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第 84 章(第1/2页)我爹是王羲之

    第八十四章族长

    长史招到了, 司马该让谁来当呢?

    王献之想了想,又写了一封信给谢安。

    写完信,王献之抬头的时候,发现王羲之就站在他的身旁!

    王献之吓了一跳,他惊愕的看着王羲之:“阿耶?”

    王羲之浅浅一笑,他坐下来。

    王献之把信递给阿陌:“送至东山。”

    “遵命!”阿陌立马退出了屋子。

    凤眼深邃复杂的打量着小儿子, 王羲之嘴角的笑意渐渐淡了。

    “官奴。”王羲之的声音很轻, 很温柔。

    王献之看向王羲之, 开口问道:“阿耶寻我有事?”

    王羲之颔首,他缓缓言道:“这些日子,族人寻我谈话。族中决定,将你养在虎犊的院子里。”

    “什么意思?”王献之愣住了。

    王羲之伸出手, 把小儿子揽入怀里, 他低声叹道:“琅琊王氏族人决定,栽培你为下一任族长。”

    王献之愕然, 他仰头望向王羲之。那双漆黑明亮的眸子, 流露出震惊的神色。

    好一会儿,王献之低下头, 他声音沉闷闷的说道:“阿耶觉得我能当此大任吗?”

    王羲之心疼小儿子,他柔声说道:“若是官奴不愿意, 阿耶派人送你回会稽。”

    王献之摇头, 小声的说道:“不必了。”

    王羲之搂着小儿子,父子两久久不语。

    天色渐暗,王羲之才放开王献之, 离开了王献之的屋子。

    王羲之离开后,王献之坐在案前发了很久的呆。

    阿陌送信回来,点燃屋内的烛火,他轻声叫道:“七郎。”

    王献之眨了眨眼睛,清澈的眼眸里,映着明亮的烛光。

    阿陌伺候了王献之几年,他对王献之还算是了解。见王献之在发呆,说明即将要发生大事了!

    阿陌忐忑的开口问道:“七郎可是遇到了什么烦恼事?”

    王献之摇头,他慢吞吞的出声说道:“替我送一张帖子到征西大将军府。”

    阿陌就知道,王献之要搞事了!

    他低下头,小声的回应道:“遵命!”

    翌日,秋风瑟瑟,王献之多添了两件衣服。

    王献之约桓温出城游玩,桓温欣然应约。

    那座被开发为游乐场所的山,被王献之改名为“逍遥山庄”。

    王献之与桓温来到山下。桓温听闻武陵王在这座山上修建了一家酒肆,贵族子弟们极其喜欢来这里玩乐。但是桓温却没有来过这里。

    “这里,桓某曾来过。时隔两载,多了一些东西。”桓温笑着斜视那些吊车。

    王献之对桓温招手:“这吊车被五郎取名为‘山车’,进到里面,会有人送你我上山。”

    桓温扬眉,他朝王献之走去。弯下身子,进了吊车里。

    桓温身子高大,他进入吊车后,他的侍从便挤不进去了。

    郗超也跟来了,他一直默默的跟随在桓温的身边。

    王献之对外面的人说道:“汝等在此等候便可!”

    郗超眯起了眼睛,意味深长的望了眼王献之。

    桓温点头,示意随从留在这里等着。

    阿陌艰难的伸出手,把车门关起来。然后,他摇了摇铃铛。

    吊车缓缓上升。

    发现轩窗外的景色在移动,桓温露出诧异的神色,目光紧紧地盯着外面的风景。

    放在膝上的手,握成拳头。桓温语气惊讶的说道:“竟然升天了!”

    王献之开口向桓温解释:“有人在拉动索道,吊车才能移动到山上。”

    桓温觉得很神奇,他问道:“索道?何人在拉动索道?为何桓某没看到?”

    王献之告诉桓温:“那些人一部分在山上,一部分在山下。若是足下觉得有趣,上山后,我带足下去见那些人。”

    桓温点头,他又问道:“不知这是何人所造?”

    王献之笑着回答桓温:“我。”

    桓温怔住了,他压根不相信这是王献之造出来的!

    王献之又说道:“山上那座酒肆,外人皆以为是武陵王开的,其实背后的东家是我。”

    这下,桓温有些信了。他重新审视这个玉雪可爱的小人。原以为王献之只是个侠肝义胆的孩子,没想到这孩子竟然有这等大智慧!

    难怪被谢安引为知己!

    桓温深思起来。

    王献之不说话了,任由桓温打量着他。

    很快到了山上,王献之与桓温从吊车里出来。他带着桓温去见那些负责索道运转的员工。

    看到几十人一起拉动铁索,随后铁索运转。桓温大开眼界。

    王献之轻声开口说道:“这些人,原是京城里无家可归的流民。武陵王将这些人招揽到这里干活。如今,这些人有了稳定的生活。”

    桓温低头看向王献之,他出声说道:“这是王七郎的意思?”

