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开开心心,过大年(第2/3页)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大,所以也杀一头猪。

    已经开始烧水了。

    大堂伯也磨刀霍霍准备向猪栏。

    所有的大猪都卖了,只剩下一头待宰的。

    陈白羽在房间里都能听到猪的吼叫声。

    “快起来。”陈杏子和陈乐乐把人拉起来,陈白羽也懒得洗刷,直接到火庐拿两个红薯啃起来。

    院子的黄皮果树下摆着一张矮的长木桌,把猪绑在木桌上,然后还有好几个壮汉压住它的四只脚。

    大肥猪在嚎叫着,胖子高兴的站在旁边拍着手掌。

    农村的孩是看着杀猪长大,所以并没有怕血一。

    大堂伯拿着杀猪刀,阿公提着装猪血的木桶过来。

    “压稳了。”大堂伯弹了弹刀锋,“压住咧。”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猪在木桌上挣扎着吼叫,叫凄烈

    陈白羽和陈杏子还有陈乐乐站在一起,有时候她也不明白杀猪有什么好看的?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喜欢围着看?

    确定猪断气后,放一会,然后浇上滚烫的热水开始刮毛,收拾。

    虽然这一头猪都是他们家的,但也有些不杀猪的人家会买一些。价钱一般会比外面的市价低很多。

    家里人口少的人家很少会自己杀一头猪,一般是买别人家的,或者和其他人家一起合伙杀一头猪。

    家里杀猪,一般会煮猪粥。就是用猪血猪杂煮满满的一大锅粥,给帮忙的人吃,邻居也会过来吃一两碗。

    不少人看到陈一元和陈辉年都会问一问京都的事情。

    大家对京都的向往和敬仰是几十年后的人无法理解的。这是一种情怀,一种感激。就好像歌词里唱的那样‘天大地大不如X的恩情大。

    翻身做主的大家,心怀感激。

    对京都那是满心的向往,好像能去一趟京都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更不要去京都读书。

    不少人都围着陈一元和陈辉年,让他们讲一讲京都的那些事。

    陈一元和陈辉年也把买回来的名胜古迹的明信片和海报拿出来给大家看,并送出一些。陈白羽觉得四哥真的很会做人,居然买了一打的主席头像回来送给大家。

    陈杏子和陈乐乐在陈白羽家玩了一会,就带着陈白羽给她们买的新年礼物回家去了。快过年了,大家都在忙着。

    忙着杀猪,杀鸡鸭,炸扣肉,还要做粉皮,饺子等西。

    农场的饺子和北的饺子不同,农场的饺子皮用的是黏黏的糯米粉,馅料也比较复杂。准备馅料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

    韭菜,葱,白萝卜,香菇,木耳,虾米,肉粒,炒鸡蛋,加上瑶柱,把所有的菜切碎,炒熟然后混合在一起。

    这就是农场的饺子馅。

    有时候还会加上剁碎的油豆腐。

    因为准备饺子馅很麻烦,所以大家一般都是在节气或者节日的时候才会做一顿饺子。农场饺子的皮是软绵绵的,糯糯黏黏的,吃多了会腻。

    但煎饺真的能香飘十里。

    陈白羽最喜欢农场的煎饺,一次能吃五个。

    千万不要看这五个,因为农场的饺子比北圆鼓鼓的饺子大了三倍甚至五倍,差不多有一个大人的手掌长,有些像北的韭菜盒子,一个碗也只能装四个而已。

    陈白羽和二姐三姐一起洗菜,三姐妹分工合作。二姐洗韭菜和葱,三姐剁肉,陈白羽清洗香菇和木耳。

    “韭菜好香。”才开始洗,陈白羽就闻到了韭菜的味道。

    现在的韭菜还是那个吃一口就能‘臭上一天的韭菜。不是几十年后,没有一点韭菜味儿的韭菜。

    “阿婆应该淋了很多尿,长得很好,很嫩。”

    好吧。

    农场的菜施的部是有机肥。

    什么是有机肥?

    呵呵。

    直白简单点就是人或者家禽的粪便。

    过年前的半个月,为了让韭菜更嫩,阿婆肯定淋了不少的尿。

    千万不要什么不卫生吃不下的问题。在农场,有哪样西不是用有机肥种植出来的?田里的稻谷,山里的果,地里的菜等等部是有机肥。

    农药化肥使用多了,会影响土地质量,所以农场人更喜欢有机肥。

    把人或者家禽的粪便积攒起来,沤成肥料,补充庄稼营养,让庄稼长得更好,让种植出来的稻谷或者蔬菜口感更好。

    不吃?

