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龙与法老王(第2/4页)装绅弄鬼

到埃及,其后,炎帝一族的灵恝建立法老国。法老国地盘后逐渐扩大到两河流域。到公元前2400年左右,这一族已经深入两河流域,后来在同样背井离乡的轩辕黄帝直系帝喾一族帮助下,建立了阿卡德帝国,这就是西方在两河流域考古中发掘的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实际上是三苗文明!《山海经》称之为“寿麻”。寿麻、三苗、苏美尔实际上是一族,为旧名的结果。

    所谓的两河流域“阿卡德”实际上是“夏开,启帝”的粤东俚僚土话旧名,夏开,启帝国统治了整个亚洲和埃及,而且中国的炎黄子孙事实上是埃及人的祖先!”寿麻亦作“寿靡”,是我国古籍中所记的极远的西方古国。《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的,“有寿麻之国。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吕氏春秋·任数》记载的,“西服寿靡,北怀儋耳。”高诱注:“寿靡西极之国。‘靡’亦作‘麻’。”就目前考古来看,《塔纳赫经》中生杀予夺的上帝实际上是黄帝、颛顼帝、灵恝、尧帝的复合体,而伊甸园必在中国的滇南!可以肯定,《塔纳赫》中四条河后面的说明应该是《塔纳赫》流传过程中世人的误注,正如世人现在看到的《山海经》中的有的地名一样,它们也是历史混入神话的结果。虽然这个地点在哪,已经基本明朗。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这里有一个更大的秘密,伊甸园的真正意思实际上是炎帝苑。

    上古炎帝至大禹时期,中国古史中的帝王实际上统治了整个亚洲和北非。古埃及第一王朝实际上是炎帝正统后裔节并土著建立的王朝!按照《山海经》炎帝之父是少典,而少典又源于《山海经》中的囷帝。按照《山海经》,炎帝父族少典即《山海经》的囷,qun帝,居于滇南大理的帝囷山,即现在的点苍山。其后少典向北发展,建立鼬,you姓国”《大荒南经》记载的,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有鼬姓之国。有苕山。又有宗山。又有姓山,又有壑山。又有陈州山,又有东州山。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鼬姓国的中心区域就在重庆、黔贵、鄂北、湘南一带。现代人考古发现的彭头山文化就在鼬姓国范围之内。而囷、申、常、仓上古同音假借,实为一。帝囷就在《中次十一经》的帝囷山,即滇南大理的点苍山。

    《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的,“有神焉,其状如黄囊,dai,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这段文字是前人对原图画书的文字描摩,世人现在看到的是经过文字编译后的结果。图画画的是一个黄袋子,红得像丹火,浑敦没有面目,还好像在唱歌跳舞,神话说这是帝江。帝江明明是个人,怎么是个没有面目的、会唱歌跳舞的黄袋子,而且还有六只足、四只翼?其实。黄袋的上古一种是hondai,hondai是什么?就是黄帝,黄字维度通用语hong,如《山海经》中的熊山就是现在的黄山;上古帝字读dai,如粤东俚僚土话中的帝就读dai,《山海经》中的帝囷山就是现在的点苍山。点和帝同音互译。“赤如丹火”是什么意思?赤如丹火四字的粤东俚僚土话就是“轩辕帝黄”。为什么叫帝黄不叫黄帝?因为尧帝、舜帝一样可以叫作帝尧、帝舜,黄帝与帝黄无足于异。

    六足四翼是什么特征?六足,鹿祖、六祖这些有六条腿的古神之象也;四翼,粤东俚僚土话即散宜也。按照《蒙兀秘史》,鹿祖是蒙兀人的祖族;按照《夷族源流》,六祖又是夷人的祖宗;而滇南人的祖宗也是六诏。六足、鹿祖、嫘祖、六诏、鹿蜀实际上是同一古神,同音互译而已。有四只翅膀的散宜就是中国史籍中的散宜氏,即“塞种人”之南方一种。而且,黄囊、浑敦二者的上古一种也是一样的,所指实为一。浑敦无面目是什么意思,无面目是编译者对浑敦的解释;浑敦,古音就是“黄帝”,hondai或“黄囊”,后来音变为“荤粥”,再后又音变为五胡乱华的“匈奴”。事实上,“昆仑、霍腊、贺兰”都来源于“黄囊”,黄帝。

    这段神话的整个意思是上古先民冒险对古神的秘密记录:“那里有神,外貌像个黄袋子,红得像丹火,他是鹿祖、塞人、荤粥一族祖先神,是司彘国的江巫,其实他是帝江,即帝鸿。”黄袋子,红得像丹火,是对黄帝二字的绘声绘色,六足、四翼也是绘声绘色。如此理解,少典也好,西方崇拜的上帝也好,根据地都在滇南大理点苍山一带。《塔纳赫经》所述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了善恶树的果子而被上帝驱逐出了伊甸园。这和《山海经》的记载是有相通之处的。《塔纳赫经》中的善恶树实际上是绝地天通的建木,生命树实际上是所谓生命术或者说三曼术,而三曼之源,源远流长。在天竺典籍记载中,三曼传说源出上古天神之口,与天竺尊崇的《梨俱吠陀》并列。其实说白了,三曼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仙人传法,长生不老之术。

