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望兄弟们支持(第2/6页)第二世界之王者归来

香接过其中一个丫鬟手里的宫灯,引导李煜走了进去,那两个丫鬟则轻施一礼后退去。

    李煜的卧室外是两个丫鬟的起居室,此时一个和冬香长的一模一样的女子,正和一个丫鬟两人躺在床上昏睡,不时有微微的鼾声传出。

    李煜路过外室时,特意扫了一眼,看到床上正酣睡的冬香,再看看眼前的,他心里亦然有数,嘴角竟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易容之术他也有所闻,今天见到了,但这不是他所关心的事情,他现在心里既是焦急又是欣慰,因为自己藏在心里两年多的牵挂与惦念之人,终于要有消息了。

    走进自己的卧室,李煜一落坐就迫不及待地望向正对自己施大礼的冬香。

    “奴婢,百花宫尚舍絮云见过国主。”(尚舍,宫内女官名,等同于主管一职。)

    “原来是凤蝉身边的絮云,好,好,平身吧。”

    “谢国主,千岁,千千岁。”

    李煜听到这熟悉的称呼,心神激荡,眼睛湿润,深深地喘了几口气,回复下激动的心情,手指向自称絮云的女子。

    “花妃可安好?遁儿可安好?现住何处?”

    絮云施礼

    “娘娘和三殿下都一切安好,现住在‘玉feng山’中,只是娘娘思念国主,叫奴婢前来探望,奴婢这有娘娘呈给国主的一封密函。”

    “快快拿来。”李煜有些着急的站了起来。

    絮云将一卷三寸长的素纸呈给李煜,李煜颤抖地将其展开,望着上面文秀的字迹及字里行间对自己的思念之情,李煜潸然落泪,而看到后面时,他收起愁颜,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自己的第三子已经快三岁了,但自己这做父亲的竟无颜一面,信中提到,此子出生时满室飘香,更随自己丰额骈齿,一目重瞳,看到这李煜心中稍有忧虑,这孩子可别如自己同样的命运,自己在他未出生时,起名李遁,就是希望他从此隐迹在山林之间,和母亲远离尘世干扰,快活过此一生。

    继续看下去,信中多半是写这李遁,此子从小就异于常童,未满周岁就已经可以行走无碍,两岁时就已经认识所有的文字,就这点,说出来估计无人相信,但李煜信,他的花妃绝对不会骗他,由此可见此子定是一神童、天才,李煜心中大慰,自己自负文才,此子这点象极了自己,另外,李遁小小年纪也学文人一样,叫母亲给起一名号,花妃花凤蝉见自己这孩子无论从样貌、还是学识和其他,都挑不出半点缺陷,就起名号无缺公子,毫无缺陷之意,因身份隐秘,对外则随母姓,花无缺……

    第三章前世今生(一)

    李煜拿着信笺的双手激动地不停抖动,看过三遍后仍不舍放下,脸上神情时喜还忧。

    “花妃还要你带什么话没有?”李煜显然不满足于一张信笺带给自己所关怀之人的信息,想从絮云处了解更多的情况。

    “娘娘一再叮嘱我,叫我转告国主,一定要保重身体,以待他日与国主再会,并且,娘娘也叫国主放心,定会将三殿下养育成人。”

    絮云回话时始终是低着头,李煜看不到,她的眼中不时闪过一丝忧虑。

    “他日再会……好……”李煜脸上刻满伤感。

    “我修书一封,你带回去交给花妃,叫她不要惦记着我,赵光义现在也不能拿我如何,倒是你们,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勿让外人知道了你们的身份,一旦泄露出去,赵光义是不会放过你们的,哎,那我为她们母子所做的一切努力就白费了。”

    虽然絮云听不懂李煜话中的深意,但表面意思还是明白的,也确实如李煜所说,如果外界知道李煜还有第三子,那第一个不会放过他们的就是太宗皇帝赵光义,可事实上,这个消息早就传进了官家耳朵里,不然现在哪会有那么多官家高手追杀她们?这也就是絮云忧虑的地方,但很显然李煜并不知情,不知道她们每时每刻都被高手追杀着。

    絮云这次来之前,花妃娘娘特意叮嘱于她,绝对不能将被官家追杀一事告诉给国主,那只能叫国主担心而没什么实际意义,所以絮云没有把此事说与李煜知晓。

    李煜走近梨木书案前,展开一张信笺,提起笔来,稍微想了想,奋笔疾书。

    “回去后转告花妃,不管以后我这边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要现身,也不要与南唐旧臣联系,如我给遁儿起的名字那样,从此隐迹山林间吧,平平安安过完后生。”

    “奴婢一定将话带到。”絮云施礼应承着。

    李煜将信笺吹干折叠好交与絮云。

    “出去时一定要多加小心,府内有很多赵光义派来的高手,千万别叫他们发现了。”

    “请国主放心,奴婢定不会叫他们发现,另外,室外服侍国主的两个丫鬟被奴婢以特殊手法所制,醒过来后也不会发觉有什么不对。”

