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146章(第1/2页)七零错位人生

    第146章

    自打毓秀将她的工作经历告诉了同宿舍的同学后, 大家都非常吃惊, 并纷纷表示愿意本周末跟毓秀一起前往她所说的兼职书店。

    哦, 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 张杨就特别得淡定。

    身为一个本地人,她可以明确的表示, 压根就没这么好的岗位。别说学生找兼职了,哪怕是正式毕业以后, 也找不到这么轻松自在福利优渥的好工作。这也不是作为本地人的自信,而是她比起其他同学, 要更为清楚一些内情。

    譬如说, 在毓秀缺钱时, 就第一个找了她讨主意。也因此,她敢肯定, 这里绝对有郝新明的手笔。

    事实就是如此,等一周的课上完后, 其他同学跟毓秀一起去了那家书店。毓秀还记得老板的叮嘱,因此是穿着全套工作服去的,其他同学则找了人询问招聘的事儿。

    面对众人的询问,书店经理一脸冷漠。

    不缺人。

    不招聘。

    京大的学生也不招。

    眼见这些女大学生还缠着自己,书店经理也是真心无奈了“够了够了, 你们去别家问问看。”

    尽管没得到想要的回答,可这些女同学接受度还是挺高的, 瞅着这书店门面挺大的, 加上先前也听毓秀提过, 这里头的书籍种类众多,还有好些跟她们专业相符的外文书籍。想着来都来了,她们索性也不着急走,而是挑挑拣拣了一阵子,选了几本心仪的书,一齐去收银台结账。

    收银台后头的收银员并非书店经理,就有女同学忍不住问她“你们这边的福利真有那么好?干两天活儿就能拿五块钱?午饭还能点餐?还有工作服发?”

    “对呀!”收银员是个二十来岁的姑娘,笑嘻嘻的按着计算器算好了她们要买的书总价,“还不止呢,回头过年过节老板还会发小礼物呢!”

    女同学吃不准她说的话是真是假,不过还是礼貌的露出了羡慕的表情来。

    没过多久,就是端午节了。

    等毓秀从书店回到宿舍里时,就见她大包小包的拎了不少东西。早就有女同学惦记着先前书店收银员那个话了,立马上前问她“你买东西了?”

    “不是我买的,是老板发的节礼。”毓秀喜滋滋的从手提袋里拿出东西,一盒小粽子,一盒糖果,还有两个点心。全都是礼盒装的,瞧着就不便宜,等本地人张杨一看,直道这是京市地道的百年老店卖的节日礼盒装,言下之意就是专门买来送人的那种。

    国人的送礼文化源远流长,像这种食品类的,其实也谈不上有多贵重。真正贵重的是礼盒装的酒和茶叶,不过就算食品类的不算特别贵,那也比散装打称的要贵上不老少。

    其实,但凡毓秀多长几个心眼,就能看出来这里头,尤其是点心和糖果的品牌格外得熟悉。上学期临近期末时,她要给家里人寄东西,当时郝新明就送了她好些个京市特产,里头就有一个牌子但不同品种的糕点。

    可惜啊,毓秀对吃的并不关注,再说时间也确实过去蛮久了,她压根就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只是仔细的瞧了瞧上头的保质期,她很快就决定将比较耐放的糖果留下,到时候放暑假了带回家去。

    这会儿已经是盛夏时分了,离暑假也不远了。不过在放暑假之前,有一个事儿是无法避免的。

    期末考试。

    饶是毓秀自问肯定门门功课都能及格的,可她显然不可能是后世那种六十分万岁的人。因此,但凡有时间,她都拼命的复习功课,希望能尽可能的考出个好成绩来。事实上,甭管其他人怎么给毓秀洗脑,她还是觉得,身为一个学生,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而体现学习是否好的唯一标准,自然就是考试分数了。

    哪怕明知道拿不到奖学金,她还是愿意倾尽全力用功苦读。

    就这样,在离期末考试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她跟书店经理辞职了。得知这个消息后,宿舍里的其他同学都炸了,试想想,干一个周末就能拿五块钱啊,为啥要辞职呢?反正这事儿要是搁在自己身上,那是宁可暑假不回家也要接着打工的。正好,暑假里各种学生兼职特别容易找,尤其她们还都是京大的学生,哪怕拿不到奖学金的京大学生,想要找家教的工作也非常容易。

    “我要是你,我绝对不辞职!就算暑假里学校不让留宿,去本地同学家里借住又花不了几个钱的。正好,周一到周五可以去找别的兼职挣钱,双休日就继续去书店打工。这样一来,你一个暑假起码能挣个一百块!下个学期的生活费都出来了!”

    毓秀想了想,觉得这个话也有道理,先点了点头,随后又摇头“可我暑假里要回家呢,我都离开家一年光景了,怎么说也得回家看看。再说了,钱够用就好,要那么多干啥?”

