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05(第1/1页)我就是这般好命
参加殿试那三百人的文章最先是给大学士们阅览, 筛掉表现糟糕的, 选出精妙文章给皇上审读。诸位大学士看过之后,大概已经知道哪些是名列前茅的, 每一届都是如此,争议往往只在前几名上。首先要定下三个人作为这届最优,这时大学士们要争论一番,等到三个人确定了,哪个第一哪个第二也是个问题。
看到钱宗宝的文章以后, 他们都觉得这届状元兴许就是他了。
文章好是一方面, 他又是燕王世子妃的亲弟弟,以皇上跟燕王之间感天动地的兄弟情来说, 有这个机会他能不提拔?难道就让钱家人安心当商户去?
心里这么想, 总归还是要为自己看好的人争取一下,只要总排名没出来, 机会还是有的。
之后唱出来的排名果然没辜负他们, 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竟然没造三元及第的佳话,只是给钱宗宝点了探花。
有大人猜测皇上也怕底下闲话太多, 左右状元榜眼探花都能直接授予翰林院官职,点个探花不亏他。
他们没猜到皇上想什么,皇上不是怕听闲话,是出于爱护有意想压一压他。
虽说钱宗宝表现出来的心性一直不错,难说三元及第之后会不会膨胀,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就是做人要一直鼓足劲往前冲最好能有个追赶的对象, 总是拿头名受人追捧不见得就很好。就好像当太子的想着皇位总会是我的,有时不自觉就懈怠了,其他皇子一个个潜伏着,积蓄财力招兵买马,只要心里装着那把椅子,便没有一刻轻松……从小封太子的,最后登不上皇位也不是稀罕事,前面那些朝代有过太多了。
皇上坐拥山河万里,他的胸怀和眼界比大臣们开阔得多。
还是学子的身份丢了状元之位哪怕嘴上不说心里可能会非常遗憾,但要是站在皇上的位置,状元榜眼探花其实是一样的,不是说你是状元分量就会格外的重,翰林院里的状元榜眼探花还少了?很多一辈子就困在那边编书修书,终其一生成不了肱股之臣,用后世一句话来说“出道即巅峰”,考上状元榜眼探花的时候就是他一辈子最辉煌的时刻。
通过殿试选出来的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人,光会读书空有学识的以及能够活学活用造福百姓的。
前者一辈子估计就是编书修书讲书。
后者才能受到皇帝重用到重要位置上去发光发热。
殿试这关根本鉴别不出哪个是书呆子,哪个是真正能为朝廷做事的,所以说,这只是个开始。你是状元起点稍稍高一级,到底能走多远还是要看后劲。
皇上点他一个探花就教了钱宗宝两个道理。
第一,只要是人就会有遗憾的事,你首先要接受,不服气就继续努力,力争将同届的状元踩在脚下,让他做你的垫脚石。
第二,人们对你的印象是会刷新的。比如说以前提到钱宗宝,首先会说那是燕王世子妃的亲弟弟,当你拿下乡试第一名,人家会说那是蜀地解元,会试结果出来,人家会说那是本届会元。现在你解锁到探花郎,只要能继续往上爬,很快别人对你的称呼和评价还会改,状元或者探花都是个短期荣耀,要是过去十年人家提到你第一印象还是某届探花,你这些年不是一事无成?
眼下钱宗宝没领会这么多,他稍稍有些遗憾,很快又振作了。
人嘛,得要输得起。
他还是高高兴兴去游了街,这时候乔氏那头跟燕王府上都已接到喜报,钱玉嫃很高兴的,一直以来她想的都是能进翰林院去就好,这样人能留在京中,考验多机会也大些。
至于说没当上状元仅仅只是探花郎这个……
她也还好。
钱玉嫃一直知道,太后和皇上都希望她娘家能起来一些,他们把这个心愿寄托给了宗宝。在这个前提之下,皇上点他做探花必然有自己的考量,让钱玉嫃看来兄弟未来的成就应该要超越同届状元的,不必为这个排名耿耿于怀。
乔氏心情稍微复杂一些。
高兴是更多,遗憾也有一点。
本来不知道儿子这样能耐,他想着能得个进士出身就好,会试结果出来儿子中了会元,乔氏哪能不盼他三元及第光宗耀祖?
探花跟状元之间的差距也不是太大,这么想他实在可惜。
不过乔氏也就是在心里想想,都没表露出分毫,面对来道喜的她皆是欢喜模样,儿子走完流程回来她也大大夸赞了,称其为老钱家最会读书的,往上数八代祖宗没出过进士老爷,别说探花郎了。
“你姐姐已经把好消息传出去了,过十来日老爷就会知道。娘的好儿子,娘以前从没想过你能中个探花回来,那可是探花郎,多了不起呢!”