    王献之点头:“朝廷不管这些人,世家不管这些人,普通百姓更管不了这些人。”

    “王七郎出手管了。”桓温目光深邃的凝视着王献之。这个孩子有大智慧,更难得的是有一颗仁善之心!所以,才会行侠仗义,救苦救难!

    桓温觉得王献之与他志同道合!他们两人,都想拯救苍生!

    王献之又领着桓温去参观了其他还在建设中的场地。

    流民们正在辛苦的劳动,桓温静静地看着。

    昔日,这些人跪在路边求人施舍时,双眼空洞,黯然无光。现在,他们干活的时候虽然看起来很辛苦,但是他们的眼睛是明亮的!眼中充满了希望之光!

    看了许久,桓温声音沙哑的开口问道:“这里在建什么?”

    王献之回答桓温:“玩乐场所。供贵族子弟消遣。”

    桓温目光幽深的盯着那些人,他低声问道:“建成后,这些人如何安置?”

    现在,这些人眼神明亮,他们心里必定是充满了对人生,对生活的期待之意。若是,建成之后,将这些人遣散,让他们回到以前的生活。这些人,会崩溃吧?

    已经生起了对生活的期望,若是期望落空,人的意志会随时崩溃。

    王献之告诉桓温:“已经在历阳郡为这些人盖好了屋子。等完工后,会送这些人前往历阳郡。会稽王世子在历阳郡购置了许多田产。到时候,这些人会有稳定的生活。”

    桓温点头,他长叹道:“桓某救人,救一时。王七郎救人,救一世。吾不如卿。”

    王献之笑得眉眼弯弯,他仰头对桓温说道:“足下救人,对于被救者而言,犹如再生父母。一时恩情,能令人铭记终生。”

    桓温笑了起来,他伸手将王献之抱起来,朗声言道:“与王七郎相处,如沐春风!时时觉得心情怡然!”

    桓温的力道很大,王献之被他抱着,觉得小腰要断了。他连忙拍了拍桓温的手,指了个方向说道:“请足下放下我,我领足下到那边。”

    桓温丝毫没察觉到王献之的排斥,他笑呵呵的抱着王献之,顺着王献之指的方向走去。

    大步走进竹林里,桓温问道:“王七郎想让桓某看什么?”

    “请足下放下我。”王献之觉得自己的腰,好痛!

    桓温将王献之放下来。

    王献之走到岩石旁边,指着岩石旁的青竹,告诉桓温:“足下说,这竹子里有什么?”

    桓温挑着眉头言道:“竹无心,里边自然没有东西。”

    王献之摇头,他意味深长的瞟了眼桓温,对桓温说道:“不如你我打个赌?”

    桓温心里好奇起来,他走过去,绕着那根青竹观察了一会儿。忽然伸出手,拔出匕首,削断青竹!

    王献之:……

    王献之压根没料到桓温会有这种举动。

    竹子被砍断,液体溅向四周,桓温立马抬起手遮住脸,后退了几步。

    一股清香的酒味,弥漫在空气当中。

    桓温放下手,看到竹心里有青绿色液体,他走上前起来,伸出手蘸了蘸。然后,他含了含自己的手指。

    桓温吃惊:“奇也!这竹子里竟然有酒!”

    转头看向王献之,桓温出声问道:“王七郎早知晓竹心里有酒?”

    “嗯。是我装进去的。”王献之回答桓温。

    桓温这才想起王献之今日是邀请他出来喝酒的!起先,桓温以为王献之是想邀请他到酒肆里喝酒。他万万没料到王献之请他喝酒的方式这么特别!

    望着洒向四周的水迹,桓温后悔的说道:“是桓某粗鲁了!毁了如此好酒!”

    王献之摆手,笑着说道:“不怪足下。这边还有。”

    王献之领着桓温走到另一根青竹面前。

    这一回,桓温没有鲁莽。他静静地观察着这根竹子。然后,嗅了嗅这根竹子。没有闻到一点酒味。

    “这里边也有酒?”桓温将信将疑的询问。

    王献之点头,指着其他竹子,对桓温说道:“请足下取两截竹筒。”

    桓温便用匕首砍了一根竹子,砍下了两截竹筒。

    王献之转头看向阿陌。

    阿陌走到桓温面前,弯着腰伸出手。

    桓温把那两个竹筒交给阿陌。

    阿陌拿着那两个竹筒,在那两个竹筒上蒙了一层绢布。他走到那根藏酒的竹子前面,弯下身子拿出工具,开始取酒。

    时隔几个月,当初打的小孔已经愈合了。阿陌用工具打了个孔,酒水顺着那根细铁管流出来,过滤流进了竹筒里。

    酒香味弥漫开来,桓温笑着拍手说道:“妙哉!妙哉!王七郎竟能想出如此藏酒妙法!”