    女同学沉默了一会儿,随后很是质疑的问“可你才打工多久呢?没攒下几个钱吧?等下学期咋办?学校补贴的五块钱你肯定不够用的。”

    都相处一年了,谁还不知道谁呢?就毓秀那个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一个月估摸着得花二十块。这还是在没有其他大笔支出的前提下,可想也知道,等下学期开学了,首当其冲的就是书本费。别的同学会去淘便宜的旧书,可毓秀绝对是买新书的。而且,放在其他专业里,兴许课本没有多贵,可她们专业是个特例,有几本是英文原装书,一本就要两三块呢。

    谁知,毓秀很是惊讶的反问道“我下学期还是要书店打工的。”

    “……你不是辞职了吗?”

    “对呀!可经理说,反正我的工资是按天来结算的,一天干八个小时,就是两块五毛钱,啥时候得空了直接过去就行了。”毓秀一脸的轻松自在,她觉得首都确实好,挣钱比老家那边容易太多太多了。

    女同学不吭声了,她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毓秀不太在意其他人的反应,她想着辞掉了这么好的工作,可不能再浪费时间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埋头复习,誓要在半个月后的期末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讲道理,这个真的不容易。这年头的大学期末考试可以没有划范围这种说法,尤其是京大的,完完全全的各凭本事。期末考试的难度还非常得高,如果没有用心读书,挂科重修是很正常的。哪怕像毓秀这样,很用心的在学习了,其实多半也就刚过合格线,再想往上进步一点儿,都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幸好,毓秀在学习方面还是很有动力的,她相当坐得住,也很乐意集中精神复习功课,一副要将专业书籍都啃下来的样子。还有一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里增加一个英语的情景对话考试。事实上,在毓秀她们专业里,英语成绩出色的有不少,可要说听力和口语好的,只怕真的不多。

    哑巴英语这个问题,困扰的可不止毓秀他们那一代人。

    与此同时,毓秀在找到工作后写的那封信,也慢悠悠的到了李桂芳手里。

    李桂芳收到信就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她是真的怕了怕了。要知道,在上封信里,毓秀告诉她,说自己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没考好,没有拿到学校发的奖学金,还说困难补助倒是发下来了,却是最低一档的,每个月只有五块钱,她又添了一块钱,刚好够一年的党费。当然,她也着重提到了入党的事情,那时她还没有被集体活动逼疯,因此信上是满满的喜悦之情,毕竟甭管怎么说,入党都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儿。

    收到上封信时,李桂芳何止崩溃啊。要知道,隔壁村那个一贯都不如毓秀的那个千年老二啊,她自打去省城念了师范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又是拿困难补助,又是拿奖学金的,具体是哪个级别的她家里人也不太清楚,只是在学校发了奖学金后,她往家里寄了一百块钱,汇款单上还写了备注,奖学金。

    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不单单是自己家里人会往外头嚷嚷,还有就是邮递员会跟别人讲这个事儿。一来二去的,没多久就传到了李桂芳耳中,还是村里人知道这个事儿后特地跑到苗家告诉她的。

    两件事情前后也就隔了一周时间,李桂芳是先听人讲了隔壁村大学生往家里寄了一百块钱的事儿,之后才收到了毓秀的信。这个顺序是很重要的,因为李桂芳自打脸了。她听人说隔壁村的事儿后,立马拍着胸口表示自家毓秀才是最最聪明的,是十里八乡最会念书的女娃娃,还是顶顶有孝心的孩子。她还说,等回头毓秀得了学校发的奖学金后,一定会给家里寄钱的。

    其实吧,李桂芳说的也不算错,假如毓秀真的拿到了奖学金,她确确实实会往家里寄的。大不了回头钱又不凑手了,接着跟家里要。

    可问题在于,毓秀啊,她在家乡时的确是最最优秀的哪一个,可当她来到了人才汇集的京大时,她就显得不是那么优秀了。

    也因此,在收到毓秀上封信时,李桂芳别提有多难受了。

    她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作为一个一天学都没上过的文盲,她真的不清楚这里头还有那些个弯弯绕绕,就是想不通啊,完全想不通为啥那么聪明会读书的毓秀,考上大学以后反而变笨了呢?想想看,以前每回考试都是第一名的,而奖学金又不是只有一份,最起码一个学校也得发份吧?当然事实上更多,就京大而言,起码有上百人得到了奖学金。

    反正在李桂芳看来,毓秀以前每次都能拿第一的,而现在却拿不到第一了,那不是变笨了又是为啥呢?

