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北门世家(4)(第1/1页)君定而国安
失误章节,不能删除。请勿下载请勿下载请勿下载请勿下载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事统帅。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早年生平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3]
弃盗为良
常遇春成长的年代正值元末,阶级矛盾已经激化,盗匪和起义军蜂起。常遇春因不满生活现状,无法忍受饥饿的折磨,就投奔活动于怀远、定远一带的绿林大盗刘聚。刘聚见常遇春有勇力,就让他当什夫长,并引为心腹。常遇春跟随刘聚拦路抢掠,入宅为盗。起初颇觉新鲜,既能大碗食肉,又能分得银两。数月之后,常遇春发现刘聚只知打家劫舍、四处抢掠,并没有什么打算或远图,他就萌发出脱离盗群,另寻出路的念头。
常遇春半身像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随刘聚在和州抢掠时正巧遇上朱元璋率军攻和州。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朱元璋仗义豪侠,很有作为。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机会,装成老百姓观察朱元璋的行经。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作风,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害百姓的行为。经比较他知道朱元璋是个做大事者,刘聚仅仅是个盗匪,不能与朱元璋相比。他当机立断,决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去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的态度很冷淡。朱元璋问常遇春:“你是不是挨了饿,想到我的队伍中找饭吃?”常遇春回答说:“我在刘聚手下打家劫舍,并不愁衣食,只是刘聚只知抢掠和盗窃,并无大志。我听说将军是位贤明智者,因此前来投奔,为将来的前程愿效死力。”朱元璋问:“你能跟我过江打仗吗?”常遇春回答:“将军指到哪里,我愿打到哪里,渡江之日,愿为先锋。”朱元璋见常遇春身材魁梧,体魄健壮,出语忠恳,就把他留了下来。从此,常遇春弃盗为良。[3]早年生平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3]
弃盗为良
常遇春成长的年代正值元末,阶级矛盾已经激化,盗匪和起义军蜂起。常遇春因不满生活现状,无法忍受饥饿的折磨,就投奔活动于怀远、定远一带的绿林大盗刘聚。刘聚见常遇春有勇力,就让他当什夫长,并引为心腹。常遇春跟随刘聚拦路抢掠,入宅为盗。起初颇觉新鲜,既能大碗食肉,又能分得银两。数月之后,常遇春发现刘聚只知打家劫舍、四处抢掠,并没有什么打算或远图,他就萌发出脱离盗群,另寻出路的念头。
常遇春半身像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随刘聚在和州抢掠时正巧遇上朱元璋率军攻和州。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朱元璋仗义豪侠,很有作为。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机会,装成老百姓观察朱元璋的行经。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作风,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害百姓的行为。经比较他知道朱元璋是个做大事者,刘聚仅仅是个盗匪,不能与朱元璋相比。他当机立断,决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去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的态度很冷淡。朱元璋问常遇春:“你是不是挨了饿,想到我的队伍中找饭吃?”常遇春回答说:“我在刘聚手下打家劫舍,并不愁衣食,只是刘聚只知抢掠和盗窃,并无大志。我听说将军是位贤明智者,因此前来投奔,为将来的前程愿效死力。”朱元璋问:“你能跟我过江打仗吗?”常遇春回答:“将军指到哪里,我愿打到哪里,渡江之日,愿为先锋。”朱元璋见常遇春身材魁梧,体魄健壮,出语忠恳,就把他留了下来。从此,常遇春弃盗为良。[3]