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刺激(第1/2页)绍宋

    上元节以后,春耕伊始,可能是存稿用光的缘故,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都过于敏感的水浒传终于放缓了更新速度。但是,由此在朝堂上引发的一系列事端却才刚刚开始。

    这其中,首先做出针对性反应的人,或者说第一个跳出来的人破有些出乎所有人意料,却居然是侍御史李经。

    而李经上来针对的点也极为有趣。

    话说,春耕时期,蹴鞠赛照例休赛。所以,原本用来当做水浒传连载载体的蹴鞠赛单也发生了变化,赛事信息消失了,水浒传从背面来到正面,而背面则恢复成了各家正店的酒水、外卖的广告。

    广而告之,理所当然是赵官家的手笔,很早就在蹴鞠赛单子后面出现了,一般是那些正店吹嘘一下本家的酒最正,风景最好,那个外卖宰相吃了都说好啥的反倒是之前来源不明的什么水浒传稀里糊涂的取代了这些广告。

    然而,正是这些很早就依附着蹴鞠赛单出现,此时彻底顶替了蹴鞠赛单的广告单子,引发了春耕期间朝堂上第一波动荡。

    正月下旬,御史李经忽然上书弹劾,说这种一半广告一半的传单违背了国家法度。

    李经的逻辑很简单,也很直接:

    按照他的说法,之前蹴鞠赛是有开封府参与的半官方性质群体活动,这种情况下发出传单,讲解对局双方态势、标注比赛日期座位等等是有官方通告性质的。而广告也好、也罢,趁机利用传单背面空间,则是一种无害的依附行径。

    但现在,没有了蹴鞠比赛,这种本身由广告与组成的传单就不算是蹴鞠塞单了,而不是蹴鞠赛单,它就没有了官方印刷品的性质,就是一种私自发行的违禁报刊。

    这种东西,不能因为它眼下无害,就允许它出现,否则一定会被奸人钻了空子,将来用作妖言惑众。

    不得不说李经做了许多年御史后,终于学聪明了,这次弹劾逻辑清晰无误直接打了包括辛勤更新的赵官家在内许多人一个哑口无言。

    顺便也让所有人不得不去面对问题的真正关键所在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放开报禁?

    毕竟早在年节前,李经的长兄李纲就曾公开上书要求放开报禁的,而一旦放开报禁最大得利者无疑是南方的道学书院与大量南方籍贯的退休官员因为眼下只有他们能够在邸报之外维持一份受众广阔、影响力颇大的民报。

    相对应来说,中原士大夫便是有心,在已经有一份邸报的状态下再搞一份民报也未免有些力不从心而关西、巴蜀那两地又素来不成气候。

    故此朝廷一直拒绝讨论这个话题再加上赵官家直接出走军中这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转回眼前其实只说的话,还是有很多方法的,比如再弄个官方传单什么的,或者干脆换地方正经版印出书,这些都很可行但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报禁这个议题总是要面对的。

    而这一次赵官家也确实没有躲避乃是大大方方将李经的弹劾发给了都省而且根本不用李经或者李纲再专门上书点破这个问题,直接要都省指着这个奏疏去讨论报禁的事情。

    争论非常激烈,但得出的结果却简单至极。

    且说事到如今,邸报的作用已经无须质疑了,不光是宋人看自家的邸报,连金人都看大宋的邸报,甚至契丹人也看有传闻说耶律大石从兰州动身时专门往兰州城内寻当地知州索求了之前几乎所有的邸报,而且专门要求他们留驻在兰州大市场的官员将邸报抄录,不远千里往西面送。

    完全可以说,天底下所有识字的人,都已经习惯了从邸报上获取大宋官方消息。

    非只如此,邸报上的诗词歌赋只要登出来会成为文人讨论的对象,发表者也会立即扬名天下,经过邸报认证的词人才是词人还用多说?

    邸报上的原学实验则会被赵官家拿出来亲自演示学习,而且还会在经筵上进行复制表演,甚至有传闻说往后几年太学乃至于殿试中都会适当增加部分原学实验的考题,这又意味着什么?

    所以,当有人想再弄一份新邸报的时候,却是毫无疑问的遭遇到了中枢官吏们的集体反对不仅仅是素来态度比较激进的木党,也就是西府相公张浚那边,便是素来同情南方那群退休官吏的水党,也就是都省相公赵鼎为代表的大批持重官员,都表达了正式而严肃的反对意见。

    甚至,就连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李光在听取了其余几名御史的进言,外加几名重臣好友的意见后,都与李经产生了明确的分歧。

    没办法,这是中央集权制度下中枢官吏的本能,他们尽管内部会有各种分歧,甚至在特定问题上分歧严重,但在共同面对更外层政治结构时还是本能就不愿意让渡出任何权力来,也不愿意看到任何不受控的局面。

    你可以在中枢这里搞秘阁、搞公阁,在鸿胪寺名下搞邸报,这都没问题,但你想让朝堂分权给地方,对不起,拿圣旨来拿来干吗?找茬让赵官家收回旨意。

    这种特性,使得马伸、李经等寥寥几人的意见与力量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当然了,都省毕竟是有水平的,他们很快就给出了一个滴水不漏的委婉处置意见:

