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ISO(第1/1页)逆流1982

    “咱们中国的企业能够参加制定行业标准吗?”李芸有些疑惑,转头对段云问道:“那不一直都是发达国家的事情吗?咱们想要赚取美元,就只能按人家的规矩办,他们也不会给咱们这样一个机会吧?”

    对于国际商业上的事情,李芸还是比较了解的,她也知道,美欧等发达国家面对发展中国家一直都有一个技术壁垒,他们掌握的几乎全部高科技产品的话语权,制定规则的同时也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监管,这几乎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使得他们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动和话语权。

    中国这些年发展很快,很多电子类的产品产量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一,比如录音机,洗衣机等家电产品的产量位列世界前列,某些电子类产品材料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但是由于中国企业既不掌握核心技术,也没有加入相关的国际行业标准联盟,使得国内很多企业不得不向相关的国际企业联盟交纳高昂的专利和标准费用,产品的利润大部分都被国外企业拿走,自身的利润微乎其微,一直扮演着打工仔的命运。

    就比如之前这长城电脑,一直是国产电脑销量最高的品牌,但是核心零部件都是来自国外,是日本仿制的8088,硬盘是日本的,核心集成芯片代工费相当高昂,整台机器有将近23的利润是被日本厂商拿走了,长城电脑看起来比较风光,但实际上就是在为国外的厂商打工。

    李芸以前是当翻译出身,但她在天音集团工作了这么多年,然后又成为了天音香港分公司的负责人之后,对国际贸易的本质看得越来越透彻,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深入研究。

    在李芸看来,国际贸易一直以来都是遵循着严格的等级和层次的,美国可以说是巅峰的独一档,是这个世界的金字塔塔尖,无论软硬实力都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换句话说就是全世界的其他国家加起来,也比不上美国。

    至于这个世界的第2层就是欧洲和日本,但是欧洲国家太分散,由于常年面对苏联的威胁,在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性很大,虽然科技也比较发达,但总的来说和美国还有差距。

    日本虽然很风光,甚至一度扬言要买下美国,但实际上他注定只能成为美国的附庸,尤其海外市场对美国的依赖性非常大,所以很多方面都没有自主性。

    至于第3档次,都是一些欧洲边缘小国和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绝对算得上是第三世界的优等生,但是因为并没有纳入这样的国际贸易体系,所以在世界经济的占比很低,科技经济都不算发达,虽然有超过10亿的人口,但在世界经济领域却几乎没有话语权。

    从中国建国的这几十年来,中国国内的企业还从来没有参加过一项国际行业的技术标准制定,这显然是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不相符的,但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

    段云如果想让自己的天音集团成为一流的跨国科技企业,他就必须要迈出这一步,而且这是的研发成功,确实给他带来了一些机会。

    前世的时候,中国的万燕虽然研发生产出了世界第1台样机,但由于没有注册专利,最终被日本厂商捷足先登,在1993年年底的时候,有索尼,飞利浦,和松下等电器生产厂商联合制定了的标准,属于数字光盘的白皮书标准。

    而日本厂商当初也是拿到万燕样机之后,利用自己在微电子产品的强大影响力,成为了产业的“裁判”。

    段云是不会给日本厂家留这种机会的,因为牢牢的掌握着这种产品的专利权,他必须要想方设法参与到行业规则的制定上,就算是日本厂商不愿意合作,他也完全可以和美国的厂商合作。

    说起来美国的电子厂商在实力和影响力方面,目前来说还不如以索尼松下为首的日本电器生产厂商,但是对段云来说,美国是当今最大的海外市场,而日本的市场比较封闭,国外产品想进入日本市场非常困难,并且长久以来,日本的企业极度排外,壁垒森严,在这种事情上,日本企业是不会和中国企业合作的。

    “有些事情必须要尝试后才能知道,而且咱们现在手握的全部核心技术专利,所以说咱们还是有主动权的。”段云沉吟了一下,接着说道:“咱们首先要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申请,然后联系一些有知名度的厂家,共同制定相关的规则”

    目前,世界上有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分别是、、。这三大组织为全球各个领域制定并掌握不同的标准,推动全球有序发展。其中,最具权威性的是,它负责组织联系其他国际化标准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

    在国际标准化制订和发布方面,这三大组织占据了世界的85比例。

    另有28个国际标准组织,它们制订发布的国际标准仅占世界的15。

    非政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被称之为“技术联合国”,该标准覆盖了世界国民总收入的98和全球人口的97,1946年10月,由25个国家的标准化机构代表在伦敦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的一个国家标准化组织,定名,当时起草了议事规则,制定了章程。1947年2月正式成立。目前,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有162个会员国。

    中国是在1978年加入组织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在电台广播中恢复了商业广告,最初听到耳熟能详的是“实行三包,代办发运”,到了九十年代听到最多的则是“该厂通过玖零零零质量体系认证”。

    在那个外贸大发展的年代,国货要出口,商品要质检,连工厂也要经过认证,老外才放心。所以,有体系认证,不仅是外贸敲门砖,也是质量的保证,内销产品可放心采购。

    所以在当时90年代的时候,能够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没有一个不感到骄傲自豪的,甚至这种简单的国际认证已经成为了他们一个金字招牌,在对外宣传打广告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把“通过9000认证”当成了一个最大的噱头,仿佛有了这个认证,这家企业面对其他国企的时候,就明显有高人一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