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拜山’(第2/3页)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来的没有包装而已。

    “哇塞。羽毛,你们农场真好。这么多好吃的。”

    可惜太远了。

    否则,她真的要跟着羽毛回去玩一圈。

    常听羽毛起农场,她都有些心痒了。

    只是,真的太远了。

    好几个时的车程,对于一个晕车的人来,是要发疯的。

    “以后会有机会的。”等服装城上了轨道后,陈白羽就打算承包下农场附近的所有山头,准备开始规划种植。

    有很多水果需要种植几年后才能有收成,现在开始种植,等她毕业的时候就能收成,刚刚好。

    虽然担心阿公会拿去主动权,但有阿祖在,她还是可以放心的。

    到时候,她就可以让同们去游玩,摘水果。

    想想,博客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

    到时候,她可以在博客上记录农场山美水美人美。

    博客,然后是微博,微信,抖音

    哎。

    这些宣传推广利器,现在统统没有。

    倒是可以把农场的风景美照制成明信片的形式

    等着吧。

    先等她吧农场的经营权土地使用权拿到手再开始策划如果让农场走进大众视野,走向国,走向世界。

    1年,4月4日,清明节。

    现在的清明节,校并没有假期,但正好是周末。

    所以陈白羽在星期五的时候就请假回去。

    炳堂叔来市里接她和雁堂婶,还有县城的姐姐。

    为了赶上家里的‘拜山,所以炳堂叔走了夜路。

    一路上,黑漆漆的,安安静静,除了四轮的轰隆声,就是公路两边的各种虫鸣声。

    现在的人很少走夜路,一时怕鬼神,二是怕有人拦路抢车。炳堂叔的心一直提起,各种担心,双手都在颤抖。

    雁堂婶有些看不过眼,“我开。”

    炳堂叔吞吞口水,“还是我开吧。”

    虽然阿雁也会开车,但没有车牌。

    其实,炳堂叔也没有车牌。

    会了就开。

    “炳堂叔,家里的秧已经插了?”

    “插了。十几天前就插了。”炳堂叔撇撇嘴,“正因为帮忙插秧,我才被晒黑。哎。最重要的是,我剪头发了。我的郭富城头”

    起这个,炳堂叔就心痛。

    他的发型是标准的郭富城头,是拿着郭富城的明信片让‘理发佬剪的。这样的发型在平时很好看,很多年轻人都叫他‘郭富城,但在插秧的时候很不便。

    前面的头发太长,弯腰低头就遮住了眼睛。

    再被汗水一侵,整个人都黏黏糊糊的。

    有时候,头发扎眼睛了,也顾不上手干不干净,直接撩一把头发,甚至直接用田里的水把头发往后脑勺撸。

    每天回家都必须洗头。

    有一次,他掬起水抹头发的时候刚好捧起一条蚂蟥,然后才想着要去剪头发。村里的理发佬就两个发型,女人是齐耳短发,男人是平头。

    炳堂叔从郭富城头变成平头,郁闷了好几天。如果不是因为插秧忙,他都想要找理发佬好好的讨论一下什么是明星时髦发型。

    阿雁摸了摸炳堂叔的平头,很满意,“清凉,清爽。”

    夏天马上就到了,还有什么比平头更合适的发型?郭富城头虽然时髦,但夏天被汗水打湿的时候,真的很难看,梳两下差不多就要变成了齐耳短发。

    而且,现在的发胶发蜡很劣质,浓烈难闻的味道能影响圆公里内的人的鼻子。但这个时代有点钱的男人都喜欢弄个‘四大天王头,然后抹上发胶,假装自己很帅。

    有些则直接抹上大半瓶发蜡,梳个大背头,充当街道‘大佬。

    有时候,男人的发胶味比女人的香水还要浓。

    “最不喜欢晚上开车。”炳堂叔怨念深深。

    “噗。”陈白羽突然笑了出来,因为她想到了几十年后‘开车一词的深沉含义。二十年后,男人最喜欢的就是深夜开车。

    雁堂婶和姐姐疑惑的看向陈白羽,有什么好笑的?