    首先,都省重新阐述了报禁的范畴,只有刊登政令、经学、时势消息等严肃议题的传单形制物件才被严厉禁止。

    其次,诗词歌赋等类,还有店铺广告、赛事安排等等,在以版印形式定期发放时,并不算在报类禁条之内前提是前者无违禁内容,后者无虚假信息只当是民间印书册分开来印就行。

    最后,都省还留了点余地所谓严厉禁止,也并非是决不许出现,只要经过官家允许,都省、枢密院审核,鸿胪寺报备,也是可以制定新报的。

    第一回合,李经、马伸连着南方道学一系大败而归。

    不过随即,原本就有些东京纸贵情状的东京城内纸价是真的变贵了。随着都省关于报禁的解释被等在了一月下旬新出的邸报上以后,原本在蹴鞠单上吃过甜头的正店、货栈、商社立即组建了各自的小报虽然都省说了,这不是报,但东京士民还是习惯性称之为报。

    其中,货栈、商社的报还算整洁些,只是内部发行,用来定期记录些诸如那里雨水多那里道路不好走之类的商业讯息。而各处正店就不免荒唐了许多,有些直接学着蹴鞠赛单那般版印水浒传,只是背后只有自家的独门广告有些干脆去整理西游降魔杂记,然后依然背后是自家广告还有些干脆只拿唐诗、千字文之类的做筏,效果反而更好。

    除此之外,也有些正经的东西出现,比如吕本中就出面搞了两个小报一个专门议论诗词,一个专门做地理风俗趣味新闻的,却不知道跟赵官家有没有关系了。

    最后的最后,当然少不了和尚与道士,目连救母配佛经,白蛇传配阴阳八卦,端是奇招迭出。

    而且看样子,这玩意应该很快会传播开来,便是江南也会迅速有些花招出来。

    但这种情况,绝对是李经兄弟和马伸等始作俑者想不到的。

    道学一派冲击报禁失败后,很快啊,第二回合便开始了,这次跳出来的是都省副相刘汲与开封府的阎孝忠。

    刘汲通过都省上书,建议在春耕后于开封府大规模推行官家在后宫所做的桑基鱼塘加养鸡的技术。

    这次总算是挠到了赵官家的心坎上,回京后一直很老实待在后宫写书的赵官家专门下旨,让诸宰执与开封府尹阎孝忠一起往后宫石亭前来议论。

    此时,已经是一月底,春未暖透但花已绽开,因为去年冬日三大案引发的一系列政治气氛紧张,终于有了松动痕迹,政治团结氛围似乎即将回归。

    “臣反对。”

    御史中丞李光义正言辞,严肃抗辩。“此举劳民伤财,最终无益。”

    赵官家稳坐不动,而首相赵鼎以下,所有人中,对上这位宪台,乃是一半皱眉一半肃穆。

    “刘相公,原学讲究一个实事求是,那敢问,你说此事一旦推广于民生有利,到底计算清楚过没有?”

    微微荡起南风的石亭前,李光丝毫不顾周围人反应,继续昂然质询刘汲:

    “官家在这里种桑养鱼喂鸡,平日要多少人力,百余内侍的衣食物赏俸用可曾计算在内?”

    “后宫的鸡鱼,便是平价,可一出来便被东华门外马行街的正店争抢购买,以至于需要贿赂内官是也不是,可寻常百姓有了出产哪里能像宫中卖的那么利索?”

    “还有这般大的空地,后宫可以整理出来,哪家百姓有这个空地还不种上庄稼?”

    “而且挖池塘、移种桑树,要不要费时费力,要不要用钱用物?寻常百姓家哪里能处置妥当?”

    “更重要一点是,后宫这里是不要纳税赋的,百姓弄这个,要也不要?”

    一连串的询问之后,赵官家依然稳坐不动,而其余几名宰执也依然面不改色。

    当然,被问到了头上,刘汲自然要转身从容相对:“李中丞,你难道以为我等不知道你说的这些吗?便是官家难道不晓得这个道理?若非如此,官家在这里弄了三年的桑基鱼塘,缘何只在邸报上介绍过几次,却无直接谕旨传达?而我等又为何到今日才提?”