    于此同时,也有人将这话传到了周萍那边。甄兴华依旧在乡里各处载客,周萍还是当她的售票员,哪怕乡亲们时不时的仍然有些赖票的,总得来说肯定还是有利润可赚的。就是吧,做买卖的很容易被人问到跟前来,还不能完全不搭理人。幸好,周萍是念过书的,家里还有一个大学生儿子。

    “在京大拿不到奖学金有啥稀罕的?咱们全县每年考上京大清大的,最多也就一两个人,有时候一个都没有呢。那代表啥?所有能考上京大清大的,都是打小拿第一的好学生。”

    虽说毓秀最终还是没认回甄家去,可周萍却还是没办法割舍这个亲闺女。她始终都认为,这是大人的问题,何家姐妹有错,苗解放有错,李桂芳也有错,可独独毓秀是无辜的。

    不想责怪,也不忍责怪。

    也因为有了周萍这个话,乡亲们仔细寻思了一番,纷纷觉得还挺有道理的。可不就是打小就拿第一名的好学生齐刷刷的进了京大清大这种全国顶尖名校,再要想考第一名,确实挺难的。还有人问了周萍,问她甄卓凡拿过奖学金没有。周萍说没有,还说要是真的拿过了,不得大一下学期就传开了?

    这话相当得有说服力,大家伙儿也就不说毓秀变笨了。

    可是吧,同样的话传到了李桂芳耳中,那感觉就大不相同了。

    没错,毓秀没有变笨,只是因为她的同学都太聪明了。可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当初毓秀没去京大,那是不是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再往深处想想,要是毓秀去的是省城的大学,就隔壁村那姑娘念的那个师范学校,以毓秀的聪明劲儿,还不一直拿第一名?就算不是第一,那隔壁村的都能拿到一百块奖学金了,没道理毓秀还不如她啊?

    失策啊失策,真的是太失策了。

    等李桂芳又想起省城的各项开销还低,更是悔恨不已。早知道会这样,当初就不让毓秀去京市了,老老实实的待在省里面,照样是大学生不说,开销低,还能拿奖学金,说不定困难补助的档次也能往上提一提。

    唉……

    有了这么个经历,等再度收到毓秀来信时,李桂芳心里就一个咯噔,差点儿就不想看信了。

    给自己作了好一番心理建设后,李桂芳这才咬咬牙拆开了信。然后她就发现,哦,她不识字。

    这就很尴尬了。

    招娣早就嫁出去了,盼娣外出打工了,毓秀上大学去了,底下的甄美和苗飞跃则上学去了,这会儿不是半下午吗?家里就李桂芳一人。

    等啊等啊等,李桂芳站在院门口都半天工夫了,还是没等到自家的孙子孙女回来,结果就看到来弟蹬着个自行车,风风火火的从村口往这边过来。

    “你站住!”

    来弟一个急刹车,多年练就的本能让她没办法反抗李桂芳的压制“……干啥呀?”

    得知仅仅是帮着念个信后,来弟就坦然多了,她下了车随便把车往旁边一放,接过信纸就念了起来。这信吧,就是毓秀典型的风格,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堆……废话。

    撇开那些个学校日常外,重点也就是两个。第一是毓秀找到了一份周末兼职工作,写了具体的书店名字,也写了各种福利,包括工作服以及每日的工资。第二则是她悲伤的抱怨,也就是入党以后不得不参加大量的集体活动,还不准她拒绝。

    而在信的最后,毓秀写了学校放暑假的日子,说到时候会跟甄卓凡一起回来的。

    来弟暗暗记下了这个日子,很显然,甄卓凡这人不可能有毓秀这么细心的,他肯定不会特地写封信回家说自己几号回来。事实上,前头两年甄卓凡还挺爱写信寄回家的,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他就只写了一封信。

    “好了,我念完了。”来弟把信还给了李桂芳,正准备蹬着车继续往家里赶时,就听到李桂芳嘀嘀咕咕说怎么说初中都放学了,小学还没放学。

    因为来弟是提前了两年上学的,而恰好甄美小时候又死活不肯去学校,直接导致来弟马上就要面临中考了,而甄美却跟苗飞跃同级同班,还在念小学五年级。

    听到李桂芳的嘀咕声,来弟一个飞起坐上自行车,冲刺之前还不忘顺手扎个心“小学三点半就放学喽~哦嚯嚯嚯嚯……”

    李桂芳先是被这魔性的笑吓了老大一跳,紧接着来弟就从她眼前“嗖”的一下蹿得没影儿了,她拍着胸口大喘气,好不容易喘匀了气,气得张嘴就骂“你个倒霉孩子!!”

    可惜啊,倒霉孩子已经是别人家的了,李桂芳再气也没办法收拾她了。

    当天稍晚些时候,李桂芳举着个大笤帚在院子里,绕着圈子追杀放学不按时回家的甄美和苗飞跃。追杀到一半时,久违了的何母涕泪横流的扑进了苗家院子,顾不得起身先放声大哭起来。

    “亲家母啊!这下可咋办啊!小红被判了二十年,小梅被判了无期……咋办啊咋办啊!!”

    李桂芳被这突如其来的嚎哭声惊得脚步一顿,甄美和苗飞跃趁机撒腿就跑,直接回了屋里还不忘关上门。然而,这个时候李桂芳还真没心情去收拾孩子了,毕竟自家娃儿嘛,啥时候收拾都行,可眼下……

    “哭啥哭!你啥意思啊?上我家哭坟啊!!”

    在短暂的惊讶之后,李桂芳气炸了肺,丢下手里的大笤帚,一手叉腰一手指着何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