    呵呵。

    那就等着饿死吧。

    现在部都是这种脸色种植的菜。

    时隔半个月就会撒一次粪,时隔半个月就会浇一次尿。

    年二十九,年味很浓。

    已经有孩子放一个个鞭炮了。

    出外打工的人几乎已经部归家,农场热闹起来,孩子一群群的这家吵吵,那家闹闹。

    出外打工回来,或多或少的都会带些零食。

    孩子的鼻子最灵,谁家有零食不用招呼就能闻着味儿过去。

    大堂哥和大堂嫂,二堂哥二堂嫂也回来了,还有叔婶等,大家围着阿祖笑笑,让阿祖放心,他们在外面很好。

    侄子和胖子更是一会抱在一起,好得穿一条裤子。一会又互相扭打起来,谁也不让谁。

    大堂哥和大堂嫂陪阿祖聊了一会就回去了,侄子留在这里和胖子一起玩。

    侄子和胖子一人拉着阿祖的一只手,互相瞪着对。

    “阿祖是我的。”

    “曾祖是我的。”

    “我的。”

    “不是你的。”

    阿祖笑眯眯的看着两个屁孩为她争吵,然后一人塞一颗芝麻糖。

    两个屁孩拿到糖又开开心心的坐在一起玩着别人看不懂的游戏,等糖吃完后,又来烦阿祖,要阿祖最喜欢谁,谁最乖。

    这就是五世同堂的快乐。

    虽然阿公和大叔公已经分家,大叔公家的几个儿子也分了家,但因为阿祖还在,所以在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是要一起吃的。

    阿爸阿妈在年三十早上才回到家,风尘仆仆,却掩盖不住阿爸阿妈脸上的笑容。

    阿爸阿妈给家人买了不少西。

    背着、手里提着、脖子上挂着都是包裹,大大的包裹十几个。在这这样的冬天,居然还热出了一身汗。

    陈白羽赶紧给爸妈准备热毛巾擦汗,烧热水洗澡,可不要感冒了。

    为了看住这些包裹,陈白羽知道阿爸肯定是一夜没睡的。有人下车还要跟着下来看看,防止别人拿错了行李。

    阿爸给陈白羽五兄妹一人买了一双波士顿。

    陈白羽活动了下脚上的波士顿,大了足足一码不止。

    “五怎么没有长高?是不是习太辛苦了?”阿爸看了一眼陈白羽那好像能乘船的鞋,很愧疚,“五,我买错了。我一会就去镇上给你买一双新的。”其他哥哥姐姐都能穿新鞋,只有五。

    阿爸恨不得立刻去镇上给五买一双。

    虽然镇上的没有莞的漂亮,但也总比没有的好。

    阿爸以为一个期过去了,陈白羽肯定会长高,脚也会变大。

    没想到他的五居然一点也没有长高。

    果然,读书最累人。

    五的营养跟不上,身高也跟不上。

    “阿爸,没事。四哥给我买了新鞋。而且,我很快就长高了,等明年开的时候,就能穿了。”陈白羽捧着波士顿宝贝,“我最喜欢阿爸买的鞋了。漂亮,还舒服。”

    陈白羽的脚一向偏,上辈子她就只穿四码的鞋。别人因为脚大而找不到合适的鞋,而她却是因为脚。

    怕阿爸不相信,陈白羽把四哥给她买的鞋拿出来,是一双粉红色的皮鞋,很公主,很漂亮。但让陈白羽四十岁的心理年龄穿这双粉色的公主鞋,还是有些挑战的。

    陈白羽想藏起来的,但现在只能拿出来穿了。

    “很漂亮。四比我会买。”

    阿爸到底没有去镇上给陈白羽买鞋,因为已经年三十,镇上的店铺已经部关门。

    年三十。

    中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厅里摆了三张桌子,才能勉强坐下。

    大叔公和阿公坐在阿祖的左右两边,和阿祖一起忆苦思甜,起曾经的苦难,还有对未来的向往。

    “阿妈,你可要好好的活着。以后日子会来好的。”

    “就是。阿一和四在B市读书,等毕业后就接你去B市看看。阿一和四升国旗很好看,你也去看看。”

    阿祖乐呵呵的听着,然后看了一眼热热闹闹的儿孙和曾孙等。

    “以前那么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我很庆幸自己活着,能见到这么好的日子。”相对于他那些早夭的兄弟,他们很幸运。

    “我们还要继续好好的活着,看更好的日子。”

    大叔公看向陈一元,“阿一,大叔公以后也要去B市看升国旗。”

    “好。等过两年,我带大家一起去看升国旗。”现在的他暂时还没有能力。不过,他会努力的。他也想带着阿祖还有家人去京都看一看。

    “哈哈。好。大叔公就享你的福了。”

    一边吃饭,一边笑。

    几个孩子在打打闹闹。

    胖子举着鸡腿跑去找阿祖,要阿祖咬一口。

    阿祖的牙齿不好了,只能吃肉沫,然后在胖子的鸡腿上舔一口,“香喷喷。”

    “嘻嘻。阿祖,我的鸡腿给你。”

    “胖子自己吃。”

    侄子看到了,也举着鸡腿过来,“曾祖,给你吃。我的鸡腿超级超级好吃。比胖子的鸡腿还要好吃。”