    文字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文字产生之前,上古先民们传达信息最初靠的是语音,由于音和义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语义是靠语音来实现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天灾、由于战乱、由于政治等原因,各民族其实一直处于迁徒流动过程中。在这种流动过程中,先民们往往将故土的文化带入了新的定居点,从而出现了新英格兰、也形成了《山海经》中大量纪念故土的大山、大河。犹如今天各地的首都路、南京路、上海路一样。后来人类发现语音虽然可以近距离传递信息,但是不能远距离传递和保存信息。

    由于这种需要,就有了图画,这就是图书的由来。图画的最初功能是用来表示语音的。也就是说,象形图案,需知最初仓颉之前不叫文字,是结绳记事,以语音化为结绳……绘图。图案是怎么代表语音的?例如,先民们要表示shu这个语音,但没有文字,先民们就以一棵树形象化地代替之。从表面看来它是象形的,然而实际上它是以树之形表示shu这个音的;反过来说,凡是发音为shu的,都可以用一棵树表示它。例如“术”,这是个抽象的词,如果用象形的事物表示,那是没有办法的。但这难不倒先民们,他们就以同音的事物代表它,这就是“同音假借”。古籍中假借字为什么多,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这里的“树”之图案又代表了“术”之象,由音而生义。“智慧树”实际上就是智慧书或智慧术,《山海经》中的“不死树”就是不死术,也就是后来所谓的长生不老之术,天长日久之下,人心所向,于是传说中就真的出现了一颗不死树。

    如《塔纳赫经》所述,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生命树之善恶果,被上帝放逐到了两河流域。而《山海经南次二经》明确说的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鸟,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痹鸟就是《塔纳赫》中的比拉。也就是说《塔纳赫》中的比拉族是中国的一支古神后人被流放到西亚的结果。比拉族后来出现了比拉王,就是《塔纳赫》中五王与四王之战中的比拉王。这支古神后人是哪一族?就是祝融罪民一族。

    为什么?因为痹鸟正是巴人的旧名,鴸鸟也是祝融的旧名。不周山大战,第一次大洪水泛滥,是因为炎帝一族内乱。祝融、共工这对老对手被神农先后罢黜,躲得炎帝之位。而外部环境恶化,黄帝族步步进逼,占领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之后是祝融女帝之次子蚩尤带着少壮派兵变,最终演化出炎黄蚩尤之战,接纳了五氏遗民巴人作壁上观甚至与蚩尤暗通款曲,蚩尤战败,巴人也被牵连流放,这些所谓罪民里面,有一支炎帝一族的后裔出逃到了西亚两河流域,即《山海经南次二经》柜山一带,其地就在现在的伊拉克巴格达以东。《塔纳赫经》大洪水传说也源于中国古史中的洪水记载。因此有理由相信《塔纳赫经》的真正源头其实就在中国。而一赐乐业人是不是源于中国大洪水时代治世的黄帝、颛顼帝一脉?这样看来……那个传说说不定是真的!

    石苓人曾经言之凿凿的说,据考古发现,人类目前发现的有记载的有年代的灭世大洪水是两河流域《苏美尔王表》上发现的大洪水记录。“苏美尔王表”是现在的学者取的名字,苏美尔王表》共发现有16份,内容基本相同。在《苏美尔王表》中,大洪水以前的记年单位是sars,一sars为3600年。另一记年单位是ner,一ner为600年。这有点类似于《周髀算经》中的记年单位。《周髀算经》所述:“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苏美尔王表》中的sars与《周髀算经》中的“首”,不仅一种相同,而且都是天体运行的记年单位,只不过一个是3600年,一个是4560年。另外《苏美尔王表》中的ner,发音也与中国的“年”相近,其计年时间与孟子推断的五百年年有王者兴,司马迁的“五百年一大灾变”的500年也相近,《苏美尔王表》实际上与中国的《春秋纬.命历序》有着纪年上的相似性。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苏美尔王表》中,大洪水以前的历史共分十期,有二期纪年不明,除去这纪年不明的二个时期,其记录的大洪水前的历史共241200年。然而根据中国的《春秋纬.命历序》,《命历序》记载的一纪的历史就是267000年,它和《苏美尔王表》所谓的大洪水以前的历史时间相近。如果《苏美尔王表》加上记年不明的二个时期,其大洪水以前的历史应该和《命历序》一纪的时间相等。也就是说《苏美尔王表》上的大洪水前的十王时期实际上是《春秋纬.命历序》上的最后一纪即流讫,qi纪的时间。既然《苏美尔王表》上的大洪水前十王时期就是《春秋纬.命历序》最后一纪,即流讫纪的时期,那么也就意味着大洪水在是流讫纪时期发生的,大洪水和流讫纪密切相关。”