    陈白羽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我想到了别的事情。”

    从市里到县城,然后再从县城到宝鸡镇,再到农场。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凌晨,不过村里人都没有睡觉,正在为第二天的清明做准备。

    农场的清明被称为‘拜山。

    因为农场的人去世后,一般会选择比较高的山埋葬,一个山顶可能会有好几个坟头,所以俗称为‘拜山。

    农场‘拜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众山,就是同一个祖宗的一起拜,是按照宗族为单位的;另一个就是‘私山,是按照家庭为单位的。

    ‘大众山涉及到的地比较多,也比较远,例如什么‘十几世祖之类的,一般会在离农场较远的地。

    其实,农场周围的很多村都是同一个祖宗。

    据,在很久以前,祖宗的祖宗为了逃避战乱而从福建迁移过来的,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落地生根。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子子孙孙来多,然后分散在周围居住。

    清明的时候,集合在一起给祖宗磕头跪拜。

    因为大家分散在不同的村,所以每年都会按村来轮流做饭。当然,这是要收钱的,按照男丁的人口收钱,然后村里会根据人数让人准备饭菜。

    清明前的几天就已经开始准备。

    大概有多少人,要准备多少米饭,杀几头蜘猪,几只鸡,要借多少桌子凳子等等。都需要村长统筹安排。

    陈白羽等人刚进口就看到晒谷场灯火通明,正热闹着。

    大家杀猪的杀猪,宰鸡的宰鸡,蒸米团的蒸米团。因为地人很少吃面食,不喜欢包子,所以‘拜山的时候用的是糯米团。

    把糯米蒸熟,然后加入香油,还有蒸熟的红豆、绿豆还有芝麻等搅拌均匀,搓成圆圆的一团一团的。

    漂亮,又好吃。

    “阿炳回来了。快来帮手。”

    “都回来了。好啊。热闹。”

    陈白羽一一和大家打招呼,来想留下来帮忙洗菜的,但阿婆却让她和姐姐先回家睡觉。

    “人手足够。”

    陈白羽看了一眼晒谷场上的人手,点点头,“阿婆,今年轮到我们村做饭了吗?”

    “嗯。”阿婆拉着陈白羽的手偷偷,“一会,我给你们带猪血粥。和糯米团。”因为是有定量的,村长规定帮忙做饭的人不能私下往家里拿。

    不过,村长也知道帮忙做饭的人肯定会拿一些回家的。

    这是当年大锅饭留下的毛病,改不掉,村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太过分都不会点出来让大家难堪。

    如果不是陈白羽三姐妹回来,阿婆也是不会拿的。

    陈白羽回家陪阿祖睡一觉,然后起来跟着大家一起去‘拜山。因为祖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去给所有的祖宗磕头,所以一般是分路进行。

    南西北,四个向。

    一个向一队人。

    陈白羽跟着炳堂叔还有邻居们一队,一起的还有其他村的人。大家挑着担子,扛着锄头,笑笑。

    今年的天气,刚插下的秧苗。

    果园的开花情况,台风雨来的时候如何有效的保花。

    陈白羽和姐姐跟在后面走着,听着大家话。

    千万不要看这些人的谈话,里面的信息量很大的。

    特别是关于种田种果的一些经验,是很多农业专家都比不上的。

    “五,累吗?”二姐看了一眼娇滴滴的陈白羽,“要不要背?”

    “不用。”陈白羽摇摇头。

    以前,‘拜山的时候,累了,有四哥在,她可以肆无忌惮的跳上四哥的背。因为四哥高大,强壮有力,她能理直气壮的要求四哥背着她走。

    但是姐姐

    她怎么好意思?

    即使她长的娇,也是有重量的。

    陈白羽坚持自己走,两个姐姐在她身边时不时的扶她一把,拖她一下。

    “这几姐妹的关系很好。”话的是隔壁村的人,看陈白羽的时候愣了一下,“这是楼上捡到的那个女孩吧?真好看。”

    “楼上就是好命。捡到的儿子会读书,捡到的女儿漂亮。”

    陈白羽笑了笑,其实她不喜欢别人一再的她是爸妈捡来的。家里人从不把她当捡来的,但外面的人却一次次的提醒她。

    很讨厌这种感觉。

    但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别人的是实话。

    农村人话一般憨直,不会注意什么话的艺术,有什么什么。

    至于别人会不高兴?

    那就不高兴吧。

    二姐捏了捏陈白羽的手,让她不要在意。

    陈白羽笑着扯下一朵野花别在耳朵上,然后有高高兴兴的跟在别人伸手走。

    一天要走好几个祖宗的坟墓。有时候想想,祖宗也是不容易的,想要见祖孙后代也要等一年一次的清明节。

    他们第一个拜祭的据是他们的‘十三世祖,坟墓在水电站也即坝头附近的一个山顶上。

    “哎。这草怎么就长得这么快?年年拜,年年修整。去年才除了一遍,今年又发出厚厚的一层来。”炳堂叔放下装着猪头还有鸡和酒水的担子,揉揉肩膀。

    无奈的拿起锄头开始除草,修整坟墓。

    “炳堂叔,你应该想,草年年长,你年年发。”陈白羽就受不了炳堂叔做一点点事就要唠叨个没完。

    明明才刚刚开始,他却偏要表现出一副‘我已经要累垮了的模样来。堂堂男子汉,竟然装累来逃避干活,真的太逊了。

    难怪阿祖担心他教坏胖子。

    真不明白,阿雁那么聪明的女人怎么就看上了炳堂叔这样的男人?

