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府试(第1/1页)若修儒道
十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整整复习了十日的杜若迎来了府试的日子。
府试的这一天,杜若起了个大早,估算了下时间,大约是卯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早上五点四十五。
杜若利落地收拾好,吃过早饭,就坐着马车赶往府文院。
身着童生袍服的杜若背着书箱来到了江宁府文院。杜若放眼望去,果真不出所料,周围的人自己一个也不认识。
杜若心中暗喜,想着别人不认识自己也好,省得又从哪儿窜出来一个跟参加县试时碰见的崔文杰一样的烧包小人,给自己惹了一连串儿的麻烦……
杜若正想着,就见一人急匆匆从自己身旁穿过,然后一把拍了走在杜若前面的那人的肩膀:“杨兄,小弟来迟了……”
走在杜若前面那人转身道:“啊,原来是李贤弟……”
那李姓书生拉过杨姓书生对他说道:“杨兄,前日我从我伯父那里打听出一件大事——今年县试的圣前双甲童生杜若也回来咱们江宁府参加府试。”
“哦?”那杨姓书生问道:“莫非那杜姑娘想要争同年不成?”
李姓书生点头道:“是啊,不过就是不知道这次府试那杜姑娘能不能争得案之位……”
“咳,你担心这些做什么,反正这案也轮不到你我来做,对于我来说,谁做案都一样……”
“说的也是,不过我倒是希望杜姑娘能当上案。听我伯父说,端午节之时,杜姑娘前去楚国参加纪念屈圣的文会,一连写了好几诗,都是达府、鸣州之作,为咱们越国文人挣足了脸面……”
杜若没有再听下去,她低着头快地过了那两人,有些哭笑不得地感谢着自己那张生的“雌雄莫辨”的脸……
杜若不显山不漏水的跟着众人完成了参拜众圣的过程,听着江宁府知府章大人诵读了《祭圣文》,然后由江宁府文院的院君刘大人宣读了考场规则,杜若就跟着众人进入了考场。
在通过考场门口的兵士检查考牌和准考文书之后,杜若便开始按照考牌来寻找自己的考房。府试的考房和县试的考房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府试的考房里面多了一张床。
府试与县试不同,考生们要在考房之内呆上两天一夜的时间。
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府试的《列圣典》的题目要比县试多出近一倍,其二,就是因为府试要单独留出一个白天考经义。另外,由于天气较热,考生不需要自带吃食,而是由府文院的膳房专门供给。其实这是很人性化的规定,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考生吃了不新鲜的食物而吃坏了肚子,如果那样的话考生之前复习的辛苦可就都白费了。
进入了挂着“天甲巳五”牌号的考房,杜若深深吸了一口气,摆好了笔墨纸砚,铺好了羊毛毡子,润好了毛笔,开始一边磨墨一边等待卷。
随着一声锣响,杜若很快就领到了自己的试卷,虽然心里有了准备,但拿到那一大叠厚厚的试卷,杜若还是稍稍有些紧张。
杜若一边浏览试卷一边暗暗盘算,心想现在大概是早上或赋皆可。
岳川从他脑海之中不多的诗词存货里选择了一边塞诗——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出塞》。
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随着岳川的落笔,选之上浮现出了才气三尺半的紫色才气,岳川诗成鸣州。
******
说来凑巧,远在江宁府参加府试的杜若本来也选择了王之涣的这《出塞》,然而杜若却突然想到,这诗词语朴素,朗朗上口,又很容易记忆,小师兄会不会也选择这诗呢?
想到这里,杜若吓了一大跳,万一两人选择了同一诗,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里,杜若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想着改选一比较复杂的诗。杜若改选了“山岳”为题,提笔写下了诗圣杜甫的名篇佳作《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到这里,杜若忍不住的嘴角上扬,心说自己之所以选择这诗,就是考虑到上辈子在地球忙着经商的小师兄岳川肯定不会写“决眦”二字……
杜若的这《望岳》只写了前三句,水蓝色的才气已经两尺有余,喜得在江宁府文院监考的章大人说道:“杜姑娘真不愧是能写出传国好词的才女啊,你们看那才气,也许这杜姑娘又会做出一鸣州诗了……哎?才气怎么停顿了?”
“章兄莫急,想是杜姑娘正在构思……”
杜若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了最后一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呼!”水蓝色的才气一下子涨到了四尺半,诗成传国。
刘院君的话音还没落,就看见四尺半的水蓝色才气从杜若的考房上空喷涌而出。刘院君喜得一拍大腿:“太好了,又是一传国好诗!”
****************
铃兰曰:
哎呀哎呀,这一章真是好险好险呐!
两人差点撞了诗!不过为了情节需要,铃兰不得已破坏了杜甫老先生的作品,把《望岳》的最后一句跟其三句给隔开了!
为了不要太对不起杜甫老先生,铃兰决定在下一章中把这《望岳》重新完整、规矩地再写一遍,大家表骂我……
喜欢看《若修儒道》的朋友们记得来看哦!
微无节操为自己打广告,求票,求各种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