    取好酒,阿陌将酒水递给王献之与桓温。

    王献之与桓温回到岩石处,两人坐下来浅酌。

    喝了一口酒,桓温闭上眼睛。酒过唇齿,留下清新甘甜的味道。

    “人间美味!”

    桓温说完,仰头饮尽剩下的酒水!

    王献之小口浅酌,动作慢条斯理,一派优雅。

    桓温喝完,转头看向王献之。

    精致如玉的小人,慢悠悠的喝着小酒。斑驳的秋阳,落在他的身上,令人不忍打扰这份宁静。

    桓温静静地看着王献之。王献之从容自若的饮着酒。两人都没有开口说话。

    等王献之喝完酒后,王献之将竹筒交给阿陌。

    阿陌递来一块手巾。

    王献之擦了擦嘴,放下手巾,他弯起眉眼,对桓温莞尔一笑。

    桓温笑着对王献之说道:“不知逸少可曾言过,王七郎最肖他?”

    其他世家子弟,姿态虽然优雅,但是优雅当中带着几分傲气。而王献之,他的优雅从容,继承了王羲之。优雅贵气,一派温润。

    王献之点头:“家君说过。”

    王羲之跟其他人吹牛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么多儿子当中,唯有小儿子最像他!

    桓温挑眉问道:“可还有酒?”

    王献之看向阿陌。阿陌走上前来,弯下腰,对桓温伸出手。

    桓温将竹筒递给阿陌。

    阿陌去取酒的时候,王献之跟桓温闲谈起来。

    “我很欣赏足下,期待与足下共创盛世。”

    听到此话,桓温神色诧异,他淡笑着说道:“如何共创盛世?”

    王献之脆生生的回答道:“让百姓居有所,食有粮。”

    桓温等了一会儿,不见王献之往下说,他问道:“就如此?”

    漆黑明亮的眼眸静静地看着桓温,王献之反问:“还有什么?”

    桓温笑着摇头,忽然仰头望向竹林上方,他缓缓言道:“王七郎不为琅琊王氏考虑吗?”

    王献之回答桓温:“琅琊王氏还没有落魄到流落街头的时候。”

    桓温倏地低下头,眼神犀利的打量着王献之。

    王献之眼眸清澈,干干净净。

    桓温觉得自己多虑了。这个孩子心怀侠义,一片赤诚。一言一行,受人尊敬。他岂能把那些脏污的想法,乱加到王献之的身上?

    王献之告诉桓温:“许多人耻笑足下是贼,我却觉得足下是大丈夫,真英雄。故而,我愿意与足下成为知己,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知己。”

    听了这话,桓温为自己刚才所想,生出了几分愧疚。有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

    桓温低下头,对王献之行了武夫之礼:“桓某愿与王七郎共创盛世!拯救苍生!”

    王献之起身,向桓温作揖。

    既然两人开诚布公了,桓温便不再防着王献之,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贵族子弟看不起桓温,桓温亦是看不起这些贵族子弟。

    王献之告诉桓温,他打算赚贵族子弟的钱,然后用这些钱去安置更多的百姓。

    桓温听完之后,拍手叫好。他十分支持王献之。

    两人越聊越投入,王献之随口提到了郗超。

    “我与会稽王世子相交甚好。听世子言,前两日看到嘉宾出现在会稽王府,与会稽王府的婢女谈话。”

    听到这话,桓温眯起了眼睛,他的眉眼冷了几分。

    王献之疑惑的问道:“嘉宾该不会是看上了那个婢女吧?”

    桓温沉默不语,考虑到王献之与郗超是表兄弟关系,他没把心中的猜疑说出来。

    王献之问道:“足下是不是有话要说?”

    桓温摇头。

    王献之打量着桓温,摇头说道:“足下乃大丈夫,真英雄,有话不妨直言。”

    被王献之如此看待,桓温便不好意思掩藏,他只好把心中的猜疑告诉王献之:“郗府掾本为会稽王府的府掾,桓某升迁后,他才入征西将军府。桓某恐其是会稽王派来刺探桓某的细作。”

    王献之微微张嘴,他神色惊愕,一副吃惊的模样。

    桓温长叹道:“桓某有心收复山河,奈何受朝中大臣与各方势力排挤。”

    这些兵权,是桓温自己靠本事得到的!那些大臣只看到他权威日盛,便对他起猜忌之心。却没有人细想过,他受了多少苦,立了多少功,才得到如今的权势!

    王献之颔首:“我知足下!足下用性命在保卫山河,拯救苍生。足下才是大丈夫,真英雄!然而,足下却没有得到该有的尊敬。定是心有不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