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第 76 章(第1/2页)我爹是王羲之

    第七十六章官奴

    刘惔满怀期待的等了半个月, 时间一到,立马去王家登门拜访。不料,王家仆人却告知王献之去了建康!

    王献之去建康也就罢了,为什么不交代一下假发套的事情!

    刘惔心里纳闷,回到家里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前往建康。

    王濛听说刘惔要去建康, 立马收拾东西, 跟着刘惔一起出发。

    去年, 王濛就跟会稽王提过,他想调到东阳,担任东阳太守。奈何司马昱一直不答应。王濛心里郁闷啊!东山赏菊会后,他就开始生病了。身体不舒服, 心里又郁闷, 王濛当时的状态很不好。多亏了王献之与葛洪上门探望他,并且为他看诊!可以说, 王濛的命是这两人挽救回来的!

    如同去鬼门关溜达了一趟, 王濛病好之后,豁然开朗。既然在会稽王手下干的不快乐。那他就辞官!尥蹶子不干了!

    正好, 王献之邀请了王濛当袁氏商铺的形象代言人。袁氏商铺开出的条件十分优厚!王濛只需要拿着袁氏商铺的商品,到处巡演, 每个月便能得到一千金的工钱!这份工作, 名利双全,一派风流,可比在会稽王手下打工更令人快乐!

    王濛此番去建康, 一来是向会稽王辞官,二来是配合王献之等人,为袁家商铺做宣传!

    刘惔听完王濛的打算,沉默了片刻。去年岁暮,会稽王调升迁他为丹阳尹。年也过完了,休息了这么久,刘惔该回京领差事了。如今听说好友要辞官不干了,刘惔心情略为复杂。

    “阿奴想清楚了?”刘惔眉眼温和的看着王濛。

    王濛颔首:“想清楚了。不后悔。”

    刘惔忽而一笑,对王濛言道:“随心而为,阿奴欢喜便好。”

    刘惔与王濛到建康那日,王献之被王羲之带去了李家,拜访卫夫人。

    卫夫人见过王献之后,立马喜欢上了这个相貌精美的小玉人。

    卫夫人拉着王献之,仔细端视这个小人。最后说道:“七郎天资在阿菟之上。”

    听到这话,王徽之意味不明的瞟了眼王羲之。那小眼神看起来有些欠揍。

    王羲之目光淡淡的睨了眼王徽之,他淡笑着回应卫夫人:“羲之正准备教导七郎学书法。”

    卫夫人笑容慈祥的摸了摸王献之的脸蛋,轻声问道:“七郎可喜欢写字?”

    王献之摇头:“写字很累。”

    王献之前世随爷爷学习过书法,他的书法受后世的书法家影响。王献之并不想以书法出名。

    听到这话,王羲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卫夫人也怔了一下。

    王徽之挑了挑眉头,继续看戏。

    卫夫人刚夸赞王献之今后的成就不亚于王羲之,王献之就在线打脸,说自己不喜欢练字,练字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若是王徽之当着谢安等人的面说这话,王羲之倒是不会在意。卫夫人是谁?那是王羲之最尊敬的人!小儿子得到了卫夫人的欣赏,却如此回答卫夫人,王羲之顿时觉得面子有些挂不住!

    面色恢复自然,王羲之温声解释道:“七郎定是没有写过字,才会对写字没兴趣。等过阵子,我教他书写后,他自然会感兴趣的。”

    王徽之开口说道:“七郎写过字!我见过七郎写的字!”

    凤眼淡漠的扫了眼王徽之,王羲之觉得今日就不该带上王徽之一起出门。

    这两个儿子,越来越顽皮,令王羲之感到头疼。

    见王羲之眼神不善,王徽之补充道:“七郎写的字,别有风韵,只是缺了骨架。”

    闻言,卫夫人好奇了,她对王献之说道:“七郎写几个字给我看看可好?”

    王献之斜了眼王徽之,走到案前提笔书写。

    来到这个时代后,王献之极少写字。只有在谢安的面前,或者在图纸上做备注时,他才会写字。而且每次王献之写字,都会故意把字写丑,将字写得歪歪斜斜的。没想到王徽之仔细观察过他写的文字!竟然如此评价他写的字!

    王献之写完,把笔放下。

    王羲之等人凑过去看他写的字。

    王羲之诧异,小儿子的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的,但是的确别有风韵!尤其是一点一提与弯钩的时候,写法独特,将字体的风韵显现出来了!只可惜,王献之下笔的力道太轻,字体的骨架不够正,不够有形!若是苦心练几年,王献之在书法方面必定有所成就!

    儿女们的书法,都是王羲之教的。六儿一女,每个孩子的书法都练得不错,但是却没有一个孩子的书法能超过王羲之。对于这个小儿子,王羲之不曾教过他练字。可是王献之提笔书写,却自带风韵!难怪卫夫人刚才评价王献之的天资在王羲之之上!

