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龙龙龙(2)(第2/4页)装绅弄鬼

兽。

    冰层消融之后,我们所在的小山露出了火成岩本貌。但即便如此,这座小山也仍有三百多米高度。石苓人站在最顶处,眺望着远方遥不可及的角落,我们能看到的地方几乎全被那种长着斑绿色宽叶的植被所覆盖。我甚至注意到,原本幽深暗黑的冰湖面,也渐渐变成了墨绿色,那显然是某种藻类,或是浮游生物快速繁衍的结果。显然这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慕容抓住机会给我们普及贝爷食谱:根据生活地区气候差异,海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也有所不同。当气候或涨潮使你无法从海上获取食物时,它们就成了食草、食肉动物主要的食物来源。在海水较浅的岩石上,如果阳光可以照射到,你就能找到一两种海草。海草,或更确切地称之为藻类作为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区它们都是主食之一。在日式烹调中许多藻类都是珍品佳肴,在威尔士紫菜面包中也是主要原料之一,海藻晾干后可贮存数月。尽管海藻的营养价值很高———但绝不要食用那些有时生长于淡水池里的蓝绿色藻类,它们毒性很强。

    同样还有贝类,捕捉海洋软体动物和鱼类的最佳时机是退潮时,可以搜索岩石间的水池,也可以在沙滩上挖掘那些埋藏在沙中的软体动物及其他的生物。

    但它们通过消化系统过滤海水获取食物,在被工业废水或下水道污染的水域生活时,能将有毒化学物质积累于体内,浓度很高,足以对食用者构成危险。在赤道地区的夏季,贻贝,淡菜是有毒的,尤其是如果海水为淡红色或者富含磷时。在北极地区,全年的任何时候,黑色贻贝都是有毒的。

    锥壳贝,能喷射有毒的倒钩,有些效力足以杀人,必须辨认清楚,它的种类总数超过了400种,主要生长在印度洋热带海域,在美国东南部及加勒比海海域大约分布有12种,通过外形即可区分。磷光类、怒状类和拟塔螺类都有毒性箭钩,它们的毒液对人不会构成危胁,但是被刺一下还是很痛的。不要采集那些已经死亡的软体动物。双壳贝类比如蚝、蚌和贻贝,如果轻轻触动,肯定会紧闭贝壳。

    腹足动物比如海螺和峨螺类,有角质鳃盖,在外壳被触动时可以快速关闭。其他的腹足动物,如蚌和鲍鱼没有鳃盖,但是宽大的肉足牢固地匍伏在岩石上,沿着壳边用小刀就能将它们撬下来。越是费劲的,越说明其肥壮味美。如果很容易就撬下来,则很可能是死的或病弱的。涨潮后仍能紧贴在岩石上的贝类更是美味佳肴———潮水会冲刷掉死亡或病弱的那些。人类需要将它们扔到沸水中煮一下,至少要煮5分钟,然后即可食用。一般不要生吃海鲜贝类,因为它们可能携有寄生虫或污染物。

    捕捉鱼类和海蛇更费劲。而有些鱼类还是十分危险的,所有的海蛇都能分泌出毒液。特别是要仔细区别蛇和鳝,通过它们身上的不同鳞片及斑纹即可分辨。蛇类有鳞片和宽长平缓的尾巴,而鳝类则没有。蛇类一般不会袭击游泳者。

    当你从鱼网上取鱼时,如果发现了被困的蛇,千万要小心,一定不要让它咬上一口,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在多数的海滨,从海岸出发捕鱼的最佳时机大约是**过后的两小时左右,如果在涨潮期捕鱼,通常会被潮水逼得撤退,而且很可能全身都会湿透。记住咸的海水可能腐蚀靴子和衣服。与淡水捕鱼相比,在海水中捕鱼需要更大的鱼网,可以铺撒大范围的诱饵,比如经常附着在岩石上面的贝类,或者从沙滩或泥滩上挖到的沙虫。退潮时留意蠕虫退下的卷曲外壳,这可以引导你找到它们的“l型”地穴。利用柱子或岩石修筑的箭形大鱼坑,在潮水帮助下,可以帮助你捕鱼。让箭头指向大海,退潮时就能捕捉滞留在水坑中的鱼了。

