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白首相知犹按剑(第2/2页)逐鹿崇祯末年

张献忠接过信,并没有立刻拆开,而是打量了几眼书生三人,看到三人脸上红润,丝毫没有菜色,就知道闯王地日子过得不错,他笑着问:“我听说闯王已经攻破了洛阳府,可是真的。”

    那个书生连忙答道:“洛阳已经在正月下旬被闯王攻破。”

    张献忠听到闯王比自己早了几天攻破洛阳,轻轻地哼了一声,然后朝着那个书生说:“我听说闯王现在有大军四十万,可是如此。”

    书生闻言笑了一声说:“不知张帅哪里听得这个谣言,我家闯王现在军士不过十多万而已,哪里有那么多。”

    听到书生说闯王的人马不过十多万,张献忠的心中平衡了一些,又朝着书生问:“闯王现在驻军何处啊?”

    书生叹了一口气,朝着张献忠说:“张帅,闯王十多万大军被山东镇围困于洛阳,此次小人来给张帅送信,就是想让张帅能够发兵河南,与闯王合兵一处击败山东镇。”

    张献忠闻言不由哦了一声,有些疑惑的说:“闯王十多万兵马竟然被山东镇围困在洛阳?那么山东镇有多少兵马?”

    “估摸大约有四五万地样子。”

    张献忠闻言不由大笑,然后朝着书生说:“四五万围困十多万兵马?真的是天下奇谈,是不是怕我不去救,故意将围困的兵马说的少一些。”

    那个书生看到张献忠似乎不信,连忙施礼说:“小人不敢隐瞒,山东镇确实只有四五万兵马,但是山东镇这四五万兵马都是精锐之师,恐怕就是关宁铁骑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张献忠当年也和关宁铁骑交过手,可以说跟他的印象最深的官军就是关宁铁骑,三千关宁铁骑能抵上万地官军,听到山东镇比关宁铁骑还强,心中有些不信,由于他一直被杨嗣昌追得东奔西逃,根本就没有心思注意北方的事情,因此不知道山东镇地事迹,甚至不知道山东镇总兵是谁。

    那个书生看到张献忠脸上现出一丝不信的架势,忙又说:“如果山东镇非精锐之师,闯王十多万大军何至于受困洛阳,恐怕早就击溃山东镇了。”

    张献忠一琢磨也是,如果山东镇没有一两把刷子,怎么能将闯王这个豪杰困在洛阳,现在反倒求助于自己,因此问说:“这个山东镇总兵叫什么?到底是哪家名门之后。”按照张献忠地想法,既然山东镇这么厉害,将领势必会是将阀,或者名将之后,因此才有这么一问。

    书生临来之前。牛金星等人知道张献忠会问起山东镇,因此将山东镇各方面的情况都和这个书生说了,因此这个书生对山东镇身为熟稔,看到张献忠动问,连忙说:“山东镇总兵叫做田羽,并非什么名门之后,听说两年前不过陕西一马夫尔。”

    张献忠闻言更是大惊,一个马夫两年之内成为一镇总兵。这个简直就是戏里才能听得到,不过他看到那个书生一脸平静不似说谎。因此笑着说:“看来这个田羽还有些神奇色彩,没有什么背景,竟然让他两年爬到了总兵地职位之上。”

    书生忙说:“这个田羽倒是个将才,出任山东镇总兵之后。尚无败绩。”

    “哦,这个世上难道真的有百战百胜地将军?”张献忠说完自己都笑了:“恐怕他打的都是一些山贼土匪吧。”

    书生摇头说:“不是,这个田羽出任总兵之后,数次作战都是与鞑子交锋。”

    张献忠当然知道鞑子,而且也知道流寇遇到官军是胜少败多,而官军遇到鞑子就根本没有一胜。听到书生这么一说,不解的问道:“和鞑子交手。尚无败绩?”

    书生点头说:“不错,崇祯十三年鞑子贝勒多尔衮、岳托入寇中原。田羽山东镇大败多尔衮,并且生擒了鞑子贝勒岳托。这已经是人尽皆知地事情了。”

    张献忠也听说过明朝擒了鞑子一个贝勒,是什么老奴酋的孙子。不过他没有注意是谁擒了这个贝勒,听到书生这么一说,才知道正是这个山东镇所为,因此点头说:“你这么一说,看来山东镇倒是有点门道。”说完将闯王的信拆开来看了起来,闯王在信中首先感谢张献忠当年在自己南原之败后的援助之义,然后又备述自己攻破洛阳的经过和现在所处的困境,希望张献忠能够挥军北上入豫,与自己联合击败山东镇。张献忠仔细的看了看,认出书信却是闯王的笔迹。然后又将信中地事情和自己所知道进行印证,没有发现什么破绽,便颔首说:“这封信果然是闯王写来,不过现在大西营刚刚攻破襄阳,正是需要休整的时候,恐怕难以应闯王之邀入豫。”

    书生闻言不由一急,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在送自己地时候,已经将张献忠入豫的重要性反反复复的说给他听,让他无论如何都要说服张献忠挥军北上,现在看到张献忠这么一说,忙劝说道:“张帅,自从渑池会盟已来,十三年互通声息,互相支援,虽各有一营兵士,但是情若兄弟,现在闯王有难,还请张帅发兵相救,到时候闯王一定会有重谢。”

