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遗篇(第2/3页)绍宋
道是西夏皇帝的首冢便可!”
一旁随侍的近臣仁保忠赶紧上前,口称官家仁念,然后捧起首级匣子,便直接转身离去。
而嵬名云哥则赶紧叩首谢恩,却也终于开始泪流难止。
匣子一去,赵玖这才深呼吸了几下,然后喟然相询:“嵬名云哥,你们彼时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逃到了地斤泽。”云哥含泪俯首相对。“昔日祖宗起家之地……”
赵玖这次是真茫然了,他虽然此番征伐西夏前恶补了不少西夏的常识,但多是如今西夏地理情势,对往日历史还是不知道的。
倒是吕本中在旁,赶紧稍作解释,而赵官家这才知道,所谓地斤泽正是西夏起家之所昔日大宋立国,夏州被党项贵族贡献给了大宋,西夏太祖李继迁不服,率数十骑出奔,去了夏州北面三百里的沙漠绿洲地斤泽,就在那里积累实力,聚拢部落,最终百战不屈,不但夺回夏州,还全取横山,继而占据兴灵,与吐蕃余部争雄,死在了西征路上,也成为了西夏事实上的开国奠基之人。
听完这里,赵玖不免好奇:“既然已经逃到那种地方,俨然是决心复国的,为何不坚持下去,反而要内讧呢?”
嵬名云哥闻言大恸:“陛下,外臣不是内讧,而是奉命为之!不能坚持下去的缘故,不是外臣,也不是国主,更不是护送国主至地斤泽的嵬名李良辅将军……国家衰亡,可国主秉国四五十年,权威尚在,而其余人等,九死一生,待到祖宗兴复之处,哪个不是忠心耿耿,不计生死的忠臣?”
赵玖愈发不解:“那李乾顺为何又失了志气?”
“因为天运不在大白高国了!”嵬名云哥愈发恸哭不及。“外臣到了地斤泽才发现,昔日水草风茂,可为根基的绿洲早已经萎缩不堪,莫说放牧种植,就连饮水都艰难……才聚集了一两千人而已,不过几十日,其中泉眼居然被饮用枯竭……士卒日夜离散,少数忠心者欲随从至死,却往往为一壶水所困!到了后来,嵬名李良辅将军干脆杀了自己儿子,一面是要节约用水,一面是用血水去供给甲士……却被国主察觉,再不能忍受,说自己可以死,却不能让太子和越王沦落到饮血的地步,便让外臣动手……然后让外臣与良辅将军携首级带太子与越王来东京求见陛下,因为大宋对降臣素来能与富贵,倒是女真人不知道秉性……结果快走到沙漠边上的时候,良辅将军却又说他杀了儿子是为了君主,现在君主没了,杀子之举宛如牲畜,便又将最后存水与太子、越王托付与我,自己直接折返入大漠之中了……外臣无奈,只能继续带着太子与越王往东南行,结果撞上了折氏的搜索兵马。”
众人听到西夏最后的下场这般惨烈,也是个个色变。
唯独赵官家,感慨的与众不同:“都说了,西夏在上游开发过度,水土流失,你们还不信……”
周围诸臣闻得此言,愕然之余,居然又有几分信了。
“也罢!”赵玖叹气道。“既然如此……朕便赐你一个宅院,你收两个孩子为义子,从此好生在东京过活便是。”
年轻的嵬名云哥闻言泪流满面。
且说,此次来东京路上,云哥早已经得知是耶律余睹挑起此番灭国之谋,回想当日自己那些言语,外加亲手杀了李乾顺的罪恶感,让他几次三番想自寻死路……但国主既死,如仁多保忠等辈又转的那般快,外加李良辅也死,此时他若死了倒也简单,可才七八岁的太子和更小的越王又如何?
没有自己照顾,怕不是哪日直接得了风寒便活该死了吧?
一念至此,嵬名云哥不但压下死意,反而含泪叩首顿地:“外臣请以献首之功,求个有用出身,故国太子、越王在此,外臣绝不会反复,请陛下垂怜!”
赵玖思索片刻,回头与几名近臣交流一二,方才微微颔首:“你这般情势,朕若不用,反而让人说朕小气,这样好了,你既是党项本地将领,该会养骆驼才对吧?”
“外臣自然懂得!”嵬名云哥赶紧应声。“外臣愿仿效金日磾,为陛下牽驼!”
“不用你牽骆驼,朕正要重建群牧司,也就是你们党项的飞龙院,在东京城外有一处骆驼养殖点,你挂在御营下面做个掌管骆驼的后勤差遣……看看能不能帮着枢密院整饬出一支泼喜军来……然后还可以以党项皇族的身份与仁保忠一起入公阁,给宁夏那边做个交代……如何?”赵玖和气相询。
“外臣……臣感激不尽!”嵬名云哥咬牙换了称呼。
“那就下去吧。”赵玖随意挥手。“吕舍人去带他们安顿。”
嵬名云哥赶紧喊上李仁孝,又按着不懂事的李仁友叩首谢恩,然后匆匆随吕本中去了。
而吕本中既去,赵玖这才扭头看向身前那个白衣俯拜之人,语气却清淡了许多:“你就是折可求?”