    “七郎天资过人!”卫夫人高兴,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卫夫人坐下来,提笔书写。

    王徽之凑过来,念出了卫夫人写的诗:“堂堂太|祖。渊弘其量。仁格宇宙。义风遐畅……”

    “是《大雅吟》!”王徽之诧异。

    卫夫人把写好的诗,赠给王献之。摸着王献之的头,慈祥的言道:“七郎天资过人,希望七郎不要辜负上天所赐的慧根。你若好好苦练,将来的书法成就,必定不亚于你阿耶。”

    王献之直勾勾的盯着那首诗。被这位女书法家的亲笔墨迹惊艳到了。不愧是钟繇的学生!不亏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这字写得真是惊艳!

    小儿子能得到卫夫人的赏识,王羲之的心情很好,心里也生出了一股自豪感。

    回到王家,王羲之立马写了一篇《乐毅论》赠给王献之。并且,王羲之还给王献之取个小字——官奴。

    这一日过后,王羲之亲自教导王献之学书法。

    王徽之觉得练字无趣,便不跟王献之凑在一起。他在皇宫外面的御街上,开了一家铺子,取名为‘琅琊王五发廊’。开张当日,建康的贵族子弟们全都跑来捧场。大家争抢着,让王徽之帮他们弄发型。

    不过一日,王徽之今年的顾客已经预约满了!

    等王彪之忙完公务,寻王徽之给他染发的时候,却被王徽之的仆人告知今年的预约已经满额了,想要弄头发,等明年再预约吧!

    王彪之哪里愿意等一年!他直接跑去找王羲之,让王羲之把王徽之叫回来,帮他染发!

    王羲之派了好几个仆人去催王徽之回府,全都被王徽之打发回来了。

    “郎主,五郎说他十分忙碌,让郎主莫要去打扰他……”

    王羲之转头看向王彪之。

    王彪之一直等着。见王徽之一个晚辈,架子这么大。他心里不满,开口对王羲之说道:“阿菟,你对五郎太过放纵了。王氏子弟竟然到街边开铺子,给人弄发型,这跟那些身份低贱的匠人有何差别!”

    王献之练完字,走进屋内的时候,正好听到这这番话。他心里不高兴,面上却没有表露出来。

    看到小儿子过来了,王羲之对王献之招手。用漫不经心的语气回应王彪之:“五郎觉得有趣,便当做游戏玩乐。等他玩腻了,自然会罢手。有劳虎犊关心了!”

    王羲之这话虽然说得很温和,可是王彪之却听出了另一种意思。

    王羲之的言下之意,好像在说:我自己的儿子,我自己都懒得约束,你管那么多干嘛?

    “五郎天资聪慧,如此年纪,也可以出仕了。阿菟,你该知晓如今的局势。”王彪之眉目深邃的盯着王羲之。

    自从王导去世后,琅琊王氏在朝堂上的地位就开始下降了。琅琊王氏的势力与影响力仍然在,缺的是有才干的族人!琅琊王氏需要能力出众的人,带领着琅琊王氏权倾朝野,让琅琊王氏恢复往昔的地位!

    王羲之自然明白王彪之的话中之意,他淡淡一笑,轻声言道:“我这几个儿子,不堪重任。虎犊切莫把希望寄托在这几个晚辈身上。”

    王羲之本来就厌恶党争内斗,他自己不愿意参与其中。自然也不会让他的儿子参与其中!

    王彪之皱着眉头,神色无奈的回应王羲之:“阿菟,你我之子,无论资质平庸,亦或是天资过人。但凡是王氏子弟,那就必须要承担责任!王家人人尽力,才能重振家族!”

    话锋一转,王彪之又说道:“阿菟,既然已经来建康了,你就不要再离开了!我会给你安排一个官职,你好好助我!”

    王羲之摇头:“我已答应了殷深源的请求。”

    王彪之愕然,诧异的问道:“你要跟着殷深源做事?如今桓符子权势过人,会稽王征辟殷深源出仕,目的是想让殷深源与桓符子二者相斗。你要帮着殷深源斗桓符子?”

    王羲之摇头,没有正面回答王彪之,他直接说道:“时候不早了,虎犊先回去休息吧!”

    王彪之锁眉深思,临走前,他叮嘱王羲之:“五郎归来时,转告他,我有事寻他。”

    “嗯。”王羲之轻声回应,目送王彪之离开。

    王彪之走到门口,想起什么事,他又返回内室,出声告诉王羲之:“七郎也该进宗塾上学了。阿菟让他早些上学吧!”

    王羲之本来想等端午过后,再送王献之去宗塾上学的。既然王彪之催了,他只能点头。

    等王彪之离开后,王羲之对王献之说道:“官奴,过两日,阿耶带你去见四郎与六郎。今后,你留在宗塾里,好好学习。”

    来建康也有半个月了,王献之住进了传说中的乌衣巷。自从见过卫夫人后,这半个月,王献之一直在跟王羲之学习书法。王徽之自己开了个发廊玩得正嗨,平时压根不回乌衣巷!