    眼瞎。

    “呵呵。好。得好。真不愧是能考到市一中去的生。陈五就是会话。”话的是村里的军叔。

    军叔现在广州的铝合金厂工作,等过几年就会在市里开一家铝合金的门窗店。属于村里最早富裕起来的一批人,不仅给自己还给几个兄弟都起了楼房。

    可惜的是,好景并没有长久。

    没有几年,就出了车祸,几乎半身瘫痪。即使后来慢慢的养了起来,但也只能拄着拐杖慢慢走,什么都做不了。

    曾经仰仗着他生活的兄弟觉得他是拖累,把他一家三口赶出家门。他也硬气,没有和兄弟相争,互撕,而是带着妻子儿子住到了岳父家去。

    陈白羽眼里闪过可惜,好人总是命运多舛。

    不过,祸福相依。

    军叔虽然因为车祸而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也而因为车祸而失去了自己的事业,但在农场大部分人都因为辐射而患癌症去世的时候,他还活着。

    因为车祸后,他就几乎没有回过农场。在L化工集团开厂之后,就更是住到了岳父家去养病。所以他一家活了下来。

    “陈五,市里发展很快吧。”军叔早就想回市里发展了。不过,因为对市里的发展了解不够,暂时还没有下定决心。

    陈白羽敬佩军叔的为人,所以认真的给他介绍市里的情况。

    陈白羽一边话,一边用手拔草,然后把坟墓里的一些柴枝捡出去扔掉。

    有人除草,有人把准备的西摆出来,有人点香,有人把鞭炮挂在旁边的树上分工合作。

    上了年纪的人就给孩子们讲述祖宗的故事。

    这些故事真实是否没有人去考证,也没有机会去考证,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但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破四旧,没有人敢‘拜山,有很多故事就因此而失传了。

    陈白羽坐在一旁听着村里的五叔公讲故事。

    很多她在时候就已经听过,但还是津津有味。她喜欢听,甚至想要把这些一个个故事写下来,以后农场发展的时候还可以汇集成为发展史。

    从荒无人烟到现在的村村落落再到以后的发展,这些都是化。

    属于农场的化。

    只是,整理这些故事需要时间,而她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校。

    可以等她毕业后再整理,但村里那些百岁以上的老人真的每一个都能活到她大毕业?

    不。

    所以她应该今早收集整理。

    陈白羽想到了陈明,聪明又狡猾的陈明。

    曾经打酱油都能打错的陈明现在已经长成了个聪明的伙子。

    决定了,回去就找陈明谈。

    陈明负责收集记录,然后陈白羽自己整理润色。

    “五叔公,你这些故事都是真的?”

    “真的。我时候跟着我阿公‘拜山的时候听老人的。”

    陈白羽有些汗颜,就不怕记忆出差错?

    从几岁到现在几十岁,真的没有记错?

    “不知道不觉,我也成了讲故事的老阿公。老了。”

    “五叔公,你一点也不老。还硬朗着呢。”

    “呵呵。当初圆团一样的陈五也长大了。”五叔公呵呵的笑,然后吸一口水烟筒,“陈五长好了。以后可能要走出农场了。”

    陈白羽黑线,长得漂亮和走出农场有什么关系?

    “不过,千万不要忘记农场。也不要忘记你爸妈的辛苦。”五叔公意味深长,“做人哪。就要有良心。”

    “我会的。”陈白羽知道五叔公是怕爸妈的付出打水漂,所以敲打她。农村人培养一个大生很不容易,但她的爸妈却送她这个捡来的孩子读书,付出了多少村里人都看在眼内。

    如果陈白羽真的敢忘恩负义,村里人的口水就能淹没她。

    “知道就好。记得孝顺爸妈。”

    陈白羽点头。

    她不需要和外人承诺太多,她只要真心对爸妈就好。

    修整好坟墓,带队的一个上了年纪的叔公就让所有人站在祖宗的坟墓前的祭台上,他则拿着一份祭站在旁边大声的声情并茂的朗读,然后烧给祖宗。

    “跪。一叩首。”

    重活一辈子的陈白羽跪拜的时候特别的虔诚,希望祖宗真的能保佑大唐农场,保佑所有的子孙后代。

    不要再像上辈子那样,家破人亡。

    上辈子,真的太惨了,不管是人还是家畜,或者是农场的草木等等,几乎死绝。

    寸草不生。

    那种悲凉,真的不要再看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