“罪臣便是折可求。”那人拜倒在地,根本不敢抬头。
“抬起头来。”赵玖在周围许多近臣的瞩目之下,出言示意,语气明显不善。
没有戴帽子的折可求赶紧依言而行,然后虽然情知自己此时境遇难堪,却还是忍不住去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年轻官家……从前年开始,尧山之后,他就特别想看一眼这名击败了娄室的官家,而今年西夏覆灭之后,他的这种渴望就更强烈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一直坚持到眼下,很大程度上就是想亲眼见一见这位官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玖只是看了一眼这个年方四十三岁,正是一个将军黄金年龄的折氏家主,便有些不耐起来:
“看完了吗?看完了便说正事,你自称罪臣,何罪之有?”
“罪臣不能守节……竟屈膝北虏。”折可求赶紧低头做答。
赵玖闻言长呼一口气,这口气竟然比之前李乾顺发臭的首级拿走后喘的还要匆忙,而深呼吸了几下之后,这位官家方才望着北面鱼塘摇头相对:“朕知道你投降的过程,平心而论,就事论事,罪不可赦但情有可原。”
“罪臣能得此……”
“但你的事情,不止是一次屈膝投降,你还有其他三个天大罪过。”赵玖不待对方言语,直接出声打断。“一个是国家危难之际,依然视河外三州为私产,以三州之地为宗族延续筹码,而不像绥德李永奇、李世辅父子敢于弃地辗转报国另一个,是在晋宁军坐视徐徽言殉国,朕自有一万个道理来赦你,可却挡不过一个死了的徐徽言……你说朕若不处置你,将来再去岳台,怎么对得住徐徽言,和跟他一起死掉的晋宁军将士?”
听到这里,上下俱已明白官家心意,便是折可求也重新低头不语。
“除此之外。”赵玖瞥了一眼对方,继续言道。“你第三个罪过,乃是居然敢来见朕!而且带着李乾顺首级来见朕……这是何意?你莫非是觉得区区一个亡国之君的首级能偿你罪责?还是想让天下人都来说,赵官家对党项皇室都这般大度,却苛待百年守边之族?”
折可求彻底大悟,匆匆抬起头来,刚要说话,却正见这位官家直接在石亭中拂袖而对:“给你一把剑,速速出去吧,从宣德楼走,走新郑门,去替朕往岳台拜谒一下徐徽言、李永奇等人的灵位!”
折可求万般言语都噎在胸中,只能在地上叩首数次,然后茫茫然起身,转身而去,身后几名同样白衣免冠的折氏子弟欲从,却被御前班直拦住,转向他处,只有折彦质在杨沂中的示意下低头跟上。
待出了临华门,一直随行的杨沂中方才又给了他一把佩剑,让他捧剑而走。
上午时分,阳光稍起,折可求自临华门转向南面,捧剑行至宜佑门前时,多少恢复了清明,情知官家心意是要折辱自己一场,然后让自己在岳台死给天下人看,好给天下做出交代……而自己死后,河外三州恐怕将归朝廷直接统治,但自家子弟与折氏家族多少是保住了。
一念至此,早有心理准备的此人却又有些轻松起来。
然而,带着某种豁出去心态的折可求既出宜佑门,转左银台门进入前宮,却陡然一滞,因为既到此处,却见前方人来人往,皆是从宣德楼侧门与东华门两处出入往来前方都省、枢密院、秘阁所在崇文院的官僚将领。
文武群臣官吏,往来行走,或是紫、绯、绿袍,又或者是披甲佩刀,皆昂然四顾,左右相对,气氛高昂而热烈,以至于白衣免冠捧剑的折可求甫一踏上此路,便陷入到了围观之中。
人是有羞耻之心的,虽说早就明白这是赵官家本意,折可求还是不免一滞,继而低头匆匆起来。
但是,越往前行围观文武就越是密集,何况今日官家召见折可求之事人尽皆知,而折可求这般打扮,身后又有折彦质与杨沂中率甲士尾随,谁人稍一留心不能醒悟?
再说了,直接认得折可求的,也就是所谓折可求朝中故人其实也不少。
故此,待折可求行到崇文院前正门时,院中都省、枢密院诸多臣僚早已闻讯,都纷纷涌出观看,便是都省、枢密院四位相公,几位正在此处办事的尚书、侍郎、九卿、判监,听说是折可求有了结果,也都出门来看……恰如当日观看岳飞领精忠报国大旗从此经过一般。
到此为止,折可求彻底羞赧,面红耳赤之下,几乎无地自容,只能越发脚步匆匆,以求脱困。
然而,其人行至宣德楼前,却又陡然一滞,继而拖慢脚步……且说杨沂中早在他抵达之前便下了命令,将宣德楼中门大开,此时前方御街之上,熙熙攘攘,正有无数东京士民好奇张望,不知道此门为何而开?又有何等人物要从此门中出来?