    在这地下世界的冰湖,倒是不太可能存在章鱼和乌贼……但谁能确定?现在是夜间,章鱼要外出觅食,可以在这时捕捉。先用光线引诱,然后,用鱼叉刺中它们。白天,如果在岩洞口发现空贝壳,这表明洞内可能有章鱼。用饵钩引诱,感觉上钩后,猛地向外拉。杀死章鱼最好的方式是将它的内脏翻到外面:将手从口中伸入,抓住内脏,使劲向外拖。先从小章鱼开始尝试。投鱼叉时要能熟练而准确地刺中章鱼两眼之间的部位,或者直接猛地将它击向岩石,这些技巧都需要充分的实践才能掌握。所有的章鱼都有类似鹦鹉嘴那样坚硬的角质口部,有些还有毒。

    最厉害的是澳大利亚东部海域的蓝圆形章鱼———它的毒液是致命地。千万不要招惹它。章鱼的肉很粗糙,但容易嚼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将肉捣碎更容易下咽。章鱼的身体可以煮着吃,触须可以烧烤后食用。公海上的乌贼可能长得很大,但在海滨常见的都是一些较小的。你可能会在岩石滩上的水池中见到附着在海藻上的小乌贼。夜间通过亮光可以引诱捕捉它们。大乌贼一般不会靠近海边活动,但是在海上可用同样的方法捕捉它们。棘皮类动物也能提供营养物质,其中海星、海胆和海参都属于这一类。其中海星作为食物营养价值不高。

    海参通常穿行于沙中或在海滩上爬行,看上去就像生疣的黑黄瓜一样,全长大约20厘米。也有的属于不好惹的白色小刺海参和蠕海参,通常钻埋在沙底。在食用之前应将海参煮沸至少5分钟。海胆,有时也被称作海蛋,类似附在岩石上的刺球。常常位于稍低于最低水位线以下的海水中,不过在海底也有它们的近亲种类,如饼形海胆,海心胆和海薯等。将它们撕开后,里面卵黄状的东西可以食用。它们可以生食,但煮熟后会更安全些。那些触动时棘刺纹丝不动的,或者撕开后有腥臭味的海胆,不能食用。海胆用手捉拿时要小心,千万不要被棘刺扎伤了。如果赤脚踩在上面,更倒霉。如果被刺伤了,而刺又断在了里面,不要试图把它拔出来,那样可能会使它陷得更深。如果走运的话,过几天海胆刺就会从皮肤中自动钻出来。

    甲壳类动物包括蟹类、小龙虾、虾和对虾,全都生活在岩石水池中。龙虾通常生活在潮水线以上的水域,但有时在深水池或岩石裂缝里也能发现。查看有岩石和杂草的水域,必须掌握熟练的捕捉技巧。网袋可以帮我们,也可用衣物和一些丝线或树条临时制作网兜。热带地区有大量的沙蟹,一般在夜间活动,可在它们回归沙滩洞穴时追捕它们,从沙中把它们挖掘出来。有些蟹甚至会爬树,不过很容易就会被敲下来。

    淡水蟹、小龙虾和虾广泛生长在世界各地,它们的个头较小,常生活于阴凉的水域。所有的甲壳类动物都很易腐烂,这时会生出许多有害的寄生虫。在捕捉后,要尽快食用———在烹煮前,可以将它们在水池中放养,也可以活煮或者直接将活的抛入沸水中,它们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也可放在冷水锅中,逐渐加热到煮沸,据说这样会使它们先逐渐昏迷,死时无痛苦。煮20分钟即可。必须除去蟹类有毒的部分:扭断双爪和腿,使蟹背部着地,用大拇指从尾部掀开腹盖,并弃去,这样可以避免胃中的东西感染蟹肉。接着用拇指压住蟹的口部,向下向外拖离一整块口颌和内脏器管。蟹肺,又称“死人指”有毒,不可食用,在这一操作步骤中可以除去。清洗小龙虾更是容易。沿背部向头部方向切开并分裂开,胃部就在口后面,可以连同头部和肠道一起除去。海龟的肉营养丰富,卵也富含营养价值———如果你很幸运,会碰到在沙滩上产卵的海龟。

