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我入内阁了?!(第1/1页)大明王冠
火锅?
朱棣哂笑,若论火锅,还是应天的涮羊肉好吃,尤其寒冬腊月,吃着涮羊肉听丝竹之乐阅歌女飞舞霓裳下的垂柳腰肢,真是个人间美事。
乐道:“麻辣味的?朕没记错的话,蜀人喜欢用花椒佐味而麻,你老家不是蜀中的罢,何况火锅并无麻辣一说。”
黄昏笑了笑,“微臣独创,到时候陛下一试便知,好吃得很。”
朱棣咳嗽一声,“说正事罢,你那近郊良田种的番椒并不能给朕惊喜,至于你最后要用什么来给朕惊喜,朕很期待,不过当下有个差事给你。”
黄昏几乎想都不想,一脸读书人的傲然气,“微臣可以拒绝么?”
朱棣讶然,“你知道是什么事?”
黄昏眉毛微挑,胸有成竹,“容微臣僭越的揣摩一次圣意,还请陛下不要降罪,解缙被贬到交趾后,内阁九人欠缺一个名额,而黄淮已任内阁首辅久矣,是有大才之士,陛下今次北上,应是有意让他去顺天任职,那么内阁便缺两人,陛下是想让微臣入内阁罢。”
傻子都看得出来。
内阁首辅黄淮,虽然平日里不显山露水,但朱高炽兼国期间,双方关系亲近,在朱棣眼中,内阁三杨只有杨溥是太子党,杨荣和杨士奇二人隐藏得比较深。
而黄淮早露了形迹。
只不过黄淮比较有原则,尽管是支持朱高炽的,但他还是禀持着是永乐臣子的心,所以看似站队,实则对朱高炽的帮助有限。
要不然朱棣早把他撸了下去。
不过此次北征,顺天行部那边会很忙,就靠郭资、黄福和叔父黄观,力有未逮? 所以朱棣很可能顺便将黄淮带去顺天。
如此一来? 新的内阁首辅很可能是金幼孜,或者杨士奇。
但内阁便只剩七人。
所以需要补缺两人。
朱棣北去? 太子在南兼国? 和太子划清了界限的黄昏是个人选之一,还剩一个人选? 极有可能是从翰林院那边选一个侍读、侍讲之类的,绝对不会在东宫属官中挑选。
但黄昏还是要先拒绝一下。
入内阁? 这是个好机会? 只有进入内阁,才有成为首辅的可能,也才能将内阁打造成大明的“相”,但黄昏不愿意对此表现得很急迫。
果然? 朱棣讶然问道:“为什么?你想清楚了? 这可是高升。”
内阁成员再怎么的也是五品。
而你黄昏现在虽然一堆官职在身,全是些没甚实权的七品官,就是你家的诰命夫人徐妙锦,论官阶都比你高,夫纲不振啊? 夫纲不振会引发什么,你黄昏心里没点数么? 真实案例,你去看看大唐的那些驸马们? 哪一个日子过的不凄凉。
黄昏依然一副读书人的傲然气,“微臣没时间? 还请陛下另擢贤能。”
朱棣:“……”
在刚才那一瞬间? 他帮黄昏想了无数个拒绝入内阁的理由? 但是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么个理由,说出来谁信啊。
恐怕古往今来的仕途上,也只有这小子一个人用过这种理由拒绝高升罢。
算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小子没上进心就随他罢。
于是没好气的道:“那就罢了。”
黄昏啊的一声,一脸懵逼!
在过去任何一个时间,朱棣要让他进入内阁,他都求之不得,要知道大明臣子的巅峰,就在这内阁之中啊。
可惜内阁很忙,而他现在真的没多少时间。
永乐六年,朱棣北征,必将大胜,漠北那边到时候需要人去治理,而自己想去占据大明的北境,最好的切入点是从内阁出发,又或者是军伍,可惜,自己把神机营中军指挥的官职丢了。
但是现在进入内阁的机会就在眼前。
可今年又必须把番薯和苞谷培育好。
这是黄昏犹豫的原因之一,当然,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最主要的是黄昏浪了一把:天子邀请贤才,贤才不是一般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假意推辞一番,然后会说陛下既然如此的求贤若渴,那我黄某人只好却之不恭了……
我黄昏大官人好歹算是半个读书人,就不能拿出点读书人的傲气,来点假把式么,显一下老子也是很有风骨的人。
如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以后在同僚面前也有吹嘘的资本,关键是运气好还能在史书上留个“不贪功名利禄”的读书名声,形象骤然拔高几千尺。
何况黄昏想着去了内阁后继当甩手掌柜,想用这个和朱棣谈条件。
哪料道朱棣不按套路出牌啊,老子才拒绝一次,朱老板你就下了台阶,说好的三辞再拜呢,说好的求贤若渴呢。
于是黄昏后悔了,不无尴尬的讪讪问道:“陛下不再考虑考虑了?”
朱棣恍然大悟,忍不住无声而笑。
好小子,原来你在跟老子玩这一手,圆滑了啊,世故了啊,谁给你长的脸?别人德高望重有经纬之才的能人贤士如此作态也就罢了,你个恩赐的同进士,哪来的底气玩这一手。
捉狭道:“朕金口玉言,岂能更改。”
黄昏懊恼万分,不甘心的做最后的挣扎,敞开了说:“要不,微臣就为陛下去内阁分忧?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啊,微臣要给陛下准备惊喜,在内阁那边大概也就能挂个名罢了。”
这个时候就别说什么风骨和脸面了,内阁辅臣它不香吗?
朱棣无语。
你当是过家家游戏,你想入内阁就入内阁?
晚了。
朕现在很不想给你这个机会。
你还想给朕来个三辞再拜,你以为你是黄观那样的千古状元么,你小子的读书人身份都是半灌水,你的功名还是朕给你赏赐的,严格来说,你这个读书人都假得很。
不过朱棣终究是君王,讲究个制衡之术,站在中立立场的黄昏,确实是在应天盯住老大的最佳人选,还有一点,近期打算重用纪纲,让他清理在大明疆域之内的细作和谍子,自己去北征之后,就靠太子压慑,纪纲怕是要上天,所以需要提高黄昏的地位,以便掣肘纪纲的锦衣卫。
于是别扭着点头,“善。”
朱棣继续道:“朕下午会下旨意,你将以翰林侍读的身份入内阁,好在你之前有功名,这倒不是个难事,可以服众,但你说没时间的事情,自己去和金幼孜商量罢。”
黄淮要跟随自己去顺天,新任内阁首辅朱棣决定用金幼孜。
黄昏长出了口气。
还好还好,还好老子悬崖勒马见机得快,要不然这内阁辅臣就浪没了。
果然,读书人的那一套自己玩得不溜啊。
尴尬之余,很是振奋。
奋斗了六年,老子终于趁着内阁还没成权力中枢之前,成了大明第二任内阁辅臣,而且以自己做过的种种事情,青史留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已入内阁,首辅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