莫不是比上次岳鹏举还要荣耀?
原本以为自己可以为了家族咬牙走到岳台,在祭台前一死以换家门安泰的折可求,临门而惊,一时进退两难,继而彻底惶恐。
但偏偏不敢停住!
而其人一边缓步向前,一边回顾身后,只见无数当朝官吏蜂拥在后,或是愕然观望,或是肃立不语,或是冷眼旁观,或是束手感叹,当然,也少不了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便是自己族侄、已经年逾五旬的折彦质居然也难堪到掩面相对。
再往前看,只见宣德楼正门之外,无数东京士民蚁聚于御道两侧,人数远超门内,此时都在好奇观望,甚至已经有人随他步伐向前瞥见他身影,正在与同侧之人交头接耳。
非只如此,一直到此时折可求方才想起来,宣德楼对面,原尚书省地界,此处正是六部九卿公房所在,而太学生云集的邸报版印场所,又在六部公房对面。
此番出去,当真要贻笑天下了!
坦诚说,折可求早在昔日投降时,随娄室面对徐徽言时便已经有了贻笑天下的觉悟了,但他当时也始终以为,自己可以为了家族撑过这一遭,始终有一种自己是为了家族牺牲自我名誉的麻醉式感动……所以此番官家直接折辱于他,他反而有所觉悟。
但是,想归想,觉悟归觉悟,临至宣德楼大门之下,他反而畏惧到惶恐的地步了。
谁能想到,死都不怕的沙场宿将,愿意为家族牺牲一切的边地阀主,此时只是因为对上的人多了些,就会畏惧到被人看一眼呢?
须知道,当日在娄室军营内,他面对的只是徐徽言一个人的目光而已!
彼时,他虽然一度惶恐和羞愤,却如何能想到人的目光一旦聚集起来,居然这么可怕呢?
而这种畏惧感,随着折可求顿步到宣德楼门洞之内后达到了一个顶峰,他仓皇失措,不敢前,又不敢后,不敢停,更不敢加速。
脚下踉跄畏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不就是一死吗?
羞愤之下,可能也的确有家族终究又折返回大宋的安心感,折可求再不犹豫,只是回头带着祈求的目光看了故人之子杨沂中与自己族侄折彦质一眼,然后直接在宣德楼门洞内拔出赵官家赐下的那把剑来。
杨沂中和折彦质齐动了一下,却又齐齐停下。
接着,白衣免冠的折可求只是奋力朝着自己脖颈处的血管一划,便血如浆出,继而如释重负一般,扑倒在地。
另一个时空中被女真人毒死的边地大将,此番居然为东京百僚士民活生生看杀于宣德楼正门之内。
“官家有口谕……收尸之后,不许立碑,不许送归,直接在城外寻处地方,填埋于沟壑,与靖康中死无葬身之地的那些人一个结果便可。”杨沂中肃立了许久,许久之后,待地上血水蔓延开来,方才扭头与折彦质交代起了官家吩咐。“此事之后,折氏账销,但无论如何,折氏子弟由生由死,都不可能再归府州了!”
折彦质身心俱疲,只想早早了断此事,便匆匆点头相对。
而片刻之后,杨沂中也将此事回报给了赵官家。
“是吗?”正在看胡寅奏折的赵玖闻言本该不以为意,但真听到这个消息,却又显得有些释然与空虚起来。
毕竟,无论如何,再不值一提也罢,折可求的死,与李乾顺首级的抵达,都代表了此番西北动乱的彻底终结。
便是杨政,虽然吴玠始终没有忍心下手,却也被准备调回京城的胡寅给困了起来,准备押送回京。
只能说,此番西北乱局,诸般事情既有了最终一个结果,甭管圆满不圆满,赵官家都不免索然无味起来。
但不知为何,他又总觉得哪里有着些许遗憾,偏偏说不清楚。
时值仲秋,一风既起,秋叶纷纷而落,杨沂中小心转回侧方肃立,赵玖更是准备继续清点人事任命,召见相关官员。
然而,忽然间,头顶一声雁鸣,引得赵官家抬起头来,赫然见到侧前方的秋日高空之中,有南飞之雁数十只,正排成一个人字形自北向南飞去,然后丝毫不停,一直到消失在他视野不及之处。
恍惚间,赵玖终于醒悟是怎么一回事了。
于是乎,其人随意撕下一张纸来,抬笔便写,写完之后,直接交给了刘晏:
“将此信发到兰州,着人送给耶律大石,就说是贺兰山下忘记与他的。”
言罢,这位官家便兀自打起精神,继续处置起了政务。
另一边,刘晏低头瞥见是一首词,经历过那日贺兰山情形的他当即心下醒悟,便应声而去,丝毫都不停留。不过,即便是刘统制素来是公认得实在人,此时大剌剌的白纸放在自己手中,无遮无碍,去装匣的途中,这位辽国进士也终究是忍不住低头去瞥了几眼。
正所谓: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跨黄河非好汉,屈指行程千万。
贺兰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本卷完
: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