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知识就是力量(第1/1页)我的八零年代

    ()关晓军在上辈子吃够了习不好的苦,高考只考了一个二校,他毕业的时候,国家已经不分配工作了。

    他这个年龄段的人,与八零后的人,都是最为悲催的一代人。

    在他们之前的人,上基上都不收费,可偏偏到了他们这一代,国家开始在教育部门收钱了!

    在他们之前,国家都是分配工作的,但到了他们这一代,就差这么一两年,国家已经不包分配了!

    关晓军的姐姐关阳倒是赶上了分配工作的最后一个末班车,而关晓军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最后一班列出呼啸而去,心里一肚子妈卖批。

    他曾经一度后悔,没有去参加中专考试,不然的话,如果考上中专了,最起码不用为找工作发愁,但他偏偏选择了上大。

    在当时,上中专比上大吃香,百分之八十的生都在中考的时候选择了考中专,考上中专后,国家分配工作,还能解决农转非户口,因此报考中专成了中生们最理想的选择式,早一天毕业,就能早一天参加工作,就能早一天为家里挣钱。

    当时关晓军也对此极为羡慕,一度想要报考中专,不过中专的报考难度也非常大,其实不比以后的11工程校的难度。

    当时关晓军眼看就要填志愿了,最后还是关云山做主,让关晓军去上高中,然后关晓军这才有机会考上了大。

    不过因为大不是好的大,在找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找了几个工作都不满意。

    在后世有很多误人子弟的读书无用论,好像读书一点用都没有,个人能力才是第一位,这完是屁话。

    不进单位,不进大公司,根就不能理解历的重要性。

    历这个西,就是一块敲门砖,只有把门敲开了,你才有机会进入屋里,才有资格把历给扔掉。不然的话,你连门都进不去!

    很多人老是喜欢拿没历就能成功的人举例子,来明历其实没有什么用。

    但他们拿特例来代表部,这身就是一个骗孩子的把戏。

    从大数据来看,高历的人混的好的比例,要比没历人的比例要高的多得多,而且只有考上大,才能积累丰富的人脉资源,自己以后的道路才能更为顺畅一些。

    就算是一些没有上大的成功人士,哪一个没有在大里进修过?因为到了他们那一步,才更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真不是笑。

    尤其是无钱无势的农村孩子,他们想要出人头地的最佳道路,就是考大,只有高考才是相对最公平的一场关于命运的豪赌,考好了,以后一帆风顺,考不好,虽然以后未必不能混好,但你毕竟在当时是一个失败者,最起码在高考这场大比中,你是被淘汰的一员。

    当年的关晓军就属于其中的半淘汰者,他虽然考上了大,但上的却不是好大,可是不好的大,费就高,当年关晓军上时,靠关阳救济与奖金才勉强度过那四年。

    来这就够悲惨了,谁知道毕业后还不包分配工作了!

    校不好,找工作都找不到满意的,晃荡了一年多,最后找到官村的关云鹏,这才把他安排进了省里教育体系做一为普通员工。

    当时的关云鹏已经崭露头角,成了河省的政治新星,安排一个人进单位,完是意思,很多事情在外人看来很难,可是在有些人面前,只是一句话而已。

    关晓军应该是当时混的非常惨的大生,当时京城、水木大毕业的生,一进单位就是副处级,过两三年就下放,不管回来不回来,都会成为正处。只要不是故意作死,基上都会高飞猛进,成为社会中层建筑中的一员,有的更是省厅级人物,极为了得。

    而关晓军年近四十,才升了一个正处,这纯粹是熬资历熬上去的,以他的暴脾气与人缘,若是没有但是关云鹏的照拂,他估计还在底层厮混呢,正处想都不要想。

    因为上辈子吃够了习不好的苦头,关晓军重生后的这辈子,对习加倍的重视起来,习比谁都要努力,不过在里,习再好,也显示不出水平来,而在的时候,对于拥有后世知识的关晓军来,有力气都没有地使去。

    人不到高中,根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习的料。

    上一辈子,关晓军成绩好,初中成绩也好,拿了很多奖状,但是一到高中,立马就显出自己的不行了。

    那个年代,各大中,为了升率,在中考之前,都会实行预考,只有成绩达到一定标准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中考,因此,但凡能够考进高中的人,习成绩都不会很差。

    那个时候的变态很多,习刻苦的人也有很多,头悬梁,锥刺股并不是什么笑话故事,其实那是底层民众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拼命行为,熬灯夜战的生多得是。

    习这种事情,并不是你重生一次,就一定能好,有可能因为前世固有的观念作祟,习成绩可能反而会比不上上一世。所以关晓军的压力非常大,为了自己的以后,他也真是拼了,想尽办法的提升自己。

    为了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与脑袋灵活度,关晓军每天早上都在找书来背诵,关自在屋里的四书五经都被他背了下来,然后开始背诵三国红楼,背诵唐诗宋词,但凡适合背诵的西,他都拿来背诵。

    因为他知道,只有在这个脑袋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些死记硬背的西才能真的能印到脑子去,等年纪大了,再来死记硬背,那可就事半功倍了。

    因为这个,他还与关阳关山虎两人展开了背诵比赛,看谁背诵的西多,这个比赛一直持续到了关阳与关山虎上初中,才算是暂时结束,因为到了初中,就已经开始实行寄宿制了。

    现在关晓军也到了开始升初中的节点了。

    云泽地区的初中的年限与别的地迥然有异。

    关晓军从到大,听到的宣传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可是云泽地区的只有一到五年级,而六年级就是初一了,已经是初中了。

    这样五年,加上初一到初三三年,总共才八年而已,跟九年义务教育差了一年。

    关晓军上大的时候,与同们起这种事情来时,很多人都不信,因为他们上的都是九年,国家宣传的也会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偏偏关晓军家乡就是八年?

    这件事关晓军至今也没有闹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这事情无关紧要,反正不影响他上就行。

    天气依旧炎热的时间里,考试开始了。

    如同上一辈那样,坐在关晓军面前的人,是他同村的孔令春。

    上一辈子,两人关系不怎么好,因此在升初中的考试中,孔令春想要抄袭关晓军的考试答案,但关晓军一直捂着卷面不让他看。

    这次考试之后,关晓军顺利考上了乡里的初中,但是孔令春却没有考上,于是辍了。

    这件事当时关晓军并不觉得是什么大事,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来感觉自己当年实在是太不懂事了!

    如果自己当年肯让孔令春抄袭的话,孔令春考上中肯定没问题,虽然他考上中后未必能考上大,但起码多了一个上大的可能。

    但是这个可能,却被关晓军给断掉了。

    这件事就像是扎在关晓军心中的一根刺,使他每每想起时,都会生出愧疚之心。

    多年以后,关晓军与孔令春在过年的时候喝酒,起这件事的时候,孔令春一脸惊讶,他早就忘记了这件事,没想到关晓军这么多年还记在心里。

    现在孔令春再次做到自己的前面,关晓军顿时多了一种赎罪的心态,做完自己的试卷后,将答案仔细誊抄了一遍,故意错了几个题,然后扔给了抓耳挠腮的孔令春,“这次你可以上初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