    “那就好,今天得到花妃及遁儿的消息我心大慰,你也不要再多停留,马上离去吧,路上多加小心。”李煜谨慎地吩咐着。

    “敬请国主多多保重,奴婢这就去了。”

    李煜不舍地点点头,挥了挥手,絮云行了个大礼后,轻轻推开房门走了出去,李煜望着絮云的身影慢慢没入庭院之中……

    ****************************************************************

    玉feng山,地处鹿城境内(今江苏昆山),位于鹿城府西北处,离鹿城府约70里,此地平畴百里,然玉feng独秀,满山苍翠,而且山石洁白似玉,世称玲珑石,因而此山有“真山似假山”之誉。

    玉feng山分东、西两峰,东为擘云峰,西为紫云岩,紫云岩为山之主峰,多危岩怪石,但也因山势险峻,鲜有人迹。

    擘云峰山上有座慧聚寺,为南朝梁代所建,极具规模,据称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山东侧长有琼花,高之米有余,每年四五月间,满树银花,花开八朵一组,因有“聚八仙”之名。

    每到春夏之交时,山上更开满千年红、香花槐、黄花槐、天竺桂、桂花、重阳木,小路两边的植物种类更是多不胜数,姿色各异,所以来此寻幽访圣游春的游客众多。

    此时在紫云岩南麓一石室内,一个头戴幞头(书生巾),身穿月白素服的垂鬓童子,正在石案前神情专注地埋头练字。

    这间石室很是简陋,除了石案外,就只有一石墩及一书架,虽简陋却很洁净,而在室内两侧的石壁之上,用以照明的不是油灯或蜡烛,竟是两颗闪着毫光的珠子……

    童子身后右侧方有两个梳着三髻丫的丫鬟伺立一旁,看年纪也就在7、8岁间,还是满脸稚气,她俩偶尔会好奇地瞥一眼面前童子的背影,有时赶上童子抬首做凝思状,就可看到他的面容……

    宽额,瓜子脸,面若中秋之月,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特别是那双眼睛,竟一目重瞳,眼神深邃异常,其中充满了不可描述的智慧之光,真是一副好相貌。

    最奇的是,这童子小小年纪,毫无他这年龄稚童该有的稚气,而且身上似乎与生俱来便带着一种慑人的魔力,不可抗拒的魔力,似乎高谪在上,又似远离俗尘……他穿的也不过只是件普普通通的白麻衣衫,但那种华贵的、超然出尘的气质,已非世上任何锦衣玉带的公子能及。

    石室的石门轻轻被推开,一个年轻女子悄然走了进来,她身上穿的是件绣有云霞图案的织锦宫装,长裙及地,一头光亮的青丝秀发盘成宫髻,光灿灿的金簪,缀着亮荧荧的玛瑙珠子,颤巍巍地垂向前额和两鬓,举手投足之间,有着一种常人比拟不来的雍容华贵。

    看其面容,如花的玉颜上,一双凤目隐隐含威,眼神中更透露出一股寒意,娥眉淡扫,朱唇轻点,浅浅的胭脂遮住了略显苍白的脸色,却掩不去眼角眉梢淡淡的忧愁。

    她一走进石室,伺立一旁的两个小丫鬟马上弯下身躯,刚想张嘴欲言,年轻女子摇了摇素手,两个小丫鬟立时知趣地低着头退后几步,神情竟有些紧张,看似很怕这年轻女子。

    坐在石案前低头写字的童子并没发现有人进来,仍神情专注地写着什么,年轻女子望着童子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怜爱之色,当走到他身后,望向铺在石案上的纸张时,脸色冷了下来,眼中的寒意又增加了几分。

    “又在写这些鬼画符的东西。”女子对着童子冷冷地叱责道。

    而听到女子的声音,写字童子的身躯一震,笔停了下来,转脸看到身后的女子一楞,马上从石墩上下来,微微施礼。

    “遁儿见过娘亲。”童声中毫无任何感情。

    “哼”

    女子重重哼了一声,坐在刚刚童子坐着的石墩上,童子似冷漠、似拘谨地后退两步低着头面对着母亲。

    童子的母亲,这个年轻女子望着面前自己的孩子,神情复杂,又看了看他写的那些自己不认识的鬼字。

    “遁儿,为娘的与你说过多少回了,多把心思用在教你的武艺和其他技艺上,虽说你现在已经熟读四书五经,但你万不可骄傲自满,而荒废了学业,你看看你,每日写的这些是什么?有何用处?你道于为娘听听……”

    年轻女子语气渐渐严厉,最后用手轻轻敲着石案上的纸张。

    见自己的娘亲发怒,童子学那两个丫鬟一样低着头,一言不发,那两个小丫鬟更似怕的身躯有些颤抖,也难怪她们害怕,就在前几天,她们的一个小姐妹惹恼了娘娘,落得个被处死的下场,这些丫鬟多都7、8岁间,还是小孩,怎能不怕?