了不起是真的,他今天受了太多恭维,实在有些遭不住。
“我得到那样多帮助,且在国子监心无旁骛的学了几年,取得这个成绩也不算什么。”
“话不是这么说,哪怕国子监里不也有没考上的?我儿短短几年就搏出个探花,已经很给家里长脸了。娘原本还担心考试若有个意外闪失,怕你的亲事生出变数,现在好了,你是探花郎,该配得上伯府小姐,娘这就找官媒婆去,择个好日子上伯府提亲。”
乔氏早几年就在操心儿子的终身大事,现在再也等不住了,立刻想要为他操办起来。
钱宗宝又拦她一手,说还是等一段时间,前脚中探花后脚立刻去跟人提亲,这也太明显了一点。
“那你说等多久?”
“个把月总是要的。”
乔氏还在琢磨,现在科举也考完了,她是跟钱大姑一起回去还是就留在京里为儿子操持。这个决定很不好做,反正在这头就会惦记那头。
钱宗宝道:“咱们一家人也不能总是分开,您没跟爹商量一下看能否将生意搬上京城?”
“生意能搬,茶园搬不走,只要还做这买卖,你爹就走不出来,他不放心每隔些天都要进茶园看看。”
“跟大伯搭伙不成?蓉城那边由大伯管着,让咱爹把生意开拓到北边。”
乔氏听了眼前一亮。
这倒是可以考虑,他大伯那个性要开疆拓土不成,守业问题不大,蓉城本地的生意不用操心,凭钱玉嫃跟钱宗宝就没人敢动他们,只要把茶园伺候好,由相公出来开辟新市场,南北联动,没准还能更进一步呢。
“要不儿子你写封信,把这想法跟你爹提一提。”
钱宗宝心想老爹估计早有盘算,毕竟他一双儿女都到京城来了,哪可能还死守在蓉城?一家人分别两地隔那么远叫什么事?
不过写封信去催催也好,搭伙的事提出来简单,具体怎么做要反复推敲才行。
连着两封信送回蓉城,钱炳坤先是听说儿子中了探花,立刻就要祭拜祖宗将好消息传达过去。接着又有一封儿子送来的亲笔信,信上讲夫人乔氏还要留在京里,为宗宝操办亲事。使父母亲分开他心里过意不去,又提到自己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在京城,问老爹想没想过后面的事……
父子之间不需要吞吞吐吐,钱宗宝将他的想法全写在信上,钱炳坤一看,笑了。
要不咋说是父子?
两人想到一处去了。
他早就在琢磨,只要儿子能顺利进入官场,那家里就得变一变,因为以后孙子不可能开倒车退回去做生意,他一定走仕途,茶叶生意再赚,都会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还有他也怕这生意继续做下去会影响到儿子仕途,钱炳坤打算想跟大哥搭伙,做两年,等大哥完全上手了,他分笔钱,就可以从商场抽身了。
人呢,在一条道上走到巅峰之后,就会希望取得其他成就。
说钱家生意做到头了也不对,可他家已经足够有钱,钱这个东西,超过一定量就会变成个数字,现在对钱炳坤来说,继续发财的吸引力不如看儿子官运亨通来得大。
说到底,就这世道,能当官谁乐意去做生意呢?
钱炳坤也不着急,先宴了客,然后才就这事跟大哥商量了。这事对钱炳和来说跟天上掉馅饼没差,你说他本来就有生意,又要入行卖茶叶,恐怕顾不过来?
他一个人忙两头确实够呛,可他不是一个人,他有儿子。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事对钱老大家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得知兄弟的盘算,钱炳和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我是大哥,本来该我照应兄弟,可不管从前还是现在有本事的都是你,我这大哥当得真不好意思。”
“这话说得……”
“是实话,咱家靠侄女儿变好的,现在侄儿有了出息,又给我占了大便宜。”
虽说以钱家现在要新入行做什么买卖也不难,哪怕出于阿谀奉承的目的,也会有人帮忙捧场。但你自己去搞个生意跟接现成的能一样?
想当初为了把茶叶生意做起来,钱炳坤吃够了苦头,这生意他也舍得让渡,那真是亲兄弟,没得说。
他二人商量生意上的事,其他那些还懵逼着,尤其跟钱宗宝同过窗的,哪怕知道他这几年脱胎换骨,还是不敢相信他已经是探花郎了。
尤其是以前压过他的,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
他们也不是最郁闷的,针对钱宗宝中探花这事,更郁闷的也有,就是好不容易逃出去傍上个潜力股的唐瑶。她在姓董的身上寄托了很多,结果姓董的考砸了,会试那关都没闯过,反倒是钱宗宝,前脚中会元,后脚点探花,好事全让他占了。
唐瑶也不是觉得钱宗宝就不该中探花,她是没忍住拿唐旭来对比了一番,当初唐旭跟钱宗宝在一家书院学习,这么些年过去,唐旭一无是处,钱宗宝一飞冲天。
老天爷啊,真是不公平。
她的命比如钱玉嫃好就算了,两家都是姐弟组合,别人的弟弟能科举入仕,自家那个只会伸手要钱。
不过她也没太多精力分给唐旭,董举人科举失利让唐瑶陷入到两难的境地。
她感觉自己押错了宝,可都走到这里,也没有回头路。
现在的她毕竟不是十七八。
当时瞧不起了随便踹,现在她名声不好,又失了娘家,等同于没了最后的退路,做什么都得慎之又慎,再出个岔子搞不好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