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④孩子(第1/1页)夜与燕

    上一章的“酝酿”,让我想到一句,troublebrewing.

    (9月21日晚十点)

    1来吃饭的时候,店家的孩子大喊大叫,以吸引我的注意。

    回以礼貌性的微笑,之后不再理会。

    这应该,是他的常态吧。

    只是,今天是第一次对我这样。

    人来疯?

    i don't lik'titme.

    瞬间想到大哥的孩子。

    抓人挠人、拽头发。

    那无法无天,是家人惯出来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

    在终极层次上,我始终愿意和其他人,保持彻底的疏离。

    一言以蔽之:光是自我教育,就已经很困难了,哪儿来的精力,再去操心其他人的事情?

    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那孩子在大厅里,又是爬桌子又是锤东西。

    还自言自语。

    我始终一言不发。

    随你吧,爱怎样怎样。只要别来扰我。

    すきにしろう。

    啊。又想起一件事。

    那是,大哥的孩子曾把我姐气哭了。

    至于我嘛。

    可能会减少去大姑家的次数。

    惹不起,躲得起。。

    哦。厉害了。

    就在我前面几米处,撒了一泡尿。

    此刻只想问一个问题,这孩子,几岁了?

    没有责备的意思。

    毕竟,我从前也是一个混球。

    或许现在还是。

    这冷面也厉害。

    全是冰。

    笑死了。

    想吃麻辣烫的情侣;店家说做不了。

    走出去没多会又回来,要冷面。

    冷与热。两重天。

    (想到“夏雨雪”)

    走过路口,又折返。

    好开心。

    这垂杨柳,都要垂到地上了。

    绝对是校园里最接地气儿的一支。

    揽过来,简直爱不释手。

    好像前几天,还没这么长呢。

    想到燕子分享的那首,杉本彩的好き。

    趁着现在,多看几眼、拍几张照片。

    (想到莎翁的“eyes, look your last”)

    说不定哪天就被鸟人给戕害了。

    即便没有,也还有冬天。。

    杨柳入怀,

    杨柳依依。

    十一点,买完水果。

    摊主说,没芝士就是要受罪的。

    (???)

    抬头望着他,看到几欲流泪、布满红血丝的双眼。

    道一声,辛苦了。

    不知为何,今晚买了很多水果。

    抱歉,是“知识”。

    反应了好几秒。

    “早上四五点爬起来,现在还不能回家。”

    瞬间想起,我小时候,奶奶四五点就起床去煤矿丢弃的材料里挑煤和煤石。

    但刚才那话,我是不完全同意的。

    没知识,受没知识的罪。

    有知识,受有知识的罪。

    等等。

    这话本身没毛病,但不是我想表达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今天碰巧提到了最后这句。

    银烛饮泪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昨天02:02

    叶辞雪回复

    这首大家都喜欢前两句,不过后面两句单独拿出来,才发现李白的思妇诗格局独特

    26分钟前

    思妇诗。。

    倒是想到了《石壕吏》。

    还有就是。。

    大家应该记得我一直在说不学吧。

    这个词也可以理解为,反学术。

    上面那诗句。

    是思妇的盼望,还是诗人的希冀?

    我读的时候,读到的只是后者。

    想和应试教育,彻底的诀别。

    忧他人之忧,所以苦。

    这个和“有知识,受有知识的苦”,是不一样的。

    可能会有一部分重合吧。

    知识和眼界,会放大悲悯之心所受之苦。

    会让你明白,当下受苦的,不只是你和你身边的人。

    比如,这并不是什么和平年代。

    只是,中国没有战乱之苦。仅此而已。

    还有很多很多因人类而痛不欲生的生物。

    想起一张照片,瘦骨嶙峋的北极熊。

    当然,与此同时,知识也提供了一个改造世界的途径。

    (至于能不能成功,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听说外国有十几岁的孩子发明了清理海上垃圾的装置。

    而中国的孩子,十三四岁的时候。。

    (抱歉,想到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未成年人犯罪。简直是耸人听闻。)

    感性的人。。很难活。

    “我的玻璃心啊,每天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