    李光终于微滞,并本能去看了眼赵官家,而赵官家却只是对他笑了一笑:“李卿,你还有一条坏处没说出来那就是桑农为天下重,后宫这里的桑基鱼塘,虽说是以南方田土狭小处的某些庄园布置引申过来的,但能否在北方推行适应,还是要经过验证的,否则一旦推行,结果水土不服,那才是真的灾祸不过,这数年间,随着后宫这里出产稳定,也有少数本地大户人家仿效成功,那暂且不管其他如何,最起码此处是可以得出结论,黄河一线这般鸡、桑、渔并行的法子,还是能成的。”

    李光稍显尴尬,却还是撑住了劲点头,然后又赶紧扭头去看刘汲,后者给他的压力更小些。

    “李中丞。”出乎意料,接下来对上李光的居然是首相赵鼎。“都省今日提及此事是有确切方略的,而非奉迎之举首先,你说的空地,在京城周边确实难寻,但在挨着黄河一线,因为之前军事紧张,除了官府指定的军屯、民屯外,很少有人愿意在彼处落户,却还是很有一些的空地可用的。便是中原各地,其他一些经历过兵祸的地方,不过三年,也未必没有空地可用。”

    听到此话,不说李光,便是赵官家也微微心动,然后重新想起了张荣提及的捣冰之事。

    “其次,至于李中丞说的成本、赋税之论,也未免有些求全责备了,只说此番设计,是不是比单个种桑、单个养鱼、喂鸡来的巧妙省事些?若是,那它便是比眼下许多农庄去处更省一些的东西,而非是拿着后宫这里强做比较。”就在赵官家心思飘忽的时候,赵鼎却早已经继续跟上。“何况,既然是以黄河一线推行,如果鸡鱼自用之外尚有结余,却也整好可以卖给军营,以提升军队伙食,强壮士卒,而想来军屯庄内多有退伍士卒,有功士卒的授田也在那里,军营应该不会强取豪夺才对。”

    “若是这般说来,若能限制在沿黄河一线,军屯、民屯周边,倒也不是不行。”李光被赵鼎一一驳斥后,选择了适时退让,他已经意识到,这件事情恐怕是赵官家与赵鼎主导的,刘汲和阎孝忠只是出面人和执行人。

    “而且都省也好,官家也罢,哪有中丞这般胆大?黄河一线是断断不敢直接推广的。”那边李光刚刚想到阎孝忠,身材矮小的阎孝忠便忽然冷笑插嘴。“奏疏上明明说的清楚,是要从开封府这里弄出来,先做个试点的,开封府若成,再往郑州、滑州走过去,郑州、滑州成了,再去弄洛阳、京东而且,若从开封府做起,还可以让官家出面,直接在宣德楼这里仿效卖国债一般,直接发低息乃至于无息青苗贷,让沿河各处军屯、民屯依照屯点村落前来统一专贷专用!哪里就要李中丞一定要跳出毛病来才行?”

    李光原本已经准备放弃针对此事的争论,但见到阎孝忠这幅姿态,却是老毛病直接再犯,瞬间就便起了抵触之意,然后当即反驳:“若是以村庄为主进行专贷,岂不是也要以村庄为主做这种事情?焉知不会有狡猾吏员、霸痞,从中渔利侵占?”

    “确有此虑。”

    坐在那边的赵官家再度适时插嘴道。“但沿河军屯、民屯,多是建炎二年、三年朝廷回归东京后,统一安置的村庄,里面许多军伍人,霸痞还是少一些的。且与此虑相比,这些屯点基本上都是杂姓,素来无宗族活动,年节祭祖、中秋上坟都没个去处,这不是好事,最起码常有食菜魔教趁机侵袭,以至于成祸。所以,朕的意思是,此事若能成,便以无息做诱,许他们自决,看看能不能仿效南方的族产,专以此类桑基鱼塘设置一些村产”

    这话一出来,上上齐齐若有所思,李光也陡然醒悟,却又勉力笑对:“若如此,倒是臣思虑不周了!此事,臣以为可行,且御史台可发两位御史,沿河左右巡视,专门监察此事。”

    赵玖欣慰颔首。

    话说,赵玖最后提到的东西,才是真正切中了这群官僚们要害的东西那就是村社集体财产,以及相应的村社集体活动。

    须知道,不管所谓大宋朝的城市化进度有厉害,这年头的大宋,依然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基础的中世纪皇权社会,而偏偏和其他所有地方一样,碍于生产力和组织先进度的问题,皇权的末梢结构是难以触及到最底层老百姓,也就是所谓皇权不下乡的意思。

    而这种情况,就会滋生问题。

    首先是小农经济的脆弱,使得基层百姓在高利贷与租息盘剥面前变得毫无抵抗能力,而这种脆弱,又会使得诸如摩尼教这种具有贫民自助保险业务的宗教趁虚而入,挡都挡不住,最后就是民不聊生,和邪教泛滥,最最后就是揭竿而起。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荒诞的现实在于,皇权如果强行入乡社,反而会造成更大混乱与损害因为在皇权时代,跟官府比起来,什么和尚道士地主都简直算是白莲花!

    甚至,那些和尚道士地主之所以能够盘剥百姓,敲骨吸髓,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附于皇权后的作恶。

    这种情况,再过八百年都难以改变。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种温和的基层组织形式,既能对上服从统治,又能对下起到安抚作用。

    历史上占据这个位置的不是别的东西,正是宗族。

    而宗族想要起到切实作用,很大程度上是要有经济基础的,故此,族产这个东西的作用毋庸置疑。

    那么成制度的族产又是谁发明的呢?

    答案是范仲淹。

    范仲淹发明了族产之后,立即得到大宋朝廷的强烈认可与提倡,并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国。

    没办法,尽管族产和宗族在后来的时代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