    同一只鸡的鸡腿也要分出好吃不好吃。

    胖子和侄子靠在阿祖身边,时不时的要阿祖喂一口。

    “胖子,过来。别打扰阿祖吃饭。”阿雁瞪了胖子一眼,就是欠收拾。

    “才不。我这么听话。我陪着阿祖,阿祖吃得更香,是不是?”胖子满是油的手拉住阿祖的手。

    “是。”

    胖子得意了。

    孩子们在几张桌间跑来跑去,热热闹闹。

    阿公和大叔公一边喝酒一边得兴起。

    一顿年夜饭吃了两个多时。

    吃过饭后,阿婆给大家住了大麦茶。

    老一辈的人围在火庐往年,以后,然后再庄稼。炳堂叔还有大堂哥们就坐在大厅里,一边啃着阿婆炒的南瓜子一边着工作,莞,广州,然后到农场这两年的变化。

    在家里并没有比出外赚得少。

    家里人养鸡鸭,编织簸箕箩筐还有手工艺品的收入绝对不比出外打工赚得少。在外面打工虽然赚的多,但花费也多。

    堂哥们现在都在羡慕炳堂叔,炳堂叔能干。

    陈白羽则和哥哥姐姐还有堂哥堂姐们校的趣事。

    校发生的趣事,陈白羽已经第三遍了。每天都要刮脑似的想校里还有什么趣事没有?

    侄子和胖子趴在阿祖的摇椅旁边,争夺阿祖的关注。

    不知不觉,就快到凌晨了。

    晚上11点,大家已经开始准备拜神的西了。

    在农场,很多人家都会争夺第一炷香。

    据第一炷香特别的灵验,有‘心想事成的法。

    凌晨零点开始拜神上香。

    所以,在零点之前,就要赶去庙里。

    阿婆准备好西后,就叫上家里所有的孩子,“走了。拜神去了。保佑大家赚大钱,读大。”

    农场的庙离家有些远,需要走4多分钟,走慢些甚至要一个时,而且山路难走。所以,阿婆在晚上11点的时候就准备出发了。

    “蛮婆,准备好了没,走咧。”

    蛮婆,是年龄较大的南妇女,但在农场却是幺婆的意思。因为阿公是阿祖最的孩子,是幺子,所以阿婆被人称为蛮婆。

    阿婆大声回答,“来了。”

    陈白羽和哥哥姐姐跟在阿婆后面,大哥站在阿婆身边提着手电筒,“阿婆,心些。这里路滑。”

    下雨天,路上的草有些滑。

    “阿婆,我担吧。”大哥想要接过阿婆肩膀上的扁担,被拒绝了。

    农场人在拜神的事情上潜意识里有些攀比的意思,看看谁家挑来的鸡大,谁家的肉最厚,谁家的糖心饼最大。

    “姑姑,为什么不用鸭?鸭子更大,鹅也更大。”侄子不懂就问。在他看来,农场的鸡都差不多大,想要分出胜负还真不容易。

    现在谁家的日子都不难过,在过年的时候就往大里整,最大最神的鸡,最厚最肥的肉,尽可能大的糖心饼。

    你家用两斤肉?我家用两斤三两。你家有两寸的糖心饼,我家用三寸的。

    当然了,三寸的糖心饼已经足够大了。

    “因为鸭子的嘴巴是扁的,看起来像哭,不吉利。所以不能用鸭子或者鹅,只能用鸡。当然,等以后你长大赚钱了,可以烤个猪仔。”

    阿婆笑着给大家解惑。

    大堂伯娘也笑了笑,“等到了庙里可不能乱话。神仙和祖宗都在听呢。一会跪拜的时候请求神仙和祖宗保佑你快高长大,好好读书,考大。”

    “好。我要考大。胖子,你考不考?”

    胖子揉揉眼睛,“大能吃吗?”

    “哈哈。”

    “大不能吃,但大毕业后会有很多好吃的。”陈辉年笑着逗胖子。

    胖子立刻神了,大声回答,“考。”

    “阿婆,让我担吧。”大哥强势的从阿婆的肩膀上接过扁担,挑起两个箩筐。

    陈辉年看了大哥一眼,然后也接过堂伯娘肩膀上的扁担。

    堂哥们都大了,已经不热衷拜神了,所以都没有来。来的男孩中,就陈一元最大,然后是陈辉年。

    陈辉年的年龄不大,但长得高。

    可能也是亲生父母的基因好,陈辉年的身高已经超过二姐三姐,直逼大哥陈一元了。陈一元身高遗传了黄话如,高高壮壮的,看起来有些憨厚老实。而陈辉年却是高高瘦瘦的,不少人笑着叫他‘瘦竹竿。

    “四也长大了。”当初刚捡回来的团子,现在已经长成了少年。

    实话,村里不少人都羡慕黄话如,觉得她命好,捡到的孩子一个比一个长得一好,一个比一个聪明。

    村里收养孩子的人家不少,但像陈辉年和陈白羽这样长得好又聪明的还真没有。大家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