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国之根本(第1/1页)大明王冠
说是尽快出发,不过朱棣耽误了几天,大战过后总有些事情要处置,抚恤烈士、奖赏将士这些安抚军心工作不可或缺。
之后,再一路南下回到应天。
几乎抵近年关。
朱棣回来后,只需要再参加一次大朝会全国就开始放假,而此刻京畿中一些老家在远方的官员,有回故乡打算的人早已经离京,剩下的留守官员大概就平日四五成左右。
是以这个大朝会很是寡淡。
折子倒是多。
兵部、五军都督府乃至于地方卫所,都有高官上折子,但说一事:榆木川战事,己方在拥有大好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为何还是惨胜?
请陛下给那一万余埋骨他乡的袍泽给个说法!
这是要追究黄昏的军事责任。
朱棣也是头疼。
追究吧,当时是自己让黄昏去钦差的,并赐安北将军,着二品朝服携兵符而去,甚至还给了他天子剑,这责任追究下来,不是打我朱老板的脸?
以后史书就会说我朱棣么得眼光。
不追究吧,那一万多将士死在关外,不说一万多,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因为黄昏的决策失误白白牺牲的,所以这得有个说法。
否则无法平军心。
从内心上来说,朱棣其实不太愿意追究黄昏的责任,抛弃上面的犹豫不说,朱棣知道以后的征讨外夷少不了黄昏的身影,而且黄昏还年轻,作为天子,你得给你的臣子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时,你也要给他们犯错的空间。
现在的错误不可怕,大明当下能承受。
至少黄昏很快醒悟了他的不足。
假设在未来,大明全力出征漠北,万一让黄昏总领一路兵马,而他那个时候才发现己身能力的不足,很可能导致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所以朱棣对这件事比较宽容,加上现在还需要黄昏治疗小宝庆,索性拖一下。
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于是对众多臣子说,今岁大胜,先有安南为交趾入我大明疆域,又有榆木川徐辉祖率军大破阿鲁台部,斩阿鲁台儿子马哈丹之首级,是天降神眷,值此万家灯火迎春之际,应普天同庆,追责之事,节后再说,然后朱棣又一阵云里雾里的给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官员一些有的没的虚的实的封赏,意思就是告诉他们,老子给你们好处,堵你们十多天的嘴,就别在春节让老子糟心了,让老子愉快的过一个春节,春节之后等草原雪化了,老子就要出征漠北,所以你们千万别给老子把军心弄散了。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人一看,陛下都这个态度了,咱们还追着不放,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于是永乐五年年末的应天,一片祥和。
只有一个地方例外。
神机营!
朱棣给神机营那边拨款甚巨,哪怕过年也在郑亨的率领下练兵,而且随着兵器院那边在金银铜铁和火药资源足够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生产火炮和火铳,但有产出,朱棣立即令人发往神机营,当火炮和火铳超过人数了,立即从京营、五军都督府的地方卫所抽调精兵补入。
暴兵!
大明的神机营在丧心病狂的暴兵!
朱棣看着日愈壮大的神机营,看见了黄昏描绘出的壮丽画卷。
永乐五年的春节,和以往没什么不同。
硬要说有,大概是京畿城里忽然多了一些人,一些长相奇怪穿着奇怪的人,这些人说着大明百姓听不懂的话,住在京畿的扶摇会馆里,整日里鼓捣着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春节对他们而言,似乎只是一个平常日子。
大明无敌舰队下西洋,时代商行的商船不仅沿途做起来了海外贸易,也顺便高薪邀请了一些能人异士回来,这些人回来后,全部暂时安置在京畿的扶摇会馆。
虱子多了不怕咬。
黄昏知道有无数折子弹劾他,根本没放在心上,日子该过还是要过,不过当下他有些困扰,好不容易出差回来,应该和妻子徐妙锦腻歪一下,毕竟咱家老婆是大明第一美人儿。
从五官到身材,哪一点不是人间巅峰。
何况还有个绯春。
每一次和绯春滚床单,都像第一次的洞房花烛夜,静如处子,那感觉确实不摆了。
可惜……
想而不得。
一路南下途中,因为他在贴身照顾小宝庆,搞得这小姑娘现在只喜欢他,和别人没话说,差点连公主府都不住要搬到隔壁的黄府。
黄昏也是无奈,只好暂时去公主府夜宿。
为了避嫌,徐皇后从宫中调来一些宫女,这才让黄昏没有压力的和小宝庆在同一个院子里起居,要不然名声会臭。
小宝庆毕竟才十二岁。
因为是春节,小宝庆失忆的消息被朱棣压着,打算等春节之后,让吕芗、吕复、匡愚,乃至于已经垂垂老矣的萧九贤一起给小宝庆会诊,当然,这之前吕芗已经去公主府诊治过,得出的结论还是比较好,基本上不会再恶化下去。
也就是说,小宝庆就算忘记了过去的所有事情,但从独石关归来后的记忆不会出现问题。
别说,小宝庆还真就慢慢的在忘记过去。
只有一件事忘不了:黄昏是他的贴身小太监。
黄昏也是无语。
没办法,只好假扮太监继续在公主府过日子,不过白天就带着小宝庆回黄府,腊月二十九,黄昏在黄府之中写对联,绯春急匆匆跑进来,说姑爷,沈熙礼来了。
黄昏放下笔豪,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小宝庆,叹道:“去请到书房来罢。”
现在一刻都不敢离开小宝庆。
只要自己不见的时间超过一刻钟,小宝庆就要到处跑着去找自己。
头疼。
沈熙礼落座之后,黄昏笑道:“我不是说过么,扎帐的事情以后交给你去办了,我只需要知道结果就行了,我相信时代商行的每一个人,大家都为了共同目标在奋斗,当然,任何群体里都有蛀虫,我也相信你沈熙礼的能力,足以将蛀虫剔除出去,今天来是关于下西洋的事情?”
郑和从西洋那边拿了多少东西回来,黄昏不关心,因为那个钱是朱家皇室赚的钱,和士族官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黄昏要赚的钱,还是得靠和郑和一起下西洋的商船。
现在,他不关心商船赚了还是亏了。
他只关心时代商行的商船在西洋之行中,有没有带回自己想要的那些东西——那些改变大明整个农业态势关系着国之根本的东西。
因为有个问题摆在面前,必须解决:
工业萌芽了,经济起来了,医疗发达了,民智开了,那么人口数量也必然会暴涨上去,相应而来,暴涨的人口靠什么吃饱饭?
这是个国之根本的问题: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