    按照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释天》记载的,“天地设辟,人皇以来至鲁哀公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叙命纪;七曰:循蜚纪;八曰:因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疏仡纪。”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引《春秋纬》,谓十纪为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循蜚”作“脩飞”、“因提”作“回提”、“疏讫”作“流讫”,其余名目相同。流讫纪是什么意思?流讫,粤东俚僚土话音读就是ungat,拉甲,而恝字的粤东俚僚土话却是多音字,一读a,一读ngat。也就是说灵恝,jiá既可读作uaat,也可读作ungat。

    灵恝是谁,就是《海内经》中的炎帝一族祝融女帝之孙,也就是到埃及建立了法老国的那位法老王。那么这么说来,不周山之战导致了冰河期,黄帝战蚩尤导致了核冬天,那么第二次大洪水,就是炎帝之孙灵恝时发生的?在炎黄下一代雄主夏禹时代被平定了。可是石苓人曾经提到过一个假设,那就是《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的,炎帝之孙名曰灵恝,可是没有说,他扮演了什么角色。可是听着影子的说话,我越来越有一个可怕的推论……

    灵恝,jiá甲是不是实际上就是《塔纳赫》中的雅威赫与诺亚!“上帝”之象,本来源于《山海经》中的“囷,qun帝”,上帝、少典上古其实也是同音互译词。囷帝少典为中国的炎帝和黄帝的父族。按照《山海经》,囷帝最初就在滇南大理,后发展到滇黔高原,是为鼬姓国的少典。按照《塔纳赫》英文版,雅威赫的英文名字叫lod,有时也称lord,而灵恝源于高维通用语的粤东俚僚土话一种有二种,一读ungat,一读ua。雅威赫的名字lod和灵恝的一种ungat相同。而据考古发掘的苏美尔泥板书《苏美尔王表》和《春秋纬.命历序》的记载,流讫纪时期发生了大洪水,而流讫实为灵恝的同音互译词,均读粤东俚僚土话的ungat,拉甲,老甲、也就是说灵恝时发生了大洪水。

    而黄帝在《山海经》中又称帝江或称江帝,江字维度通用语gan,所以西亚的人就将江帝读成了god,少典读成了上帝,灵恝读成了lod,灵恝之另一一种读成了诺亚,至于“雅威赫”这一类的由来,更是来源于鱼凫王。五帝之颛顼帝时“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中国南部发生了大洪水,那是古神残余势力在兴风作浪,颛顼帝年老德薄不能服众,只有在四面楚歌下死里逃生,逃到了西亚,这就是两河流域《苏美尔年表》上的“鱼夫”,《山海经》中称之为“鱼妇”。就是我之前见到的那些蛇人怪物的起源之一。《大荒西经》所述:“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这就是《山海经》记载的颛顼帝时的大洪水事件,此外,还有鱼复、鱼凫。按照《大荒经》抽丝剥茧,此鱼妇就在西亚地中海一带。

    颛顼帝逃到西亚后,此一族就成了三面一臂,即闪米特人ibrim一族,此即一赐乐业人的祖族。时代递延,一赐乐业人记忆失真,传说各异,颛顼帝后族之一赐乐业人就将少典、江帝,黄帝、灵恝、鱼凫王的名字旧名,都写进了《塔纳赫》,所以出现了上帝一会儿是god,江帝,一会儿是lod,灵恝,一会儿是雅威赫,鱼凫王,一会儿是lord,尧帝,至于诺亚,就完全是灵恝的另一面。这就是《塔纳赫》上帝的真正出身。《塔纳赫》中的大洪水传说,实在是几次大洪水的模糊记忆。

    按照《塔纳赫》,lod吩咐诺亚进入方舟,然后降水40昼夜,大洪水泛滥。可见大洪水是在lod时发生的。同时按照《山海经》,灵恝到埃及建立了法老国,炎帝之孙出现在上古埃及。而《塔纳赫》中的lod和诺亚也出现在西亚和埃及一带。灵恝,拉甲ungat与lod,一种相同,地点相同,大洪水事件相同。灵恝的另一一种a与诺亚noah的一种相同,地点相同,大洪水事件也相同。可见《塔纳赫》中的雅威赫lord和诺亚实际上就是灵恝一人。一个发起大洪水,而企图成为治水英雄的人。只不过机关算尽太聪明,被《塔纳赫》把灵恝的二位一体当作不同的两个人了!

    据学者们研究的结果,一般认为《塔纳赫》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左右。虽然学者们的研究并不一定见得准确,但一是从《塔纳赫》的语言和文字看,其成书远在《山海经》之后是非常明显的。《塔纳赫》的一赐乐业文字完全是文字成熟之后的产物。而《山海经》却是伯益所著,伯益远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伯益的《山海经》又源于更为古老的图画书。二者出现的时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从时间上看,采信《山海经》要比采信《塔纳赫》要可靠得多。此外从内容上看,《塔纳赫》关于创世和大洪水的记载,明显来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神话传说。而传说是会走样的,《塔纳赫》的创世神话和大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