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悟性(第1/1页)入定香

    塾里已经陆陆续续的出来一些学子,陈老爷子也开始不时地向着门口张望。

    还将桌上剩下的一些吃食护着,打断周夫子伸向碟子的手。

    “就剩下这点还不让我吃了!等会孩子们就要出来了!”

    周夫子气的直瞪眼,偏偏陈老爷子小鸡护食一般不让他夹。

    刘兰芝陈子桃两人从塾中出来,陈老爷子连忙招招手让两人过来,将桌子上的吃食拿给两人。

    “快吃快吃,吃不下手上也拿一些。”陈老爷子将这些小吃食拿起递给两人,把一旁的夫子气的牙痒痒。

    “咳,夫子在塾里教导你们尊老爱幼可还记得?”

    陈子桃拿着瓜子的手顿住,又直溜溜向周夫子那边伸去。

    周夫子笑颜逐开,嘴上夸奖着陈子桃手却是伸了过去。

    “外祖父,夫子不止教导我们了尊老爱幼,还教导我们长辈以身作则要好好为孩子做榜样,这些吃食定是夫子看我们温书辛苦给我们的奖励!”

    周夫子的手停在了半空,尴尬的又挥袖背身。

    我教了这句话了吗?

    陈子桃这时也不傻了,甜笑谢过夫子。

    陈老爷子忍住笑意,用手抚着两人的头,心里夸奖着这两丫头随机应变的挺快。

    周夫子鼻子冷哼一声,叫来了伙计来结账。

    伙计利索的将桌子收拾好,末了还给刘兰芝两人多抓了一把瓜子,憨笑道:“夫子就不必给钱了,前几日我兄长家的幺儿入塾,若不是夫子通融先让侄子进了塾中,我们还来不及凑齐那束,我已与掌柜的商量了,这茶水吃食就算在我身上了!”

    周夫子这才觉得他似是与馆中的一孩童相似,连连摆手,“举手之劳,况且你那侄子也是个聪慧的。”

    那伙计听了大喜,他们一家都是为旁人打短工为生,若是家中能出个进士,那也是响当当的事,当即就还要送夫子一些吃食。

    夫子在他转身时将一些董卓无文小钱放下,跟着陈家几人出了茶馆。

    现如今除了金银,大都用董卓小钱,物价飞涨,有时候钱都不一定顶用,是以他还多放了一点小钱给着伙计一些赏钱。

    他月月有着束,加上几个员外给的额外奖励,无儿无女没有牵挂,手里也是有着不少积蓄的。

    出了茶馆,周夫子还欲想再说几句,谁知人家陈老爷子乐呵着领着两个孙女回家享受天伦之乐,根本就不搭理他这个孤家寡人。

    周夫子叹了口气,琢磨着今日的饭菜又应怎么解决,两手背后又回了塾中,在途遇蒙馆和经馆时都停下了身。

    蒙馆的齐长生还在反复琢磨自己的文章,夫子站在他身旁也不知晓。

    他已经几次都未考入经馆,夫子总说他的文章缺少着一些骨气,得不到一丝精髓,年年便是如此,偏偏自己还找不出自己的毛病。

    今日听了刘兰芝的回答,突然灵光一闪,知晓了自己的短处。

    当年第一次考经馆的提议是“君子之道”,他以君子“三德、三畏、五耻、九思”作为题眼,陈述君子立足于世的标准,却是独独忘了本!

    君子立足于世的本!

    知晓了自己的短处,齐长生洋洋洒洒重新写了一遍文章,反复校对。

    夫子站在他身边,拿起他写的几张文章观看,时不时就点头抚须。

    “不错不错,既知晓君子应德才兼备,有所为有所不为,飞黄腾达不忘兼济天下,贫困潦倒也应独善其身,又知君子应顶天立地,永不停息,又如大地一般厚实和顺,容载万物,大气,这文章属实大气。”

    齐长生心下不禁松了口气,但也不骄傲,向着夫子问了一疑惑。

    “学生在写这篇文章时心里有一疑惑,世人常说翩翩君子是温润如玉的,可还有那种为大事的,也应理应是称的上君子的。”

    周夫子点头称是,“这世间不一定学问好就称的上君子,世间芸芸众生,多的是普度众生隐隐于市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君子。”

    齐长生若有所思,心中似是突然有了主意,眼中也闪着莫样的光。

    周夫子看完了他的文章,觉得齐长生应是到了经馆的时候,便考虑着明日便将他调去经馆里读书。

    这边师徒两人各有心事出了蒙馆,便听的经馆处似是有着读书声,齐长生抱着收好的竹书,与着好奇的周夫子又一同转向了经馆。

    经馆不同蒙馆,经馆的学子可以随意翻阅是查找资料,也不必日日还书,是以大多人都选择回家温书。

    周夫子走了进去,只看那馆深处站立一男子,长身而立,背对着他们,他们的脚步声或许打扰到他,此时也转身面对他们。

    “原来是守博,怎滴还不回家在这温书,今日教的你不是早已背的滚瓜烂熟?”

    书塾里也是周夫子的住处,一般放学时很少会有人留在这里温书,以免打扰夫子休息,加上王守博早年丧父,以往他都要早早回去帮着阿娘干活。

    王守博拱手行礼,负手而立笑道:“学子总觉得今日学的还要多加熟记才可,不知可曾打扰了夫子休息?”

    周夫子瑶瑶头,知他努力也不便打击他的积极性。

    王守博确实将自己的困惑说出,想要夫子指点一二。

    周夫子一向提倡塾中学子的悟性,什么问题若是自己没有深误便来问答案,这一向是他的禁忌。

    但今日看他勤学好问也是有了一点恻隐之心,加上王守博的孝道,顾及家中母亲放弃了去庐江的机会,便不由的指导了几句今日所学的妙处。

    王守博醍醐灌顶,心下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今日的疑惑当下就解了,庆幸自己多留这一会。

    旁边的齐长生还抱着沉重的竹书,周夫子也不便多说,领着齐长生去了书阁还书。

    这书阁存了上千套竹书,弥足珍贵,钥匙也独独夫子两人一人一份,平常也是还书拿书时才会开。

    并不是小气,实在是这些书实属珍贵,在这小镇上能找到这么些书也是亏得几位员外财物的鼎力支持,才寻来的书籍。

    齐长生将竹书一本一本码好,认真不燥的态度很是令着夫子欢喜,也庆幸齐长生开窍的快,不枉他待在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