    “这个自带太阳的地下世界,应该是一个人造生态系统。”石苓人指了一下穹顶上的那个光球。

    “我打算过去,进到那穹顶窟窿附件去一探究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游慕容抓起身边的枪,缓缓向着穹顶走去。

    石苓人没有说话,只是抓起了自动步枪,趴到一块岩石后面。

    就在刚才游慕容起身的时候,我眼角的余光看到有个楔形脑袋在山下的植被丛中晃了一下。如果没有看错的话,那应该是刚才伏击那三只螭龙的大块头。从这东西刚才的表现来看,它的智商应该比螭龙要高得多。在生物界中,擅长伏击并能耐心潜匿的物种,通常都是极度危险的掠食者。

    那家伙蹑手蹑足摸到这小山附近,难道是它发现了我们和游慕容?

    从认识石苓人开始,我对危险从来不抱任何侥幸心理,我轻轻打开了射击保险,准备在那怪物再度露脸的时候将它一举击毙。

    至于会不会惊动远处正在围猎的蛇人,我已经不在乎了。说到底,见多识广的我现在根本不怕那些笨手笨脚的蛇人。

    我相信小默姐一定能够通过远程侦测找到了自己,那样的话,援军应该也在来的路上了。

    果然,没过多久,那只楔形脑袋又冒了出来。

    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那怪兽硕大头部左侧足有鸡蛋大的凸出眼球,转动中恰好与我视线相撞!那目光中透出无尽凶残和狠戾,我瞬间屏住了呼吸,我勾住扳机的食指也忍不住紧了一下,差点下意识地扣枪开火。

    但那畜生忽然又把头扭开去,无声无息中,唯见其鼻孔不停阖动,眼部后方布满针状肉瘤的短耳也绷得笔直。

    看来,这家伙的眼力并不犀利,靠的还是嗅觉和听觉。

    石苓人低声说:“这家伙是彘兽,《山海经》中记载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囗,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出于黧山,样子象牛,皮毛黑色,叫声象婴儿一般,以人为食,极为凶恶。”

    我不再犹豫,仔细瞄准了它的眼部,虽然这畜生也是全身鳞甲护体,但它的眼睛却没有厚甲遮掩,子弹打进去,直透脑颅的致命效果应该是最好的。

    我和这彘兽看似无冤无仇,但我要想保证自己和游慕容的安全,就绝不能坐视它在身边游来逛去。不然,等到双方真正迎面撞上,那就是一场悲剧,而且这场悲剧很可能会以己方的全灭而告终。

    我这边正欲扣动扳机发出致命一击时,那怪物突然探颈往斑绿阔叶植被中一伸,再缩回来时嘴里已经咬住了个嘶鸣挣扎的东西!

    石苓人定睛细看,那彘兽嘴里衔的居然是一只四足食草兽。

    不过,当我看到那食草兽身上交错捆着几条皮索时,脸色立刻变了。

    彘兽狠狠一口咬下,欲将那四足食草兽撕为两段。不料这一口下去,只觉一个冰冷坚硬的东西直接从自家上颚贯穿通透,当即痛得狂嚎起来!

    躲在岩石后的石苓人看得清清楚楚,自以为捡到便宜的彘兽上颚被一根钩状金属物洞穿,那钩子末端连着的皮索缠绕在四足食草兽身上,显然是这个活物陷阱的重要组成部分。

    彘兽受创之后狂性大发,一对前肢搭上食草兽躯干,咬住对方脖颈侧头甩颈胡撕乱扯,三下五除二就将那可怜的替罪羊变成一堆烂肉。

    就在彘兽大施婬威之际,七八只蛇人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它身边凭空冒了出来,手里都攥着爪刀,蛇鞭,还有几根像是活套索一样的东西。显然,这个陷阱正是它们布下的杰作!