    听说王濛跟刘惔也来建康了,但是王献之整天被王羲之盯着练书法,压根抽不出时间去见这两个人。

    王羲之来了建康后,也不去朝廷任职,他天天守在王献之的身边,盯着小儿子学书法。

    从早到晚被王羲之盯着,王献之的压力有些大。他生怕会露出什么破绽,让王羲之发现异样。

    王献之在想,是不是去了宗塾,会轻松一些?

    于是,王献之乖巧的点头回应王羲之:“好!”

    见小儿子不排斥上学了,王羲之挑眉问道:“官奴想去宗塾了?”

    来建康前,王献之亲口说过,不想进宗塾上学。如今,他竟然会听从这个安排,不得不让王羲之多想。小儿子的想法比较多,王羲之担心小儿子答应去宗塾上学,是另有其他目的。

    王献之叹了口气,露出一个无奈的小表情:“我不想去,就可以不去了吗?”

    王羲之笑了起来,原来小儿子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顺从了这个安排。

    “官奴明白就好。”王羲之伸手,点了点王献之的小鼻头。

    听说王羲之要把王献之送去宗塾,王徽之立马关铺子回家。

    “阿耶,不是说等端午过后,再送官奴去宗塾的吗?为何提前了?”

    王羲之有十天没见到王徽之了。见王徽之给自己弄了个漂染,将额前的发丝染成了水蓝色,王羲之眯起眼睛打量着他,不温不火的说道:“五郎,近来你很逍遥。”

    王羲之觉得这个儿子最近很飘!

    王徽之转头问其他仆人:“七郎呢?”

    王献之从内室走出来,对王徽之招手:“五郎!”

    十天不见,王献之觉得王徽之的气质发生了一些变化。王献之出声问道:“五郎,你长个了?”

    闻言,王羲之重新打量王徽之。这才发现五儿子好像是长高了一些。

    王徽之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腿,摸着下巴说道:“这些天,我觉得双腿有些难受。这双脚,时常会抽动一下。”

    王献之告诉他:“听我师父说,长身子的时候多喝牛乳,对身体好!”

    王徽之一脸嫌弃的说道:“不想喝牛乳。”

    王羲之出声言道:“五郎,虎犊有事寻你。这两日你就不要出门了,好好留在家中。官奴,走吧!”

    王羲之对王献之招手,王献之走到王羲之的身旁,他一脸可怜的对王徽之说道:“五郎,我要去宗塾上学了。今后,就不能常与你见面了。”

    进了王家宗塾,逢年过节才能放假回寄。很不自由。

    被那双漆黑如墨的眼眸可怜巴巴的望着,王徽之心里不忍。他开口说道:“那我陪你!”

    王羲之一听,王徽之要去宗塾陪王献之上学,他皱着眉头说道:“五郎,莫要胡闹!”

    王徽之早就从宗塾毕业了,现在又要跑回宗塾,肯定不会安心学习!这两个儿子凑到一起,绝对不会令人省心!

    见王羲之不同意,王徽之只好改口说道:“阿耶,我随你送官奴去宗塾!”

    王羲之点头,带着两个儿子出门。

    王家宗塾不在乌衣巷。为了让王家子弟静心学习,建在了建康城外的深山上。

    王献之走到半山腰的时候,走不动了。全靠阿陌背着他,才来到山上。

    传说中的落雁美郎王七郎来了,王家子弟都跑去凑热闹。

    王献之被几十名王家子弟围了起来。

    王羲之跟宗塾的先生说完话,出来交代王肃之,让王肃之照看好两个弟弟。

    “五郎,走了。”见王献之正在跟王徽之咬耳朵,王羲之眯起眼睛。

    等王徽之走过来后,王羲之开口问他:“官奴与你说了什么?”

    王徽之回答王羲之:“七郎说,让我常过来看他。”

    王羲之才不相信,他觉得这两个儿子肯定是在谈论其他的事情!

    王羲之倒也没有逼问下去,他语气温和的告诉王徽之:“五郎,到了建康,收敛些。”

    “晓得了!”王徽之摆手。

    王徽之没有跟王羲之回王家,在半道上,他找了个理由下车,直接溜回了自己的发廊。重新开门做生意。

    王彪之听说王徽之回来了,特地来寻王徽之。

    “五郎半道上就离开了,没有随我回来。”王羲之笑容无奈的告诉王彪之。

    王彪之听了,心里又恼又无奈。只好派仆人去发廊那边蹲着,只要看到王徽之走出发廊,就把王徽之逮回王家!

    王徽之联系了刘惔,请刘惔到他的发廊里试试假发套。

    刘惔第一次看到假发套,他又惊又喜。

    这假发套是用真发做成的,戴上之后,十分自然,完全看不出异样!而且假发套的款式有很多种!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发套都有。发套还分有各种发型!甚至还有短发发套!

    “奇也!”刘惔尝试了好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