阿公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能一个人就打理好果园和水库鱼塘。
不过,想到陈白羽承包下鱼塘给他管理,他也还是有些高兴,骄傲的。他家的孩子就是有出息。
想到别人的夸赞,阿公又高兴起来。
只是,想到下个月就要发工资,又不高兴了。
“阿公,既然你怕亏,那就帮我打理好了。我一个月给你两百的管理费。”
因为农场是以陈白羽的名义承包的,算是陈白羽的个人产业。阿公对此也是有些意见的,觉得即使不是以他的名义,写他的名字,也应该是陈楼上的。
但陈白羽却写她自己的。
不过,因为有阿祖一力支持,即使阿公不高兴也不能多。
“想这么多做什么?既然五承包下来了,你用心管理就是了。五还要去京都读书呢。你不上心,谁上心?”
阿婆瞪了阿公一眼,毫不留情的怼他蠢。既然都已经承包下来了,再其他的不是浪费口舌?
现在要做的就是想怎么让农场赚钱。
五要去京都读书,以后毕业可能也要留在京都,家里的农场不就是要考他们老两口?
阿公撇撇嘴,他以前帮村委打理果园还能拿工资,现在帮孙女管理农场却要发工资?
怎么能不郁闷?
陈白羽要给阿公发工资,阿婆觉得不能要。
最后还是陈白羽劝住了阿婆,给阿公工资是应该的。
付出就有收获。
并不能因为阿公是亲人而就理直气壮的把他当免费工人。这样的话,她和大舅又有什么区别?
听到陈白羽承包下了农场,大叔公也过来。
看看,摸摸承包责任书还有开发权许可证明等等。
“五,好样的。”大叔公竖起大拇指,“参加比赛能有这么多奖金吗?”除了家里最亲近的几个人外,大家都以为承包款一部分是陈白羽参加各种比赛拿到的奖金,另一部分就是和阿雁借的。
陈阿炳和阿雁两人赚钱了,这大家都知道。
所以,一致以为陈白羽承包农场的钱是找陈阿炳和阿雁两人借的。
陈白羽也没有解释。
阿公瞪了陈白羽一眼,他也没想到陈五年纪就这么能赚。不过,陈五能赚,他就高兴。
这可是他家孙女。
从就聪明伶俐。
听四比她五还能赚钱。
阿公既骄傲又有些酸溜溜的。
骄傲是因为五和四都是他的孙子孙女,酸溜溜是因为四五比他亲生的孙子孙女还要能干、能赚。
不过,阿公还是很庆幸当初收养了陈四和陈五两个孩子的。
陈白羽和阿公还有大叔公一起谈论,如何提高果园还有水库等的利用率,还有收益。
现在果园里养鸡的数量已经达到了饱和,不能再多。
再多就达不到走地鸡的质量,而且打理不好,容易发鸡瘟。
“我们能不能在两棵果树之间种上黄姜或者木薯?”陈白羽虽然想要成为一个农场主,但对很多农作物,她还是一知半解。
大叔公摇头,“不太好。木薯的根系发达,而且它的梗太高。甜薯或者大薯倒是可以。”
甜薯和大薯都是地比较常见的粗粮,而且种植容易,收获大,是地各户人家一般都会种的粗粮之一。
在地,比土豆还要受欢迎,而且产量更高。
不管是甜薯还是大薯的长势都很强,而且耐肥,抗旱,少病虫害。种下,不用怎么管理,就能有大丰收。
一般都是3、4月份种植,只要在种植的时候在根部的位置堆上一堆腐烂的树叶,然后让它随便生长。
既不用施肥,也不用浇水,等到1月份秋天到的时候,叶子就会枯黄落下,然后就能挖了。
这两种薯对土地的要求也低,不管是沙地,还是土地,或者是红壤土等都能种植。
当然,施肥会比不施肥的产量要更高。
甜薯是拳头大,并且带毛。可以洗干净,直接煮,也可以削皮后煮或者焗。地人一般喜欢的是削皮切块来煮糖水。
有时候也会削皮切块后加油盐放在锅里大火炒一会,然后加入一点点水焖。一些大排档则更喜欢焗。
削皮切块,加白糖放在高压锅里焗。
陈白羽夏天的时候喜欢用甜薯来煮糖水,冬天的时候则喜欢焖。
不过,农村人吃食简单,追求便,一般都是洗干净去毛后直接煮,有时候会和红薯或者香芋一起煮。
超级粉。
很有饱腹感。
相对于甜薯,大薯则要大很多。在农场,随便一个大薯就能有好几斤重,甚至十几斤。
陈白羽见过最重的是二十多斤。
沙地种出来的,当初惊动了村人。
野生的大薯的形状一般是圆柱形。而人工种植的,一般都手掌的形状,表面棕色或者黑色,里面则有紫色或者白色之分。
明明就属于根系,长在地里的。但大薯的藤上也会长有很多个的薯,一个,差不多鸡蛋大。
是一种很奇怪的植物。
有时候想要吃大薯了,但又还没有到挖大薯的时间,大家就会摘藤上薯仔。虽然大不同,但味道一样。
不过,陈白羽不是很喜欢大薯。
虽然煮出来的糖水是紫色的,看起来很漂亮,但她就是不喜欢。
阿公想了想,“多种黄姜或者沙姜。甜薯种一些,大薯就不种了。”
因为‘天下大鸡发展很快,需要的姜也多。
白切鸡需要黄姜末,而沙姜鸡则需要大量的沙姜。
这两种姜都是收购比较多的。
“可以。香蕉田里也可以养鱼或者种香芋。村里这么多鱼塘了,种香芋吧。不过,五,种出来了,能卖出去吗?”
大叔公有些担心。
为什么农场在村委手中的时候不种?不是因为大家懒,而是因为销售不出去。甜薯大薯卖不出去还能喂猪,但黄姜沙姜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地里了。
黄姜沙姜是调味料,即使家吃也用不了多少。
农场人家一般都是在菜地里种几颗就够自己家吃了。
“种吧。我负责找销路。”在陈白羽看来,销路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便。
但她现在还不准备修路。
因为她暂时还不确定要怎么修,通往宝阳镇的,通往宝鸡镇的,还有通往广西的,还有通往莲花镇的。
大唐农场虽然地处偏僻,但也可以是四通八达。
两省三县的交界。
可惜,偏僻了些。
而且,十三座山之间也要修路,以后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