    拿着活套索的两只蛇人迅速靠近后抛出手中家什,准确无误套住了彘兽的头颈,紧接着各自拉紧皮索。那彘兽怒吼一声,甩动头部,立刻将两只蛇人带得东倒西歪。

    一只手持蛇鞭的蛇人趋前挥鞭抡出,鞭梢触及之处,那彘兽左前足竟然一软,大半个身子随即塌下来,同时口中也发出凄厉哀嚎。蛇人的这种鞭子果然有蛇毒,感觉有麻痹生物神经系统的效果,即使是那十多米长的彘兽也照样抵挡不住。

    另一只蛇人拽住透穿彘兽上颚的青铜钩皮索,挥动手中爪刀径直向它凸起的眼球剁去。

    那彘兽也不傻,晃开脑袋冲着对方就是一顶,将那蛇人推翻了几个跟头,摔入斑绿阔叶植被中。如果不是它嘴里还衔着半截食草兽的尸首,上颚又被锋利青铜钩洞穿,刚才那一下肯定会用獠牙利齿来招呼这只胆敢靠近的蛇人。

    但被拱翻摔飞的那只蛇人转瞬间又从阔叶丛林中扑将出来,手里的爪刀早已不知去向。但见它伸手揪住彘兽颈侧的皮肤褶皱,动作灵活地蹿上这体形比自己大了十多倍的猎物头顶,右前肢从腰间抽出一柄宽厚的短刃,顺势扎入那彘兽眼中。

    再遭重创的彘兽仰天怒吼,疯狂甩动着头部,似乎想籍此将刺入自己眼中的利器和剧痛全部解除。但那一击得手的蛇人却牢牢抱住彘兽的脖颈,任凭对方如何狂甩乱扭都纹丝不动。

    这一幕惊心动魄的围猎,看得石苓人都呆了。

    那只蛇人的动作一气呵成,中间几乎没有停滞,在我们看来虽然还不够快,但就其悍不畏死的作风,已经算得上是一位猛士了。

    这些蛇人在围猎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智商和合作,也不由得令我们对它们有了几分刮目相看的感觉。这些蛇人的围猎,让我想起刀耕火种时期的原始人,不也是这样共同配合对抗充满危险的大型猎物吗?

    拥有如此智商和社会组织性的蛇人,也许叫亚人更合适。

    骑在彘兽头上的那只蛇人像是已经和座下的猎物合为一体,彘兽疯狂甩动头部的力度和频率越来越惊人,但它就是一动不动。

    彘兽身受两处重创,力气渐渐衰竭下来,甩动幅度一减,周围等待已久的那帮蛇人立刻靠上来,挥动爪刀猛剁那彘兽。石苓人低声说,《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象辞》说:《师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坤地,上,是地中有水之表象。地中蕴藏聚集了大量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象征兵源充足;君子要像地中藏水一样容纳天下百姓,养育众人,这样就会有众多的士兵可用。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初六,出师征战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如果军纪混乱必然有凶险。《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象辞》说:“出师征战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要号令整齐,行动一致,赏罚分明。如果军纪不良,指挥不灵,必然要发生凶险。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九二,在军中任统帅,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君王多次进行奖励,并被委以重任。《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象辞》说:“在军中任统帅,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表明承受‘天命’,因此得到君王的宠幸;“君王多次进行奖励”,说明怀有治国平天下使万邦悦服的弘大志向。六三,师或舆尸,凶。六三,不时有士兵从战场上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凶险。《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象辞》说:“士兵不时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说明不能知己知彼,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自量力发动进攻,结果战败,没有任何功绩可言了。六十四,师左次,无咎。六十四,率军暂时撤退,免得遭受损失。

    几分钟后,那头彘兽轰然栽倒,力竭而亡。

    直到这时,那贴附在它头颈上的蛇人才跳了下来,和周围的同伴们同时发出明显是兴奋的呐喊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