    年轻女子望着自己的儿子,自己这孩子异于常童,才两岁多就异常的懂事听话,之所以如此,想来也和她们的经历有关,特别这一年,经常有官家高手追杀她们,小孩子见惯了打打杀杀,自然成熟的就快些。

    但随着自己儿子的成长,他也渐渐越难管教,并且有时还做些古怪的事,就象眼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总会写着这些叫人看不懂的鬼画符般的文字,问他是什么他也不说,并且奇怪的是,每次这孩子写完这些怪字,之后一连几天都会神不思属,更一个人躲在某个家落里发呆。

    为此她也考虑了良久,但始终不明白为何儿子会如此,开始大家觉得是不是此子受到了惊吓,还记得他第一次看到死人,竟吓的昏了过去,但随后又几次血腥场面,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脸上毫不变色,所以看来原因并不在此。

    最后自己身边的絮云对自己说,天生不凡之人必有异于常人之处,对于这种说法,她有些赞同,自己这儿子真可谓是天才,7、8个月时已经能跑能言,到他2岁,已经能认识所有的文字,这还不说,不管什么只要对其教过一遍,马上就能领会,而且能举一反三,特别叫她欣慰的是,自己从他2岁起教其武学,普通孩童都是2、3岁起练外功,到5岁才能修炼内功,但自己的遁儿,2岁就能明白自己所教授他的简单内功法诀,更是在修炼之初就小有所成。

    第四章前世今生(二)

    年轻女子正心想着该如何说教儿子,石室外一丫鬟脚步轻快地跑来,

    “禀告娘娘,絮云姑娘回来了,正在前厅候着呢。”

    “絮云回来了?”女子脸带惊喜之色,站起转身面对小童。

    “遁儿,现在修炼娘教你的内功去,晚上娘要检查你的进度。”

    小童轻轻应了一声,脸上仍是一副云淡风清,年轻女子无奈地抿了抿嘴角,随那后来的丫鬟匆匆走出石室。

    见自己的娘亲走远,小童走近石案前,收拾着上面的纸张,旁边的两个小丫鬟互相望了望忙走上前。

    “公子,以后这些事就叫奴婢们做吧,请公子不要难为我们了,若叫娘娘知道……”说着一个小丫鬟轻轻摸去眼角的泪水。

    小童望着流泪的小丫鬟一眼,眼中满是怜悯之色,停下手里的动作。

    “小云、小霞,你们做吧,哎……以后你们做什么事如娘娘怪责你们,你们就往我身上推,就说是我让做的,知道吗?”

    “谢公子,奴婢知道了。”

    小童走出自己的书房,在石制甬道内转了两转走到一间石室前,石室门前站着一个身着青色武士服的二十许女子,见到小童忙躯下身子。

    “奴婢翔凤见过公子。”

    小童点头,走进石室。

    这间石室更是简单,除地上一石榻外别无他物,并且没有灯光,石门一关上,小童立刻置身于黑暗之中。

    他轻步来到石榻前,眼前的黑暗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近一年黑暗环境下的锻炼,他早习惯了,只是他盘膝坐下后并没去练娘教他的吐呐功夫,而是单手支腮陷入沉思……

    真叫那年轻女子说个正着,每次写过那些鬼画符般的文字后,小童就一个人找个地方发呆,其实那些在别人眼里鬼画符似的文字,在小童眼里却是无比熟悉,这是他心里的秘密,只有他一人知道的秘密,也是个不能对外人言的秘密,包括他的娘亲,因为他来自未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在原来的那个世界他叫秦刚,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或者说是个小新兵蛋子,因为他刚刚入伍,而就在那时,正赶上一场特大洪水,作为抗洪抢险中的一员,他所在的连队冲在了第一线。

    还记得那天,天空仍下着暴雨,他们连队接到任务,去救援一个被洪水包围的小山村,他们开着救援艇赶过去,等到了那个小山村,肆虐的洪水已经涨到齐房高,好多村民没能及时撤离到山上,被困在自家的房顶上,他们开始一个个地救人。

    等他们拯救到最后一户人家时,突然那所房子坍塌了,原来站在房子上的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顿时掉进水中,孩子吓的哇哇大哭,可房子坍塌在他们身下形成一个大旋涡,一下将他们拉扯进去。

    秦刚他们几个腰间绑着绳子的战士,见此都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拼命地向他们沉下的地方游,也不知道是不是秦刚的幸运,还是那家人的幸运,在浑浊的河水下秦刚找到了他们,并与战友合力将他们拽了上来。

    洪水流速很快,将几个人拉上救援艇谈何容易,秦刚左手抓着那孩子,右手拉着孩子的母亲,脚下用力地蹬踏着。

    秦刚永远忘不了那一刻,那个女人撕心裂肺地痛哭着,喊着叫秦刚救她的孩子,而那孩子也哭喊着妈妈,嘴里不时吐出些肮脏的东西,那时秦刚很是揪心,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孤儿,所以心里想着绝对不能叫那孩子也成为孤儿,想及此,他将自己身上的绳子解下绑在了那孩子身上,然后使劲顶着那母亲向救援艇游去。

    没有经历过水中救援的人无法想象,此时在水下极其消耗体力,也许就短短的十几米距离,可迎着水势付出的体力不亚于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