    张献忠心中说:“你个闯王,有十多万兵马,自己不打山东镇,你这是让我给你卖命啊,我又不是傻子,哼。跟我玩这套,还嫩了点。”不过他口中却说:“我和闯王一直以兄弟相称,关系过命,闯王有难,我心中如何不急,只是现在曹、西两营实在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援救贵军。”然后看了一眼书生,叹气又说:“虽然我们前些日子攻破了襄阳,但是左良玉这个龟儿子一直紧追不舍,我们现在连丧家之犬都不如,如何能解救洛阳之危啊。我们也有难处,前些日子听说闯王占据了洛阳,我还准备派人给闯王去信,让他分出一支兵来援助于我呢。”

    书生进营之前,已经详细地打听了曹、西两营的情况,张献忠所说的左良玉紧追不舍倒是实情,不过左良玉也不敢过于接近两营,因为现在张献忠和曹操两营的兵马合起来已经超过了三四万的样子,根本就不是张献忠所说的什么连丧家之犬都不如,书生当然不知道闯王和张献忠地恩恩怨怨,看到张献忠遁词不救,心中非常气愤,在他的印象中,义军同气连枝,就应该互敬互助。因此书生之气尽显,大声说:“贵营有三四万兵马,左良玉也尚在百里之外,张帅这么说很明显是遁词,不愿意救闯王于危难。告辞。”

    张献忠没有料到这个书生会**裸地将自己的心里说出来,不由非常尴尬,看到书生出门,脸上怒气一闪,手就朝宝剑上摸去。也该这个书生不死。张献忠地手恰巧碰到了宝剑手柄上的玉石,那个玉石非常凉,让张献忠一激灵,然后就改变了主意,忙叫道:“等一等。”

    那个书生听到张献忠叫自己,转过身来,目无表情地说:“不知张帅还有什么赐教。”

    张献忠轻咳了一声,缓和了一下气氛说:“对了。还没有问过你叫什么呢?”

    那个书生按捺着性子说:“晚生白鸠鹤。”

    张献忠笑着说:“白兄弟,援救洛阳这么大的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定下来地不是,我回头和众将商量商量,再说曹帅还不知道这个事情呢。你先在营中住下,我们商量一下再说好不好。”

    白鸠鹤看到张献忠说话地口气已经软了下来。知道不宜再咄咄相逼,因此施礼说:“晚生那就静候佳音。”

    张献忠送走了白鸠鹤,连忙将潘独鳌、徐以显,还有养子孙可旺、李定国等将领召集过来,将闯王的信让大家传看了一下。徐以显是第一个看信的,看完信朝着张献忠说:“张帅。我看李自成是在和咱们耍心眼。他有那么多大军,怎么会被山东镇困住?”

    张献忠便将白鸠鹤关于山东镇的话说了一遍。这时候潘独鳌也看完了信,闻言说:“即便山东镇再强大。李自成可有几十万大军呢。”

    张献忠闻言摇头说:“李自成没有那么多兵,刚才他的使者说他有十多万人。我琢磨着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信的。”

    徐以显皱着眉头说:“山东镇四五万,李自成十多万。那不是李自成占有优势吗?怎么巴巴的跑来求咱们。”

    张献忠笑着说:“他李自成来河南不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十多万大军还不是乌合之众。不然怎么会被山东镇围困在洛阳。”

    孙可旺朝着张献忠说:“干爹,官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左良玉还自称十万大军呢,说山东镇有四五万人,我看能战之兵也就是一两万地样子,我就不信他十多万人要是打,打不过山东镇。我看李自成没有安好心,恐怕是想着借山东镇打击咱们。”

    徐以显等人纷纷点头赞成孙可旺的话,徐以显说:“这一年多来,天下只知有张献忠,而不知有李自成,现在大帅和李自成分别攻陷名城,诛戮亲王,声望正是不分伯仲地时候,可以说能成大事者,唯公与自成,现在正是争竖旗帜的时候,李自成是想着保存实力啊,我们不能上了李自成的当。”

    潘独鳌接着说:“不错,我们不但不能去救李自成,山东镇最好能够大大的打击李自成,不然李自成就成了气候,恐怕日后咱们就要仰他鼻息了。”

    张献忠闻言狠狠地说:“逑,老子怕他个鸟。”

    孙可旺朝着张献忠说:“干爹,曹帅知道这个事情不?”

    张献忠摇了摇头:“那个白鸠鹤先来的咱们西营,曹操恐怕这会还不知道这件事情呢。”

    徐以显忙说:“张帅,我看咱们得赶紧将这个事情告诉曹帅,自从咱们攻下襄阳以后,曹帅虽然面子上表现得乐呵呵,但是背地里我听说发了好多次脾气,连他最喜欢的小妾和他说话一句不合,都让他打了一顿。”

    张献忠知道曹操这个人好色,小妾众多,平时娇惯得不行,现在听说连小妾都打了,就知道曹操心中着实不开心,不过张献忠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冷哼了一声说:“襄樊是咱们打下来的,分给他们一些就不错了,要不是咱们偷袭攻破了襄阳,他们曹营恐怕还在山中受冷挨饿呢,能像现在这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么快活?我听说这次曹操又弄了不少漂亮的姑娘,里面还有什么襄阳道的小姐,每天在营中胡天黑地地,好不快活。哼,他们这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徐以显看到大家都觉得曹营有些过份,一个个口中不无埋怨之意,他连忙咳了一声,朝着张献忠说:“张帅,现在我们的实力有限,不能和曹营决裂,现在他们曹营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吧,反正咱们问心无愧便可,现在咱们还是说李自成这件事情吧,咱们到底是救还是不救?”

    张献忠冷哼了一声:“救个鸟,我看曹操也一定不会同意去救。”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都说不能去救李自成。

    徐以显琢磨了一下说:“咱们现在不救,恐怕日后……”

    张献忠摆手示意徐以显不要再往下说,然后神秘地一笑说:“我倒有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