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秀才掌兵5(第1/1页)宋春归
东面是河北岸起起伏伏的土丘,间或长着一片片的林子,那样的地形,根本不适合骑兵冲击,因为树木的原因,骑兵的速度提不起来。
赵志舒了口气,也许是自己的错觉吧,刚才报信的兵士不是说离这里只有二里地了吗?赵志看了一眼学他的样子向东张望的那个兵士,忍不住骂道:“还不快去传令:击鼓待敌。”
那兵士慌忙从马上下来去阵后传令去了。赵志跟这后面,抽出腰里的手刀,大步迈到阵后,得到传令的士兵们早就列好了阵势,在寨垒后展开,枪、刀、箭依次排开,紧张的向北张望着,监阵官一个个将刀拔了出来,却不是准备迎敌,而是监视兵士们有没有不听从号令的。还有两千多昨夜渡河过来的各营抽出来的兵士,虽然在赵志和赵明二人指挥下也在两个大阵旁边粗略的摆成了阵势,只是临时搭凑在一起,将官不认识士兵,士兵不服贴将官,只是别别扭扭的列成阵,又觉得前面有了两个步阵,那番人素有“见阵不战”的习惯,怎么也不会杀到自己面前。
赵志紧张的向北张望,他一个小小的选锋军统制,现在竟然要护卫身后五万人的渡河大军,而且前面可是大败了西路五万人马的番军啊。他左思右想也没想明白五万人如何败于一万多人,难道这番兵果然厉害?
赵志越想越忐忑,忍不住站在高处向北看,站在高处,只见北面果然有两路人马,一前一后,向南狂奔,伴着万马齐奔,两路人马都像是踏着黄风过来一样。
“准备!准备!”赵志还在高处站着,来不及跳下就开始高喊。下面的兵士立刻像石化了一般,紧紧抓紧手中武器,一定也不敢动。
跳下来后,赵志无意中发现东面也飘起了旗帜——难道渡河如此迅速,这一时间就又过来这么多人吗?
赵志还没有从北面两路骑军的震惊中反应过来,眼睛看着北面的时候,一个疑问却在心里忽然飘过:旗帜不对!
赵志再次向东张望,一看之下,赵志的脸都霎时变得苍白——一面大旗飘扬在千军万马的最前面,上面的契丹文字和汉字并列,“耶律”两个白色大字醒目的绣在黑色旗帜上,旁边还有一面契丹人特有的日月旗。清一色的骑军,站在东面一处微微凸起的小土丘上,排成一排。小土丘下面一路平坦,直通向自己的大阵。
耶律大石,这个未来的西辽立国皇帝,审时度势,排兵布阵,虽然没和萧干信报来往,却准确的把握住了战场形势,敏锐地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时机,大胆推测,预料到宋兵必然是专心留意北面的心理,大胆将骑军埋伏在宋军渡河处东面的丘地中,隐忍等待。然后在这最能击溃宋军心理防线的阵地防线的时间和角度出现了。
萧干这时候身上没有一丝的文士气息,和身边将士一样,都是一身铠甲,手指长矛,赵志甚至发现自己仿佛看到了萧干嘴角的一丝蔑笑。
白沟河水翻滚卷动着向东而去,清一色黑甲黑马的骑军却从小土丘上开始轻驰而下,开始加速,向西冲过来。
沿着白沟河北岸起伏的洼地,黑色的铁流卷了过来,排成南北一线的骑军,刀枪如林,即使在今天阴暗的天空下,也仿佛闪耀着刺眼的光亮。那一线骑军,如春雷轰响,如海潮倒卷,如骤雨狂泼,让人目眩神迷,转瞬间距离宋军阵地已不足三百步。
赵志都不知自己是如何下令兵士结阵的,匆忙中弓弩手已经来不及试射了,全部端起弓弩,向东面冲过来的辽军骑军猛射,这也为长枪手和长刀手争取了调转枪头,在前结阵的时间。
可是一切都太迟了。
辽军骑军已然在几个呼吸间,冲入宋军阵中。一来宋军阵线单薄,刚刚结阵,二来辽军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由南向北拉长了冲了过来,北端有宋军布阵,南端却是空虚如也。
不单如此,西面赵明率军列阵,本是防御北面的敌军,却骤然被东面来敌从侧面冲击,顿时就毫无阵法优势可言,一个个宋兵现在已经只剩下单兵独斗的莽夫之勇了。这完全就是萧干突袭辛兴宗大营外步阵的翻版。造成萧干和耶律大石的雷同卷成因,是因为只有这个角度,辽军骑军才敢冲击宋军战阵。
耶律大石率领的一万人马,其实就是大杂烩,也只有一半骑军,剩下一半都是些步军,有的还是刚刚招收的流民。这时候这些步军充其量就是摇旗呐喊了,只有这五千左右骑军,轻松的沿着河岸,由东向西冲杀而过,一掠而过之后,渡口北岸宋军已经是死伤无数了。以五千骑军,冲杀少于自己人数的步军,在辽兵来说,和围猎野物一样轻松。
这时候的宋军还算有一定战斗力的,又没有“对辽恐惧症”,更不是后来和金军对峙的时候一触即溃那样。虽然大阵被敌人冲乱,不能布阵御敌,可是在不是你死就是我忘的战场上,人的本能就是选择杀敌,你不杀掉敌人,敌人就会杀掉你,总是这样直接。加上宋军实际过河人数已达到四千来人,宋军步军甲胄装备精良,又是用的专门克制骑兵的长枪长刀,逃是来不及逃了,只能和辽兵死战了。所以辽军骑军第一拨冲击,占了快速突然的优势,使得宋军一上来便吃了亏,等到辽军掉转马头又冲杀回来的时候,无处可逃的宋兵便开始了反击,辽军骑军便不如第一次冲锋那样利索了。第二次冲进宋军中间后,立刻便像陷入泥淖一样,被缠住了。
只见宋军一个个长枪枪尖向前,枪尾着地,眼见辽军冲杀过去即使能砍杀宋兵,自己也是非死即伤的后果,如此犹豫下,便失去了骑军的强大的冲击力,只能和宋军缠斗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